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B(48)》教案.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6452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8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测量学B(48)》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B(48)》教案.doc

《测量学B(48)》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B(48)》教案.doc(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学B(48)》教案.doc

授课教案

《《测量学B(48)》》

200~200学年第学期

教师姓名:

授课周数:

授课学时:

授课专业:

学生班级:

学生人数:

土木学院  测绘 系(教研组)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1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准测量

教学目的

1.了解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地面点位的确定,测量坐标系及高程系统

3.测量工作概述。

4.掌握水准测量原理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面点位的确定

4.测量工作概述

教学要点

一、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①测定

②测设

二、测量学的分科

①大地测量学(重力大地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惯性大地测量学)

②普通测量学(房产、地籍、地形、专题地图)

③摄影测量学(航空摄影、近景摄影测量、遥感)

④工程测量学

三、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四、测量学的发展历史(多媒体演示)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①水准面:

②大地水准面:

③大地体,参考椭球体:

六、坐标与高程系统

七、测量工作原则与基本工作

第二章水准仪及其使用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基本要求:

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重点:

理解测量的实质是地面点位的确定。

布置作业

1.作业习题(P1):

1,2,3,5,7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二章水准测量

教学目的

熟悉DS3水准仪的构造及其使用,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其成果整理。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二章水准测量

1.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2.动安平水准仪简介;

3.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4.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教学要点

1.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

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仪器和工具

①水准仪(level)

②水准尺(levelingstaff)——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

材料(木、铝合金、玻璃尺、因瓦)长度(1.5、2、3、4、5m)刻划形式(单面、双面、基、辅、左、右)直尺、塔尺、折尺(配合图片演示)

③尺垫(staffplate)

3.水准仪的使用

操作程序:

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以演示法为主。

注意通过图形来讲解水准测量的几个概念及原理;在讲授水准仪使用时,边操作演示边阐明操作要点。

4.水准点(BenchMark)

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一般用BM表示。

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5.水准路线(levelingline)

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水准网

6.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要点、记录要点)

7.水准测量的内业成果整理(闭合差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布置作业

1.作业习题(P33):

1,2,3,4,9,10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班级

授课学时

1

地点

教学章节

实验1DS3水准仪的使用(实验一)

教学目的

掌握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

教学手段

实验

教学形式

课间验证性

教学内容

1.了解DS3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认识其主要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读数及高差计算。

教学要点

掌握水准仪的操作程序:

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班级

授课学时

2

地点

教学章节

实验2、普通水准测量(实验二)

教学目的

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方法及高程计算。

教学手段

实验

教学形式

课间验证性

教学内容

1.水准测量测站和转点的选择、水准尺的立尺方法、测站上的仪器操作。

2.掌握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的施测、记录、高差闭合差调整和高程计算的方法。

教学要点

1.水准测量的实施(外业)(观测要点、记录要点)

2.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内业)(闭合差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二章:

水准测量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教学目的

掌握DS3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了解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角度测量原理(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二章水准测量

1.DS3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1.角度测量原理(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

置作业

作业习题(P31):

11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教学目的

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

掌握水平角的观测方法,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校正。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1.J6型光学经纬仪及其操作

2.测回法

3.方向观测法

4.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校正

教学要点

1.光学经纬仪(opticaltheodolite)的使用

1)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J6的读数方法

2)J2光学经纬仪的构造、J2的读数方法简介

3)经纬仪的安置(对中、整平)及使用(瞄准、读数)

2.DJ6型光学经纬仪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测回法,方向观测法)

3.了解经纬仪的主要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4.掌握光学经纬仪检验校正的基本方法。

布置作业

P59:

1,2,3,4,5,7,11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班级

授课学时

1

地点

教学章节

实验3:

DJ6光学经纬仪的使用(实验八)

教学目的

掌握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

教学手段

实验

教学形式

课间实验验证性

教学内容

1.了解DJ6级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教学要点

1.经纬仪对中(用光学对中器对中),安置时应使三脚架架头大致水平,并注意对中与整平是相互制约的。

2.经纬仪整平应检查照准部在各个位置时水准管气泡都应居中,其偏差应在规定范围以内(一般不超过一格)。

3.用望远镜瞄准目标应注意消除视差。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10

班级

授课学时

2

地点

教学章节

实验4:

水平角观测(测回法)(实验九)

教学目的

掌握用DJ6经纬仪测回法水平角观测的操作、记录和计算方法。

教学手段

实验

教学形式

课间验证性

教学内容

1.掌握DJ6经纬仪测回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每人至少独立观测一测回的合格成果(半测回较差不应超过+40秒)。

教学要点

1.安置经纬仪时,对中与整平应符合技术要求。

2.瞄准目标时,应尽量瞄准目标底部同一位置,以减少由于目标倾斜引起水平角观测的误差。

3.观测过程中,若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移超过1格时,应重新整平仪器,并重测该测回。

4.现场记录与计算,上交合格成果。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11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教学目的

了解竖直角观测的方法,钢尺量距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精密钢尺量距、视距测量的方法。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1.竖直角观测;

2.钢尺量距基本方法

3.视距测量。

教学要点

1.竖直角观测方法和步骤,竖盘指标差的计算;

2.钢尺量距基本方法(一般方法)

量距方法:

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

(一)一般量距步骤

定线(linealignment)。

往返丈量。

内业成果整理。

丈量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要求:

一般量距≤1/3000(平坦),≤1/1000(山区)。

3.视距测量。

布置作业

(P59):

12,13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13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四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

掌握误差的基本知识。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1.光电测距。

第四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观测误差

2.偶然误差的特性;(有界性,对称性,密集性,抵偿性)

3.评定精度的指标;

教学要点

1.测量误差分类(定义,特性)

系统误差(systemerror)、偶然误差(accidenterror)

2.精度指标:

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平均误差(国外规范常用)。

结合观测实例讲授。

在讲解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中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时,注意将各种测量误差进行比较。

布置作业

P71:

2,3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14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实验5:

全站仪使用(实验十五)

教学目的

了解全站仪使用方法。

教学手段

实验

教学形式

课间验证性

教学内容

1.演示全站仪的使用

(1)了解6″级全站仪的功能及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并练习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的观测。

教学要点

1.全站仪及其基本操作

采取演示法教学。

讲解拓普康(或索佳)全站仪使用,在课堂上每讲一项功能后,利用多媒体课室的优点,现场演示一次,并将操作过程通过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起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使学生能迅速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2.全站仪的功能介绍

布置作业

P60:

16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15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四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五章控制测量

教学目的

掌握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四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

2.广义算术平均值及权简介;

第五章控制测量

1.简单介绍小地区控制测量概念

教学要点

1.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

设、…为相互独立的直接观测量,有函数

,则有:

应用举例

2.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计算;

3.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计算;

4.广义算术平均值及权简介;

布置作业

P72:

4,5,6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16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五章控制测量

教学目的

掌握导线测量的基本方法,坐标计算基本公式(正算与反算)。

掌握导线测量内业计算(重点),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a)控制测量

1.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2.直线定向,坐标方位角的概念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以闭合导线为例);

4.三、四等水准测量简介;

5.三角高程测量简介。

教学要点

通过比较法,将导线的布设形式与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进行对比理解。

1.导线布设形式及外业工作2.坐标方位角概念与推算

直线定向1.标准方向2.方位角(azimuth)

1)定义:

由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测线上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T。

其范围为0°≦T﹤360°。

有:

真方位角A(turemeridianazimuth)、磁方位角(magneticmeridianazimuth)、坐标方位角(gridbearing)

2)关系:

①真方位角A=磁方位角Am+磁偏角δ=坐标方位角α+子午线收敛角γ

1.导线内业计算(以闭合导线为例)

2.三、四等水准测量(简介)

3.三角高程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布置作业

P91:

3,4,5,7,9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18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六章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应用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教学目的

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简介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六章地形图基本知识

一、概念:

1.地(形)图(topographicmap):

可分为普通地图(generalmap)和专题地图(thematicmap)。

2.比例尺(scale)及比例尺精度3.地形图比例尺的选用

4.地形图的识读——图廓和图廓外注记5.地形图图式(topographicmapsymbols)

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

6.地物表示

7.地貌符号——等高线(contour)

二、应用

坐标、水平距离、方位角、高程、坡度、面积、土方量等量算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一、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图分为:

白纸测图(模拟测图)(analogmap)与数字测图(digitalmap)

1.图纸的选用

2.坐标格网的绘制

3.控制点的展绘

布置作业

P115:

1,2,3,4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19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第八章测设的基本工作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及测设的基本工作。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模拟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经纬仪测绘法)

2.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量方法(野外采集数据方法)

第八章测设的基本工作

1.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2.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布置作业

P130:

1,2,3,4,

P139:

2,3,5,6,7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20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实验6: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实验十四)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教学手段

实验

教学形式

综合性

教学内容

模拟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全过程(经纬仪测绘法的测图过程与操作)(学生大组实习)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22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八章测设的基本工作第九章建筑工程施工测量

教学目的

掌握测设的应用。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概念。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八章测设的基本工作

1.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2.测设直线。

第九章建筑工程施工测量

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目的,内容,坐标转换;

2.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

教学要点

1.应用实例(已知坡度线的测设及已知直线测设)。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目的,内容,坐标转换;

3.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

布置作业

P139:

2,3,5,6,7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班级

授课学时

3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九章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第十章道路与桥梁施工测量第十一章地下工程施工测量

教学目的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概念。

掌握道桥和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九章建筑工程施工测量

1.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简介

第十章道路与桥梁施工测量

1.概述;

2.道路中线测量;

3.圆曲线的测设;

第十一章地下工程施工测量

1.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简介。

教学要点

1.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简介

3.概述;

4.道路中线测量;

5.圆曲线的测设(举例,掌握圆曲线计算)

6.缓和曲线测设简介

布置作业

P190:

2,3

教学后记

授课教案

《《测量学B(48)》》

200~200学年第学期

教师姓名:

授课周数:

授课学时:

授课专业:

学生班级:

学生人数:

土木学院  测绘 系(教研组)《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班级

授课学时

2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地面点位的确定,测量坐标系及高程系统

3.测量工作概述。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面点位的确定

4.测量工作概述

教学要点

一、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①测定

②测设

二、测量学的分科

①大地测量学(重力大地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惯性大地测量学)

②普通测量学(房产、地籍、地形、专题地图)

③摄影测量学(航空摄影、近景摄影测量、遥感)

④工程测量学

五、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六、测量学的发展历史(多媒体演示)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①水准面:

②大地水准面:

③大地体,参考椭球体:

六、坐标与高程系统

七、测量工作原则与基本工作

基本要求:

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重点:

理解测量的实质是地面点位的确定。

布置作业

1.作业习题(P1):

1,2,3,5,7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0学年第学期第周星期(0年月日)

节次

班级

授课学时

2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二章水准测量

教学目的

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熟悉DS3水准仪的构造及其使用。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二章水准仪及其使用

1.水准测量原理;

2.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3.自动安平水准仪简介;

教学要点

1.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

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仪器和工具

①水准仪(level)

②水准尺(levelingstaff)——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

材料(木、铝合金、玻璃尺、因瓦)长度(1.5、2、3、4、5m)刻划形式(单面、双面、基、辅、左、右)直尺、塔尺、折尺(配合图片演示)

③尺垫(staffplate)

3.水准仪的使用

操作程序:

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以演示法为主。

注意通过图形来讲解水准测量的几个概念及原理;在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