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633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周围的空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知识点五:

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由于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所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结合燃烧条件和影响燃烧的因素来认识木炭、硫、铁丝、石蜡等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知识点六:

分别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可解释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问题。

如打开盛汽水的瓶盖后有大量液体冒出的原因;

人进入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山洞或菜窖导致窒息死亡,要与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区别开。

知识点七:

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

  

(1)检验气体是否是O2气体:

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验证O2气体是否收集满,排空气法收集时,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2)检验该气体是否是CO2气体,可以把该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验证CO2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利用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方便快捷地验满。

知识点八: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1)先要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选择药品的一般原则是:

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药品价格便宜,容易获得,尽量减少污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要制取的气体。

  仪器装置:

气体制取装置分为两部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选择;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水溶性和密度)选择。

[洞察考向]

  1.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正常的空气成分因污染而在发生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利,产生一定的危害,这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和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是近几年来许多省市中考试题出题的背景,空气污染分析及治理措施的探究与空气组成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及应用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预测知识迁移题目会增多,如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方法,迁移测定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等的体积分数。

  2.氧气性质与用途这部分内容还包含不少实验。

要能进行实验装置的选定、连接及操作,会观察、分析,还要记住现象和结论。

命题时常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考查一些对应关系:

实验产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结论反映出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

这些对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命题的一种思维。

  3.学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和程序,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设计探究实验。

  4.气体的制取命题通常有判断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方案是否可行;

对制取某气体所给的原料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最佳制取原料;

对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改错、迁移等以及对一些相近的装置比较优缺点,对一些装置进行必要的改进;

制取气体的操作顺序颠倒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对一些实验操作顺序做规律性的探索等。

  5.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

  根据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循环,解释二氧化碳的生态平衡问题(温室效应、大棚蔬菜的高产措施等);

并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针对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及研究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等问题提出建议。

[真题剖析]

考点一:

空气的组成

  例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故A错;

空气的成分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不是质量,故B错;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可作食品的保护气,故C对;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污染越厉害,空气质量越差。

  【答案】C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有关氮气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氮气易溶于水

  C:

一般情况下,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相同条件下,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答案:

B

考点二:

氧气的性质

  例题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解析】该题目考查了一些常见物质燃烧的典型现象。

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种物质燃烧的的关键词即可。

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红磷的燃烧有大量白烟;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C

  【变式2】小亮同学设计图1—2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A.用KMnO4粉末制取O2

  B.用KClO3和MnO2制取O2

  C.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解析】由图1—2发生装置可知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

  由收集装置可以看出制取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所以选D。

  【答案】D

  例题3、用图1—3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倩设计了如图1—3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________处(填“1”“2”“3”或“4”),但实际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条)。

         

  【解析】本题考查了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知识。

  

(1)解答题目的关键是要熟记红磷燃烧时的现象,其次要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这时”,故不需答出水进入集气瓶这一现象;

  

(2)装置B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打开橡胶塞,故燃烧产物不会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也不会由于实验时试管内的空气逸出造成实验误差。

空气中氧气约占其体积的1/5,故液面大约上升到刻度1处。

对实验中测定结果偏低,原因较多,可从白磷用量、白磷中含有产生气体杂质的物质及未冷却到室温就观察等角度作答。

  【答案】

(1)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2)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较小1白磷量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观察

考点三:

有关二氧化碳的考查

  例题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图1—4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本题通过碳循环体系图,考查化学思想和观点。

①符合质量守恒;

②③④能量转化正确;

⑤体系图中有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液化石油气、汽油的反应即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

⑥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所以几种说法都对。

  【答案】D

举一反三

  【变式3】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其固体与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碳粉的质量比为()

  A.4:

1   B.2:

1   C.3:

2   D.1:

1

  【解析】C+O2点燃CO2;

2Cu+O2△2CuO,根据质量有恒定律,CuO的质量等于Cu和O2质量之和,Cu和O2质量比为4:

1。

由题意知,碳粉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生成的CuO的质量等于铜和碳粉的质量之和,则铜和碳粉的质量比为4:

  【答案】A

  【变式4】图1—5是实验室制取CO2和验证CO2性质的装置:

  ⑴写出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

_______________;

  ⑵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⑶将A与B相连还可制取的气体有(填标号)_______________。

   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O2②用Zn粒和稀H2SO4制H2③用KMnO4制O2

  (4)若a中的酸换为浓盐酸,某同学为验证浓盐酸的挥发性和碳酸的不稳定性,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①将A与C相连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证明浓盐酸的挥发性;

  ②将上述变红色的石蕊试液加热煮沸就可证明碳酸的不稳定性。

  试评价上述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方案①_______________;

  方案②_______________;

  【解析】⑴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注意字要书写正确,⑵化学方程式要准确、规范,⑶A装置是固液常温制取气体,B所收集的气体的密度须大于空气,(4)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本题的难点。

方案①因为CO2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浓盐酸的挥发性,所以①不合理;

方案②变红色的石蕊试液加热煮沸溶液仍是红色,因为煮沸不能将HCl除尽,所以不能验证碳酸的不稳定性。

  ⑴长颈漏斗

  ⑵CaCO3+2HCl═CaCl2+H2O+CO2↑

  ⑶①

  ⑷①不正确,CO2溶于水生成的碳酸也能使石蕊变红

   ②不正确,煮沸不能将HCl除尽,溶液仍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

考点四:

有关综合题目的考查

  例题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_______________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图1—6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____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图1—7装置: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_______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解析】

  

(1)考查从多途径得到氧气的方法,比较容易;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否则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会使水槽中的水变红。

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颠倒顺序水会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3)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将过氧化氢缓缓的加入盛二氧化锰的容器中会得到平稳的氧气流,甲装置中的注射器可以达到目的。

丙作为干燥装置盛放液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气体从a端导入。

  ⑴加热氯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等

  ⑵①试管 

   ②集气瓶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试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或导管)

  ⑶甲浓硫酸a

  【变式5】不少科学家认为地球表面变暖及一些异常气候(如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雪灾)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1)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

   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④石油+氧气

二氧化碳+水

  

(2)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

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根据对

(1)

(2)的分析,你认为,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人人都关心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

人类向自然界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主要是化石燃料的使用,所以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有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在不断的被吸收,可以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平衡,主要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所以防止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方法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和植树造林等。

  

(1)①②④ 

  

(2)②

  (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或使用氢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变式6】图1—8为常见的实验装置(用途不一),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装置可重复使用。

      提示:

H2+CuO

Cu+H2O,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1)将含有水蒸汽的氢气干燥后还原氧化铜,则该气体要通过装置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2)如果要验证混合气体由H2、CO组成,则需要连接的仪器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验证混合气体由CO、CO2组成,则需要连接的仪器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验证混合气体由H2、H2O组成,则需要连接的仪器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5)如果要验证混合气体由CO2、CO、H2组成,则需要连接的仪器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A、B、C、D、四装置中,A检验水蒸气,B干燥气体同时也是吸收水蒸气的装置,C吸收二氧化碳气体,D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1)干燥氢气用B装置;

  

(2)通过E还原装置,把反应后的气体通入A,如果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氢气,再通入D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有CO。

A和D不能颠倒顺序,否则从D装置的溶液中出来的气体含有水蒸气,影响氢气的鉴定;

  (3)先检验二氧化碳并除去二氧化碳后,再通过还原装置检验CO的存在。

混合气体通入D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再通入C把二氧化碳吸收完全,然后通入E和D,根据E中的现象和D中的浑浊现象判断CO;

  (4)先检验水并除去水后,再通过还原装置检验氢气的存在,通入A变蓝证明有水,通入B吸收水,通入E装置后的气体连接A,如果变蓝,说明生成物中有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H2和H2O;

  (5)由上述几组题知,要验证混合气体由CO2、CO、H2组成,先检验并除去CO2后,再检验CO、H2,顺序为DCBEAD。

(1)BE  

(2)EAD  (3)DCED  (4)ABEA  (5)DCBEAD

[备考技法]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探究式复习,在探究时注意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要合理:

所选试剂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后能在容器内外形成压强差。

  

(2)实验现象要明显:

选用红磷做可燃物,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容器内进入约1/5的水。

  (3)装置不漏气。

  (4)红磷要过量。

  (5)不可用碳、硫等代替红磷做实验。

  2.性质和用途进行总结归纳复习

  

(1)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进行总结归纳,特别是化学性质的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熟悉掌握,对比记忆。

  

(2)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用作保护气。

由于氮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故在很多情况下,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作保护气。

氮气用作保护气的三个条件:

①化学性质稳定,不和食品反应;

②无毒害;

③廉价,易获得。

  3.常见气体的制取挖掘装置的改进方法,会分析装置的优缺点。

  如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的改进。

  

(1)制取大量的气体

          

  

(2)能随时添加液体

            

  (3)连续制取并能控制反应速率

  (4)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

           

 

  4.氧气的制取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2)导管伸入试管部分要短,利于试管内气体的排出。

  (3)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气体(排水法)。

  (4)实验完毕,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5.正确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不用碳酸钠、纯净碳酸钙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要会分析原因)。

  原因:

  ①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CO2气体;

大理石或石灰石原料价低易得。

  ②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的理由:

刚开始二者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酸与大理石的接触,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下去。

  ③不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会使生成的CO2中混有HCl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

  ④不用纯CaCO3或Na2CO3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因为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很难控制,且药品价格比石灰石要贵(成本较高)。

  6.善于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切入点,掌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实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气体的作用。

  

(2)由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可拓展到二氧化碳能与所有碱溶液反应。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其反应实质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