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4668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07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轴突周围形成的绝缘层称为(C)。

A.胞体B.树突C.髓鞘D.轴丘

2.下列视觉现象中可用侧抑制作用解释的是(A)。

A.马赫带B.暗适应C.明适应D.后像

3.由声波频率决定的主要听觉特性是(C)。

A.音响B.音调C.音高D.音色

4.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直至选择有效的一种,这称为(C)。

A.逆向搜索策略B.手段—目的分析法C.算法策略D.爬山法

5.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许的,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C)。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教育性原则6.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C)。

A.强化B.平衡C.同化D.顺应

7.强调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作为促进教学条件的学习理论派别是(D)。

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

8.把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等包括在人类智力结构中的理论是(C)。

A.群因素论B.智力三元论C.多重智力论D.三维结构论

9.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这属于总体印象形成中的(A)。

A.加法模式B.乘法模式C.平均模式D.加权平均模式

10.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稳定联系,这体现了归因的(A)。

A.不变性原则B.特异性原则C.一致性原则D.折扣原则

11.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获得的“名次”属于(B)。

A.等比数据B.等级数据C.分类数据D.等距数据

12.利用陌生情境测量婴儿依恋表现的研究者是(B)。

A.鲍尔比(Bowlby)B.艾斯沃斯(Ainsworth)C.柯尔伯格(Kohlberg)D.艾里克森(Erikson)

13.少年期心理上出现的“虚构的自我”、“假想的观众”等现象体现了其(D)。

A.想象能力的丰富性B.心理的易变性

C.认知的创造性和批判性D.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14.下列导出分数中属于内容参照分数的是(A)。

A.掌握分数B.比率智商C.百分等级D.标准九

15.命中率所反映的测验效度属于(B)。

A.内容效度B.效标效度C.表面效度D.结构效度

16.下列各项测验中不适宜团体施测的是(A)。

A.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B.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D.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17.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当无关变量的影响已经测定而又未能加以控制时,为了排除它对因变量的影响,可采用的方法是(D)。

A.消除法B.恒定法C.平衡法D.统计法

18.以下统计量中,用于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是(D)。

A.全距B.方差C.标准差D.平均数

19.一组测验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数为65分,标准差为5分,则分数在60~65之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B)。

A.15.8%B.34.1%C.50.0%D.68.3%

20.随机抽取受过良好早期教育的儿童进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测得平均智商为l04,若要检验这类儿童的智商是否高于一般儿童,需要检验的虚无假设是(B)。

A.H0:

µ1=µ0B.H0:

µ1≤µ0C.H0:

µ1≥µ0D.H0:

µ1≠µ0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随意后注意:

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自觉目的但又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2.双侧检验:

查统计表时,按分布两端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的检验。

应用于理论上不能确定两个总体参数中一个必定大于或小于另一个的假设检验。

3.犯错误效应:

指小小的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吸引力更增加一层的现象。

4.离差智商:

是个人智力水平的一种指标,一种属于标准分系统的常模参照分数。

5.学习迁移:

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6.顺应:

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7.点估计:

是指在总体参数未知时,用一个特定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一个较好的估计量应满足无偏性、有效性、充分性等特征。

8.社会助长:

指个体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表象的基本特征。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其的形象。

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具体性。

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出现。

(2)概括性。

表象是关于某个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反映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3)可操作性。

人们可以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操作,类似于通过外部动作操作和控制客观事物。

2.简述耶基斯一多得森(Yerkes-Dodson)法则。

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是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的正比关系。

(1)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即动机强度为中等水平时,活动的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过度强烈,都会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

(2)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活动水平。

(3)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3.简述时间取样策略及其收集资料的内容。

时间取样策略是指根据事先确定的维度有选择性地在某些时段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一种方法。

其收集资料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某一行为或事件是否出现或发生;

(2)出现或发生的频率;

(3)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

4.简述测验说明书通常包括的内容。

通常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

(1)本测验的目的及功用

(2)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及选择题目的根据

(3)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

(4)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

(5)常模资料,包括常模表,常模适用的团体及对分数的解释方法

(6)信效度资料,包括信效度系数及这些数据取得的背景

5.简述卡方(ChiSquare)检验的应用。

卡方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对数据的形态不作要求。

适用于对一因素多水平或多因素数据的检验。

包括:

(1)配合度检验:

指实际观察次数与某种理论次数直接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或检验某种次数分布的总体是否服从某一给定的理论分布,属于单因素检验。

(2)独立性检验:

根据两变量的交叉分类的次数表,检验变量是独立的还是有关的,属于双因素检验。

(3)同质性检验:

检验两个样本在同一变量上的分类是否有类似的分布模式,即两个样本数据是否同质的问题。

6.简述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8个方面:

(1)标题

(2)摘要

(3)前言

(4)方法

(5)结果

(6)讨论与分析

(7)结论

(8)参考文献和附录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

1.结合遗忘的规律和原因,论述减少遗忘的方法或策略。

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遗忘的规律有两个:

(1)遗忘速度由快到慢

(2)遗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遗忘的原因有三个:

(1)抑制或者干扰,如前抑制和后抑制。

(2)压抑,如动机或情绪。

(3)脑损伤,如脑外伤、中毒或营养不良。

减少遗忘的方法有五个:

(1)及时复习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互相影响

(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做笔记、卡片等。

2.结合至少三种理论论述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

攻击行为又叫侵犯行为,是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表现为对身体的攻击、言语的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精神分析理论:

人生来有一种追求生命终止的愿望。

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而习得,其得以习得和保存的原因为:

一是具有工具性作用,是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二是得到了社会的强化,三是自我保护的手段,四十来自攻击者的自我强化。

认知理论:

具有较多攻击性的儿童更多的是将有关的信息解释为“别人对我不尊重、对我怀有敌意”,因此也表现出对别人的敌意行为。

生态学理论:

人具有基本的攻击本能,这种本能来自于祖先,因为只有通过搏斗才能保护领地、争夺到食源、维护等级秩序等,攻击性本能具有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