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8429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docx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目前主要

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一、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

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

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一)秸秆覆盖技术

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适合玉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

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

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适合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土地又比较肥沃、疏松的地区。

地表不平或杂草较多时可用浅松作业,秸秆太长时可用粉碎机或旋耕机浅旋作业。

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整秆还田覆盖。

(1)玉米整秆还田覆盖。

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

(2)小麦整秆还田覆盖。

适合机械化水平低,用割晒机或人工收获的地区。

麦秆运出脱粒、土地进行深松、再覆盖脱粒后的整秸秆。

3、留茬覆盖。

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且农作物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两

种处理方法。

留高茬即是在农作物成熟后,用联合收获机或割晒机收割作物籽穗和秸秆,割茬高度控制在玉米至少20cm,小麦至少15cm,残茬留在地表不做处理,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

业。

(二)免耕、少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

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少耕播种:

经必要的地表作业(耙地、浅松)进行播种。

作业要求:

1、玉米免耕播种作业。

(1)播种量:

春玉米一般亩播种量为1.5—2kg;夏玉米一般亩播种量1.5—2.5kg;半

精密播种单双籽率》90%;

(2)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

—2cm;

(3)施肥深度:

一般为8—10cm(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cm;

2、小麦免耕播种作业。

(1)播种量:

冬小麦亩播种量应视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水浇地3—10kg、旱地12—15kg;

春小麦一般亩播种量为18—20kg;

(2)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在2—4cm,落籽均匀,覆盖严密。

3、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

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达95%以上。

播前应适时对所用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

(三)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

受病虫草害的影响,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目前主要用化学药品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1、病虫草害防治的要求。

为了能充分发挥化学药品的有效作用并尽量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必须做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品,使用先进可靠的施药机具,采用安全合理的施药方法。

2、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

除草剂的剂型主要有乳剂、颗粒剂和微粒剂,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时间可在播种前或播后出苗前,也可在出苗后作物生长的初期和后期。

除草剂在播前或出苗前施入土壤中,早期控制杂草。

播前施用除草剂通常是将除草剂混入土中,施除草剂和松土混合可联合作业。

也可在施药后用松土部件进行松土配合。

播后出苗前施除草剂,一般是和播种作业结合进行,施除草剂的装置位于播种机之后将除草剂施于土壤表面。

作物出苗后在它的生长过程中,可将除草剂喷洒在杂草上,苗期的杂草也可以结合间苗,人工拔除。

3、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品防治病、虫、鸟、兽和霜冻对植物的危害。

一是对作业田块病虫害情况做好预测;二是对种子要进行包衣或拌药处理;三是根据苗期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药物喷洒。

施药量的计算公式:

施药量(mL/hm2)=[流量器流率(mL/s)]/[步行速度(m/s)x有效喷幅(m)x10000];

4、施药的技术要求:

①根据以往地块杂草病虫的情况,合理配方,适时打药;②药剂

搅拌均匀,漏喷重喷率w5%;③作业前注意天气变化,注意风向;④及时检查,防止喷头、管道堵漏。

5、植保机具的选用:

结合农村实际以小型为主,可选用喷雾、喷粉机具和超低量喷雾

机具。

(四)深松技术

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降水入渗速度和数量;作业后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减少了由于翻耕后裸露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

1、局部深松。

选用单柱式深松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

主要技术要求是:

(1)适耕条件。

土壤含水量在15%-22%;

(2)作业要求。

宽行作物(玉米)深松间隔:

40-80cm,最好与当地玉米种植行距相

同;深松深度:

23—30cm;深松时间:

播前或苗期进行,苗期作业应尽早进行,玉米不应晚于5叶期;密植作物(小麦)也可以局部深松,但为了保证密植作物株深均匀,应在松后进行耙地等表土作业,或采用带翼深松机进行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密植作物(小

麦)深松间隔:

40-60cm;深松深度:

23—30cm;深松时间:

播前进行:

(3)配套措施。

条件适宜地区在作业中应加施底肥,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造墒;

(4)作业周期。

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密度,一般2—4年深松一次;

(5)机具要求。

一般机具为凿形铲式,密植作物地区可采用带翼形铲的深松机。

2、全面深松。

选用倒V型全方位深松机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

主要技术要求是:

(1)适耕条件。

土壤含水量在15%-22%;

(2)作业要求。

深松深度:

35—50cm;深松时间:

在播前秸秆处理后作业;作业中松

深一致,并不得有重复或漏松现象;

(3)配套措施。

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造墒;

(4)作业周期。

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强度,一般2—4年深松一次。

二、主要技术模式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点地区在风蚀最严重的“三北”地区的北部种植区。

根据季风、

降雨等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以及农田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并考虑对环京津地区治理沙尘暴的影响,以鄂尔多斯台地的毛乌素沙地西缘为界,将保护性耕作重点建设区分为“环京津区保护性耕作带”和“西北源头区保护性耕作带”。

其技术模式分为:

(一)环京津区保护性耕作带主要技术模式主要包括黄土高原一年一熟区、东北冷凉风沙区、农牧交错区和华北两茬平作区四种类型:

1、黄土高原一年一熟区。

特点是干旱和水土流失(水蚀)严重,种植制度以小麦或玉

土壤含水量和提高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覆盖、少免耕播种为重点。

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实行免耕不犁翻,进行深松(秋作物接茬整地时进行);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土地休闲的地块,地表覆盖秸秆,实现农田覆盖越冬;小麦或玉米收获后接种小秋作物的地块,秋收后实行免耕,保留小秋作物根茬、秸秆覆盖地表越冬。

翌年春播时,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有覆盖的茬地直接进行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

2、东北冷凉风沙区。

特点是无霜期短,冬春寒冷风大,水土流失(风蚀)和春旱严重。

种植作物以一茬玉米为主。

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增加土壤含水量、抵御春旱和控制风蚀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免耕、覆盖、少耕播种为重点。

秋收后不犁地,实行完全的免耕(传统习惯是耕、耙等多道工序的精细秋整地);高留茬覆盖,即保留玉米高茬(20—50厘米)、茬

间覆盖大尺寸秸秆,实现护土越冬。

春播前,实行旋耕灭茬起垄少耕法整地,再使用行走式“坐水种”播种机进行补水、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

3、农牧交错区。

特点与东北冷凉风沙区相似,冬季气温低,春季干旱风大,土地瘠薄,风蚀沙化严重。

作物种植以一茬小杂粮、玉米为主。

保护性耕作模式以防止土壤沙化、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肥力、抵御春旱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免耕、留茬覆盖、免耕播种为重点。

对区域内退化草场,可进行深松改土、免耕补播,增加植被覆盖度。

4、华北两茬平作区。

特点是小麦、玉米连作,土地负荷重,地下水位沉降,水资源短缺。

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增加纳蓄雨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覆盖、免耕播种等多种技术措施。

实施程序是:

麦收T留茬秸秆粉碎覆盖地表T深松或少耕(少耕主要结合秸秆处理进行)T免耕施肥联合播种机精少量播种玉米T玉米收获T粉碎秸秆根茬覆盖地表T免耕施肥联合播种机精量播种冬小麦T粉碎的玉米秸秆和冬小麦覆盖农田越冬。

(二)西部源头区保护性耕作带主要技术模式

本区大部为一年一熟的农牧交错区和灌区,种植制度以春小麦或玉米一茬作物为主(有的地方接种小秋作物)。

区内干旱少雨、风沙严重、土壤瘠薄。

针对这些特点,采用保护性耕作的目标是防风固土、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肥力。

实施以少免耕、地表覆盖、免耕播种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少免耕”——春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实行免耕不犁翻,深松(不必每年深松,且主要是在灌区结合小秋作物接茬整地时进行);“覆盖”——小麦或玉

米收获后土地休闲的地块,地表覆盖秸秆,实现农田覆盖越冬,小麦或玉米收获后接种小秋作物的地块,秋收后实行免耕,保留小秋作物高茬和秸秆覆盖地表越冬;“免耕播种”——翌年春播时,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有覆盖的茬地直接进行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

三、制定机械化技术工艺体系的原则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的制订要以实现抗旱增收和保水保土为目标,以秸秆根茬覆盖、免耕播种为核心。

重点应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一)作物收获后留根茬及秸秆还田覆盖。

以根茬固土,秸秆覆盖减少风蚀和土壤水份的蒸发,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

因此,在试点示范过程中,各种作物生产的机械化作业工艺、规范的制订,必须以留根茬及秸秆还田覆盖为基础。

(二)减少对土壤耕翻作业。

利用适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留根茬和秸秆覆盖的农田进行免耕播种,是实现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的关键手段。

因此,选择先进适用的免耕播种机具是保护性技术示范推广的最重要一环。

(三)控制杂草及病虫害。

生产作业工艺要根据当地病虫草害发生的时节等情况,播种前种子药剂拌种处理、出苗期喷洒除草剂、出苗后期机械或人工锄草等综合考虑。

(四)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机械作业。

要根据秸秆覆盖量和表土状况确定是否采用辅助作业措施(耙地、浅松)进行表土处理。

(五)为尽可能减少机械作业,播种时尽可能采用复式作业机具。

(六)必须进行表土浅旋作业时,一般在播种作业前进行,以防止过早作业引起大的失墒和风蚀。

保护性耕作操作规程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考虑,其主要作业内容有收获及其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

下面分别就几种典型作物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操作规程介绍如下:

(一)一年一熟区冬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操作规程冬小麦的保护性耕作体系有免耕碎秆覆盖体系和深松碎秆覆盖体系等。

其具体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艺内容为:

收获—秸秆处理—深松—休闲期除草—播前表土作业—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

1、冬小麦收获及秸秆覆盖

北方旱区冬小麦收获时间一般为6月上中旬,收获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用带秸秆粉碎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收获用带秸秆粉碎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由于收割机自带秸秆粉碎功能,故可节省一次秸秆粉碎作业。

为了防止由于过高的割茬影响后续作业的质量,收获时割茬高度应控制在10cm左右。

粉碎后的秸秆在地表的覆盖要均匀,如因停车卸粮或因排除故障而导致秸秆成堆,应人工将成堆的秸秆挑开撒匀。

用不带秸秆粉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或披挂式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用此两种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覆盖的秸秆一般需进行粉碎,所以可在收割时保留较高的割茬(20cm或以上),这样可以减少联合收割机的喂入量,提高工效。

2)用割晒机或人工收获小麦割晒机或人工收获小麦时,若不准备在田间进行秸秆粉碎作业,则应将割茬控制在10cm以下,收割的小麦运回脱粒后,将小麦秸秆在场院粉碎或铡碎后运回地里,均匀地铺撒在地表;若决定用秸秆粉碎机,则可将割茬留高一些,待脱粒后将秸秆铺撒在地表,再用秸秆粉碎机粉碎。

2、秸秆粉碎作业为了保证良好的秸秆覆盖效果及减少播种时的堵塞现象,一般应进行秸秆粉碎作业。

秸秆粉碎用锤式秸秆粉碎机或甩刀式秸秆粉碎机均可。

根据经验,一般不要在小麦收获完后立

即进行秸秆粉碎,应等到休闲期第一次雨后杂草长到10cm左右时再进行秸秆粉碎作业,这

样一是秸秆较干,粉碎效果后,二是可在秸秆粉碎的同时,消灭杂草,节省一次除草作业。

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应控制在10cm以内。

3、深松作业

对于土壤较粘重(壤质土壤容重在1.3g/cm3以上,粘质土壤容重在1.4g/cm3以上的地区)或刚开始实行保护性耕作且土壤中有犁底层存在的地块,应进行深松作业,以利雨水入渗。

深松时,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长秸秆会影响深松机的通过性能,故应在秸秆粉碎后进行,建议选用高地隙的单柱式双梁深松机。

为减少深松后地表可能会出现的沟垄,建议选用带翼铲的深松机(见后机具介绍),如带上合墒器,地面将更平整。

4、休闲期除草

北方旱区冬小麦休闲期一般为7〜9月,正好是雨季,故田间杂草可能较多,除了秸秆粉碎时除草外,根据杂草情况,应及时进行必要的除草作业。

除草可以人工锄草、机械除草,也可以用除草剂(如百草枯等)除草。

需要注意的是,用除草剂除草时,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药剂不易进入地表土壤中,故应加大剂量。

5、播前表土作业

播前表土作业是相对深松、翻耕等深层作业而言,它仅对表土、杂草及覆盖物产生影响,对深层土壤的破坏较小。

表土作业一般可选用缺口圆盘耙、浅松机、弹齿耙等,特殊情况下也可用旋耕机进行浅旋。

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取消铧式犁翻耕,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实行免

耕播种,这样对冬小麦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地表容重较大,免耕播种时阻力大;二是收割机收获、运粮、深松等作业时会在地表产生沟辙,地表平整度较差,会影响播种质量;三是秸秆覆盖量过大或分布不均时,会影响播种机的通过性。

所以,应在播种前进行必要的表土作业。

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时,除实现松土、平地、除草外,圆盘耙还会把部分秸秆混入土中,有利于播种机的通过。

但在土壤含水量不合适(较大或过小)时,圆盘耙耙地会出现较

大的土坷垃,对密植作物的播种和出苗有一定的影响,故耙地要在土壤墒情合适时进行。

带碎土镇压轮的大箭铲式浅松机和带小铲的弹齿耙比较适合冬小麦的保护性耕作,前者用大箭铲在土层下5〜8cm处通过,随带的碎土镇压轮可实现碎土等;后者的小铲和弹性铲柄会在作业时产生震动,也有利于碎土。

表土作业后,地表的土壤容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减少播种机的开沟阻力40%左右,这一点对小型播种机意义较大;浅松还有良好的除

草作用,可代替播前的一次除草;浅松后的地表平整度有较大的改善,可以提高播种质量。

浅松作业一般在播前1〜2天进行。

用旋耕机进行浅旋也是表土作业的一种。

浅旋作业能松土平地、除草,并将秸秆部分粉碎混入土中,有利于为播种创造良好的种床,但旋耕作业会打死土层中的蚯蚓,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大,不利于保水保土。

所以,一般不提倡进行旋耕。

只有在刚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区,可能因没有其它表土作业机具,或因为对免耕播种机掌握不好等原因,为了保证良好的播种质量,可过渡性地使用旋耕。

冬小麦休闲期的旋耕作业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浅旋作业应在播种前10〜15天进行,这是为了保证旋耕后土壤有足够的时间回实,否则,刚旋耕完播种,会出现土壤过于松软,播种深度无法控制的现象。

若决定采用旋耕作业,可省去前序的秸秆粉碎作业,只要在收获时将秸秆均匀地铺撒在地表,播种前10〜15天进行浅旋时,同样可实现秸秆粉碎。

用旋耕机进行浅旋时,作业深度应控制在10cm以内。

6、播种作业

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最关键的作业。

播种是在地表有大量的秸秆覆盖且大多为免耕条件下进行,地表条件恶劣,又要同时完

成施肥作业,对免耕播种机要求高,所以必须预以高度重视。

播种时应选用良种,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纯净度要高,不能有麦芒等杂物存在,

以免影响种籽的流动;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拌种药剂应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具体情况选用,如山西中部地区常用的拌种剂为一种叫“一拌灵”的药剂,具体操作时按药剂的使用说明书拌种即可。

施肥与播种同时进行,施肥一般应长效和速效兼顾,一次施肥保护小麦全生育期的需要。

免耕播种的播种深度一般为3cm左右,化肥施用方式根据播种机的不同而异,有垂直深施、水平分施、侧深施等,无论哪种方式施肥,施肥量在10kg/亩以上时,一般要求种籽

与化肥的垂直距离要保证在4cm以上,而且施肥量越大,间距也应越大,以免造成烧种。

垂直分施和侧深施的效果优于水平分施。

施用的化肥应选用颗粒肥,如尿素、二铵等,粉状化肥容易结块,流动性差,会影响施肥效果。

播种前应对化肥进行检查,不允许有大于0.5cm以上的块状肥加入肥箱,以免堵塞肥管影响施肥量;所加化肥应当干燥,不允许用潮湿易结块的化肥。

播种量和施肥量一般与传统耕作相同。

7、生育期管理旱地冬小麦的生育期管理主要指杂草和病虫害控制。

一般在次年小麦返青后是杂草与病虫害的多发期,要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防治,采取喷洒农药等措施,不使其发展成灾。

以上冬小麦的操作规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并非每项作业都要进行。

假如前茬小麦产量低,小麦长势差,秸秆覆盖量小于200kg/亩,则可不进行秸秆粉碎作业;另外深松、除草

和表土作业也应根据需要进行。

(二)一年一熟区春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操作规程春玉米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有免耕碎秆覆盖体系、免耕倒秆覆盖体系和深松碎秆覆盖体系等。

其工艺流程一般为:

秋天收获摘玉米会穗—秸秆粉碎或整秆覆盖—免耕或深松休

闲—表土作业—免耕施肥播种—杂草控制—田间管理。

1、收获

春玉米的收获一般在秋季10〜11月进行。

玉米收获时,不论是机收还是人工收获,最好选用摘穗收获工艺,不要将玉米苞皮留在地里,因为玉米苞皮韧性大,不易腐烂,留在地里会影响播种作业。

2、秸秆处理收穗后的玉米秸秆要作为覆盖物留在田间,根据体系的不同,覆盖形式有以下两种:

整秆覆盖整秆覆盖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立秆,一种是倒秆。

立秆覆盖可保证地表有较多的秸秆,不易被风刮走。

但立秆覆盖由于地表裸露较多,保水保土的功能较差。

倒秆覆盖

是指玉米收获后用机械或人工将秸秆压倒铺放在行间。

压倒时注意应顺风向压倒。

倒秆覆盖有良好的覆盖效果,而且由于秸秆与根茬连接,不易被风刮走,同时顺行压倒后也可抑制杂草的滋生。

整秆覆盖的两种形式比较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

但整秆覆盖时,由于秸秆很长,会对次年的播种产生影响,所以此种覆盖方式不适合玉米产量高、秸秆量大的地方。

粉碎覆盖粉碎覆盖是指玉米收获后,用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后均匀地覆盖在地表。

这种方式覆盖效果好,保水能力强,但粉碎后的秸秆易被风刮走或在田间集堆。

所以对粉碎后的秸秆覆盖地可采用缺口圆盘耙(重耙)耙地,耙地可将秸秆部分混入土中,减少秸秆被大风刮走或集堆的可能性,也有利于冬季降水的入渗,同时也有部分平地和除草功能。

3、深松—选择性作业

对于土壤较粘重(壤质土壤容重在1.3g/cm3以上,粘质土壤容重在1.4g/cm3以上的地区)或刚开始实行保护性耕作且土壤中有犁底层存在的地块,应进行深松作业,以利降水入渗。

深松时,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长秸秆会影响深松机的通过性能,故应在秸秆粉碎后、入冬前进行,建议选用高地隙的单柱式双梁深松机。

深松后出现的沟垄能增加地表的粗糙度,

有利于保土(地表越粗糙,越不易发生土蚀),故在休闲期可不进行诸如平地等作业。

深松后能否多吸纳降水,主要取决于冬季降雨(雪)的多少,如果冬季降水很少,深松还有可能增加土壤水分的散失。

4、播前表土作业—选择性作业

春季播种前,应考察地表状况,决定是否进行表土作业。

假如地表不平度较大,秸秆较多或成堆,则应进行如浅松、弹齿耙耙地或必要时选用旋耕机浅旋。

表土作业可改善地表状况,尤其是在地温较低的地方,还可提高表土地温,有利于播种和出苗。

假如地表状况较好(平整、秸秆量适中),则可不进行表土作业,直接播种即可。

5、玉米播种春季播种玉米时,应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次完成玉米的播种和施肥作业。

玉米播种应选用良种,因玉米播种机一般为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故要求玉米种籽的发芽

率应达到95%以上,且应大小均匀;为了防治病虫害,必须选用包衣种籽。

施肥与播种同时完成,要选用颗粒肥,长效与速效肥兼顾,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肥箱。

为保证下肥顺畅,化肥中不应有结块存在。

播种和施肥深度应根据土壤墒情而定,一般情况下,玉米种籽的覆土为3cm左右,化

肥则应施在种籽的正下方、侧下方或侧面(取决于播种机的类型),种肥间距应保证在5cm以上。

假如播种时地表有干土层,则应实行深开沟、浅覆土,保证种籽种在湿土上。

在春季地温较低或无霜期短的地方播种时还应注意的一点就是尽量将种行上和秸秆分到两边,这是为了种行能多吸收阳光,以利地温提高和玉米生长。

6、田间管理

喷除草剂为了防止杂草滋生,玉米播完后一个星期左右时应喷洒除草剂一次。

可选用如2,4—D丁脂等除草剂,全面封闭地表,抑制杂草。

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喷药时应加大剂量。

间苗、补苗和除草玉米出全苗后,应根据出苗情况进行间苗、补苗等。

北方旱区春玉米种植区一般亩苗数应控制在4500株左右,若玉米行距为70cm,则株距应为20cm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