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7141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9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

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2017届“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叶绿体中既可以进行ATP的合成,也可以进行ATP的水解

B.核糖体、溶酶体都是不含磷脂的细胞器

C.蓝细菌无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D.酵母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A

【解析】在叶绿体中光反应可以进行ATP的合成,暗反应可以进行ATP的水解,A正确;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有磷脂,但是溶酶体是有膜的细胞器,含有磷脂,B错误;蓝细菌为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无丝分裂,没有染色体,C错误;酵母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错误。

2.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人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人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人胃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质子泵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氨基酸

B.H+从胃壁细胞进人胃腔需要载体蛋自

C.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

D.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知,质子泵具有催化作用,说明其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项正确;H十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B项正确;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质的浓度,进而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C项正确;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的K+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其方式是协助扩散,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B.T2哎菌体的核酸彻底水解后产物有6种

C.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D.一个tRNA分子是由3个碱基构成的核糖核苷酸组成

【答案】B

【解析】DNA与磷脂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A错误;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DNA彻底水解产物有A、T、G、C四种碱基,一种脱氧核糖,一种磷酸,B正确;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tRNA分子是核糖核苷酸组成,而且远远不止3个核糖核苷酸,反密码子是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D错误。

4.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烘干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线粒体呈蓝绿色

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人少许SiO2和无水乙醉,研磨液呈黄绿色,原因是波菜叶用量太少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所致

D.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

【答案】D

【解析】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体染色剂,在对线粒体染色时,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不能烘干处理,A错误;在绿叶中色素提取试验中,研磨时要加入少许Si02和碳酸钙,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

其中,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否则研磨液会呈黄绿色,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由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而使细胞液颜色变浅,C错误;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吡罗红可使RNA呈现红色,所以细胞大部分被染成红色,D正确。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唾液腺细胞中唯一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抑制其功能会影响胞吐作用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均能进行有氧呼吸合成ATP

C.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如果温度从100℃降低到37℃,该酶的活性可增强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是单向的

【答案】A

【解析】唾液腺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线粒体是唾液腺细胞中唯一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胞吐作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抑制线粒体功能会影响胞吐作用,A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由于唾液淀粉酶在高温条件下空间结构会改变而失活,因此将温度从100℃降低到37℃,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不会增强,C错误;植物质壁分离的实质是单位时间内由细胞液进入外界溶液的水分子多于由外界溶液进入细胞液的水分子,水分子的移动是双向的,D错误。

6.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稻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有ATP的生成

B.ATP中的“A”与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表示不同物质

C.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量最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答案】D

【解析】水稻在有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ATP的生成;在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ATP的生成,A正确;ATP中的“A”代表的是腺苷,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是腺嘌呤,B正确;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正确;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D错误。

7.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

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加快

B.CO2的固定减慢

C.ATP/ADP比值上升

D.NADPH/NADP+比值上升

【答案】B

【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项错误;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项正确;光反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项错误;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十比值下降,D项错误。

8.下列关于人休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B.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

C.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后细胞周期变短

D.衰老的细胞表现为细胞萎缩,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答案】D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数目并没有加倍,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B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增殖失控,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凋亡后细胞周期消失,C错误;衰老细胞的特征有细胞萎缩,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等,D正确。

9.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醉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图,1、2、3、4号试管加人适量水后再滴加2滴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来鉴定CO2。

甲、乙两个试管放入等量且适量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对此实验的结果、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丙试管与乙试管相连,其作用是为乙试管提供充足的氧气

B.可在甲试管中加1mL石蜡油,制造无氧环境

C.与3号试管相比,l号试管出现黄色的时间要短

D.为了适当简化装置,可以将图中的2号或4号试管除去

【答案】C

【解析】丙试管与乙试管相连,其作用是为乙试管提供充足的氧气,A正确;石蜡油有创造无氧环境的作用,B正确;1号试管与3号试管相比,出现黄色的时间要长,C错误。

适当简化装置,可以将图中的2号或4号试管除去,D正确。

10.生物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下列相关说法最科学的是()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

B.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D.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答案】D

【解析】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细胞质基因、原核生物的基因在裸露的DNA上,故A错;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是达尔文的观点,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B错;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都能进行转录,C错。

种群基因库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正确。

11.研究发现大豆有黄色种皮(俗称黄豆)和黑色种皮(俗称黑豆),若用纯合黄豆与纯合黑豆杂交,F1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F2表现为1/4黄豆,1/2花脸豆,1/4黑豆,这种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则()

A.种皮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性状

B.红色花与白色花杂交后代为粉色花也属于镶嵌显性

C.镶嵌显性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花脸豆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种皮的黄色和黑色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黄色基因和黑色基因在不同部位表达,没有显隐性之分,A错、D错,C正确;红色花与白色花杂交后代为粉色花是不完全显性的结果,出现红白相间才属于镶嵌显性,B错。

12.下图为同一高等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可能在睾丸中同时现察到上面4幅图

B.可用MMMMNNnn表示A、B、C三图中细胞的基因型

C.4幅图中染色体组数均为2组

D.由D图M、m可知该细胞在之前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题中4幅图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在动物的睾丸中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实现精原细胞的增殖,也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A错;A、B、C图是DNA复制后的时期,核DNA含量加倍,其上的基因也加倍,故B正确;4幅图中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组、2组、2组和2组,C错;该生物基因型为MMNn,产生m新基因,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

13.女娄菜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

宽叶由基因B控制,窄叶由基因B控制。

甲同学川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且宽叶:

窄叶=1:

1,乙同学用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雌株,窄叶雌株,宽叶雄株:

窄叶雄株=1:

1:

1:

1,多次实验均得到类似结果,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II-1上

B.XB雌配子致死

C.XB雄配子致死

D.群体中雌雄个体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各有2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甲同学实验可知,XB雄配子致死,C正确,B错;由多次实验均得到类似结果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II-1上,A正确;群体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XbY,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xbXb,D正确。

14.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h,已知6号个体为纯合子,人群中患乙病概率为1/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B.III8的基因型为AaBb

C.III10为乙病基因携带者

D.假设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21/44

【答案】C

【解析】由1号、2号到5号个体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由1号、2号到4号个体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只知7号个体表现型正常,但不知其基因型,因此不能确定10号是否为乙病基因携带者,C错;由人群中患乙病概率为1/100,可知bb=1/10,B=9/10,7号个体表现型正常,不可能是bb,可以计算出7号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分别为2/11aaBb,9/11aaBB,10号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分别为1/11aaBb,10/11aaBB,由家系图可知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21/22,男孩的概率为1/2,故正常男孩的概率为21/44,D正确。

15.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标记的曦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答案】D

【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培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因此B、C错,搅拌不充分会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D正确。

16.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

B.经A、B、C途径的育种方法一般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通过E方法育种需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

D.四倍体草莓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

【答案】B

【解析】杂交育种在F2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一般从F2开始选种,A正确;经A、B、C途径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通常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因此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所以需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C正确;四倍体草莓是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D正确。

17.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X、Y、Z分别表示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隔离

B.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而非基因型

C.蜥蜴进化说明形成了生殖隔离

D.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导致蜥蜴变异的根本原因

【答案】B

【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

A错;适应环境的性状会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性状会被淘汰,所以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蜥蜴进化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C错;变异是不定向的,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D错。

18.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结构示意图,a、b、c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处渗透压既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也与无机离子含量有关

B.人体内所有细胞必须通过①②③④构成的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③与②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①和②相比,前者化学成分中蛋自质含量通常较高

【答案】B

【解析】血浆渗透压既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也与无机离子含量有关,A正确;人体内少数细胞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小肠上皮细胞可直接从肠腔中吸收营养物质,B错误;人体的Na十、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如Na十一K+泵的作用,C正确;血浆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含量通常比组织液高,D正确。

19.如图l表示在神经纤维膜外侧接一灵敏电流计,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图①②表示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②→③→②→①→②

B.图①a和图②a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未兴奋状态,此时仍有离子进出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无需能量

D.若刺激a、b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点,图示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答案】B

【解析】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取决于局部电流的方向,本电流表的两个电极未接受刺激时,膜外都为正电位,因此如图②,当电流表的一个电极受到刺激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未兴奋处为正电位,因此B右侧给予一个刺激,B、A处会先后兴奋,依次为②一①一②一③一②,A错误;图①A和图②A、图③A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未兴奋状态,此时仍有离子进出,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离不开膜内外Na十、K+分布不平衡形成的浓度梯度差,而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C错误;刺激A、B之间的中点,图示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D错误。

20.如图表示人体几种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手术切除a,则c分泌的激素会增加,b分泌的激素会减少

B.①②过程可表示分级调节,③④过程可表示反谈调节

C.若为体液调节中枢,则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

D.a可通过c分泌的激素从而调节b对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a是内分泌的枢纽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相关腺体,C是下丘脑。

切除垂体A则B分泌的相关激素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使C分泌的激素增加,A正确;①②过程可表示分级调节,③④过程可表示反馈调节,B正确;C是下丘脑,下丘脑可以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C正确;C可通过自身分泌的激素调节A对相应腺体的控制,故C是内分泌的枢纽。

D错误。

2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导致靶细胞裂解,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答案】C

【解析】吞噬细胞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又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通过增强免疫效应使靶细胞裂解,而不是直接导致靶细胞裂解,B错误;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可由淋巴细胞产生,也可由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D错误。

22.植物激素甲、乙、丙以及植物激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一”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在植物体内仅由特定部位的腺体细胞分泌并调节相应生命活动

B.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代表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

C.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用NAA形成的无子西瓜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A

【解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类调节物质,但植物体和动物体不同,没有产生激素的相应腺体,故A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代表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的过程属于激素育种,属于不可遗传变异,故B、C、D正确。

23.某实验小组和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某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效应,进行了相关实脸,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该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B.促进该植物的茎和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不同

C.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抑制该植物根的生长

D.相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根和茎的作用效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答案】C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A正确:

促进该植物的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5mol/L左右,促进该植物的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6mol/L左右,B正确;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该植物根的生长量大于生长素浓度为0时,故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促进该植物根的生长,C错误;相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根和茎的作用效应可以是促进,也可以是抑制,D正确。

24.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

则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防治,防治成本最低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若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可能比实际值低

【答案】D

【解析】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B点前(潜伏期)防治,防治成本最低,A错误;图中乙曲线上,时间越早,种群的数量越少,环境阻力越小,B错误;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由于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可发生变化,进行进化,C错误;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是在取样时没有震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致,D正确。

25.如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能量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

C.利用性引诱剂吸引某异性害虫并降低该生态系统中害虫的出生率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

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直接价值,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吸引某异性害虫并降低该害虫的出生率的防治是利用化学信息进行的生物防治,性引诱剂本身并没有杀死害虫,C正确;生态农业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填空题:

本大题共5大题,其中第30题为选做题,共50分。

26.(12分)对温室大棚内栽种的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

甲图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成熟并充分展开。

乙图曲线1、2分别表示植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

丙图表示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该植物光合速率曲线。

根据上述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l)由甲图分析:

新形成的嫩叶净光合速率较低。

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或___________导致吸收光能少。

(2)由乙图分析:

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则在昼夜温度为35¡æ时,植物体(“能”或“不能”)生长。

(3)由丙图分析:

¢Ù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

人工施加CO2作用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是________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Ú7~8时人工施加CO2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Û在自然种植的大棚中10时与8时相比,叶绿体内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

【答案】(12分)

(1)光合色素含量少(2分)受光面积小(2分)

(2)25oC(2分)不能(2分)(3)①10(1分)人工施加二氧化碳后有机物的增加量(1分)②光照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少,C3还原慢(1分)③低(1分)

【解析】

(1)由于幼叶成折叠状,因此“幼”导致色素含量少,“折叠”导致受光面积少。

(2)有机物积累可用净光合速率表示,据图判定,2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在25℃速率最大;若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植物要正常生长需满足光照积累的有机物大于黑暗消耗的有机物这一条件;在35℃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20,总光合速率=40,推断出呼吸速率=20;那么光照下积累的(20x12)一黑暗消耗的(20x12)=0,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①据丙图分析,因曲线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速率,即净光合速率,那么曲线下方面积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二者的差值表示人工施加CO2后有机物的增加量;所以10时是作用效果最明显的时间②7-8时,光照弱,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少,C3还原慢;③自然种植在10时光合速率低,原因是CO2浓度低,在此条件下CO2固定少。

27.(11分)经研究发现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人对a、B对b完全显性。

其中A基因控制紫色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蓝色色素的合成,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他们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分子而影响各自的表达。

某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