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4027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docx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

本田供应商品质监查

供应商品质监查

QAV—1报告

 

收件人

发行

年月日

实施方

实施日

年月日

 

总结(确认项目、确认结果总评、改善范围、改善的推进方法等)

Ⅰ确认项目

 

品质保证的体制、结构及其运用情况

工序管理确认用的样品零件

 

Ⅱ确认结果

 

 

以上是在4个阶段将13个评价项目进行判定所得的结果

 

监查实施人:

                 编写人:

批准:

 

收件方各一份

供应商

广州本田

〈联络事项〉

 

 请以 月 日为期限将改善计划内容汇总并提交。

 

品质保证责任人

 

检查主任技术者

研究开发中心所长

采购部部长

国产科科长

生产部长

 

PQ-S6>0803-D-03

 

供应商品质监查

品质保证体制判定表 

实施方

 

 作成:

广州本田零件品质科

 审核:

    作成:

 

NO

大分类

中分类

确认观点项目

确认

具体的事实(特别记载或要点记录)

判定

充分

大致充分

不太充分

充分

1

经营方针及组织

11>.品质方针

1.品质方针及目标中有否融入经营者的意志?

8>6

5

3

1

9>2.为了具体实现品质方针及目标,细分到推进工作开展的负责人

或实施部门的部门目标及具体的开展措施等是否明确?

2.业务(工作)组

1.业务(工作)组织中以下的事项是否明确?

·工厂、部、科、系等的组织名及组织长名

·总公司、工厂企业、别公司、部门及组织等的职务职责

·组织长等的负责人不在时的代行人

2

品质体系

1.品质保证体系保

规程

 

1.品质保证体系图中以下事项是否明确?

·经营者的审批印等

·对于在开发规划~销售、售后服务的各阶段中的品质保证工

作的实施时间、主管部门及实施部门

·向下阶段过度时的负责人的评价活动及记录方法等

6

5

3

1

2.品质保证体系图和业务组织图的职能职责是否一致?

3.有关品质保证的规程(规定)及其制定/修改的规则及负责人等

是否明确?

(品质教育、规格、零件、供应商、机器、工序、终

检、可靠性试验、内部品质监查不良对策、特采、标准类及设

备等的各管理)

4.予知、预测/再发、未发防止等是否结合到源流改善上?

3

规格及设计管理

1.规格管理

1.图纸及规格书等的工艺管理规则是否明确?

8

6

3

1

2.图纸及规格书进行了更改、废除及修改后,有否做好更改废除

的记录并进行保管?

2.设计管理

1.把过往的品质实绩(过往缺陷等)及予知、预测的项目到设计

及规格上的规则、途径是否明确?

2.品质缺陷的未然防止、再发防止项目有否依据以上的规则途径

反映到图纸及规格中?

4

标准类管理

1.检查基准

2.工序品质管理表

3.作业标准

 

1.有否定出标准类的制定、发行、修改保管等规则?

8

6

3

1

2.有否定出制定重要工序的基准及方法等?

3.有否依照以上计划,以对缺陷的未然防止及再发防止的观点出

发,把过往的品质情况及予知、预测项目作为制造条件及检查

重点反映到标准类上?

向新车种上的反映是否也进行了?

4.检查基准、工序品质管理表及作业标准等的标准类的项目和基

准有矛盾时,是否已做改善?

5

供应商管理

1.合同

1.是否有制定要求品质的规则?

10

7

4

1

2.是否已制定了初物管理等的品质管理的基本项目?

2.监查、评价

1.有否实施品质监查、评价、指导的规定?

3.收货检查

1.到货零件有否用检查基准等进行品质确认?

2.当发现了不良时,有否对及时处理及必须作出对策的进展状况

进行确认?

6

零件管理

1.初物管理

1.初物的定义是否已明确?

8

6

3

1

2.批组管理

1.是否已制定了批组管理的记录方法及保管期限等的规则?

3.识别管理

1.是否已制定了识别对象零件及表示方法?

(类似、工作完成/未完成、合格/不良、保留、修理、试产、补

修等各零件)

4.防止品质下降

管理

1.防尘、防锈、包装、保管及运输的各项规格是否已标准化了?

7

工序管理

1.制造条件的管理

2.工序内检查

3.工序缺陷的改善

1.管理制造条件的方法及基准是否明确?

10

7

4

1

2.工序内缺陷的处理规则/途径是否明确?

3.工序内检查有否按照已制定的方法及基准实施?

(使用QC工序表/作业标准等)

4.对担当者是否已进行了实技训练并对其记录进行管理?

5.是否已检查确认了工序内检查方法的妥当性?

另外检查结果中

有否用管理图把握住工序的变化,并已适当地采取了处理对策?

8

制造设备的管理

1.制造设备的管理

1.是否已制定了保养检查的计划并获得了认可?

8

6

3

1

2.是否已制定了检查记录及保管的规则?

3.是否已制定了异常发生时的处理规则?

(包括对象零件)

4.是否已做好设备保养等的问题未然防止的对应工作

9

 

最终检查及可靠性试验

1.最终检查

1.缺陷产品的处理规则是否明确?

6

5

3

1

2.有否以客户提供的品质信息为依据对零件及工序进行了检查并

把对策方案反馈到源流上去?

2.可靠性试验

1.实施可靠性试验的项目、项目的必要性、基准、条件、实施的

规则等是否明

2.评价结果是否已反馈到源流上去?

10

检查用的机器的管理

1.计测量/QA机器

2.可靠性试验机器

1.是否已定出保养管理对象的机器?

6

5

3

1

2.发生缺陷时,包括零件是否进行了处理/改善?

3.有否按规则及基准实施定期及始业的检查?

(例:

完成定期检查的机器有否标上记号等标明?

4.检查用机器的数据有否保管/整理好以便能进行追溯?

11

不良对策及特采

1.不良对策

2.特采

3.售后服务

1.不良的对策规则及重要度的判定基准是否明确?

10

7

4

1

2.有否依规则进行品质信息的反馈?

3.有否依规则进行缺陷的记录及保管?

4.负责人有否对重大及再发不良的对策是否合适、时间是否佳等

进行评价?

(从研究查明真正的原因到作出对策、煞住制止问题等)

5.有否进行重大及再发不良对策的横向展开?

6.对于特采,规定是否明确?

还有是否与正当的评价及再发防止

相结合?

7.有否对于在用户中发生的缺陷能及时作出回答的体制?

12

内部品质监查

1.内部品质监查

1.内部监查中以下的事项是否明确?

·有经营者及品质保证负责人的认可印的、融入了其意志的判

定基准及确认观点等

·品质体制监查及零件品质监查等的规则

·评价负责人/评价人、实施或报告负责人/实施部门或报告部

门、推进负责人/推进主管部门

·监查的记录的方法及保管期限等

6

5

3

1

2.是否已决定按计划实施内部品质监查?

3.内部品质监查计划中有否融入经营者的意志、实施目的及范围

是否明确?

4.对在监查中明显存在的缺陷、问题的处理,有否推进到完全解

决?

13

品质教育及训练

1.品质教育

2.品质训练

 

1.教育及训练有否全部课程的教学计划并形成体系化

8

6

3

1

2.教育及训练中,年度计划是否明确?

(定期/随时/成果跟进)

3.教育训练的负责人及推进负责人是否已设定?

4.品质管理的基本部分是否已向全从业员进行教育?

 

◎:

充分○:

大致充分△:

不太充分×:

不充分

 

1/18页

 

QAV—1确认观点集

 

目录表示大分类()表示中分类。

1.经营方针及组织(-1.品质方针-2.业务组织)1

 

2.品质体系(-1.品质保证体系-2.规程)2

3.规格及设计管理(-1.规格管理-2.设计管理)3

4.标准类管理(-1.检查基准-2.工序品质管理表-3.作业标准)4

5.供应商管理(-1.合同-2.监查/评价/指导-3.到货检查-4.变化点管理)5

6.零件管理(-1.初物管理-2.批组管理-3.识别管理-4.品质下降防止管理-5.支给品的管理)

7

7.工序管理(-1.制造条件的管理-2.工序内检查-3.工序不良的改善-4.新工序的重点管理)9

8.制造设备的管理(-1.制造设备的管理)11

9.最终检查及可靠性试验(-1.最终检查-2.可靠性试验)12

10.检查用机器的管理(-1.计量/QA机器-2.可靠性试验机器)13

11.不良对策及特采(-1.不良对策-2.特采-3.售后服务)14

12.内部品质监查(-1.内部品质监查)15

13.品质教育及训练(-1.品质教育-2.品质训练)16

 

·注意事项

本观点集是在QAV-1时,作为极力减少确认项目及评价(观点)等的误差的指南,请注意此处所列的项目不须全部采用,而是根据厂家的规模及行业种类选定相关项目使用。

评价等级分1)不充分:

要从根本上重新整改2)不太充分:

要整改/改善3)大致充分:

可维持现状4)充分:

非常优秀4个等级。

·修改的观点

本观点集为了将来供应商的自主监查,以下记观点将QAV-1观点集(93-11-01版)作了部分修改。

1.为促进产品指标的提高

·增加提高产品指标的观点。

·以PDCA进行运作的观点作了整改。

2.在确认观点集的表格里追加检查栏,以确认项目完成或未完成。

3.为使将来的供应商内部监查自立化,尽可能使用ISO9000系列用词,习惯ISO用词。

4.追加相对于ISO9000系列尚不足的观点(要求项目)。

5.从品质总检查中重审了内容,并追加不足的观点(要求项目)。

 

2/18页

品质方针的概念

大分类

1.经营方针及组织

根据公司中长期品质方针制定年度品质方针,贯彻到工厂、部、科各个阶层,并明确目标与实施内容。

通过此项工作实现公司全体目标。

另外,在反省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设定目标值。

以改善品质保证体制、降低不良为目的,明确达成目标值、时期等,取得期待的成果。

 

NO

中分类

PDCA

确认观点项目

特别记载或重要记录

确认

-1

品质方针

P

1)品质方针及目标中是否包含了经营者的意愿。

 

2)品质方针的制定规则是否明确。

3)总结及推进品质方针的责任者及主管部门是否明确。

4)品质目标是否尽量用定量或定值清楚地表示了。

5)为使品质方针及目标具体化,开展活动的推进责任者与实施部门制定的部门目标及具体展开的措施是否明确。

6)目标是否在反省了去年的工序内部及到货品质情况后设定的。

D

7)经营者、品质保证责任者及主管部门是否在推进计划的工作。

8)实施部门是否在进行务必实现计划的工作。

C

9)经营者及品质保证责任者在开展过程中是否定期对进展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及提出建议。

A

10)实施部门是否将指导及建议反映到业务中。

11)经营者、品质保证责任者是否将到货品质情况等评价结果反映到第二年度的品质方针及目标中。

-2

业务组织

P

业务组织的以下事项是否明确。

·工厂、部、科、系等组织名及组织长名

·总公司、事务所、其他公司、部门及组织长等的职责

·组织长等不在时的代理者

经营者在任命品质保证责任者后是否赋予其能明确职权及行使权利的地位。

D

3)部门责任者是否根据其职权开展活动,并防止部门间业务的遗漏及重复等。

C

4)品质保证责任者是否作为品质责任者对品质业务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

A

5)是否将此评价结果与业务组织的改善联系上了。

 

世纪培训网(.123px3>)国内最全的管理培训信息和资源中心

3/18页

 

品质保证体系图的概念

大分类

2.品质体系

将从产品(零件)的开发至销售/售后服务各个阶段的品质保证业务分配到各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品质保证必要业务并使之图示化。

此时,品质保证体系图能明确地记载公司制定的实施「决议」。

为保证制造零件的品质,明确部门间的关系,同时明确各时期必须实施的事项。

 

NO

中分类

PDCA

确认观点项目

特别记载或重要记录

确认

-1

 

-2

品质保证体系

 

规程

P

 

1)品质保证体系图中的以下事项是否明确。

·经营者的承认印等。

·从开发计划到销售·售后服务各阶段的品质保证业务的实施时间、主管部门及实施部门

·向下个阶段移动时的责任者的评价活动及记录方法等

 

2)品质保证体系在各阶段的实施事项是否明确。

·开发计划阶段(对象为使用自有图纸的供应商)

顾客需要、预测、市场品质、过去缺陷等必要的基本数据的整理及反馈。

开发流程图等的作成与必须实施的主要业务。

·开发阶段→量产准备阶段

将在试作品制作及可靠性试验等开发过程中从失败事例中得到的技术窍门反馈到量产准备阶段中

·量产准备阶段→量产阶段

决定区分内制·委外

过去缺陷的反映及潜在问题项目等的研究

初期及量产中必须管理的品质特性项目的决定

工序品质管理表、作业标准等量产用品质标准类的配备、完成及熟习教育

设备、模具、治工检具等产品的生产设备类的配备、完成及熟习教育

符合技术要求的可靠性试验的完成、试验结果的把握、对策及保证(以上下限值的最差值来保证)

把握重要品质项目的品质水平(工序能力指数等)及将之反映到量产检查方式中去

·量产阶段→量产品到货→得到市场消息

发生变化时对初物管理等的变化点进行管理

对市场发生的不良的信息的取得、原因分析、对策及向其相关部门的反馈

3)品质保证体系图与业务组织图的职责是否一致

4)品质保证有关规程(决议)的制定/修改规则及其责任者是否明确。

(品质教育、规格·零件、供应商、机器、工序、最终检查、可靠性试验、内部品质监查、不良对策、特采、标准类及设备等各项管理)

D

5)经营者或品质保证责任者是否根据职责将上记P项目传达给各实施部门,并与实际工作相协调。

C

6)经营者或品质保证责任者是否根据职权责任随时或定期地监视品质保证体系及规程类等与实际业务的协调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并保留了记录。

A

7)经营者或品质保证责任者是否根据职权责任对品质保证体系及规程类等与实际业务不协调情况等的不良项目进行了改善指导并保留了记录。

 

4/18页

 

大分类

3.规格及设计管理

确保有关规格图纸及配套资料的最新版的使用,时常防止误使用及专有技术的泄露。

为对不良进行再发防止及未然防止,要将过去的品质实绩/预测项目、可靠性/耐久性试验等试验结果等反馈到图纸及规格书中去。

 

NO

中分类

PDCA

确认观点项目

特别记载或重要记录

确认

-1

 

规格管理

P

 

1)图纸及规格书等的规格管理规则是否明确。

 

2)是否规定了最新图的管理及旧图的处理方法。

3)是否指定了图纸及规格的应用的决定者。

4)是否确立了能迅速将规格变更传达给各相关部门的体系。

是否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

5)是否在新规格应用完毕后进行反馈。

6)是否理解了广本的图纸与公司内部用图纸的相关性。

7)是否确立了能将规格变更的应用结果传达给规格管理或设计部门的体系。

D

8)是否对最新的图纸及规格书进行了管理及活用。

C

9)图纸及规格书是否正确,是否定期或随时进行了确认。

A

10)是否对图纸及规格书的改废及修改保留了记录。

-2

设计管理(限定在图纸上反映品质信息的范围)

P

1)过去的品质实绩预知·预测项目反映到设计及规格中的规则·途径是否明确。

2)可靠性及耐久性试验项目的试验结果反映到设计及规格中的规则·途径是否明确。

3)生产技术及工序能力调查结果反映到设计及规格中的规则·途径是否明确。

4)设计审查(评价)的评价者、评价项目、改善推进部门及职权责任是否明确。

D

5)是否根据上记方法·途径将品质不良的未然、再发防止反映到了图纸及规格书上。

6)客户与公司内部用的图纸及规格书是否整体符合。

C

7)是否实施了设计审查。

A

8)是否将审查结果进行了反馈并与规格的变更相联系。

 

5/18页

 

大分类

4.标准类管理

为使不良的再发防止与未然防止/不良品的发生防止与流出防止/作业能有效、合理且安全地进行,使标准类标准化,为保持最新的标准类在实际作业现场活用而实施改废及管理。

 

NO

中分类

PDCA

确认观点项目

特别记载或重要记录

确认

-1

-2

 

-3

 

-4

检查基准

 

工序品质管理表

 

作业标准

 

检查成绩表

P

1)是否规定了标准类的制定、发行、修改保管等规则。

 

2)是否制定了要求品质、过去的公司内外的品质信息及预知·预测项目在标准类的反映的规则·途径。

3)是否制定了品质水平及过去缺陷在标准类的反映的规则·途径。

4)是否规定了标准类的制定、改废的责任者及主管部门。

5)是否明确了改变检查方式的规则。

6)是否明确了指定重要工序的基准及方法。

7)是否明确了重点管理项目在标准类的反映的规则。

8)是否制定了全部记录检查基准等要求项目的规则。

9)是否规定了维持管理记录类的规则,使记录类在不易劣化及丢失的环境及设施下受到保管及容易检索。

D

10)是否适时地且按照规定对标准类进行制定、发行、修改及保管。

11)是否根据以上计划以不良的未然及再发防止观点将品质信息及预知·预测项目作为制造条件及检查重点反映到了标准类中。

12)重点管理项目是否能活用有明确记录的标准类。

对标准类的管理是否在随时能活用的状态下进行的。

13)是否按规定修改检查方式的。

C

14)是否确认了记明了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