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Ma****4 文档编号:1466143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JR-T 0129-2015 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pdf

ICS03.060A11JR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JR/T01292015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Electroniccashinterbankloadtechnicalspecifications2015-11-10发布2015-11-10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JR/T01292015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跨行圈存系统功能要求.25跨行圈存终端应用要求.26参考文献.37JR/T01292015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0)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永红、陆书春、潘润红、邬向阳、李兴锋、杜宁、陈则栋、杨倩、马小琼、汤沁莹、刘运、王禄禄、焦德朝、姚芳、郑元龙、曾静静、蒋慧科、田小雨、丁宁。

JR/T01292015III引言为指导各相关单位开展电子现金跨行圈存系统设置工作,增强电子现金圈存(充值)便利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涉及通过自动柜员机(ATM)、自助终端和IC卡互联网终端等终端设备进行的跨行指定账户圈存。

本标准对开通电子现金跨行圈存的终端、银行卡受理系统(以下简称为受理方或受理系统)、银行卡发卡系统(以下简称为发卡方或发卡系统)、银行卡转接交换系统(以下简称为交换中心或交换系统)等在技术层面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跨行指定账户圈存交易差错处理包括确认查询、贷记调整、一次退单三个流程,具体流程见JR/T0055.1。

JR/T012920151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通电子现金圈存业务的终端渠道、受理系统、交换系统、发卡系统的技术特征,包括:

基本功能、处理流程、业务传输报文、清算文件、终端界面、提示术语等内容。

本标准涉及的应用和交易均符合JR/T0025的电子现金和相应圈存交易。

本标准适用于自动柜员机(ATM)、自助终端和IC卡互联网终端等可进行电子现金圈存交易的终端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R/T0002银行卡自动柜员机(ATM)终端规范JR/T0025(所有部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JR/T0055.1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第1部分:

交易处理说明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子现金(EC)electroniccash(EC)基于借记/贷记应用上实现的小额支付功能。

3.2带有电子现金功能的金融IC卡financialICcardwithelectroniccashfunction符合JR/T0025要求,带有电子现金功能的,并由商业银行发行的集成电路(IC)卡。

3.3IC卡互联网终端ICcardInternetterminal通过互联网渠道、用于与IC卡配合共同完成IC卡交易的小型读卡设备,它应包括接口设备(终端上插入IC卡的部分,包括其中的机械和电气部分),也可包括其它的部件和接口(如与主机的通讯)。

注:

通过IC卡互联网终端办理的业务数据应进行加密,相关要求见JR/T0025-16。

3.4非接触受理方式contactlessmanneraccepted终端通过接近式耦合设备受理无触点集成电路卡或接近式IC卡(PICC)。

JR/T0129201523.5圈存load增加电子现金余额的过程,包括指定账户圈存、非指定账户圈存及现金充值等多种方式,也称充值。

3.6指定账户圈存specificaccountload持卡人通过圈存终端主动发起,将预先与电子现金绑定的借记或贷记账户中的资金(或额度)划入电子现金的交易。

3.7查询余额balanceinquiry持卡人通过IC卡受理终端查询电子现金中余额信息的交易。

3.8脚本script发卡行向终端发送的命令或命令序列,目的是向IC卡连续输入命令。

4跨行圈存系统要求4.1跨行圈存系统架构跨行圈存功能首先实现跨行的指定账户圈存。

涉及到发卡系统、交换系统和受理系统、终端渠道等业务角色。

指定账户圈存参与方包括终端机具、受理方、交换中心(在受理方和发卡方之间交换信息和资金的系统)、发卡方,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终端机具图1跨行圈存系统架构4.2对参与方系统的要求4.2.1对受理方系统要求在指定账户圈存方面,受理方系统及布放的ATM、自助终端等应支持跨行指定账户圈存交易;受理方系统应支持交易类型为指定账户圈存、指定账户圈存冲正、脚本处理结果通知交易;另外,对于受理方系统,在开放受理终端渠道时,应按照第5章的要求执行。

JR/T0129201534.2.2对发卡方系统要求在指定账户圈存方面,发卡方系统应支持的交易类型为指定账户圈存、指定账户圈存冲正、脚本处理结果通知交易;终端渠道方面,发卡方系统应支持ATM、自助终端等交易渠道;对于指定账户圈存交易,发卡方系统在应答报文中回复脚本时,该脚本中应仅包含一条指令。

4.2.3对交换方系统要求在指定账户圈存方面,交换方系统应支持的交易类型为指定账户圈存、指定账户圈存冲正、脚本处理结果通知交易,实现上述交易在受理方系统和发卡方系统之间的转接交换及清算。

4.3交易处理4.3.1交易要求通过指定账户圈存交易,持卡人可将与电子现金绑定的借记或贷记账户中的资金(或额度)划入到电子现金账户中。

电子现金与绑定的借记或贷记账户应属同一家发卡机构,该借记或贷记账户为电子现金关联主账户。

受理卡片范围支持绑定了借贷记主账户的纯电子现金卡。

该交易应在具备圈存功能的终端上联机进行,终端包括:

ATM、自助终端等。

该交易应提交绑定的借记或贷记账户的卡片密码。

4.3.2处理流程指定账户圈存交易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9113412交换中心2105受理方终端机具1678发卡方1终端机具发往受理方的电子现金应用的指定账户圈存交易请求;2受理方发往交换中心的电子现金应用的指定账户圈存交易请求;3交换中心发往发卡方的电子现金应用的指定账户圈存交易请求;4发卡方发往交换中心的电子现金应用的指定账户圈存交易应答;5交换中心发往受理方的电子现金应用的指定账户圈存交易应答;6受理方发往终端机具的电子现金应用的指定账户圈存交易应答;7终端机具发往受理方的脚本处理结果通知,告知发卡方该笔圈存交易处理的结果;8受理方返回终端机具的脚本处理结果通知应答;9受理方发往交换中心的脚本处理结果通知,告知发卡方该笔圈存交易处理的结果;10交换中心返回受理方的脚本处理结果通知应答;11交换中心发往发卡方的脚本处理结果通知,告知发卡方该笔圈存交易处理的结果;12发卡方返回交换中心的脚本处理结果通知应答。

JR/T012920154图2指定账户圈存交易处理流程4.3.3异常处理4.3.3.1受理方无法转发来自终端的请求如图3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3终端机具X故障现象:

因通信故障,受理方不能向交换中心转发请求2。

受理方处理:

受理方直接向终端发送拒绝应答3。

图3受理方无法转发来自终端的请求4.3.3.2交换中心收不到请求如图4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3终端机具?

45故障现象:

因通信故障,受理方的请求2在中途丢失,受理方因收不到交换中心的应答而引起交易超时。

受理方处理:

向终端发送超时引起的拒绝应答3,同时向交换中心发送冲正4,其原因码为4354,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交换中心处理:

向受理方发送冲正的拒绝应答5,其中,应答码为25,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图4交换中心收不到请求4.3.3.3交换中心不能向发卡方转发请求JR/T012920155如图5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5终端机具X43故障现象:

因通信故障或机构问题(如已签退),交换中心不能把受理方的请求2转发至发卡方。

交换中心处理:

向受理方发送拒绝请求的应答4,其中,应答码为91。

图5交换中心不能向发卡方转发请求4.3.3.4发卡方收不到请求如图6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6终端机具?

4375故障现象:

因通信故障,交换中心的请求3在中途丢失,交换中心因为收不到发卡方的应答而引起交易超时。

交换中心处理:

超时后向受理方发送拒绝的应答4,应答码为98。

并向发卡方发送冲正报文6,其中,原因码为4361,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受理方处理:

向终端返回拒绝应答5,应答码为98。

发卡方处理:

向交换中心发送冲正的拒绝应答7,其中,应答码为25,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图6发卡方收不到请求4.3.3.5发卡方不能向交换中心发送对请求的应答如图7所示。

JR/T012920156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7终端机具X53846故障现象:

因通信故障,发卡方不能向交换中心发送对请求的应答4。

发卡方处理1:

如果交易已承兑,则作内部冲正,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交换中心处理:

向受理方发送超时引起的拒绝请求的应答5,其中,应答码为98。

向发卡方发送冲正7。

其中,原因码为4361,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发卡方处理2:

向交换中心返回冲正的拒绝应答8,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图7发卡方不能向交换中心发送对请求的应答4.3.3.6交换中心收不到发卡方的应答如图8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7终端机具?

53846故障现象:

交换中心在向发卡方转发请求3后,收不到发卡方的应答4,即检测到超时。

交换中心处理:

向受理方发送超时引起的拒绝请求的应答5,其中,应答码为98。

并向发卡方发送冲正7。

其中,原因码为4361。

原交易和冲正交易都不参与清算。

发卡方处理:

向交换中心返回冲正应答8,发卡方对该笔冲正是否参与清算视发卡方收到该冲正时原交易是否承兑而定。

若原交易已承兑则该笔冲正参与清算,否则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图8交换中心收不到发卡方的应答4.3.3.7交换中心收到发卡方迟到的承兑应答如图9所示。

JR/T012920157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7终端机具43865故障现象:

交换中心检测到发卡方超时,向受理方发送拒绝的应答4后,并按照4.3.3.6进行后续处理后,收到来自发卡方迟到的承兑应答6。

交换中心处理:

再次向发卡方发送冲正通知7,其中,原因码为4360。

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发卡方处理:

向交换中心返回冲正应答8,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图9交换中心收到发卡方迟到的承兑应答4.3.3.8交换中心不能向受理方转发对请求的应答如图10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9终端机具X31046578故障现象:

因通信故障,交换中心不能向受理方转发发卡方对请求的应答5。

交换中心处理1:

如果原交易已承兑,则向发卡方发送冲正通知7,其中,原因码为4363。

发卡方处理:

向交换中心返回冲正应答8,如果原交易请求已承兑,则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受理方处理:

向终端发送超时引起的拒绝请求的应答6。

并向交换中心发送冲正通知9,其中,原因码为4354。

交换中心处理2:

向受理方发送冲正应答10,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图10交换中心不能向受理方转发对请求的应答4.3.3.9交换中心收到受理方发送的早冲正如图11所示。

JR/T012920158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4终端机具35691078故障现象:

在正常的超时时段内,交换中心未收到发卡方的应答就先收到受理方的冲正通知4。

交换中心处理1:

向受理方返回冲正应答5,应答码为“00”,并向发卡方发送冲正通知6。

发卡方处理1:

向交换中心返回冲正应答7,发卡方对该笔冲正是否参与清算视发卡方收到该冲正时原交易是否承兑而定。

若原交易已承兑则该笔冲正参与清算,否则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交换中心处理2:

在收到发卡方返回的原交易的应答8后,若该应答为承兑应答,则向发卡方再次发冲正9,原因码为4360。

如果原始交易未承兑,则交换中心直接丢弃该应答。

发卡方处理2:

向交换中心返回冲正应答10。

图11交换中心收到受理方发送的早冲正4.3.3.10受理方收不到交换中心的应答如图12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7终端机具85910?

634故障现象:

受理方在向交换中心发送请求2后,收不到交换中心的应答5,即检测到超时。

受理方处理:

向终端发送超时引起的拒绝请求的应答6,并向交换中心发送冲正通知7。

其中,原因码为4354。

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交换中心处理:

收到冲正请求7后,查原始请求的应答报文,如果发卡方已承兑,则向发卡方发送冲正通知9,其中,原因码为4354。

并返回给受理方应答码为00的冲正应答报文。

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如果发卡方未承兑,则直接向受理方发送冲正应答报文8。

其中应答码为12。

该笔冲正不参与清算。

发卡方处理:

向交换中心返回冲正应答10,对发卡方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图12受理方收不到交换中心的应答4.3.3.11受理方从交换中心收到迟到的承兑应答JR/T012920159如图13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终端机具6354故障现象:

受理方检测到交换中心超时,并向终端发送拒绝的应答5后,同时按照4.3.3.10执行了后续操作以后又收到来自交换中心的迟到的承兑应答6。

受理方处理:

直接丢弃该迟到应答。

图13受理方从交换中心收到迟到的承兑应答4.3.3.12受理方不能向终端发送操作命令如图14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9终端机具53106478X1211故障现象:

因通信故障,受理方不能向终端发送操作命令6。

受理方处理:

如果原交易已承兑,则向交换中心发送冲正通知7,其中,原因码为4356。

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交换中心处理:

交换中心收到冲正通知后,立即给予受理方应答8。

并向发卡方发送冲正通知9,其中,原因码为4356。

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发卡方处理:

向交换中心返回冲正应答10,对发卡方该笔冲正也参与清算。

终端处理:

超时后向受理方发起冲正通知11,原因码为4351,受理方收到后直接给予应答12,该冲正不参与清算。

图14受理方不能向终端发送操作命令4.3.3.13终端接收不到受理方发送的操作命令如图15所示。

JR/T0129201510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终端机具5364?

879101112故障现象:

因通信故障,终端收不到受理发送的操作命令6。

终端处理:

超时后,向受理方发起冲正通知7,原因码为4351,受理方收到后直接给予应答8,该冲正不参与清算。

受理方处理:

如果原交易已承兑,则向交换中心转发冲正通知9,其中,原因码为4356。

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交换中心处理:

交换中心收到冲正通知后,立即给予受理方应答10。

并向发卡方发送冲正通知11,其中,原因码为4356。

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发卡方处理:

返回应答12。

该笔冲正参与清算。

图15终端接收不到受理方发送的操作命令4.3.3.14终端写卡不成功如图16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11终端机具53126491087故障现象:

因终端或卡片原因,写卡过程出现异常,终端判断写卡失败。

终端处理:

1终端不发起冲正,而是重新发起一个标准借贷记交易,并在第一个GAC命令中请求拒绝(AAC),使终端可从GAC命令的响应数据(9F10)中获取卡片实时电子现金余额的值,并发起脚本处理结果通知交易7,将卡片内当前余额信息带到发卡机构,供发卡机构留存验证。

(同时还通过脚本处理结果通知交易,将9F36tag中的当前ATC数据一并传递到发卡机构)。

2若此时卡已离开终端,则提示持卡人重新插卡,之后执行标准借贷记交易获取余额等信息并发起脚本结果通知。

3若在执行标准借贷记交易时无法获取当前余额等信息失败或因持卡人未按提示放回卡片造成终端无法获取9F10中的值,则终端在后续发起的脚本处理结果通知中将9F10tag值置为全0填充。

JR/T01292015114终端还要在界面上提示持卡人交易异常,应立即联系发卡银行且不再使用当前电子现金卡,并打印交易凭证。

图16终端写卡不成功4.3.3.15终端无法获知写卡操作结果如图17所示。

受理方交换中心发卡方1211终端机具53126491087故障现象:

因卡片离开终端或其他原因,终端无法确认写卡操作是否成功。

终端处理:

终端不发起冲正,其他处理同章节4.3.3.14中写卡不成功时的规定。

图17终端无法获知写卡操作结果4.4交易报文4.4.1符号定义指定账户圈存、指定账户圈存冲正、脚本处理结果通知的报文格式中,相关符号定义如下:

AC-受理方;SW-交换中心;IS-发卡方。

4.4.2指定账户圈存本标准定义的报文格式适用于基于JR/T0025.13的电子现金IC卡指定账户圈存,见表1。

表1指定账户圈存指定账户圈存位数据元数据类型(取值)ACSWISSWMessageTypeIDn402000210bitmapb128MMMM2primary_acct_numn.19(LLVAR)MM3processing_coden660X000M4amt_transn12MM5amt_settlmtn12C14+C14+6amt_cdhldr_biln12C15+C15+7transmsn_date_timen10(MMDDhhmmss)MM9conv_rate_settlmtn8C14+C14+10conv_rate_cdhldr_biln8C15+C15+JR/T0129201512指定账户圈存位数据元数据类型(取值)ACSWISSW11sys_trace_audit_numn6MM12time_local_transn6(hhmmss)MM13date_local_transn4(MMDD)MM14date_exprn4(YYMM)OM15date_settlmtn4(MMDD)M+M16date_convn4(MMDD)C14+C14+18mchnt_typen4MM19acq_inst_cntry_coden3C18C022pos_entry_mode_coden3M23card_seq_idn3C51C025pos_cond_coden291M26pos_pin_captr_coden2C832acq_inst_id_coden.11(LLVAR)MM33fwd_inst_id_coden.11(LLVAR)MM37retrivl_ref_numan12MM38authr_id_respan6O39resp_codean2M41card_accptr_termnl_idans8MM42card_accptr_idans15MM43card_accptr_name_locans40M44addtnl_resp_codeans.25(LLVAR)O45track_1_dataz.79(LLVAR)C2748addtnl_data_privateans.512(LLLVAR)O49currcy_code_transan3MM50currcy_code_settlmtan3C14+C14+51currcy_code_cdhldr_bilan3C15+C15+52pin_datab8C753sec_relatd_ctrl_infon16C8C1655ICC_dataAns255(LLLVAR)C589F26(tag)app_cryptob64C589F27(tag)crypto_info_datab8C589F10(tag)issr_app_datab256(VAR)C589F37(tag)unpredic_numb32C589F36(tag)app_trans_countb16C58O95(tag)termnl_veri_reslb40C589A(tag)trans_datecn3C589C(tag)trans_typecn1C589F02(tag)trans_amtcn6C585F2A(tag)transcurrcycodecn2C5882(tag)app_interch_proflb16C589F1A(tag)termnl_cntry_codecn2C589F03(tag)amt_othercn6C58JR/T0129201513指定账户圈存位数据元数据类型(取值)ACSWISSW9F33(tag)termnl_capbsb24C589F34(tag)card_ver_reslb24O9F35(tag)termnl_typecn1O9F1E(tag)ifd_serial_numan8C5084(tag)DF_nameb128(VAR)O9F09(tag)trem_app_ver_numb16O9F41(tag)trans_seq_countcn4(VAR)O91(tag)iss_auth_datab128(VAR)O71(tag)issr_scrpt1b.1024(VAR)O72(tag)issr_scrpt2b.1024(VAR)C39F74ECIACan6O9F63(tag)card_pro_idb128C5960Reservedans.100(LLLVAR)60.1报文原因码n4MM60.2.1账户所有人类型ans1MM60.2.2终端读取能力n1MM60.2.3IC卡条件代码n1MM60.2.4保留使用n1MM60.2.5终端类型n2MM60.2.6境外受理免验密码网络标志n1MC16C060.2.7IC卡验证可靠性标志n1MM60.2.8电子商务标志n2MM60.2.9交互方式n1MM60.3.1特殊计费类型ans2MM60.3.2特殊计费档次ans1MM60.3.3保留使用ans3MM60.3.4支持部分承兑和返回余额标志ans1MM6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