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6302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docx

八下语文书130页翻译

(一)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注释:

和,同:

春秋时代的两个常用的哲学术语。

和与“同”相对,有相反相成之意,即在矛盾对立诸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真正的和谐和统一。

“和”表现在君臣关系上,就是臣子赞成君主的正确意见,而不赞成他的错误意见。

“同”,则与之相反,只是一味地盲从,以求明哲保身。

译文:

君子追求在正确前提下的和谐,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会盲从、附和,却不肯坚持正确的立场。

(或“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却不和谐相处。

”)

(二)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

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

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kǎn)《论语集解义疏》)

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争斗;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不一样。

天下君子千千万万,他们的身心和谐相处,完全一致,而所学、所立的志向、所做的事业都不一样。

至于说“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小人干坏事的心完全一致,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三)和者①,无乖戾之心;同者②,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注释:

①和:

和谐、协调。

②同:

盲从、随合、附和。

译文:

和谐、协调,是因为没有抵触、背离之心;随合、附和,是因为有亲附、偏袒勾结之意。

(四)和因义起①,同由利生。

义者,宜也。

各适其宜,未有方体②,故不同。

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

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

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注释:

②义:

事之宜;道义、正义。

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

②方体:

指抽象而固定的意义。

译文:

和谐、协调因正义而引起,盲目附和由利益而产生。

看重和的人,就是觉得要适宜。

各自满足自己相宜的事,尚未在诸多方面(强求一致),所以不同之义也可以和谐。

然而不同的和要按照正义的要求,而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看法),不能伤及到和谐。

注重利的人,觉得这是人所共同追求的,民众致力于这些,那么有争论之心,所以同而不和。

这就是君子、小人的区别。

(五)(齐景)公曰:

“唯(梁丘)据与我和夫。

”晏子对曰:

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公曰:

“和与同异乎?

”,对曰:

“异。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②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③其不及,以泄④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

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已水济水,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

同之不可也如是。

”(《左传•昭公二十年》)

注释:

①醯醢:

醯,醋。

醢:

肉酱。

②:

炊。

烧火煮。

③济:

加的意思。

④泄:

减,止。

译文:

齐景公说:

“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

”晏子回答说:

梁丘据也只是趋同罢了,怎么能算是和谐呢?

景公说:

“和谐跟趋同不一样吗?

”晏子回答说:

“不一样。

和谐就好像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禾烧煮,厨工调和味道,使味道适中,味道不足的添加调料,味道过重的就减少调料。

君子喝了这种和羹,能使内心和畅。

君臣之间也是这样。

君王所认为可行的事而其中有不可行的事,臣子指出其不可行的因素来促成可行的事;君王所认为不可行的事而其中有可行的因素,臣下指出其可行的因素来去掉不可行的因素。

所以政事平和而不违反礼义,老百姓没有争斗之心。

······如今梁丘据不是这样。

国君说可行的,梁丘据也说可行;国君说不可行的,梁丘据也说不可行。

如同用清水调配清水,谁愿喝它呢?

如同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愿听它呢?

趋同的不可取就像这个道理一样。

(六)克明俊德①,以亲九族②;九族既睦,平章百姓③;百姓昭明,协和万邦④,黎民于变时雍⑤。

(《尚书•尧典》)

注释:

①克明俊德:

能够发扬大德。

克,能够。

明:

标明,显明。

俊:

大。

②九族:

以自己为本位的九代同姓亲族。

即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

一说“九族”为异姓亲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一般采用前说。

③平章百姓:

辨别彰显百官百姓的善恶。

百姓,百官百姓。

④万邦:

万国,各诸侯国。

⑤黎,众。

于,以。

时,善。

雍,和睦。

译文:

(帝尧)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能辨别彰显百官百姓的善恶;百官百姓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天下众人从此也就友好和睦了。

(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①;发而皆中②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③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④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注释:

①中:

这里是指各种情感没有表现于外时,没有任何倾向性。

②中:

符合。

③大本:

事物的根本。

④大道:

普遍真理。

译文: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称为“中”;表现出来并且都符合常理的,称为“和”。

“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天下的普遍真理。

达到“中和”的境地,天地就各在其位了,万物就生长发育了。

(八)礼之用,和为贵①。

(《论语•学而》)

注释:

和:

和谐,适合,恰当,协调,恰到好处,和气,和睦等。

译文:

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