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56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一部分 非选择题必考五大专题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10讲 生态系统与环Word文件下载.docx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氟利昂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

B、C、D不能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

3.(2017·

浙江11月选考)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

A.沙漠B.苔原

C.草原D.热带雨林

解析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所以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答案 D

4.(2017·

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解析 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同属第二个营养级,A错误;

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B错误;

捕食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存在,C错误;

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食物链转移和富集,D正确。

5.(2017·

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

D.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消费者的平均体重呈正相关

解析 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A错误;

生产者只能将1%~2%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B错误;

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恒定体温,同化的能量中有更多的比例用于细胞呼吸产生热量,所以其体重净增长会低于变温动物,C正确;

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由个体体重与个体数量共同决定,D错误。

答案 C

6.(2018·

浙江4月选考)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

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

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碳循环和能量流动。

碳循环示意图中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E为燃料。

演替过程中的生物群落,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有利于演替的正常进行。

若改为能量流动则D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不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热能,要取消“D→A”。

答案 

(1)D 低于 

(2)细胞呼吸 大于 (3)非生物环境 取消“D→A”

7.(2018·

浙江11月选考)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生存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等生物。

(1)捕食食物链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

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内生物________的变化相关,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

(2)分别测定所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值,可以分析能量在________之间的流动情况。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________的能量两大部分。

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变温动物,其主要原因是恒温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捕食食物链中两相邻环节是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建立关系的。

生物种类数会影响食物链的数量,同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2)通过分析所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值,可分析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情况。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未同化利用的能量,其中未同化利用部分将以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

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比较小。

答案 

(1)取食与被取食 种类数 自我调节

(2)不同营养级 未利用 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

1.正误辨析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蝉为第一个营养级。

(×

(2)DDT可沿食物链逐级放大,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中含有的DDT越多。

(3)海洋的初级生产量约为陆地的一半,但次级生产量却约是陆地的三倍多。

(√)

(4)越是处于食物链高位的动物,数量就越少,生物量就越小,能量也越少。

(5)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6)负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7)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所致。

(8)外来物种入侵可能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读图析图

提示 

(1)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2)非生物环境(大气中CO2) 生产者 (3)A→D→E

(4)

考点1 围绕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结构与功能观

台州3月质量评估)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是通过取食关系建立起来的营养关系

B.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C.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D.食物网中营养级越高的动物体型越大

解析 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高的动物体型越大,但也有例外。

宁波十校联考)北极熊生活在北极的冰原和浮冰上,海洋食物链中主要以海豹为食,陆地食物链中主要以驯鹿为食,食物网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极冰原和浮冰的不同地段,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________结构。

(3)由于冰封期的缩短,导致北极熊滞留在陆地上的时间延长,则可使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苔藓和地衣的数量________。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熊出生率明显降低,其年龄结构将呈________型。

(4)最近发现一种含多溴联苯的阻燃剂随被污染的水流和北行风进入了北极,并在北极生物体内被发现,且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该物质的浓度最高。

此现象称为________。

答案 

(1)5 浮游动物、北极兔、驯鹿 

(2)水平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衰退 (4)生物放大

(1)细菌未必都是分解者,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

(2)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

(3)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4)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5)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除捕食外,可能还有竞争等。

考点2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及生态金字塔

3.(2018·

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

C.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

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

解析 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A错误;

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数量金字塔不一定倒置,B错误;

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圈的50倍,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含碳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发生局部短缺,水圈里溶解态的二氧化碳就会更多地进入大气圈,同样,如果水圈里的碳酸氢根离子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耗尽,也可及时从大气中得到补偿,C正确;

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2,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D错误。

4.如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三种生物只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则这条食物链应为(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解析 在捕食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有的能量越少,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越少。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

依据:

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和生物放大原理。

如下图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若扇形面积代表能量多少,建构的食物链模型应是丙→丁→甲→乙;

若扇形面积代表生物体内DDT浓度,建构的食物链模型则是乙→甲→丁→丙。

考点3 围绕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考查物质与能量观

5.(2018·

绍兴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群落时间结构的差异,北方针叶林的初级生产量大于温带草原

B.因演替到最终的平衡状态,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等于零

C.因光照缺乏,深海区下层几乎没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D.因动物对植物利用效率的差异,海洋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大于陆地生态系统

解析 因群落空间结构的差异,北方针叶林的初级生产量大于温带草原;

NP=GP-R,顶极群落的NP>0,以维持异养型生物的生存;

深海区下层存在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考点4 结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考查物质与能量观

6.(2017·

台州9月选考)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过程中,能量的去向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表示贝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C表示贝类的次级生产量,它在某一时刻前的积累量为此时贝类的生物量

C.水禽、鱼类的粪便量属于贝类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G/B

解析 B表示贝类的同化量,C表示贝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温州八校联考)关于绿色生态农业中的能量流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B.常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和分解者分解

D.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解析 能量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农业产品的输出形式输出能量。

(1)摄入量≠同化量

消费者摄入的食物大部分经消化吸收后被同化,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这些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未流入本营养级,不属于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被分解者分解的那一部分。

二者关系: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

这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不能人为改变。

②能量利用率强调的是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可通过废物资源化和调整能量流动关系等措施人为地进行提高。

考点5 围绕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考查稳态与平衡观

8.(2018·

杭州一模)图示为碳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水圈面积逐渐缩小B.过程①减慢

C.过程②③加快D.过程④加快

解析 图中①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②③表示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9.(2018·

宁波3月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促进碳循环

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解析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

答案 B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

范围

生物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

生物圈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往复循环

关系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

二者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考点6 围绕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

10.(2016·

浙江10月选考)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  )

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

C.食物链的环节增多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解析 大型鱼类种类减少,会影响食物链的长度和食物链之间的交叉,所以会使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变得简单。

11.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死鱼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的死亡。

这种现象属于(  )

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

C.物种灭绝D.生物放大

解析 在该实例中,污染导致鱼类死亡,死鱼腐烂加重污染,使更多鱼死亡,系统对外界因素的反应加剧了最初的外界因素的作用,这是正反馈调节,A正确。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生物种类的多少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而非生物数量。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模型图解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调节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已污染的湖泊污染加剧

草原上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平衡

考点7 人类与环境

12.(2018·

学军中学3月模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

C.人类活动使大气圈臭氧层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

D.酸雨、水体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

解析 食品安全不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

13.(2018·

嘉兴3月选考测试)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我国北方地区变湿润

C.臭氧保护生物免受短波辐射伤害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D.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硫氧化物有关

解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温室效应会导致我国北方干燥地区更加干燥;

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硫氧化物有关。

1.(2017·

嘉兴9月选考模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的一个连续的圈层

B.人类须控制自己,保持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平衡

C.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基本维持在0.035%

D.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的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基本维持在0.028%;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二级消费者体内同化的能量

B.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个营养级

解析 流经第二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一级消费者体内同化的能量。

宁波十校联考)下图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如果g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D.图中h/d可以表示笫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 d/a可以表示笫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4.(2018·

绍兴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气中CO2含量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不会有明显季节变化

B.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C.生态系统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调整碳的含量

D.分解者在碳循环中不可缺少

解析 大气中CO2含量有明显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浙江4月选考)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

绿鹭分别处于第________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__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

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1)图中共8条食物链,绿鹭可以处第四、五、六个营养级。

(2)由于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划蝽数量变化较小,因此其将吃更多的水蚤,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减少。

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在营养级之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鲶鱼粪便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

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少是由于能量在营养级间的传递特点决定的。

答案 

(1)8 四、五、六 

(2)减少 自我调节 (3)不能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鲶鱼比水蚤所处营养级高,流向鲶鱼的能量少

(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属于第一个营养级

C.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

D.猫头鹰只占有一个营养级

解析 该食物网中有2条食物链,草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属于第二个营养级,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

2.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说法正确的是(  )

A.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的数量不一定最多

B.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个体内能量越少

C.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

解析 营养级别越高,动物体型往往越大,个体内能量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

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B.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

C.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

D.生物圈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热裂口

解析 物质可以循环,反复利用,生物圈的物质不需要从外界不断输入。

4.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B.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

D.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的降水

解析 温室效应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破坏生态环境;

酸雨是指由氮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5.6的降水。

5.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的主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降低出生率

C.维持生物多样性,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就要从这三个层次上都加以维持。

6.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五水共治”活动,下列关于水体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  )

A.严格控制污染源B.工业用水封闭化

C.河道两侧浇筑水泥坝D.建立污水处理厂

解析 河道两侧浇筑水泥坝不能治理水体污染。

7.下列活动中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C.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作物产量

解析 B、C、D三项均会造成环境污染或生物多样性下降。

8.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

109kJ,d含1.3×

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至少约含4.5×

107kJ

解析 能量最多的为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也是c。

9.大闸蟹是以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