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756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pdf

学校代码10459学号或申请号201212010045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作者姓名:

李硕导师姓名:

周磊副教授学科门类:

经济学专业名称:

劳动经济学培养院系:

商学院完成时间:

2015年5月万方数据AthesissubmittedtoZhengzhouUniversityForthedegreeofMasterResearchonCityofMedical-NursingCombinedCareModeByLIShuoSupervisor:

ViceProf.ZHOULeiLaborEconomicsBusinessSchoolMay,2015万方数据郑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郑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

年月日郑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郑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

年月万方数据I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失能、高领、空巢”化的结构特征和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再加上国内长期“医养分离”的养老模式导致老年人养老过程中有关医疗和长期护理的供求矛盾突出,给现行的养老和医疗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解决社会化养老问题的新期望,也是缓解我国目前医疗领域、养老领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新思路。

“医养结合”是一种养老理念的创新,是养老思维的转变。

“医养结合”中的“医”和“养”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医”指的是医疗,“养”又细分为养生和养护。

随着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健康状况的不断恶化,所侧重的层次依次为:

养生医疗养护。

通过多层次、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完成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整合。

它所针对的目标群体是全体老年人,实现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可以通过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辐射到更多居家老年人。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实践“医养结合”理念,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整合,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或手段。

论文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为内置型、联动型和辐射型,其中内置型又细分为养老机构内置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内置养老机构,联动型细分为专业性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复合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

并对每种模式加以典型案例分析,最后针对这三种类型进行综合对比研究。

最后,论文在研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从加大养老事业投入、促进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建立长期照护保险、促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打通资金通道等方面保障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有效需求;从改变“大政府、小社会”供给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形成多种模式并存、加大监督力度,对养老服务业进行标准化管理、多管齐下,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保障政府和社会对“医养结合”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资源整合万方数据万方数据IIAbstractAsChinabecomesanagingsociety,itsagingprocesshasdramaticallyaccelerated.disabled,highcollar,emptynestofthestructuralfeaturesandfunctionsincreasinglyweakeningfamilypensionexacerbatingtheseverityandcomplexityofpopulationaging.Coupledwiththedomesticlong-termmedicalseparationtohighlightthecontradictionbetweensupplyanddemandofthepensionmodelabouthealthcareandlong-termcareoftheelderlyintheprocess,bringseverechallengestotheexistingpensionandhealthcaresystem.Medicalraisingcombinedwiththepensionmodelisunderthebackgroundofagingpopulation,thenewhopetosolvethepensionproblemChinasocialization,butalsoeasethenewthinkingofmedicalfield,thepensionfieldofresourcesinourcountryatpresent.“Medical-NursingCombined”careisaninnovativeconceptofapension,thepensionistochangethinking.“Medical-NursingCombined”carehavetwodifferentlevels,medicinereferstothemedical,nursingsubdividedintohealthandconservation.Withtheelderlyinthepensionprocessdeterioratinghealthconditions,thefocusonthelevelasfollows:

Health-Medical-Conservation.multi-levelandprofessionalservicetocompletetheintegrationofmedicalresourcesendowmentandpensionresources.Itstargetgroupisforallolderpeople,toachievetheformisnotconfinedtotheaged,medicalsupportintegrationmayradiatetothemoreelderlyhomebyhomecareservicenetwork.“Medical-NursingCombined”caremodeisthepracticeofmedicalsupportcombinedwithconcept,implementationofmedicalresourcesandendowmentofresourcesintegration,toachievetheoptimalallocationofresourcesmeans.Inthispaper,themedicalraisingcombinedwiththepensionmodelconsistsofbuilt-intype,linkageandradiation,thebuilt-intypeisdividedintointernalmedicalinstitutionsandpensioninstitutionsandpensioninstitutionsinmedicalinstitutions,thelinkageisdividedintoprofessionalmedicalinstitutionsandpensioninstitutionsandpensioninstitutions+compoundmedicalinstitutions.Andeachmodeltotheanalysisoftypicalcases,thelastcomprehensivecomparativestudyonthethreetypes.万方数据IIIFinally,inthestudyof“Medical-NursingCombined”caremodedevelopedonthebasisofthestatusquo,fromtheperspectiveofbothdemandandsupplyanalysisofthecurrent“Medical-NursingCombined”caremodeproblemsinthedevelopment.Andtargetedtoincreaseprotectionfrompensioninvestmentundertakingstopromotepensionreform,theestablishmentoflong-termcareinsurance,medicalinsurancepromote,openchannelfundsfortheelderlyandotheraspectsofeffectivedemandmedicalsupportcombination;fromchangingthebiggovernment,smallsocietysupplymodepromotetheindustrialdevelopmentofthepensionservices,theformationofavarietyofmodescoexist,strengthensupervision,standardizethemanagementofpensionservices,multi-prongedapproachtopromote“Medical-NursingCombined”caremodetalentteambuildingandothersupportforthegovernmentandsociety“Medical-NursingCombined”caretheeffectivesupply.Keywords:

agingofpopulation;Medical-NursingCombined;resourcesintegrating万方数据IV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3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4一国内研究现状4二国外研究现状5三研究评述7第三节研究思路和方法6一研究思路6二研究方法7第四节创新与不足8第二章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10第一节“医养结合”养老理念阐述10一“医养结合”研究回顾10二“医养结合”养老理念的内涵11第二节理论基础13一需求理论13二福利多元主义13三积极老龄化理论14第三章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析16第一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类型16一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置型16二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联动型18三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辐射型21万方数据V第二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典型案例22一衢州市天颐老人之家、新一社区老年关怀养护中心22二海口普亲老年养护中心、泰康之家23三普亲冯家冲社区养护站24第三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比分析25第四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28第一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28第二节基于需求视角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问题分析31一可支配收入低31二市场发育不健全32第三节基于供给视角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问题分析33一市场化进程缓慢33二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缓慢34三“医养结合”专业医护人员数量严重不足35四“医养结合”监管评估体系不健全35第五章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37第一节提高购买力37一加大养老事业投入37二推动养老保障体系改革37三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39四促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打通资金通道40第二节改变供给模式40一实现多元化供给40二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化供给41三多层次多模式有序并存42四制定标准强化监督42五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人才队伍建设43第六章结论与展望44第一节研究结论44第二节研究展望45万方数据VI参考文献46个人简历及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项目49致谢50万方数据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中国已于20世纪末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发展阶段。

从数量和速度来看,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世界总人口增长率1.68%,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速率是23.6%,比世界平均水平快一倍。

从老年人群体结构来看,“失能、高领、空巢”三类人群数量庞大,80岁以上高领老人已超过2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将达到40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9%;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重分别达到49.7%和38.3%,部分大中城市甚至达到70%。

这些特征无疑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从国情来看,在过去的30余年中,中国在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以快于发达国家两倍以上的速度完成人口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却又是在现代化建设尚未完成、人民生活尚未达到小康水平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再加上传承千年的“孝”文化,不同程度上放大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致使中国的养老问题成为当下国内外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养老概念和模式也发生着根本性改变。

首先是养老的意识。

“养儿防老”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许多老人来说,家庭养老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农村老人甚至没有积蓄,完全依赖于子女的赡养。

这种长期被动的生活形态使许多老年人消极看待个人的行为与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个人意义认识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意识开始从被动向主动养老转变。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化大会上提交了“积极老龄化”的书面建议书,强调老龄化不该只是被动消极的过程,晚年生活的品质在于个人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积极地面对老龄化过程,主动经营自己的晚年生活。

万方数据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2其次是养老的原则。

随着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科学养生知识的普及,现代的老年人更渴望享有公平和高水平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再次是养老的需求。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的改善,老年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向满足身心健康方向发展,养老过程中对健康、文化精神需求更为凸显;最后是养老模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赡养自己的父母是天经地义、不容推卸的职责,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反馈,由此发展出的中国家庭养老模式根深蒂固。

然而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传统的“孝”文化在不同层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就像催化剂,促使中国的家庭养老由文化模式走向行为模式。

另一方面,在中国人口转变和社会转型并进的复杂背景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将会普遍存在。

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近些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以房养老等各种养老模式层出不穷,社会化养老是大势所趋。

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和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无疑给当前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制度带来了巨大压力。

尤其在大部分养老机构采用“医养分离”的照料模式下,医疗机构只提供门诊和短期住院服务,且常出现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押床”现象,导致医疗资源被不合理占用;而养老机构只能够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照顾和护理,医疗设施稍好的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

长期“医养分离”的养老模式使得老年人长期缺乏养老需求中最核心的医疗和照料护理资源,致使养老成为困扰千万家庭、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

再加上我国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不健全等发展现状,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推动养老事业发展迫在眉睫。

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老有所养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必须要创新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解决社会化养老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2013年9月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万方数据第一章绪论3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促进医养融合。

事实上,近年来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机构、养老和医疗机构共同合作、医疗机构内设养老院等多种新型养老模式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始应用,成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奠基石。

但这些新型的养老模式是市场自发产生,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的初步探索,并没有形成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整合体系,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随着各地区多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养老事业,加强养老服务标准标准化建设。

与此同时,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也正在启动。

鉴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配置要求较高,广大农村地区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因此,本文只考虑了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二研究意义社会化养老的必然趋势和“银色浪潮”下主动的养老意识和旺盛的养老需求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成为必然产物。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理论方面,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厘清了“医养结合”的内涵,扩展了当前对“医养结合”理念的认知。

通过“医养结合”理念的全面阐述,创新了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思路,丰富了老年社会福利理论的研究内容。

现实方面,首先,“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有助于改变当前“医养分离”的养老现状,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顺应国际养老服务发展潮流,解决中国养老难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医疗、照护服务需求。

第三,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呼吁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解决老年人养老的资金问题。

第四,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市场化和养老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丰富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最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将为社会护理、医疗、家政服务、咨询等领域创造一系列就业和再就业机会。

万方数据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4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针对养老模式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传统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异地养老、以房养老等模式上。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解决中国老年人养老和医疗问题的创新思路,国内针对“医养结合”养老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无论从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国内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早在2005年,郭东、李惠优等人就提出了“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这个命题。

文章引入“医养结合、持续照顾”的理念,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多种合作,使其优势互补,解决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

文章分析了医疗机构自身的特点,认为医疗机构承办养老是最佳模式。

张立平(2013)指出“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强化养老服务的必然需求;是应对养老机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迫切需求;是应对老年人多病医疗保健服务的特殊需求。

范卫星(2010)等人为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探索适合身体较差老人的养老模式,对浙江省金华市西关、城北两社区625位老人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医养结合”需求主要与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用药情况、自理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调查的结论是:

“医养模式的开展更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也有效减轻政府和家庭的负担。

”符美玲(2013)从老年人长期住院导致的“滞床”现象入手,提出建立我国“医养结合”的照护体系,有效地弥补了两级医疗机构的不足,是建设覆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宏洛(2013)指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解决老年人长期“滞床”现象,又能满足他们对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需要。

从市场的需求角度来看,庞大的慢性病老年人口使养老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保健体系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对长期护理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从市场的供给角度来看,医疗、养老资源的整合,既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又大大降低了养老院自建医疗机构的建设成本,是双赢策略。

黄佳豪、孟昉(2014)从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衰弱、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护需求、大型医院难以提供具体的养老服务和中小型医院资源闲置等问题说明了我国医万方数据第一章绪论5疗、养老资源不衔接,走“医养结合”之路是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关于“医养结合”模式杨景亮(2012)在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指出,服务模式必须以政府主导、统筹发展规划,通过传统养老机构内设医院、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康复院、护理院,以及养老机构和医院近距离规划设置并建立合作协议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袁晓航(2013)以失能老人为目标群体,探索“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创新模式,通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提供服务。

并创新地运用健康生命表设定分年龄的支付标准,并测算所需政府资金支持的总额及其年龄结构。

刘清发、孙瑞玲(2014)利用嵌入性理论中的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原理,总结了三种“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即“医养结合”科层组织模式、“医养结合”契约模式、“医养结合”网络模式。

通过医疗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多种嵌入式结合,打破医养分离的格局。

景思霞(2014)针对重庆市巴南区的实践,总结了实现医养结合的4种路径:

一是基层全科医生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二是养老机构与距离相近的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展预约就诊和双向转诊等服务;三是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中心,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或者实力雄厚的大型医疗机构设立以病后康复和保健为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四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为基层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