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41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4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515094353Word下载.docx

单元课时分配

《长城和运河》

2

课时

《黄山奇松》

《古诗二首》

习作4

2课时

练习4

第12课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田字

格里的“驾、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知识,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驾、

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能把自己了解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吗?

2.通过录像或图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

长城很雄伟。

大运河美丽如画。

3.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课文,去看看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师板书:

长城和运河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

“蜿、蜒、绸”指名读。

教师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试着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

祖先谱写万里长城不朽的诗篇

民族创造京杭大运河奇异的景象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互相交流,理解词语。

不朽:

永不磨灭。

3.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驾、驶、嘉、朽、篇、堂、杭”

(1)自己识记生字,然后和同桌交流记字的方法。

“朽、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嘉”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2)注意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先描一描,再写一写。

三、初感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出诗歌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各有几句话。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读得是否流畅。

3.简要说说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了什么。

知道了长城和大运河是什么样子的,长城和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生字词.

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品读诗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特点。

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句式相同,结构相同,每节最后两句话相同。

2.学习第1小节。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给你留了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把它们画下来,读一读,说一说。

不朽。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引导。

①理解“奇异”。

②结合图画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两个词,说一说为什么人们

喜欢用“巨龙”来形容长城。

教师板书: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巨龙生:

形似、神似,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③结合图画和课外资料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长城的起点是山海关,终点是嘉峪关,被称为“万里长城”⋯⋯④有感情地朗读前三句。

(3)再读这一小节,然后播放有关长城的一些资料片,看后说说你对

“不朽、人间奇迹”这两个词的理解。

这种伟大的工程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才能创造出来,是世界建筑奇迹。

因此,长城是“不朽”的,是“人间奇迹”。

(4)再读这一小节,说说除了感受到长城的伟大,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

(5)指导朗读者一小节。

(6)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2小节。

(1)自读课文,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例如:

从“绸带飘落、银光闪闪”等词语中,感受到京杭大运河的美丽。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绸带

(2)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了解人们为什么要开通京杭大运河,它历经了多长时间才开通。

(3)它的“动人”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

(4)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4.背诵全文,再次理解“人间奇迹”的含义。

人间奇迹中华民

族的祖先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吗?

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

我国四川省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

大佛头高就有

14.7米,耳朵里可以站两个人。

乐山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

佛”的美称。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把长城呢运河介绍给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长城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巨龙绸带

人间奇迹中华民族的祖先

第13课黄山奇松

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

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1.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

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激趣、直入课题。

1.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今天,我们也要去黄山观光。

黄山。

2.简要介绍黄山。

正因为黄山有四绝,所以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但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温泉云海,只赏奇松。

奇松(齐读课题)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黄山松奇在哪里?

4.徐霞客曾说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触摸奇松,感受黄山奇松的无穷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

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

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节:

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

的动人姿态。

第三节:

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不会读的字可通过生字卡片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松,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认识字“潇、徐、悬、臂、屹”,让学生认读。

“潇”和“啸”是形近字,应读一声。

“徐”不要只的右边。

“悬”不要读成“xià

n”,应读“xuá

n”.

“臂”应读“bì

”不要读成“pì

”。

“屹”应读“yì

”不要读成“qǐ”。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

潇洒徐霞客悬崖手臂屹立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7.指导写字。

(1)观察“陡、崖、观、屏、宾、赏、舍、状”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陡、观、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崖、宾、赏、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宾、赏、舍”上面偏旁

要盖住下面。

(3)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四、走进文本,品悟奇松。

1.是啊,有了千姿百态那么多(板书:

多)黄山松装点,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人们钟情黄山松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情有独钟:

特别喜欢,格外喜欢“山顶上⋯⋯”山顶上、陡崖边都是非常险恶的地方,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立足,而黄山松却生存了下来!

多么顽强的松树啊,他们傲然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文中哪两个词?

潇洒、挺秀。

3.你有什么感情油然而生?

爱慕、仰慕⋯⋯

指导朗读:

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

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4.自由读,齐读。

5.小结。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计课前准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图片)闻名于世。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

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

它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课件出示:

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

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

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

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

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

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

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

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

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课件出示: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

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

能读好吗?

(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

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6.陪客松“奇”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指名读。

7.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陪客松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

人呢?

说说你的体会--二生读,男生读。

8.送客松“奇”在何处呢?

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送客松图)结合图,

出示卡片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

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

景),手臂(A、主人的手臂,不加引号;

B、这里指枝干,看图,所以

加引号)。

女生读。

9.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

让我们完整地

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组读。

10.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

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

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

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千姿百态(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

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

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

(齐读)四、布置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为了让黄山美景永留人间,我们应该怎么做?

(保护环境)请你为黄山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迎客松

陪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第14课古诗二首

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宿、疏、蝶”等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1.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

2.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

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

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生:

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似火”——生:

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生: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生:

二月春风似剪刀。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

春天。

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

景。

游园不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齐读)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

(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6.认读“屐、扉”两个生字。

“屐”应读“jī”不要读成“zhī”。

“扉”应读“fēi”不要读成“fěi”。

三、品读古诗,感知诗意。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2.自由朗读全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3.值的意思是逢、遇到的意思。

不值:

没有遇到。

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

游园不值:

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二)抓字眼,明诗意

策略:

1.借助词意,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把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大家认真倾听,可补充,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

交流:

1.前两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生汇报:

应:

应该。

怜:

爱惜。

屐齿:

古人喜欢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

突出部分。

印:

本意指痕迹,本诗作动词用,踏坏。

苍苔:

绿色的苔藓,丛生于人迹罕到的潮湿处。

小扣:

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柴扉:

柴门。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是什么意思?

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2)师补充:

A.屐齿:

古人喜欢穿的皮面木底鞋叫木屐,是中国汉服的一种,后来传入日本。

见过吗?

底下有二齿支撑,叫屐齿。

(出示图)雨天便于在泥上行走,以防滑倒。

潮湿阴雨的南方,把木屐当雨鞋穿。

明末清初,成为生活中的便鞋。

叶绍翁穿着这样的鞋来游园,说明很悠闲呀!

B.苍苔:

绿色的苔藓。

(出示图)空气潮湿的时候会长出来,春雨过后也会贴着地面长出来。

如背着太阳的台阶上,茂密的树丛中,潮湿的小河边,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小植物。

C.柴扉:

(出示图)用柴和木棍编成的门,很简陋,古人管这样的门叫

“光棍”。

D.诗句意思:

可能是

什么原因呢?

这两句诗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说呢?

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大概是因为园主人爱惜这里的景物,不想让我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吧!

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齐读这一句。

2.后两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句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

春色满园

(2)诗补充:

红杏:

早春二月就开,是一种很美丽的花,想看看吗?

(出示图)每到早春二月,学生要进京赶考。

孔子就在杏树下给学生讲学,

抬头看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

所以,红杏也是一种给

人带来希望的花。

唐朝王涯禁不住赞叹: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春游曲》

叶绍翁好友陆游也爱杏花,他也这样夸赞: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

巷明朝卖杏花。

叶绍翁也情不自禁地吟诵:

教师

板书:

赞美之情

3.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

(课件展示满园春色)

4.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5.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来游园没有遇到园主人,却遇到什么?

青苔和红杏。

齐读这首诗。

带着这份意外的喜悦读读全诗。

四、升华情感,体会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

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导读《游园不值》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

的理解,你们想写点什么?

(学生自由写作,老师作一定的写作指导。

2.我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

(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

3.叶绍翁是游园不值,我们这次的游园值吗?

《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赞美之情

1.会写田字格里的“宿、疏、蝶”等3个生字。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背上节课学的古诗《游园不值》。

2.今天,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