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019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精品.docx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

《地球周围的空气》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升学复习指导》第二篇第二部分一、地球周围的空气P16-22

【教材分析】

空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相对深刻。

本节系统复习课是要在此基础上,将之前所学空气有关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回顾、做题将以往的记忆激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整合能力,使之认识事物间的紧密联系,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简单。

本节课的内容细节性知识较多,头绪较为混乱,因此为学生提供自我复习的平台和方向,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网络很重要,但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将复习课上成新课,这样不但不会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反而会让学生心情浮躁,要注重学生在复习课中的地位,改变复习课单一回顾知识点的模式,使学生在复习课中体验收获的快乐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对于大部分知识印象深刻,但对于一些细节性知识已经有所遗忘,虽然初三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综合归纳能力、读题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也正是要依据这样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回顾知识、总结知识的习题,便于学生自己总结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说出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及用途,认识空气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分析、设计实验的能力

3、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各自的用途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并了解工业制法

5、了解自然界的样循环和碳循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及方法

2、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

【教学用品】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方法】

小循环多反馈,师生合作、共同交流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学阶段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它在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地球周围的空气

2、展示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查漏补缺】

二、探究解疑阶段

复习内容一、空气中的各种成分性质及用途

图片展示:

「师」看屏幕上的四幅图片,分别说说利用了空气中哪些成分?

体现其哪些性质?

对于二氧化碳、氧气你还知道其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并于黑板上板书方程式)

「师」由此可见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中内容

一、空气的成分

气体

含 量

(体积分数)

性 质

主要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N2

 

无色、无味的气体

       溶于水

化学性质        。

在食品包装时常用做     ;制氮肥、液态氮气作制冷剂。

O2

 

          的气体

       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     

有三态的变化,液氧和固氧均为淡蓝色

1、跟金属单质反应

镁条燃烧:

 

铁丝燃烧:

 

2、跟非金属单质反应

氢气燃烧:

 

磷燃烧:

 

3、跟化合物反应

甲烷燃烧:

 

酒精燃烧

 

1、供呼吸

登山、高空、潜水、急救

 2、支持燃烧

氧炔焰气割、焊接;

富氧炼钢;液氧炸药等。

稀有气体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

可用作        ;制成电光源等。

CO2

 

          的气体

       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     

有三态的变化,固体二氧化碳叫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呼吸

2、跟水反应

 

3、跟碱溶液反应

 

可用于       ;

气体肥料;

工业上用来制汽水、

纯碱、尿素;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师」学以致用,请同学们运用所学解决以下生活问题

习题一

1、将鸡蛋放在石灰水中浸泡后取出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可以保鲜鸡蛋为什么?

2、出现紧急状况时可以利用信号弹通知情况,或者利用烟幕弹掩护,这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设计意图:

运用表格将零散知识归纳整理,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使他们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

「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氧气含量占空气的1/5?

请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的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⑴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⑵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右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

(注:

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交流反思】

⑴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有                      的性质。

 

⑵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

(如右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设计意图:

设计题目使学生通过已学内容解决问题时整合知识、归纳思路,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复习活动二、气体的制法

氧气、二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我们应如何制取这些气体呢?

请同学们依据已有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气体

氧气

二氧化碳

工业制法

利用氧气、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           的方法。

高温煅烧石灰石

                            。

药品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操作步骤

 

 

习题二

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

⑵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

⑶若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

⑷已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且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室用固体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可制取H2S气体。

①硫化氢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这是硫化氢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②实验室制H2S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       ,收集装置应选       。

⑸由此我们得到启示:

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                         

和                          ;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                      

和                  。

【设计意图:

通过列表对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通过习题的练习使学生体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复习活动三、碳循环和氧循环

「师」常见碳单质有哪些?

对比金刚石、石墨的图片,讨论为什么组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得出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

「师」物质间是相互联系且不断循环的,依据下列图表书写方程式

   设计意图:

通过图表认识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书写方程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反馈矫正阶段

1、检查自学效果

给学生三到五分钟时间整理、回顾所复习的知识

2、反馈矫正提升

升学指导P20 9、10、11

学生讲解思路、注意事项,老师补充

【设计意图:

通过中难度题目,培养锻炼学生利用基础知识灵活分析、解题的思路】

四、应用评价阶段

达标检测

升学指导P20 1-8题,P210 30题,P231 26题

【设计意图:

当堂检测学生掌握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