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551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6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方案).pdf

目目录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33、项目专项管理体系.74、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7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406、地面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487、饰面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548、门窗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569、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5710、水暖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5911、屋面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6012、土方回填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6413、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65第2页共65页1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11.1、编制说明、编制说明通过对永城龙城御园项目二期工程

(1)项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图纸补充说明、合同文件等,深入研究和分析,综合考虑该工程的特点及设计意图,结合工程现场情况和公司机械技术及设备力量,特编制此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目的为该工程施工提供一份完整的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施工及管理,确保该工程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体现用户至上、业主满意的企业精神。

1.3、编制依据类别名称编号或文号匠人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永城龙城御园项目二期工程及室外配套工程图纸、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国标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国标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国标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国标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国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0-2001国标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国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国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国标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国标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国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第3页共65页22、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重点、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重点2.1、工程概况2.1.1、环境概况该工程由永城国龙置业有限公司负责筹建,由匠人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监理单位为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由焦作市宏程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施工。

本工程位于永城市集聚区中原路与沱滨南路交叉口,交通便利,施工方便。

2.1.2、建筑概况2.12.1工程建设概况工程建设概况工程名称永城龙城御园二期工程地理位置永城市集聚区中原路与沱滨南路交叉口建设单位永城国龙置业有限公司建筑使用功能2#、3#、5#地下1层+架空层、地上32层其中1层及2层为商业网点、管理用房,3层32均为住宅;7#、8#、9#楼地下室1层+架空层,地上33层均为住宅。

2#、3#、5#楼建筑高度为96m、7#、8#、9#楼建筑高度为96.3m。

地下室及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本期工程均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外墙一二层采用浅驼色石材、二层以上采用米黄色真石漆进行装饰。

本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22.2建筑设计概况建筑设计概况建筑面积2#楼:

23392.20,3#楼:

20771.125#楼:

23584.027#楼:

14105.538#楼:

14140.749#楼:

29065.70建筑基底面积2#楼:

1088.703#楼:

1047.015#楼:

1156.907#楼:

407.728#楼:

407.729#楼:

1249.28建筑高度2#、3#、5#楼:

96m7#、8#、9#楼:

96.3m建筑层数2#、3#、5#楼:

地下1层+架空层,地上32层7#、8#、9#楼:

地下1层+架空层,地上33层第4页共65页层高2#楼:

-1层3.1m、架空层2.84m、1层4.5m、2层4.2m、3-32层2.9m。

3#楼:

-1层3.1m、架空层3.04m、1层4.5m、2层4.2m、3-32层2.9m。

5#楼:

-1层3.1m、架空层3.21m、1层4.5m、2层4.2m、3-32层2.9m。

7#楼:

-1层3.19m、架空层2.88m、1-33层2.9m。

8#楼:

-1层3.18m、架空层2.88m、1-33层2.9m。

9#楼:

-1层3.33m、架空层3.11m、1-33层2.9m。

墙体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200/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外墙保温做法挤塑聚苯板70厚建筑工程用料做法部位楼(地)面做法内墙做法顶棚做法房间、厅、封闭阳台水泥砂浆拉毛混合砂浆混合砂浆、批白厨房水泥砂浆拉毛混合砂浆水泥砂浆、批白卫生间陶瓷锦砖混合砂浆水泥砂浆、批白非封闭阳台聚氨酯防水上撒黄沙混合砂浆水泥砂浆顶棚、乳胶漆楼梯间05YJ001楼805YJ001内墙14涂2405YJ001顶3涂24电梯前室05YJ001楼2805YJ001内墙14涂24、乳胶漆05YJ001顶3涂24公共走道05YJ001楼2805YJ001内墙14涂24、乳胶漆05YJ001顶3涂24门入户门为钢制入户防盗门窗中空玻璃红棕色断桥铝合金窗2.32.3结构设计概况结构设计概况第5页共65页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类别及烈度6度基础类型筏板式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部分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基础垫层C15基础底板C35P6地下室外墙C45P6主体梁板墙C40/C35/C30钢筋HPB300、HRB335E、HRB400E墙体加气混凝土砌体,M5混合砂浆砌筑本工程填充墙体材料选用加气砼砌块,除卫生间的户内墙为100mm厚外,其余部位为200mm厚墙体,室内0.00以下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压光,墙面为毛墙面,0.00以上为毛墙毛地面,一至三层楼梯间地面为地板砖地面,其余为水泥砂浆压光地面,外墙为20mm厚1:

2水泥砂浆墙面,外墙节能设计采用05YJ3-7挤塑聚苯板外墙保温构造,塑聚苯板燃烧性能等级为B1级。

压缩强度0.150.25MPA,,密度:

25kg/m,外墙涂料选用丙烯酸弹性涂料,局部为柔性饰面砖墙面(颜色见立面),楼梯前厅为地板砖地面。

本工程共设计1部电梯,为客梯兼无障碍电梯,入户门为成品防盗门,窗为80系列铝合金推拉窗,玻璃普通中空玻璃(5+9A+5),屋面为上人屋面,局部为不上人屋面,屋面保温材料采用C1.0泡沫砼兼找坡(最薄处60mm厚,坡度为2%,两层3厚SBS(聚酯胎-18)SBS防水卷材,屋面面层为5025030,C20预制混凝土板,缝宽58,1:

1水泥砂浆填缝,局部不上屋面面层为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4150150钢筋网片。

2.1.3、结构概况1-5#、11-13#、19#、20#、26#、27#楼基础采用桩基、筏板基础,全现浇剪力墙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本工程基坑较深、开挖时应依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参数进行放坡,对基坑距道路、市政及建筑物较近处应进行边坡支护,以确保道路、市政管线和现有管线和现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边坡支护应由相应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的设计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基础垫层为100mm厚C15砼,筏板基础及0.00以下Q、B、L、LT为C35砼,地下室外墙为P6抗渗砼。

0.00以上、二层Q、B、L、LT为C30砼,二层以上Q、B、第6页共65页L、LT为C25砼,内、外填充墙为蒸压加气砼砌块(B6A,3.5),砂浆为5.0水泥砂浆。

本工程设计采用三级钢材,水平钢筋连接:

楼板、墙中钢筋采用搭接;框支梁纵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其他梁中钢筋直径22及以上采用机械连接,20及以下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

竖向钢筋连接:

墙中钢筋采用搭接,框支柱及框架柱采用机械连接,暗柱采用焊接。

基础保护层为50mm,地下室外墙外侧钢筋保护层为35mm,内侧钢筋保护层为20mm,梁钢筋保护层为20mm,板钢筋保护层为15mm。

2.1.3.1、抗震设防烈度、基本风压、基本雪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建筑场地类别基本风压基本雪压最大冻深丙类7度第二组0.10gII类0.45KN0.40KN0.31KN2.1.3.2、建筑分类等级及结构设计标准2.1.3.3、施工缝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

当留设施工缝时,施工缝防水构造,并应按下列规定:

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500mm的墙体上,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边缘应不小于300mm。

2.1.4、建筑防火设计本工程为高层单元式住宅,住宅单元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单元设一部封闭疏散楼梯,设一部消防电梯,设一部无障碍兼乘客电梯,单元与单元之间设置防火墙,地下室不得存放火宅危险性为甲、乙类的物品。

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抗震措施采用的设防烈度结构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剪力墙剪力墙二级二级7度三级三级乙级第7页共65页2.1.5、安装工程概况2.1.5.1、给排水:

采用污废合流制,室内0.00以上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雨污水管。

设室内消火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小区集中设置消防泵房、屋顶水箱及消防水池。

建筑物内消火栓用水均由消防泵房消防水泵供给。

工程属于轻危险级A类火灾,按危险级别在每个灭火器配置点设2具3kg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2.1.5.2、电气电源采用电缆直埋引入低压配电系统采用220/380V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的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照明及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室外电缆采用YJV22型电力电缆。

照明干线选用BV500V聚乙烯绝缘铜芯导线,均穿管埋地暗敷;照明支线选用BV500V聚乙烯绝缘铜芯导线,均穿管沿墙及楼板暗敷。

防雷按三类。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满足防直击雷、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工程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电源在进户处做重复接地,并与防雷接地公用接地极。

工程采用工作接地,安全接地共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为接地体,利用地梁等构件内的钢筋(两根不小于16)使有电气预埋件的基础内钢筋相互连接,做为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经过质量认证、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不得使用国家宣布淘汰的设备和器件。

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二级保护对象设防,并采用集中报警控制系统的形式。

在消防箱内设消火栓报警按钮,并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发出报警信号至消防控制室。

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上部。

所有消防用电设备均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设自动切换装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

2.1.5.3暖通采暖系统为采用共同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实行分户热计量,一户一表制,热量表、锁闭阀、过滤器等入户装置均设各层表井内,户内采用低温热水底板辐射采暖,每户分别设分、集水器进行配水和控制。

分、集水器上应设手动放气阀。

明装采暖管道均采用热浸镀锌钢管,螺纹接口(公称直径大于65的采用焊接钢管);室内埋地管采用PERT管材,管井至户内集分水器之间的直埋管道为De323.6,户内盘管管道为De202.3阀门安装前应进行严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手动阀门DN50采用硬密封蝶阀,DN50采用铜闸阀(或铜球阀)地板采暖隔热层敷设在土壤时隔热层下面应做防潮层;在潮湿房间(如卫生间、厨第8页共65页房、浴池等)加热盘管覆盖层上应做防水层2.1.6、现场自然条件根据工程现场情况,本工程的计划开工日期:

2015年5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

2017年5月15日,计划工期为730日历天。

根据近年来气象资料表明,焦作市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4.6,在施工中应根据工程进度情况,按季节性施工措施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据焦作气象资料,焦作市区多年最大冻结深度约为0.32米,基础设计时可不考虑冻土影响。

3、项目组织机构及施工部署3.1、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1.1、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3、项目专项管理体系3.2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范围1)、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力;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

2)、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责任制定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防治计划,施工过程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标准,尽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通病。

3)、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负责范围本方案中所涉及的属我方总承包合同范围(包括专业分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

4)、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负责期限本工程开工起,施工过程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竣工交付使用阶段,质量保修期内。

安全部安全负责人:

陈芙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

谢秋文安全部安全员:

张京报质量部质量员:

刘立军工程部施工员:

史玉杰秦永发预算部造价员:

刘珊珊材料部材料员:

刘娟娟各专业施工队技术部技术负责人:

贾海星质量部质量负责人:

陶小忠第9页共65页4、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4.1模板工程4.1.1轴线位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4.1.2标高偏差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第10页共65页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4.1.3结构变形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随部分地基下沉。

(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达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面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第11页共65页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4.1.4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无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4.1.5脱模剂使用不当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2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现装饰质量。

3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

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

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第12页共65页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4.1.6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到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

(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地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未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4.1.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

2原因分析

(1)墙体内大型顶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

(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

3防治措施

(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4.1.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2原因分析

(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

(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

3防治措施第13页共65页

(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

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达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作扒钉固定好。

(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

(4)支撑体夭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加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

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4.1.9顶板模板缺陷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2原因分析

(1)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强度以及刚度,底模未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造成挠底过大。

(2)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挠。

(3)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4)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

3防治措施

(1)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面要平整。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撑在软土地基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要采取措施消除泥地受潮后可能发生的下沉)。

(3)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铺到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以便于拆除。

(4)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

钢木模板混用时,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

4.1.10墙模板缺陷1现象

(1)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

第14页共65页

(2)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

(3)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

(4)墙角模板拆不出。

2原因分析

(1)钢模板事先未作排版设计,未绘排列图;相邻模板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选用过小或未拧紧。

(2)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