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726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8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pdf

第40卷第5期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Vol.40No.52012年3月1日PowerSystemProtectionandControlMar.1,2012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综述宋国兵,蔡新雷,高淑萍,张健康,李德坤,索南加乐(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首先分析了现有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的不足,指出了目前工程应用中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装置只采用行波原理,存在原理单一、对采样率要求高、耐过渡电阻能力差等问题。

借鉴交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的划分方法,对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进行了归类研究。

将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分为行波法和故障分析法,并分别分析和研究了行波法和故障分析法的优缺点,指出故障分析法在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最后给出了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的几点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

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行波法;故障分析法SurveyoffaultlocationresearchforHVDCtransmissionlinesSONGGuo-bing,CAIXin-lei,GAOShu-ping,ZHANGJian-kang,LIDe-kun,SUONANJia-le(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Abstract:

TheHVDClinefaultlocationmethodsathomeandabroadaresurveyedinthispaper.Firstly,thedisadvantageoftheexistingfaultlocationtechniquesofHVDCtransmissionlineisanalyzed,anditispointoutthattheengineeringapplicationsoffaultlocationofHVDCtransmissionlinearebasedontravelingwaveprincipleatpresent.Thefaultlocationprincipleisrelativelysimple,requiringhighsamplingrate,anditstoleranceabilityofhighresistanceisnotsufficient.MakinguseofthedividingmethodoffaultlocationprincipleofACtransmissionline,thefaultlocationprincipleofHVDCtransmissionlineisclassifiedandstudied.TheHVDCtransmissionlinefaultlocationmethodsaredividedintotravelingwavemethodandfaultanalysismethod.Furthermore,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eachfaultlocationprinciplesofHVDCtransmissionlinearereviewedrespectivelyanditispointedoutthatfaultanalysismethodhasbroadapplicationprospects.Finally,severalimportantproblemswhichneedtobefurtherstudiedareproposed.Thisworkissupport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51177128andNo.51037005).Keywords:

HVDCtransmissionline;faultlocation;travelingwavemethod;faultanalysismethod中图分类号:

TM7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3415(2012)05-0133-050引言与交流输电相比,直流输电具有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远、电网互联方便、功率调节容易、线路走廊窄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远距离电能传输、非同步电网互联、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海岛供电以及大城市中心区域电缆供电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1-10。

我国幅员辽阔、能源与负荷呈逆向分布,决定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1。

在舟山直流输电项目之后,先后建设了葛南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7128,51037005)等直流输电工程,以及灵宝等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

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直流输电工程数量已渐渐可以和交流输电工程相比拟,已投运直流工程占世界直流输电容量的2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直流输电大国12。

直流输电线路是直流系统故障率最高的元件,运行数据也显示我国直流输电可靠性指标偏低13。

直流线路故障一般是遭受雷击、污秽或树枝等环境因素所造成线路绝缘水平降低而产生的对地故障和闪络。

直流输电线路距离长,要跨越不同地形和气候区域,工作条件恶劣,故障概率高,故障巡线难度大,严重影响永久性故障的恢复时间。

随着继电-134-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保护技术的发展,直流线路故障切除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这使得线路损伤较小,只是造成局部绝缘缺陷而无明显的破坏痕迹,故障点的查找困难1。

因此,准确可靠的故障定位技术,对于减少巡线工作量、加快故障修复速度、减小停电损失,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有待大力发展和研究。

1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现状直流输电线路与交流输电线路物理本质相同,只是能量集中频带不同。

这使得交流线路的部分故障定位原理也可用于直流输电线路。

然而,目前交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众多,而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单一。

目前运行中的直流输电线故障定位装置均采用行波原理。

实际上,直流线路也可构造多种原理的故障定位方法,以提高故障定位的可靠性。

故障定位分为行波法和故障分析法1。

行波法分为A、B、C、D、E和F型。

其中A、C、E、F型为单端原理,而B、D型为双端原理。

故障分析法按照电气量来源可分为单端和双端;按照输电线路模型分为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按照电气量形式可以分为频域法和时域法14-16。

直流线路的故障定位与交流线路又有所不同,使得交流线路故障定位原理只有部分适用于直流线路。

主要表现在:

直流线路一般较长,具有明显的分布参数特性,因此应采用分布参数模型以保证故障定位精度。

直流线路主要传输低频能量,线路故障后无稳定的工频量,基于工频量的频域法故障定位原理不再适用于直流线路。

综上所述,直流输电线路与交流输电线路物理本质并无区别;直流线路故障定位应采用分布参数模型;直流线路故障定位不能采用基于工频量的频域法,一般应在时域中进行。

具体可采用的方法有:

利用单端和两端量的行波法;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单端和两端量的故障分析法。

下面对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1.1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行波故障定位最早用于交流线路1。

早期行波法故障定位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暂态行波的传播速度比较稳定(接近光速),检测故障线路上暂态行波在母线与故障点之间的传播时间可以测量故障距离。

行波法测距的可靠性和精度在理论上不受线路类型、故障电阻及两侧系统的影响。

交流线路行波故障定位存在一些问题:

故障行波产生的不确定性(有些故障初相角下没有行波产生)、线路两端非线性组件的动态延时、故障点反射波与对端母线反射波的识别、行波信号的提取、故障初始行波及反射波到达时刻的标定、超高速的采样频率、参数的频变效应和波速度的确定等14-16。

目前,直流线路保护和故障定位均采用行波原理17-20。

与交流线路行波故障定位相比,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有以下优势:

1)直流电压不会每周期过零,不受故障初相角的影响,且暂态行波能量丰富,波头更容易识别;2)直流系统母线结构变化小,且母线一般只有一条出线,无需区分故障点传播的行波和各母线的反射波和透射波,因此不会受其他线路影响。

基于以上优点,在直流工程中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接受行波故障定位作为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唯一方法。

目前,运行中的直流输电线故障定位装置均采用行波原理。

如西门子、ABB、中科院行波测距装置等。

目前应用的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基本原理分为A、D两种型式1,其中A型为单端原理,D型为双端原理。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将D型原理作为主要测距原理,而将A型原理作为辅助测距原理。

早在1985年文献21就提出利用连续两个反射波头之间的时间差进行单端电气量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在能够区分对端反射波和故障点反射波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1993年文献22给出了一种借助于GPS同步时钟、利用两端电气量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在两侧系统都能够启动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文献23将单端行波定位法与双端行波定位法结合,给出了综合故障定位方法,以提高故障定位的可靠性。

文献24-25研制了单端、双端行波故障定位系统,并用于直流输电线路,现场运行经验表明,行波用于直流输电线路测距误差一般不超过3km。

文献25还指出由于直流线路边界以及行波传播畸变的影响,单端行波测距原理难以自动给出正确的故障测距结果。

而双端行波测距原理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可以给出正确的故障测距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双端原理作为一种主要测距原理,而将单端原理作为一种辅助测距原理。

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表征局部信号的能力,且去噪能力较强,可用于识别行波波头。

文献26-27研究了基于小波变换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

文献28-31根据故障暂态信号的奇异点中包含着信号的信息,利用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刻画宋国兵,等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综述-135-出故障行波信号的奇异点和奇异性,给出了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的直流输电线路双端D型行波故障定位方法,以提高定位精度,并分别用于单极和双极直流输电系统。

与文献21的思想相同,文献32将相关分析用于单端行波故障定位的波头识别,试图提高故障定位的自动化水平。

文献33-36将新的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红绿色彩模式检测、数学形态学理论以及模式识别的思想用于行波故障定位的波头识别之中,以提高故障定位的精度。

众所周知,行波故障定位是依靠识别波头、标定波头起始时刻来实现故障定位的。

波头的识别与标定工作,对人员素质有较高要求、难以实现自动化。

当存在过渡电阻、行波波头幅值受到限制时,波头的起始点便更难准确标定,严重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随着过渡电阻的继续增大,行波故障定位法就会由于没有启动而无法定位故障,该现象在南方电网的直流运行中多次出现23,37。

文献37还指出直流线路首末端故障时行波测距会出现死区,且双端故障测距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GPS准确对时和正常的通信。

另外,由于电磁波接近光速传播,1s即对应300m误差,为了准确标定波头起始时刻、提高定位精度,必须采用高采样率设备。

综上,现有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单一、仅依赖于行波法、对采样率要求高、高阻情况下无法实现故障定位、可靠性差。

另外,存在波头识别和起始时刻标定问题,需要人员介入、难以实现自动化。

1.2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分析法故障定位故障分析法是根据系统有关参数和测量得到的电压、电流,通过分析计算,求出故障点的距离1。

故障分析法简单易行,可借助现有的故障录波器达到测距的目的。

直流线路故障分析法也可分为单端量法和双端量法。

单端量法只使用本侧信息,实现起来比较方便,但一般很难消除对侧系统及故障点过渡电阻的影响。

双端量法从原理上不存在过渡电阻和对侧系统的问题,但必须借助通信技术获取对侧的数据信息,存在数据同步、计算量大等问题。

故障分析法对采样率要求低,可靠性较高,但易受线路参数的精确度影响、定位精度相对于行波原理较差。

相比较而言,故障分析法中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时域法用于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具有明显的优势。

该方法从瞬时到稳态的故障全过程数据都能够用来定位故障,直接用采样点进行测距无需时域频域转换,所需数据窗短等优点,成为故障定位的发展趋势。

此外,继电保护和断路器动作越来越快,能够利用的故障数据窗也越来越短,这一发展趋势也迫使故障定位向着分布参数模型的时域法方向发展。

借鉴交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时域法,同时考虑直流输电线路特有的问题,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文献38-39提出了一种直流输电线路双端时域故障定位方法。

它将贝瑞隆模型用于计算直流线路沿线电压分布,根据故障点处时时相等构造时域故障定位方程,实现精确故障定位。

文献40提出了一种直流线路时域单端故障定位原理,它利用故障电流由整流侧提供的基本思想,在分布参数模型下计算沿线电压分布和电流分布,并根据故障点的边界条件实现故障定位。

文献41在文献38-39的基础上,在输电线路参数不准确情况下,将遗传算法用于故障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

综上,时域方法可用故障后任一段暂态数据实现故障定位,而不仅仅限于行波波头。

该方法所需采样率低,可直接利用换流站录波数据实现故障定位、对采样率要求低、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但是该方法需要计算精确的线路参数,当线路参数存在一定误差或频变特性明显时,会影响故障定位的精度。

同时,虽然此种故障定位原理性能上较稳定,无死区,但故障定位精度一般没有行波原理高。

2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的建议与设想由上文分析可知,由于直流输电线路与交流输电线路并无本质区别,只是能量集中频带不同。

理论上,交流线路的部分故障定位原理也适用于直流线路。

直流系统故障暂态过程中含有大量的特征频率信号,可研究基于特征频率的故障定位原理。

基于时域微分方程的故障定位方法,原理上不受非周期分量和各次谐波影响,可研究适用于直流输电线路的时域故障定位原理。

另外,可研究直流线路故障定位中线路参数不精确及其频变特性问题、故障电弧特性问题的解决措施。

充分利用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特征,可构建多种故障定位原理,从而提高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结语本文对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在总结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故障定位原理进行了归类研究,指出现有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存在原理单一、采样率高、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开展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136-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研究的几点建议与设想,并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1葛耀中.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GEYao-zhong.NewtypesofprotectiverelayingandfaultlocationtheirtheoryandtechniquesM.Xian:

XianJiaotongUniversityPress,2007.2HolmJG.Direct-currentpowertransmissionJ.PowerApparatusandSystems,PartIII.TransactionsoftheAmericanInstituteofElectricalEngineers,1953,72

(2):

1114-1120.3HanssonBON.Asubmarinecablefor100-kVD-CpowertransmissionJ.PowerApparatusandSystems,PartIII.TransactionsoftheAmericanInstituteofElectricalEngineers,1954,73

(1):

599-605.4HolmJohnG.EconomicaspectsofD-CpowertransmissionJ.PowerApparatusandSystems,PartIII.TransactionsoftheAmericanInstituteofElectricalEngineers,1957,76(3):

849-855.5PerrinJF.High-voltageDCpowertransmissionJ.JournaloftheInstitutionofElectricalEngineers,1961,7(81):

559.6LongW,NilssonS.HVDCtransmission:

yesterdayandtodayJ.IEEEPowerandEnergyMagazine,2007,5

(2):

22-31.7浙江大学发电教研组直流输电科研组直流输电M.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HVDC&FACTSGroupofZhejiangUniversityPowerGeneratingDepartmentDCtransmissionMBeijing:

HydraulicandElectricPowerPress,19858李兴源.高压直流输电运行与控制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88.LIXing-yuan.OperationandcontrolofHVDCtransmissionM.Beijing:

ChinaElectricPowerPress,1988.9赵婉君.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ZHAOWan-jun.EngineeringtechnologyofHVDCtransmissionM.Beijing:

ChinaElectricPowerPress,2004.10徐政.交直流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分析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XUZheng.DynamicbehavioranalysisofAC/DCpowersystemM.Beijing:

ChinaElectricPowerPress,2004.11李立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电网中的作用J.电力设备,2004(11):

1-3.LILi-cheng.DevelopmentofHVDCtransmissiontechnologyanditsroleinpowernetworkinChinaJ.ElectricalEquipment,2004(11):

1-3.12陈宗器.中国发展直流输电工程的历程J.电气技术,2008

(2):

75-77.CHENZong-qi.ThedevelopmentofHVDCinChinaJ.ElectricalEngineering,2008

(2):

75-77.13刘海峰,徐政,金丽成.世界远距离大容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靠性调查综述J.高压电器,2002(3):

1-4.LIUHai-feng,XUZheng,JINLi-cheng.AreviewofthereliabilitysurveyoflongdistancehighpowerHVDCtransmissionprojectthroughouttheworldJ.HighVoltageApparatus,2002(3):

1-4.14李强,王银乐.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23):

192-197.LIQiang,WANGYin-le.FaultlocationmethodsforhighvoltagepowertransmissionlinesJ.PowerSystemProtectionandControl,2009,37(23):

192-197.15郭俊宏,谭伟璞,杨以涵,等电力系统故障定位原理综述J继电器,2006,34(3):

76-81GUOJun-hong,TANWei-pu,YANGYi-han,etal.SummaryonfaultlocationprincipleinpowersystemJRelay,2006,34(3):

76-8116马超然.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技术发展及展望J继电器,2007,35(24):

11-15MAChao-ran.ProspectanddevelopmentoftransmissionlinefaultlocationusingtravellingwaveJRelay,2007,35(24):

11-1517邓本飞.天广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系统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19):

71-74.DENGBen-fei.HVDClineprotectionsummaryofTian-GuangprojectJ.PowerSystemProtectionandControl,2008,36(19):

71-74.18李振强,鲁改凤,吕艳萍.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电压行波保护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9(13):

40-45.LIZhen-qiang,LUGai-feng,LYan-ping.AnovelschemeofHVDCtransmissionlinevoltagetravelingwaveprotectionbasedonwavelettransformJ.PowerSystemProtectionandControl,2010,39(13):

40-45.19朱韬析,汲广.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线路行波保护介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21):

86-89.ZHUTao-xi,JIGuang.IntroductionofwavefrontprotectioninTian-GuangHVDCtransmissionsystemJ.PowerSystemProtectionandControl,2008,36(21):

86-89.20朱韬析,彭武.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23):

137-140.ZHUTao-xi,PENGWu.ResearchonhighimpedanceearthfaultofTian-GuangHVDCtransmissionprojectJ.PowerSystemProtectionandControl,2009,37(23):

137-140.21AndoMasaoki,SchweitzerEdmundO,BakerRichardA.宋国兵,等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综述-137-Developmentandfield-dataevaluationofsingle-endfaultlocatorfortwo-terminalHVDCtransmissionlines-II:

algorithmandevaluationJ.IEEETransactionsonPowerApparatusandSystems,1985,104(12):

3531-3537.22DeweMB,S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