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7033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docx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浙江:

(三)W4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

(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分)

□□  □□□□

23.[答案]颜子 恶衣恶食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言文的能力。

答题时,阅读所给材料,回忆背诵。

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3分)

24.[答案]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回答此题需要较强的理解、归纳与概述能力。

自选模块测试试题

题号:

01  科目: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悲落叶

[北朝]萧综①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

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

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

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

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

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

悲落叶,落叶何时还?

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注】①萧综,字世谦,梁武帝次子,封豫章郡王,后投奔北魏。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5分)

[答案]

(1)①全诗三、五、七字句长短错落。

②运用反复、对仗、顶针等修辞手法。

③节奏起伏、顿挫、韵律哀婉动人。

(2)①作者以落叶自况,悲叹命运不济。

人生如风中飘零的落叶,虽繁荣一时,终难免随风凋零,化作尘土。

②作者慨叹世事兴衰、朝代更替;曾经的繁盛朝代,显赫的王族、贵胄,都如落叶凋零。

题号:

02  科目:

语文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幸存者

高 凯

昨夜外面走过去一场暴风雨

一棵大树被拦腰撞倒

清晨 一只小鸟

独自在我的窗外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我一推窗就飞走了

一整天我都想去问那只孤单的小鸟

是不是想找人诉说自己一生的命运

其实 我能想象得出昨夜的情景

一场巨大的暴风雨 突然将一窝小鸟

噼里啪啦打翻在地

结果只有一只小鸟幸运地活了下来

无枝可依 内心都是人世没有的伤痛

(1)这首诗的第一句使用“走”描写暴风雨,为什么?

(3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7分)

[答案]

(1)①使用比拟手法,与下句“拦腰撞倒”相呼应。

②写出诗人的心理感受:

暴风雨凶猛且持久。

(2)①象征手法。

小鸟的形象是一种象征,其意蕴指向人类社会,给予读者多元的联想空间。

②拟人手法。

小鸟遭受了“人世没有的伤痛”,就有了向人诉说的欲望,形象鲜明生动。

③散文化语言。

诗歌语言质朴、接近口语,且不押韵,但却富含韵味。

江苏文科加试:

三、W1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

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婉、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

人几乎这样想:

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

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

《四库提要》说: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

”又说:

“(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

”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

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词,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

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

“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

“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

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

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

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24.2013·江苏卷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

请加以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答案]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

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

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

[解析]《四库提要》说: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

”句中提到“晚唐五代”“(苏)轼”“辛弃疾”,应是答案概括的关键。

25.2013·江苏卷“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答案]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偏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

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

[解析]先理解这个句子本身的含义,再看这个比喻用来说明什么问题,找到说明问题的对应点,答案就好概括了。

26.2013·江苏卷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答案]同意。

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为主。

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

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

不同意。

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间》为正宗,而把苏、辛词作为“别格”“变调”。

[解析]本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

文中作者已经明确自己的观点,对《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持否定态度,且分析入理,概括作者的观点,即可作为答案。

当然同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关键要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根据,言之成理。

湖南:

19.W3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

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

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

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亦称“鹄”。

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

如大天鹅,雄体长1.5米以上,雌体较小。

颈极长。

羽毛纯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黄色达鼻孔前方。

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

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

飞行快速而高。

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

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基部具疣;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嘴基黄色,未达鼻孔。

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效果。

(6分)

(2)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写一段以“保护天鹅”为主旨的文字。

不超过140字。

(6分)

19.

(1)答案要点提示:

①第一则材料是描述性文字,主要使用了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了天鹅的神态、动作等特征,鲜明生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②第二则材料是说明性文字,主要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进行解说,介绍了天鹅的种类、特征、习性、分布等知识,平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2)[答案]答题要求:

主旨紧扣“保护天鹅”,表达富有创意。

示例:

小时候每到夏天,外婆就拿一把用捡来的天鹅羽毛做成的扇子为我扇凉,边扇凉,边讲天鹅的故事。

外婆说:

“天鹅是老天赐给人的朋友,赶走了天鹅,人就会变得孤单。

”外婆的话从此在我的脑中打下极深的烙印。

天鹅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受益的是地球,是全人类。

[解析]本题考查创意写作。

注意答题要求:

①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一要求暗示我们作文时可以不受文体的限制,抒情散文、简短精美的故事、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段等皆可;②主旨紧扣“保护天鹅”,这一要求限定了文段的中心。

一、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小题,12分)

6.2013·长沙市一模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在《孟子》中有这样的记载:

互乡是一个风俗恶劣的地方,人们一般不和这个地方的人打交道,但是,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

孔子说:

“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

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提了。

材料二:

孟子曰: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主张?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孟子提出“不屑之教”,和材料一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重庆日报》消息)韩国鸟叔PSY的《江南Style》成为继《最炫民族风》之后的新一代神曲,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的点击率迅速飙升,传播速度非常之快。

近日,在重庆南开中学的课间操时间段中,不见了乏味无趣的“中国广播体操”,取而代之的是经过体育老师改良过的《江南Style》。

南开中学课间操《江南Style》的启动,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乐趣;欢快的骑马舞和健美操的融合,让南开中学课间变得十分欢乐,学生跳课间操的兴趣大增。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观点。

解答此题需要了解孔子的基本教育思想,然后再结合故事来分析。

孔子认为各种类别的人,不分地域、贫富、老少、贤愚,都是施教的对象。

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如曾子是鲁人,子张是陈人,子长是齐人,子游是吴人。

孔门弟子各有性格上的毛病,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孔子讲学兼收并蓄,来去自由,所以人员很杂,而这一“杂”字正是孔子办学“有教无类”的生动体现。

【答案】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

(2分)孔子不因为童子来自乡风恶劣的地方而拒绝他,并告诫门人不要只看到人过往,而要看到人“欲洁”,(2分)足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分善恶、优劣等有教无类的思想。

(2分)

(2)【解析】此题比较孔子与孟子在教育主张上的异同。

首先要知道孟子这句话的意思:

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孔子与孟子两人教育主张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答案】不矛盾。

(1分)孔子不会因为对方低劣而不教;(1分)孟子的“不屑之教”并不是不教,也不是放任之,(1分)只是不从正面讲道理,而是要从反面来激发他的自尊心,要其自省,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这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殊途同归的。

7.

(1)【解析】此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

从导语来看,报道了《江南Style》“传播速度非常之快”,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新闻的主体部分重点报道南开中学课间操跳改编后的《江南Style》,以具体事例印证了导语的报道。

综合这两部分的内容要点,标题中的关键词应该为:

南开中学、《江南Style》。

【答案】参考标题:

南开中学课间操跳《江南Style》。

理由:

所拟标题必须紧扣事实主要信息作简明扼要的陈述,概括、突出地提示整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解析】答题要求:

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评价,选准一个角度,应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上一般是“引、评、论、结”。

【答案】考生答题可以从如下角度切入:

①引时尚进课堂的角度;②寓教于乐的角度;③改变陈旧教学模式的角度。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

二、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小题,12分)

6.2013·衡阳八中月考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材料一:

工信部统计数据表明,在上海,移动3G手机用户超过220万户,手机上网普及率超过80%;上海电信3G手机用户达200万户,每户户均流量已达每月200M……

材料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

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

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只得离席。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不超过15个字。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不少于150字。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3·长沙四县一市联考阅读下面的经典选段,完成题目。

(12分)

子曰: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①。

”(《论语·述而》)

御孙谏曰: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

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管子·禁藏》)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②。

(《老子·二十九章》)

【注】①孙:

同逊,恭顺。

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固:

简陋、鄙陋。

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②甚:

极端。

奢:

奢侈。

泰:

通“太”,过分。

(1)由前四则可以看出,古代圣贤是如何看待“俭”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后两则,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当今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节俭?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