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6631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doc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姓名:

朱益祥

学号:

1017439008

摘要:

电子政务是我国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促进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提高政府管理工作效率,是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主要阐述和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程和现状,针对目前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理性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发展与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电子政务信息化政务安全对策

电子政务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其涵义是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分隔制约,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和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已是大势所趋。

政府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1(中国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机关开展了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内部信息办公网络,同时还建立了国家经济信息、统计自动化等10多个信息系统,中央40多个部委局相继成立了信息中心,这些都为以后的电子政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5年政府提出了“海内工程”,即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以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

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号召当时的电子部和相关部门大力协调、督促并落实几项重大的信息工程,并于当年年底正式启动“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

“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信息化浪潮,对政府、企业和家庭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紧接着,国家各有关部委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国字号系统信息工程,如金税工程、金农工程、金企工程、金智工程、金宏工程和金信工程,由此拉开了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序幕。

这些都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是电子

政务发展的基础阶段。

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

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主办、联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标志着电子政务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2000年10月,电子政务被列为“十五计划”重要内容,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新时期。

2001年3月,北京、上海、广东等数十个地方政府提出了相应的电子政务计划。

2001年6月1日,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12个部委共同参与的“中国电子口岸”在全国各口岸推广实施。

“十五”期间提出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建设政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确立我国2003年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

2(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目前,电子政务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

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半年前增长8%,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比半年前增长了14.6%;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2万;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429M,IPv4地址总数59,945,728个,分别比半年前增长38%和21%。

注册以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6,326个,占.cn下注册域名数的3.8%;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网民的增加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国开展电子政务已不是空中楼阁。

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如:

上海、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深圳信息网,该网络充分利用邮电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数据网和卫星网四大通讯网络,构筑起全市政府部门统一的公共通讯网络平台,成为涵盖市5套班子6个区以及88个局委办、汇集几十个各类数据库、面向21世纪的动态信息资源交汇体系。

中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北京市,到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同时,包括企业、人口、税收、统计、车辆、人才、市政管理等在内的一批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也初具规模。

北京市的123个机关和单位也都在首都公用信息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各级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程度获得明显提高,全市40多个委办局和16个区县机关都建成了内部办公网络,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已开始实现网上办公、办事,电

视电话会议网络也已基本覆盖了全市。

北京市提出的建设“电子政府”的具体目标是:

2004年全面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政务公开,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2008年初步实现政府全天候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多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无论是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还是从政府改革与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需要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目前还只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需要分析研究,也有很多实际困难需要去面对和解决。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1(对电子政务认识不深刻,存在一定盲目性

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情绪;四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少政府机关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与作风,对公文旅行、文山会海等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一些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央政府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电子政务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条块分割”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导致政府和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时不能统筹兼顾,各自为政,造成纵横分离,数据一致性缺乏保障,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在电子政务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中,由于政府机构的需求差异大,技术复杂,加之起步较晚,因而存在着不少困难。

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运作,尽管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随

处可见,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严重,审批过多,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严重,政府决策科学性差,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等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所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很大,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这项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问题还很多。

4(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中国电子海关”、中关村“数字园区”等一系列较为成功的案例,但这些还只能算是个别现象,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具体表现在:

一是电子政务应用还基本局限在政府行政系统,党务、人大、政协等系统的应用还相对滞后;二是还有数量众多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处于原始阶段;三是不少政府仍处于政府信息上网阶段,有关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几乎还是空白,有些虽然开设了电子邮箱,也有一些电子政务项目,但大多流于形式。

三、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措施

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各级政府机构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需要,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在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方面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要求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

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求广大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电子政务是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再次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制定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组织机构

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上海、广东南海等地的电子政务发展实践经验来看,制定一个切实

可行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组织结构是保证电子政务有序发展、稳步推进的重要条件。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目标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职责明晰、协调有力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兼容、域名关联度低、信息共享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既会给政府工作带来新的混乱,又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

3(创新思路,突破电子政务发展中的资金与技术瓶颈

不少政府机构在决定实施电子政务发展计划时会遇到资金和技术这两大瓶颈。

一方面是由于电子政务的实施需要较多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并需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参与;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政府投入的经费和引进的人才数量都受到限制。

为了突破资金与技术的瓶颈,需要我们超越常规,创新思路。

在资金方面,可以大胆吸收民营资本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投入,在确保电子政务安全的前提下,考虑通过适当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这样既可有效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资金压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技术方面,光靠政府的信息中心以及政府的技术人员也是不够的,要积极主动地联合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开发相应的软、硬件产品,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高电子政务装备的水平。

4(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电子政务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对安全的要求自然极为重要。

但对这一问题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既要看到政府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要性,同时也不能因为担心安全而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

要从加强防范、杜绝人为因素入手,提高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水平。

威胁电子政务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外部侵入和内部破坏两个方面。

对于外部侵入可以采取设置防火墙、对内外网实行物理隔离等方法加以防范;内部破坏既包括破坏计算机系统,也包括越权处理公务、窃取机密数据等。

要有效防止内部破坏,一方面必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特别是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都应该制定必要的规定和约束,让破坏者无空子可钻;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还必须不断提高反病毒、反黑客的水平,将破坏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电子政务的可靠运行。

5(以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府改革的深入

政府机构改革早已经在全国各地展开,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发展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建立起高效、精简、廉洁、注重服务的新型政府,以更好地承担起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任。

电子政务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政府改革为电子

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应避免简单地把传统的政务活动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提高各级政府的依法行政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新型的电子政府创造条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政务是把锋利的“双刃剑”。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决策的全局高度,认清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总体形势,规划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稳步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实现以政府信息化带动社会信息化,以社会信息化带动国家工业化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