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4978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44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pdf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题一一、劝劝学学1、在劝学中,“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的君子,就要“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二二、逍遥游逍遥游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

“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

三三、师师说说1、荀子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

”四、四、阿房宫赋阿房宫赋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_,_?

”3、阿房宫赋中,“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4、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

“_,_,_,_!

”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_,_。

_,_。

”五、五、赤壁赋赤壁赋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演化而来。

3、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_,_。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_。

”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_,_。

”六、六、氓氓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_,_。

”2、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句子是:

“_,_。

”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_,_!

”4、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_,_”。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两句中。

七、七、离离骚骚1、离骚中的“_,_”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

“_,_。

”3、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_,_。

”4、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_,_。

”5、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_,_。

”八、八、蜀道难蜀道难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_,_。

”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_,_。

”4、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_,_。

”九、九、登登高高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_。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

”5、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

”十、十、琵琶行琵琶行1、琵琶行中的“_,_”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_,_。

”3、“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的感慨。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十十一、一、锦锦瑟瑟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

“_?

_。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

“_,_。

”3、李商隐锦瑟中的“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4、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

5、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怅惘的句子是:

“_?

_。

”十二、十二、虞美人虞美人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

“_?

_。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_,_。

”4、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_,_。

”5、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_,_。

”十三、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

“_,_,_。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

“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几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几句是:

“_,_,_。

”十四、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的结局。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_,_,_。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十五、十五、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论语中的“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论语中,提到了“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4、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抒发内心的喜悦。

(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5、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

十六、十六、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中“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_,_!

”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

“_,_!

”5、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体现是:

“_,_。

”十七、十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_”;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

“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_,_。

”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

“_。

”十八、十八、曹刿论战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详察敌情的语句是:

“_,_。

”2、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_,_。

”3、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_,_。

”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

“_,_。

”5、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_,_,_。

”十九、十九、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

2、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的好局面。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

“_,_,_。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

“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_,_”就可以受到下赏。

二十、二十、出师表出师表1、在全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中,你校足球队连连败北,此时你被任命为队长,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说,这真是“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

“_,_。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两句意思一致。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_,_。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_。

”二十一、二十一、桃花源记桃花源记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_,_。

”2、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

“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_,_。

”4、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内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_,_,_。

”5、桃花源记中,反映桃花源与世隔绝,完全感受不到时局变迁、朝代更迭的句子是:

“_,_,_。

”二十二、二十二、三三峡峡1、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_,_。

”2、郦道元三峡中,写到了三峡两岸晴初霜旦之时高猿长啸的奇景,“_,_”是当地渔者用歌声对此现象的描述。

3、郦道元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

“_,_。

”4、郦道元三峡中,写三峡峰峦重叠,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句子是:

“_,_。

”5、郦道元三峡中,借助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的句子是:

“_,_。

”二十三、二十三、马马说说1、罗丹说: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_,_。

”2、在生活中怀才不遇的人常用韩愈的马说中的“_,_”两句慨叹。

3、韩愈的马说中的主旨句是:

“_?

_。

”4、马说中,作者开篇便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

二十二十四、四、陋室铭陋室铭1、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

”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_,_。

”3、陋室铭中,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_,_”相比,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

“_,_。

”二十二十五、五、小石潭记小石潭记1、小石潭记中,作者描写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是:

“_,_。

”2、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_,_。

”3、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_,_。

”4、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5、小石潭记中,写潭边植物茂盛的语句是:

“_,_。

”二十二十六、六、岳阳楼记岳阳楼记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的心态。

2、心怀天下百姓是许多有志之士一生的写照。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更进一步的体悟:

“_,_。

”3、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_,_。

”4、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影的句子是:

“_,_。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是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崇高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

二十二十七七、醉翁亭记醉翁亭记1、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

“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醉翁亭记中,表现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_,_。

”4、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

“_,_。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

“_,_。

”二十二十八八、爱莲说爱莲说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

“_,_。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_,_。

”3、爱莲说中,表现作者不受世俗羁绊,厌弃世俗生活的句子是:

“_,_?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就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那样:

_,_。

5、红楼梦中有诗云: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_,_。

”二十二十九九、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1、很多古人的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明月清风、松柏竹林。

其实,“_?

_?

”只要我们保有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有诗意,再繁杂的日子也能美丽。

(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作答)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_,_。

”3、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达作者流露出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态度的诗句是:

“_?

_?

_。

”4、描写月夜下承天寺院中景色如画的句子是:

“_,_,_。

5、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

“_?

_?

_。

”三十三十、送东阳马送东阳马生序生序(节选节选)1、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句子是:

“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通过写自己向先达请教问题时的动作来教导马生要尊师重道、谦虚谨慎的句子是:

“_,_,_。

”4、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_,_,_,_。

”三十三十一一、关关雎雎1、关雎中的男主人公为了表达对心中姑娘的爱意、让她开心而“_”“_”。

2、关雎中,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气氛的句子是:

“_,_。

”3、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

“_,_。

”4、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_,_”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5、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

“_,_。

_,_。

”三十三十二二、蒹蒹葭葭1、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_,_。

”2、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

“_,_。

”3、蒹葭中,用“_”“_”“_”表现了追寻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中的“_,_。

_,_”四句,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5、蒹葭中,“_,_。

_,_”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三十三十三三、观沧海观沧海1、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的句子是:

“_,_。

”2、观沧海中,写山岛的草木景象的句子是:

“_,_。

”3、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

“_,_。

”4、观沧海中表现水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而海中景物突兀鲜明的句子是:

“_,_。

”5、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奇特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

”三十三十四四、饮酒饮酒(其五其五)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仿佛找到自我归宿,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在的心态的诗句是:

“_,_。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的句子是:

“_,_。

”3、饮酒(其五)中,阐明作者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_?

_。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两句,暗用了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两句,表现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三十三十五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2、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由此句可以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

3、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你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描写景物为离别创设环境的语句是:

“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即将远离的朋友在人生路上要学会坚强的句子是:

“_,_。

”三十三十六六、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中,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_,_。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以色彩纷呈、明暗相交的艺术手法刻画江南残冬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_,_。

”3、次北固山下中,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_?

_。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_,_。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三十三十七七、使至塞上使至塞上1、苏轼评价王维云: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使至塞上中,作者以“蓬”“雁”自比,表达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的句子是:

“_,_。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勾画出塞外雄浑景象的两句诗是:

“_,_。

”4、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传达出幽微难言的随心情感的两句诗是:

“_,_。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手法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_,_。

”三十三十八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一句点明时令,“_”一句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花鸟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_,_。

”三十九、三十九、行路难行路难(其一其一)1、行路难(其一)中,可反映李白的诗浪漫主义的特点及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

“_,_。

”2、行路难(其一)中,以“_,_”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3、行路难(其一)中,作者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侈的句子是:

“_,_。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5、行路难(其一)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句子是:

“_,_。

”四十、四十、望望岳岳1、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

“_,_。

”2、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句是:

“_?

_。

”3、望岳中,写细望所见,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是:

“_,_。

”4、杜甫在望岳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_,_。

”5、杜甫望岳中的“_,_”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

四十一、四十一、春春望望1、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_,_。

”2、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心情沉重,以致华发稀疏的句子是:

“_,_。

”3、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_,_。

”4、诗文中针对人物的神情、动作的细节描写,有时只要寥寥几字,就能够达到极为传神的效果,杜甫春望一诗中此种效果最为强烈的两句是:

“_,_。

”5、对于战乱之中身处异地的亲人而言,一封家书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正如春望一诗中所说的“_,_”。

四十二、四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主旨句是:

“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_,_。

”3、古代许多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博大襟怀令我们钦佩和敬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亦有所体现,这两句诗是:

“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心系天下的诗句是:

“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