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942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docx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说明

学科:

地理

课题:

2010人教版教材高一地理必修

(一)2.3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师:

南康中学林玉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

(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

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新理念、新思想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内容时,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应重学习过程、重能力培养、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展示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教育功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

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③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

④识别常见天气系统

2.能力目标

①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

②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

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的关系及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

识辨常见的天气系统

四、教学难点

1.锋面系统与天气

2.高、低气压系统的区别与天气特征

五、教学方法

指导观察法:

重点讲解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

问题探究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并表述近两天的天气变化情况(此时本地出现冷锋天气),播放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广州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引出本节的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并通过“四季如春”等例子让学生复习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二)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1、教师说明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

锋、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2、让学生明确气团的概念及其分类(冷气团、暖气团)。

教师提问:

当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展示冷、暖气团相遇及锋面产生的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锋面与地面的关系(平行还是倾斜),引出锋面的概念,讲述其结构(具有一定的宽度)。

3、让学生观察教材图2.19(冷锋),注意:

主动移动气团;锋面倾斜的方向;锋区的天气;降水的强度、区域及部位等,学生发言,教师评价。

演示冷锋移动的动画课件,让学生分析其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4、让学生运用学习冷锋的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学习暖锋的相关知识。

由学生演示暖锋移动的动画课件,代入天气预报员的角色,为其它同学预报未来的天气情况,并让同学对发言人进行评价。

5、教师列出冷锋与暖锋的区别表,让学生讨论比较,并归纳填写。

类型

概念

暧气团上升情况

天气图

天气变化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暖锋

6、教师提问:

当冷暧气团势力相当时,使锋面来回摆动的是什么

类型的锋?

列举长江中下游“梅雨”天气等实例,让学生说出准静止锋的天气情况和特点。

7、让学生思考完成教材45页的活动。

8、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8页的“寒潮及其危害”,讨论寒潮的天气

特点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简述讨论的问题)。

9、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教师:

上课前请大家先观看一些影片片断以及新闻资料

1、播放台风视频片断,请同学们注意,台风中心附近的气压。

2、资料展示“中国提供给台风委员会年会的报告中说,据初步统计,2004年,中国有2000多万人和8890平方公里的农地受到热带气旋影响,造成176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或致病。

直接经济损失约在2000多亿元人民币。

[教师提问]台风中心附近的气压是高压还是低压?

台风对哪些方面造成的影响?

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

教师: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学习在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情况。

1、展示教材46页“2003年10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让学生判读高气压、低气压,并指出高压、低压中心的气压数值,通过判读让学生归纳出其概念及判读方法。

教师在图中指出高压脊、低压槽,并说明其概念。

2、引导学生进行低压(气旋)的学习。

(1)给出示意图(北半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根据气压数值判断中心为高压还是低压。

(2)让学生在ABCD四点上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用箭头表示方向)。

(3)让学生画出水平图中水平气流的情况(实际的风向:

逆时针)。

(4)学生讨论回答近地面水平气流的流向(从四周向中心辐合)。

(5)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垂直方向的气流情况(气流上升)。

(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低压(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完成教材47页活动题第2题,

[教师提问]是否气流上升就一定会导致降水?

(学生思考回答)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8页“台风及其危害”,讨论台风的源地、气流运动状态、分布、天气现象,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简述讨论的问题)。

向学生展示台风“云娜”对我国造成影响的相关图片及数据资料,让学生感受台风对人类的危害和影响。

[教师提问]台风的影响都是消极的吗?

它有没有功劳?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台风的利与弊作辩证的简要说明。

3、教师给出示意图,让学生运用学习低压(气旋)的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学习高压(反气旋)的相关知识:

中心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流的方向和流向、垂直方向的气流情况,天气情况并派代表发言。

分组讨论并完成教材47页活动题第3题。

让学生代入天气预报员的角色,向其它同学报告在高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情况,并让同学对发言人进行评价。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列表比较,填写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区别。

教师再说明高压、低压是指天气的气压分布状况,气旋、反气旋是指天气的气流状况,它们是对同一天气的不同描述。

气流状况

气旋

反气旋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气压状况

气流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天气状况

天气实例

八.教学过程

Ⅰ教学流程图

引入→明确教学目标→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反馈练习→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Ⅱ具体操作

环节

教师操作及指导

学生活动

意图及依据

导入

今天的天气好吗?

每天电台和电视都会播啥?

学生回忆过去几天的天气状况,增强感性认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知识

探究

一锋面系统.

1.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现一个中国区域图)

2.提问:

①气团是什么?

按性质如何划分?

②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气团的交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一侧?

俗语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一种运动,你能否从大气的运动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3总结学生分析结论,形成板图内容。

4.教师说明:

气象学上将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这便是我们今天介绍的第一类系统——锋面系统。

5.教师讲述:

生活中当锋面形成因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发生移动,降水区也随之推移。

6.补充板图,形成两幅对比的锋面图。

7.教师根据学生所答,介绍锋面上的两种类型并说明。

⑴冷、暖锋的形成、区别和表示符号;

⑵无论冷锋,还是暖锋面上的暖气团均作上升运动,当水汽充足时,锋面上常有阴雨天气;

⑶锋前、锋后的概念。

①学生观察图面变化

②引导分析、讨论气团概念、气团交界面产生降水的原因

③引导认识锋面及形成的天气

 

④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锋面的移动方向,并分析锋面的类型

 

⑤学生讨论两幅图中降水区域的异同(冷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前)

①动态形象地展示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变宏观为微观的可视现象;

②对于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③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教学的直观性。

转承:

当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移动,降水区也随之推移。

那么,当冷锋在或暖锋在移动的过程中对某地的天气将会造成怎样的变化呢。

8.多媒体画面展示锋面动态移动图:

9.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内容,可用多媒体完成表格内容。

形成

天气变化

实例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天晴、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起风、阴天、降水(发生于锋后)

天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一场秋雨,一场寒”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起风、阴天、降水(发生于锋前)

天晴、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一场春雨,一场暖”

10.巩固练习

⑴学生列举出我国因锋面影响而形成的天气现象。

⑵完成练习

11.事例巩固:

寒潮及其危害。

⑥引导学生分析锋面移动时某个地方所经历的天气变化;并经讨论后完成表格内容

 

⑦学生举例和学生练习

转承:

多媒体画现展示台风天气图,并问这种天气是否是锋面系统造成的?

转入第二类天气系统教学

学生通过判断否定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图形展现。

2.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分析上图(图中分步显示结果)。

3.教师总结,

4.事例巩固:

台风及其危害。

设问:

如果是低气压场呢?

采用类似的教学法与气旋系统比较完成。

5.以上分析内容总结如下表:

中心

气压

气流运动方向

天气

状况

实例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气旋

低压

辐合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压

辐散

下沉

晴朗

秋高气爽

过渡说明:

现实中的气压系统并非为标准的圆形,而多是不规则的形态。

1.图形显示。

2.教师说明:

低压槽的概念(甲、乙)——类推:

高压脊的概念。

3.教师小结

4.媒体图形显示巩固与练习。

教师提问:

⑴此时,北京、西安、兰州的天气状况如何?

⑵此时过后,西安天气如何。

学生分析:

①气压类型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

③水平气流状况

④垂直气流状况——天气特点

台风平面图及剖面图展示

 

学生对比学习

学生完成总结

 

学生练习

 

学生分析:

①A、B、C三点的风向

②A、B、C三点风的性质

③学生分析判断甲、乙处的锋面类型

 

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①教师设计小步子程序法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②学生画气旋图,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③利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反馈练习

巩固练习

给学生资料,分析后学生上台表演

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结

根据“图示纲要信号法”,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便于学生系统学习、整体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教材选用2005年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册2.5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