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4257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docx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期中测试卷

一、书写(5分)

1.临写下面的句子,并要求卷面整洁、规范、美观.

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

二、积累与运用(40分)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母亲便宽wèi()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社戏》)

②当它戛______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安塞腰鼓》)

③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mí()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大雁归来》)

④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大自然的语言》)

(1)给句①②③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找出句④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___

3.名句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

⑶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⑷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⑸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友谊不受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诗句是:

_____,_____.

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涵容天宇,水天相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⑻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江而下,出了三峡,江面顿时宽阔起来,眼前豁然开朗.

B.大自然是严格遵守法则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从不紊乱.

C.我们还是应该谦虚点,如果目空一切,必然导致他人反感.

D.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一项是()

A.县教育局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C.《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B.有些地方称早起去学校读书或晚上到学校上自习为“上灯学”.

C.《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列为“四书”之一.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谈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①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阅读上面语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家书》这本______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儿子________(填人名)、傅敏等人深厚的爱.

②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什么?

③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学校决定将《傅雷家书》推荐为全民共读书目,请你结合上文及原著内容,写一段简明的推荐语.

(2)她有一头金色的长发……还好她的头发天生微卷,不需要像她那些朋友一般费尽心思,只为了让头发卷起一点点.她的另一个优点是一双深绿色的眼睛.

句中的“她”是________(人名).她是“苏菲的世界”的旁观者,被启蒙者,具有_____的性格特征.

(3)《__________》是朱光潜先生在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每次一个话题教会中学生学会生活.我们可以运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推荐的_______方法进行阅读,其中《谈读书》篇提醒我们:

能否在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__________.

(4)阅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可以加深对“_________”内涵的理解.

8.综合性学习.

育才中学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现在许多人争做“低碳族”,他们认为过“低碳生活”是非常环保时尚的事.如果你的父母也想赶这个“时髦”,向你请教该怎么做,你会怎么跟他们说?

(2)请你拟写一条倡导践行“低碳生活”

宣传标语,要求生动形象,具有校园气息.

三、阅读理解(4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

作者的朋友

9.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10.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有僧名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洞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①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②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僧因问:

“此处是何世界?

”妇人云:

“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因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节选自《广异记》,有删改)

【注】①赍:

(jì),怀着,带着.②涉:

踏过.

1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具答之

(2)咸来问讯

(3)延至其家

(4)初食草根

12.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14.说出【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②“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比如,“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③“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④“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⑤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选文有删改)

1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16.文章第①段从《二十四节气歌》写起,有什么好处?

17.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8.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童年的冻梨

佟才录

小时候,家里穷,每天都在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比如,冻梨.

每到腊月间,父亲就搭车进了县城,晚上回来的时候,肩上便多了一袋子的冻梨.那年月,鲜水果稀罕也金贵,乡下人吃不起,冻梨虽然便宜,但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捞上吃—回.

冻梨买回来后,父母把冻梨藏到一个不为我们知道的秘密地方,怕我们偷吃.家里有四个孩子,不藏起来,几天就消灭光了.但哥哥似乎是福尔摩斯转世,总能侦查到冻梨藏在哪儿,于是,哥哥每天都被一个美味的冻梨滋润得快乐无比.后来,哥哥的“好事”被我窥探到,哥哥就“贿赂”我,分我一个冻梨吃,条件是我不揭发他.我被冻梨诱惑,失去了原则立场,与哥哥同流合污做起了“硕鼠”.我俩每天在冻梨的滋养下,乐颠颠的.弟弟妹妹们疑惑地看着我们成天笑眯昧却不知原因.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最终,父母发现装冻梨的袋子松垮了很多,便把冻梨袋子又换了一个更加隐秘的地方.这下,我和哥哥吃不到冻梨了,只好眼巴巴地看日历,每天早晨最高兴的事就是抢着去撕挂在墙上的日历牌,因为每撕下一张,就表示离过年近了一天,就可以早一天吃到冻梨了.

忍着肚子里馋虫的噬咬,好不容易挨到了除夕夜.吃过了年夜饭,父亲去仓房捡了一盆冻梨回屋,倒入冷水泡上,解冻.这个过程很漫长,我们围着盆子,两手搭在盆上,四双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盆里的冻梨化冻,等了一会儿,没了那份耐心,哥哥急切地伸手抓一个还冒着丝丝白气、表面裹着一层白霜的黑冻梨,一个孩子伸手,其余三个孩也迅速速出手去抢冻梨,拿了就放到嘴边啃.冻梨酸中带着甜,煞是好吃,把牙冰得又木又疼,冰凉凉的梨水很清甜,梨水顺着嘴角滴到衣服上,我们也顾不及擦.爷爷奶奶看着我们的狼样,脸上笑着,他们是不敢这样吃的.爷爷奶奶很有耐心,他们等盆里的冻梨被一层厚厚的冰包裹住,再敲碎坚冰,把软化的冻梨取出来,用拇指肚按一下,冻梨身上出了个坑,便放心地吃,咬一口汁液四溢.爷爷奶奶在吃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冻梨也吃完了,四个像狼一样的小孩,眼神直勾勾地盯着爷爷奶奶的冻梨,这时爷爷奶奶也会怜爱的再给我们每人来上几口,一个冻梨,大半又进了我们的肚里.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儿四十多年就过去了.如今,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冬季鲜水果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价钱也不贵,倒是昔日烂贱的冻梨反倒成了稀罕物,价格反比鲜梨还贵.前些日子,我在街上看到有卖冻梨的,感觉就像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亲切,遂买了一小袋带回家,自己慢慢品尝和回味过去那段贫困却甜蜜的童年时光.

过去的时光,也如这冻梨一样,虽然有一丝丝酸涩,但回味起来真如琼浆玉液般冰爽甘甜,可口宜人.

19.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三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事情.

→吃冻梨→

20.文中“我”吃冻梨的过程充满了波折,请简要概括

21.请从表达方式

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哥哥急切地伸手抓一个还冒着丝丝白气、表面裹着一层白霜的黑冻梨,一个孩子伸手,其余三个孩子也迅速出手去抢冻梨,拿了就放到嘴边啃.

22.文章以“童年的冻梨”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四、作文(60分)

23.请以“你是我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先完成提纲;

⑵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情;

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突出细节描写,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⑷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答案与解析

一、书写(5分)

1.临写下面的句子,并要求卷面整洁、规范、美观.

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

【答案】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

【解析】

【详解】临写,即摹写,照样子写.临写时注意观察字的风格,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要规范,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40分)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母亲便宽wèi()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社戏》)

②当它戛______然而止

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安塞腰鼓》)

③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mí()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大雁归来》)

④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大自然的语言》)

(1)给句①②③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找出句④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___

【答案】

(1).慰

(2).jiá(3).弥(4).“溶”改为“融”

【解析】

【详解】

(1)慰,形声,从心,尉声,本义,安慰,15画;戛,注意音调一声;弥,形声字,从弓,尔声,8画;

(2)区分近义词.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故句中应是“融化”.

3.名句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

⑶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⑷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⑸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友谊不受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诗句是:

_____,_____.

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涵容天宇,水天相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⑻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答案】

(1).窈窕淑女

(2).微君之故(3).白露为霜(4).悠悠我心(5).皆若空游无所依(6).海内存知己(7).天涯若比邻(8).气蒸云梦泽(9).波撼岳阳城(10).亲山亲水有亲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诗文默写.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根据提示语句写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添字、漏字,不能出现错别字.注意“涯、撼”易写成别字,“窈、窕、己”笔画易写错.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江而下,出了三峡,江面顿时宽阔起来,眼前豁然开朗.

B.大自然是严格遵守法则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从不紊乱.

C.我们还是应该谦虚点,如果目空一切,必然导致他人反感.

D.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D

【解析】

【详解】A.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句中形容眼前的景象开阔明亮,使用正确;

B.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句中指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使用正确;

C.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符合语境;

D.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形容不法商家的手段,使用不当;

故选D.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一项是()

A.县教育局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C.《标准汉语》

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语序不当,将“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C.句式杂糅,删掉“的主要读者对象”;

D.成分残缺,在“进校园”后加“的活动”;

故选B.

6.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B.有些地方称早起去学校读书或晚上到学校上自习为“上灯学”.

C.《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列为“四书”之一.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C.《诗经》到了汉代被列为“五经”之一,不是“四书”之一.故选C.

7.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谈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①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阅读上面语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家书》这本______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儿子________(填人名)、傅敏等人深厚的爱.

②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什么?

③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学校决定将《傅雷家书》推荐为全民共读书目,请你结合上文及原著内容,写一段简明的推荐语.

(2)她有一头金色的长发……还好她的头发天生微卷,不需要像她那些朋友一般费尽心思,只为了让头发卷起一点点.她的另一个优点是一双深绿色的眼睛.

句中的“她”是________(人名).她是“苏菲的世界”的旁观者,被启蒙者,具有_____的性格特征.

(3)《__________》是朱光潜先生在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每次一个话题教会中学生学会生活.我们可以运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推荐的_______方法进行阅读,其中《谈读书》篇提醒我们:

能否在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__________.

(4)阅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可以加深对“_________”内涵的理解.

【答案】

(1)①书信(或:

信、家书等),傅聪

②要点:

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傅聪是音乐家)、傅雷望子成才,用心良苦

示例1:

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示例2:

傅聪是位音乐家,傅雷多次提及莫扎特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是为了给儿子普及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使儿子在音乐事业方面有更大的成就,循循善诱、望子成龙的深厚父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③示例:

《傅雷家书》既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家书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期望,包含着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对世界的高尚情感.

(2)席德聪明、求知欲强、善于思考、有同情心

(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选择性阅读决心(或“养成读书的习惯”)

(4)延安精神

【解析】

【详解】

(1)①《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题空1家信或家书,题空2傅聪.

②本题考查内容.这封家书是写给儿子傅聪的.傅聪从事音乐工作.莫扎特是著名的音乐家,傅聪很喜欢他,因此傅雷在信中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这是与傅聪进行交流,希望儿子在音乐方面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从中可看出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及他的一片苦心.

③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一般写法:

要向读者介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文章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示例:

《傅雷家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傅雷作为一个优秀的父亲,他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了两个孩子,让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此书是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题干“她是‘苏菲的世界’的旁观者,被启蒙者”可知,这是《苏菲的世界》中的人物.《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席德”是苏菲的原型,是苏菲世界的旁观者.席德是艾勃特·纳格的女儿,苏菲和艾勃特都是为逗她开心而创造出的人物.席德也爱沉思,书中的哲学家引发了她的极大兴趣.席德还极富同情心,她同情苏菲和艾勃特.席德很独立,在父亲从黎巴嫩回家途中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此来证明她的独立性.席德深思熟虑,但有时也相信直觉甚于失去理智.

(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是朱光潜,主要讲述了十二封作者旅欧洲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信中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对于这十二封信,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一封或几封.

《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作品,文中写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意义.启示我们读书在于养成习惯.

(4)《小米的回忆》是曹靖华的散文,作者回顾了不同时期和小米有关的人和事.文章先摘录毛泽东的有关论述,引出小米,开启下文制,构成贯穿全文的中心.回忆了童年时代、白色恐怖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与小米有关的人和事.表面上写小米,实际上写延安精神,写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品质.

8.综合性学习.

育才中学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现在许多人争做“低碳族”,他们认为过“低碳生活”是非常环保时尚的事.如果你的父母也想赶这个“时髦”,向你请教该怎么做,你会怎么跟他们说?

(2)请你拟写一条倡导践行“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要求生动形象,具有校园气息.

【答案】

(1)示例:

爸爸妈妈,践行“低碳生活”,跻身“低碳族”并不难啊!

只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就可以啦!

例如出门选择步行或共享单车,少开车或乘坐公交车、地铁;随手关灯、关电视;购物多用菜篮、少用一次性购物袋等,这些都是“低碳生活”啊!

做到这些,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成功加入“低碳族”了.

(2)示例1:

践行“低碳生活”,建设“低碳校园”.

示例2:

亲爱的同学,今天你“低碳”了吗?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首先,向父母简单介绍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意义,再结合生活实例告诉他们具体怎么做.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可以从节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