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63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仿写语言表达及答案Word格式.docx

感谢肖菲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故答案为:

⑴例句:

⑵示例: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

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材料内容的把握,结合材料,按照要求作答,注意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语句连贯,具有鼓动性。

2.模仿艾青诗作《伞》(节选),用对话的形式写一首6—8行的小诗(句式可以不同)。

早晨,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我想的是——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答案】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

【解析】【分析】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朗读艾青的诗作《伞》中对话的一段,模仿对话的形式,仿写6—8句,注意要有诗情画意。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诗歌的能力。

根据艾青的诗作《伞》的写作特点可知,本诗应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并且通过物品自述法,在诗的结尾升华了主题思想,即卒章显志。

伞代表了社会中无私奉献的人,诗歌歌颂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仿写时可以从形式上保持高度一致,而内容则可以用象征手法赞美一种高尚的品质。

3.时序已届春日,让我们在完成下列活动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绿洒田野,爱她的勃勃生机。

仿句:

人们都爱春天,________。

(2)《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立春、雨水、________、春分、________、谷雨等六种节气。

(3)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而且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你能从春季的六个节气中任选一个,说说名字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吗?

答:

________

(4)“最是青春好读书”,下面语段中,画线的①句中成语使用不当,②句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①打开书。

走进光怪陆离的思想丛林,青春少年顿觉异香弥漫,沁人肺腑。

在晨曦与晚霞的交替中,青春少年明白了时光的匆匆;

在痛苦与欢笑的轮换中,青春少年明白了学习的艰辛。

②面对中考,认真拼搏过思考过的青春少年坚信成功总有一天会向他招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香飘大地。

爱她的气象万干,爱她的花红柳绿。

(2)惊蛰;

清明

(3)示例一:

立春,带着残冬的余寒,但天气变暖,送来了春的气息,是一种转折,也是新旧交替的标志。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相等。

(4)“光怪陆离”改为“五彩缤纷”等与“思想丛林”能搭配的词语。

“拼搏过”与“思考过”对调。

【解析】【分析】

(1)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的句式相同或相似,从语法的角度看,要学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

从表达方面看,语言表达的要简明、连贯、得体。

本题用“四字词语”描述春天即可。

(2)根据《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本题依次填入:

惊蛰、清明。

(3)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而且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而且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4)①“光怪陆离”的意思是“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用在这里不合适,将“光怪陆离”改为“五彩缤纷”等与“思想丛林”能搭配的词语。

②句有语病,语序不当,可将“拼搏过”与“思考过”调换位置。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⑵惊蛰;

清明

⑶示例一:

⑷①“光怪陆离”改为“五彩缤纷”等与“思想丛林”能搭配的词语。

②“拼搏过”与“思考过”对调。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

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⑵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的把握,注意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⑶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注意把握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内涵。

⑷①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②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迈人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A.晴空一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会当渡绝顶,一览众山小:

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美丽和壮阔。

【答案】示例一:

选A句。

愿你像秋日晴空中的冲天一鹤,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选B句。

你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要扬起生命的风帆,祝你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选C句。

愿你始终是荷塘里的那朵莲,既不做世也不流俗,静静地守住内心的芬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根据所给例句的结构、内容和句子特点(如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等)来造个新句子。

本题的重点一是要写祝福的内容,二是要选定所给的诗句;

所以要写对这道题,必须要理解这三句诗的内容。

“晴空一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的意思是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的本质。

理解了三句诗的含义,再写答案就比较容易了。

示例一:

【点评】仿写句子,找到的模拟点越多,句子的正确率就越高。

但本题还要注意的是多诗句的理解,所以题的难度增加了一层。

学生平时对一些名句可多做一些理解。

5.仿照划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与划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生活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留心生活,处处都有风景:

生活中一个会心的微笑是风景,校园中一声亲切的问候是风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晨风中一个读书的背影是风景;

寒冬中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是风景;

失意时一个温暖的拥抱是风景

【解析】【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

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1)晨风中一个读书的背影是风景;

(2)寒冬中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是风景;

(3)失意时一个温暖的拥抱是风景.

【点评】仿句就是造句,只不过这样的造句在格式,字数,内容都要和给定的句子相似,有一定的要求,相对严格。

6.本文善于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给人强烈的感受。

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某个人物外貌特征的改变。

【课文片段在线】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写法分析】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对中年闰土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

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

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通过“脸色”和“手”的对比,就把少年闰土的可爱、中年闰土生活的艰辛鲜活地展现出来,让人久久难忘。

采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外貌,重在抓住某一点写现在,适时穿插对记忆中印象的描述。

【答案】【参考例文】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妈妈的手!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

粗糙得犹如砂纸一般,手心里长满了厚厚的茧子。

这就是那双伴我成长的手吗?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的手曾是那样的光滑、细腻,那样的纤细美丽、白皙丰润。

现在,繁重的劳动却使妈妈的手变得如此粗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外貌描写。

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对中年闰土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

采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外貌,重在抓住某一点写现在,适时穿插对记忆中印象的描述。

比如:

弟弟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他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

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妈妈的手!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外貌描写。

答题时应注意,外貌描写中运用对比手法,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或性格特点。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7.按照具体要求转换修改仿写句子。

(1)把“这样悲壮的故事,不能不使我感动得落泪”改为反问句。

(2)用“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组成语段,表意要完整。

(3)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不用抄写句子,写出修改意见即可)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

在很大的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

①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②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4)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

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样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落泪呢?

(2)略

(3)①处:

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在“养成”前加“能否”或删去“否”;

②处:

语序不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或“没有”前。

(4)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慈祥而温厚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1)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能不)改为肯定词(能),在肯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即可。

(2)首先要注意把“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语恰当地融入描写的语段中,还要注意表意完整,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表达出一定的中心。

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

改为“一个人能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或“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能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序不当。

改为“如果没有从小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或“如果从小没有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

(4)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句式结构为“……而……,为……”。

内容要注意分别陈述的是“秋天的风”和“冬天的雪”,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1)这样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落泪呢?

(4)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慈祥而温厚;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点评】

(1)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改为反问句的句式转换。

答题时应注意,双重否定“不能不”变为一重否定“怎能不”,句尾加问号。

(2)本题考查选词造句造段。

答题时应注意,“细雨、碧绿、明媚”,大致描写细雨迷蒙、青草碧绿、雨后阳光明媚的景象,注意句子要通顺。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

答题时应注意,①处不合逻辑,“能否”要对照;

②处语序不当,“如果没有从小培养”或“如果从小没有培养”。

(4)本题考查套用续写式仿写句子。

答题时应注意,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句子的结构要相同,句式和语气要一致,修辞手法相同。

8.不少汉字富有深意。

仿照示例,从备选字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理解。

【示例】:

愧——心中有鬼,所以感到惭愧。

备选字:

舒、信、伐

【答案】舒:

“舍”得给“予”别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享受舒心。

信:

一个人说话,必须以守信为根本,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伐:

一个人拿着戈(武器),意为砍、攻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义理解和创新解读。

根据字的偏旁部首,分析各部分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关联和组合关系,做出创新性的意义解读。

比如,债:

对人负责,就是欠人的债;

劣:

没有力气的男人,就不算是好的壮丁,故称劣;

隘:

左耳旁古从阜,土山,“阜”字多与地势有关。

隘字右边上为关下为皿,关小如皿,即为狭窄、狭小。

恩;

心中所想,口中所说能大者,众围之,口心合一,即为恩。

舒:

【点评】本题考查字义理解和创新解读。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偏旁部首的意义,和相互组合后的理解,要符合字的本义或比喻义引申义,避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自2月18日在央视开播以来,被赞为文化清流节目的《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以声传情,享受文字魅力的理念也在观众中传播。

节目组还专门在一些城市设立了配备有专业录音和摄像设备的朗读亭,鼓励大家进去朗读心爱的文字。

近日,朗读亭来到了广州,从省立中山图书馆,到沙西步行街、广州购书中心、海心沙,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让路过的市民在小小的空间里独处,回想哪一段文字影响了生命的成长,表达感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如果你来到了朗读亭,你会选择读什么?

仿照划线例句,写出相应的内容,使之构成排比。

选择是一个人生重塑的过程。

我读《我与地坛》:

身残志坚的史铁生,选择了坚强,我读《文化苦旅》:

风尘仆仆的余秋雨,选择了思考;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一个个选择,一次次阅读,不断完善和滋养我们的生命。

【答案】

(1)《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2)我读《史记》;

惨受宫刑的司马迁;

选择了坚持(或:

我读《东坡全集》;

屡遭贬谪的苏轼;

选择了乐观)

(1)通读材料我们可以搜集到“《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

据此概括作答。

(2)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

仿照句式“我读……,……的某某,选择了……”,结合名著知识完成即可。

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渴望光明的海伦•凯勒,选择了乐观。

我读《海底两万里》,勇于探险的尼摩船长,选择了无畏。

⑴《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⑵我读《史记》;

选择了乐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

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

具体方法是:

1.抓关键词语;

2.关注重点;

⑵材料阅读即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材料阅读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10.某班级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1)有同学搜集了有关自强不息的几句名言,其中有一句不合适,请找出来。

( 

A.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

-----歌德

B.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一一培根

C.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一一海伦・凯勒

D.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2)请你从自己搜集的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中,选一个张贴在教室里。

故事:

(演讲:

青春当自强)

(3)某同学的一段演讲稿中,有几处语病,请你读后完成各题。

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像个无知者;

但我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

芸芸众生中,我只是沧海一粟(A)但我又怎能不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

忘记昨天的痛楚,珍惜今天的奋起,憧憬明天的美好。

不要让昨天成为绊脚石,而要让每一天成为垫脚石。

(B)矢志不移地奋斗,以自强来练就明日辉煌!

(C)让我们像桑提亚哥那样呐喊吧:

我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倒;

 

);

让我们像斯佳丽那样宣誓吧: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①画线句(A)表意不准确,应改为________

②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

“________”。

③仿照(C)处画线句,在空格处写上与前后意思连贯的句子。

【答案】

(1)B

(2)符合题意即可(要有人物及其事迹)

(3)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

练就;

铸就;

符合题意即可(格式、意思符合即可)

(1)B.“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论述的是读书的益处。

与“自强不息”无关。

故选B。

(2)本题考查补充事例的能力。

要紧扣题目要求中的“自强不息”,举出古今中外名人自强不息,成就人生的事例即可,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故事等;

最后按照事例论述的格式“人+事”的形式概述即可。

(3)①否定词运用不当。

应为:

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

②用词不当,“练就”意思是练成,经过练习训练而取得某一成就。

“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与“辉煌”搭配的应是“铸就”。

③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

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内容上,根据题意,围绕“自强不息”;

形式上,仿照上下句的结构形式,要列举出人物及其名言,然后按照“让我们像……那样……吧:

……”的格式仿写即可。

⑴ 

B;

⑵符合题意即可(要有人物及其事迹);

⑶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

符合题意即可(格式、意思符合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素材的选择与积累。

注意理解备选内容,找出与主题无关的一项即可;

⑵本题考查判断论据和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观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⑶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