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775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pdf

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413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郑鑫邸芃摘要:

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空间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关中传统民居表现出“深宅,窄院,封闭”的空间形态。

同时为适应夏季闷热及沙尘侵袭的气候条件,两旁的厦房(关中称“厢房”为“厦房”)向内单坡高耸,院落在夏季成为一个很好的阴影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要求的同时防风沙袭击。

关键词:

关中传统民居深宅窄院封闭空间形态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峡;因居四关之中而得名(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渭河东西横贯,土地肥沃,农业条件优越,史称“八百里秦川”1。

关中民居历史悠久,在陕西境内还保存有不少明清年代的民居。

其中西安、三原和韩城等地的民居最具代表性。

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受气候、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特点2。

关中地区冬季冷,夏季炎热,且有伏旱,属于北方气候带中较闷热的地区,夏季日照强烈且降雨量少,防晒成为居住建筑的首要需求。

另外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农业用地少与居住人口多的矛盾突出,所以造成民居建造用地紧缺,宅院布置密集。

因此与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比较而言,关中民居院落趋向窄长,正房面阔三间,不做耳房,两侧的厦房(关中称“厢房”为“厦房”)也向院内收缩,造成两厢檐端距离较小,虽然这种狭窄的庭院形式影响采光,但夏季宅院内可形成较大阴影区,避暑效果好。

建筑外墙上一般不开窗,主要靠朝向院内的门窗采光,所以将近一半的厦房终年不见阳光。

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气候和地理环境而呈图1关中传统民居示意图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414现不同的空间形态,以改善院内小气候,并节约用地。

这就形成了关中传统民居“深宅,窄院,封闭”的特点(如图1),整个窄院空间更加封闭紧凑,向心力强,体现出很强的防御性。

1关中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关中民居平面布局方式与传统院落式相似,同时具有自己的地方风格和特点。

独院式平面是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的最基本布局形式(如图1)。

这种布局形式多沿用地四周布置房间,由前向后,依次是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

为了多争取使用空间,在庭院两侧布置两栋单坡顶的厦房,组成四合院。

这种独院式的用地面宽多为8至10米,进深约20米,比较窄长,其特点是占地少、面积利用比较充分。

关中传统合院庭院的宽度,大都由正房中间的开间尺寸所决定,开间通常为3米左右;庭院的纵深长度,取决于两侧的厢房房间数,庭院的长宽比,多为3:

1到4:

1,形成狭长的庭院。

门房和正房的开间多为3米左右,个别的也有加大造,平面布置显得整齐独院式平面布局,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用它组成纵向多进式或横向联院式的多种平面。

因而这种独院式平面是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基本构成单元。

多进式院落布局方式在关中城镇中也较为常见,它由独院式民居沿纵深方向重复组合而成。

关中地区地少人多,宅基划分多以十米左右的三开间面宽居多,因此形成窄门面,大进深的宅基。

形成了层层厅堂院落组成的序列空间。

这种平面布局,各厅堂院落的功能比较明确,简洁适用,空间灵活,减少路网密度,增加住户的私密性和安静的要求,这种形式的宅院最大的优点是节约用地。

假如,一户人家富裕起来后,将左右两个多进式宅院买下,平面上形成几个多进式宅院,用数道“墙门”横向联通(如图2),这就形成了横向联院式的空间布局方式(如图3)。

各院都设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这样既可以使整个家族和睦相处,又可以保证互不干扰。

图2:

横向联通的墙门图3:

横向联院式的空间布局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4152关中传统民居的空间特点关中地区民居空间布局,由于呈现窄长、严谨和规整的形式,庭院比例较为狭长,通常用墙、门、倒座、厦房、厅堂围合窄长的院落空间,在狭长的庭院中用厅堂、正房、墙和门洞分隔大小不等几个庭院,既调整了庭院比例又丰富了空间层次。

2.1空间围合要素2.1.1院门院门是对外最具有观赏价值的建筑元素。

关中传统民居的大门都体现出砖雕精细、做工讲究的特点。

一般大门开在东南角,大门上均有牌匾,进门倚山墙砌影壁(如图4)。

影壁前往往放些太湖石,簇拥着花树,不仅仅是装饰作用,它可减少大风的直灌,更是遮挡外部视线的屏蔽,可以起到增加私密性的作用;同时,位于门内的影壁也被作为炫耀家门气派的一种手段,影壁上雕刻有丰富多彩的析求平安的图案。

它不仅有其精神方面的功能,同时也增加了空间意味和视觉层次感。

图4倚山墙的影壁2.1.2倒座关中民居一般坐北朝南,倒座是院子最前面的房子,与正房相对,形成空间序列的开始。

一般院子会有3到5间的倒座,一般都是家里的仆人住着,有时候也会另作他用。

高培支故居的倒座,就曾是高培支的书房。

户县王文轩故居前院的倒座住的是家里的长工。

2.1.3厦房厦房在关中传统民居院落围合与划分中起非常大的作用,厦房的整体长度则控制了每个院落空间的尺寸。

在宅基地总体进深不变的情况下,每一进院落中的厦房长度比较灵活,传统建筑的间数均取奇数,按3、5、7、9依次增减,己成定制,四合院住宅中的厢房也不例外,关中地区厦房的间数却没有严格按照这个正统规律,而是有l、2、3间广泛并存,从而使得庭院的进深根据现实情况划分比较灵活,产生不同院落。

厦房的结构尺寸常见者多为开间2.4米左右,比其他房开间要小,进深因其单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416坡结构原因,不足3米。

厦房较为高耸,因而使院落在夏季成为一个很好的阴影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要求;同时防风沙袭击,厦房相互独立,互不联通。

有时可以安排家族中需分寝的兄弟或姊妹,并且可以根据家庭人口变化用作厨房,客房等其他功能,适应性强。

2.1.4厅堂和正房关中民居大多数房屋采用硬山式坡屋顶,正房建筑整体造型要求尤为突出。

许多老民居都在正房上再增加一层阁楼,仅作储藏物品用,主要起装饰作用,主要目的是使院落的外部形象显得高低错落。

厅房一般是前后开门,可以由中间通过厅堂走到后院。

过去的大户人家,前院是主要从事生产活动和一部分日常交往的功能空间。

在建筑用料、建造质量以及装修精致程度上厅堂和正房都高于其他建筑。

2.2空间处理手法2.2.1独特的窄院式空间在人们的心目中,院落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成单位3。

关中地区民居的院落形式及其空间尺度,是受到关中地区地少人多的外因决定的。

因而用地狭长,故房屋之间的室外空间,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

这种窄院,代表了关中地区民居特有的“深宅,窄院,封闭”的地方特点。

这种窄院的优点是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防沙尘、通风和室外排水的需求。

2.2.2庭院绿化绿化对丰富庭院空间、美化环境、调节院落小气候等方面都有较大作用。

由于关中地区民居庭院窄,面积小,无法像江南民居那样大面积绿化,多数是在窄院内点缀几株花木,通常有腊梅、玉兰、石榴及夹竹桃等小乔木。

有的还在窗台、檐下和栏杆等处布置花卉、盆景等,有的在庭院的一角开辟出一小块绿地供户主种植,这些处理手法增加了天井小院的舒适、安静的生活气氛。

2.2.3空间渗透关中地区民居平面布局,虽呈现窄长、严谨和规整的形式,但是房屋与庭院的组合变化,既丰富了民居内部空间关系,又满足了日常生活生活使用要求,同时还创造出不同情趣和丰富多变的生活环境。

由于厅、廊、庭院相互贯通,不仅给室内外空间相互延伸创造条件,也形成了一种有层次的通透的空间效果,使得宅院的空间更加宜人。

2.2.4空间组织和分隔由于门房至正厅距离较远,庭院比例狭长,在狭长的庭院中用厅堂、墙和门洞分隔大小不等几个庭院,既调整了庭院比例又丰富了空间层次。

当地人还在窄院四周设檐廊,称之为“歇阳”。

檐廊是室内外空间的交汇处,具有交通联系、遮阳、避雨等功能,也是人们文化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因而这种空间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同时这种檐廊处于室内和庭院之间,具有室内外空间相互过渡和延伸的效果,扩大和丰富了窄院的空间感受,增加了庭院空间的层次变化,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建筑内外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417部的界限。

使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破了狭窄、呆板的气氛4。

3关中传统民居院落特点3.1安全性、亲切性“院垣也(广雅)。

院周垣也(玉篇)。

有垣墙者日院(增韵)”。

在现代建筑理论当中,围合是空间限定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而参与围合的房间,它的高低、长短对院落空间的属性及人的感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中传统民居的院落是由倒座、厅堂和抱厦围合的空间,院落横向的高宽比为1:

1,而纵向为1:

4;同时参与围合的厦间、倒座和围墙都没有开窗,不易人的攀爬,这一切都使人感到安全。

而内部的开敞也促进家族成员的相互交流,使人置身其中感受到亲切。

3.2生态性传统院落上见天、下着地,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生活起居就围绕院子来完成,从室内走向室外仅几步之遥,夏天房内闷热,可以到院子里乘凉;冬天房内阴冷,可以到院子里晒太阳。

同时院落还承担着实质的功能起居、吃饭、游戏,甚至读书,种种的角色都可以扮演。

院落使得人可以自由地在户内外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到季节天气的变化,触摸到大自然的脉搏。

4结语通过平面布局方式、空间组织处理、院落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关中传统民居的形态特征和空间特色做出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造就了关中民居浑厚、朴实的空间形态。

现存的优秀的关中传统民居,其存在的精神文化价值己远高于它原本的使用价值。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和再现了当时的文化与居住环境,给人以对往昔生活的精神向往,为当今的居住形态增加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虞志淳,雷振林关中民居生态解析J建筑学报,2009,(z1):

48-50.2荆其敏,张丽安中国传统民居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12.3李允稣华夏意匠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127-158.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7-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