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535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含答案

(根据新部编教材编写14文言文二则15表里的生物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7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

(总分:

15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得分________

基础知识(52分)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10分)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功用更是不用说就知道的。

1.加点的字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_________。

(2分)

2.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把正确的修改在下面。

(4分)

3.上面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二、选一选。

(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糟糕(zāo)打赌(dǔ)沧州(cāng)面面俱到(jù)

B.诞生(dàn)蝎子(xiē)砂轮(shā)孰是孰非(shú)

C.姓华(huà)庚子(gēng)插槽(cáo)玉液琼浆(qióng)

D.机械(xiè)慎重(shèn)花蕊(ruǐ)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盲人青脆齿轮荧光屏

B.洪亮定理教授疑问

C.调整昏倒丑恶正确

D.蟋蟀测验程序司空见惯

3.下列每组词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走马观花/走南闯北B.自愧弗如/弗若之矣

C.过犹不及/望尘莫及D.不以为然/非然也

4.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的‘不许动’更是让我对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句中引号表示强调。

B.“这倒也无所谓,最令她痛恨的东西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插说。

C.“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句中冒号表示停顿。

D.“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溘然长逝……”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0分)

1.“孤陋寡闻”指学识浅薄,见闻狭窄。

()

2.1958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

3.《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只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

()

5.“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

()

四、日积月累。

(10分)

1.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

苟利于民,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观点。

(10分)

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

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

赞成的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的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38分)

六、课内阅读。

(14分)

玛琪叹了口气,照它的话做了。

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上的那种老式的学校。

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

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而他们的老师是真人……

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

“我们把1/2和1/4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

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1.文中省略号表示什么?

省略号的内容还可能是什么?

请补充。

(4分)

2.从喧闹的校园和闪烁的屏幕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5分)

3.从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看出玛琪对“老式的学校”的________。

如果是你,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学校?

是老式的,还是机器人式的?

请简单说明一下。

(5分)

七、课外阅读。

(24分)

生物钟

佚名

什么是“生物钟”?

简单地说,就是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生理现象。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有这种现象。

人体“生物钟”规律,是不受大脑支配的,它是亿万年生物演化进步的结果。

比如,一个正常的人,不必看表,就知道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是否快到了。

人们感到饿或困的时候,总是非常接近正常的就餐和就寝的时间。

早晨,即使没有任何外界刺激,人们也会在一定的时间醒来。

科学家证实,人体存在着一个33天的智力变化周期,在两个周期交接时,人的智力下降,人容易激动,工作容易出错。

发生口角、车祸、工伤大多数集中在这一两天。

确定这个周期的时间,在国外已经是很容易的事了,许多人这一天在胸前挂上鲜艳的小牌,提醒同事帮助自己避免错误。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这一周期,利用这一规律,在每周期的智力高峰时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另外,由于长期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人们还形成了每星期的智力周期。

在美国,是星期六、星期天休息两天。

人们购买汽车,总是争取买星期二、三、四生产的,因为星期一和星期五临近休息日,智力有下降的趋势,容易出次品。

在一天之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早晨和晚上8到10点最高,上午次之,下午又次之,最差是黄昏。

一些积极好学的青少年,往往忽视“生物钟”的存在,把“头悬梁,锥刺股”当作成长的唯一途径,晚上“攻关”到深夜,由于生物钟作用,智力下降,使效率显著降低。

第二天早上起不了床,即使挣扎着起来了,整整一个上午昏昏沉沉,始终达不到最佳状态,收获甚微。

午后和黄昏又加紧学习,无奈已进入智力低潮,不但不能高效率学习,还会导致疲劳,影响晚上的学习效率。

一个青少年,如果长期破坏“生物钟”规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失眠和神经衰弱。

每年高考前,总有一些考生由于神经衰弱而无法投考,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又总有一些学生由于神经衰弱而休学,这是需要认真记取的。

我们认为,所谓“悬梁刺股”,其实就是和生物钟规律作“顽强斗争”,短时期使用一下,还可以有点功效,长期使用就要付出高昂代价。

在学校,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刻苦的学生,成绩平常;一些蹦蹦跳跳的学生,反而成绩优秀,人们往往认为前者笨而后者“天分高”。

其实,这和“生物钟”规律很有关系,前者由意志控制学习时间,经常破坏生物钟的规律,后者往往比较任性,困了就休息,精神来了就学习,较好地利用了智力高峰。

学习成绩是和高效率的学习时间成正比例的,而高效率的得到,主要依靠良好的休息。

一些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在工作之余,总是抓紧时间洗澡、散步、听音乐、跳舞、绘画和练书法,就是为了休息,使“生物钟”得以正常工作。

认识“生物钟”,承认它的存在,尊重它的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就会使我们学习进步,身心愉快。

1.从分类上看,这是一篇_______说明文,主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选文第一自然段的开头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文中的“智力周期”有哪几种?

表现形式分别是怎样的?

(8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顽强斗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昂的代价”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文中提到“在学校,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刻苦的学生,成绩平常;一些蹦蹦跳跳的学生,反而成绩优秀”,作者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作文(60分)

八、习作园地。

题目: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要求:

依据科学根据写一篇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看看谁写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一、1.不言而喻2.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用说就知道的。

3.引用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更具有权威性,同时还能增强文采美和文化含量,也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论点

二、1.D2.A3.B4.D

三、1.√2.√3.×4.√5.×

四、1.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五、示例:

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六、1.列举的省略。

略(合理即可)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更加鲜明地突出了老式学校的热闹、充满人情味以及机器人的冰冷。

3.喜爱和向往。

略(理由合理即可)

七、1.事理生物钟及如何运用生物钟规律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

2.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3.三种。

①一个33天的智力变化周期。

②每星期的智力周期。

③在一天之中的智力周期。

4.忽视“生物钟”的存在,晚上熬夜,白天又继续紧张地学习进入智力低潮,不能高效率学习,精神疲惫,甚至导致失眠和神经衰弱,无法继续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5.根本原因是是否合理地运用“生物钟”规律,有的学生由意志控制学习时间,经常破坏生物钟规律,有的学生则较好地利用了智力高峰。

学习成绩是和高效率学习时间成正比例的,因此造成成绩的差别。

八、略

 

2.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昐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渐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

“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中,作者说“小时候想长大”,“想长大”的内容是什么?

2.文中画“~”的一段有什么作用?

3.请从括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

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详写/略写)。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中撞到了老奶奶后,邻家的孩子是怎么做的?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愿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吗?

1.希望早点进入中学,早点成为大人。

2.引出下文,为父亲不会责骂“我”,反而安慰“我”埋下了伏笔。

3.详写略写(因为“撞人”和“吃晚饭”是“我”长大的过程,所以重点描写,而前面“我”已决定去好好照顾老奶奶了,所以“照顾”可以略写)

4.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

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或并不是所有已经长大成人的人都可以担当责任,但是,不管你多大,只要你能承担责任,就一定是长大了)

5.邻家的孩子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他是一个不负责任、不讲义气的人,这样的人,我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3.

美德在民间

孙道荣

①为了36元钱,一个人苦苦找寻了另一个人,整整三年。

②找人的叫老张,是个鞋匠,专门帮人修鞋、擦鞋,在街上开了个修鞋的小店,已经摆了八九年,一直没挪窝,加上手艺又很好,所以生意不错,积累了很多熟客。

老张要找的人叫石慧,石慧是附近的住户,也是老张的一个客户。

③如果客户预存一笔钱,可以打八折,老张的这个主意,吸引了好多客户。

老张有三个厚厚的大本子,清清楚楚登记着每一个客户的存款和每一笔消费记录,从无差错。

其中有个客户,预付款还剩余36元,但她已经三年没有来过了,鞋匠老张要找的人就是她,他想把钱退还给她,或者请她把剩余的钱消费掉。

④可是,除了知道她名叫石慧,住在附近的某个小区之外,老张对她一无所知,也没有她的任何联系方式。

老张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个个地问。

每一个前来擦鞋或者修鞋的客户,他都要问人家一句,你认识石慧这个人吗?

久而久之,竟然成了老张的一个习惯。

⑤有人被反复地问,就好奇地反问他,为什么要找这个人?

老张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人家。

有人劝慰老张,可能是她搬家了,或者有其他原因,不来了,反正就这么点钱,不用找了吧。

老张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成,再少,也是人家预存在我这儿的,她若不来消费了,我就要把钱退给人家。

⑥慢慢地,到老张的店铺来修鞋或擦鞋的人,都知道老张在找一个人,那个人叫石慧。

⑦有个客户认识石慧,但客人沉重地告诉老张,两年前,她就已经因病去世了。

他也不知道她具体住哪个小区,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

③老张很难过。

但他不想就此放弃,他想,石慧不在了,那就找到石慧的家人,把剩下来的36元退给人家。

因此,他依然固执地向每一个到店的客人询问,你认识石慧吗?

日子就在老张的这一声声询问中,慢慢流逝。

①终于,有个新客户告诉老张,他认识石慧的丈夫。

①第二天,石慧的丈夫,来到了鞋匠老张的小店内。

老张拿出一本厚厚的旧账本,翻到其中的一页,对石慧的丈夫说,她的预存款还剩36元,把钱退给你,或者你来修鞋、擦鞋,都可以。

②石慧的丈夫却坚决不肯收,他说,这么点钱,你却一连找了我们三年,已经很让我感动了,钱我不能收。

13一个坚持退钱,一个坚决不肯收。

最后,还是鞋匠老张想了个办法,要不,我们把这钱捐了吧,也算是对石慧的一个纪念。

14第二天,鞋匠老张来到当地的红十字会,以石慧的名义,捐了336元钱,其中的36元,是石慧三年前预存在鞋匠老张店里的余款,另外的300元,是石慧的丈夫追捐的。

15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善良而关满的结局。

我不厌其烦地复述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这个社会需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善良,比如诚信,比如承诺,以及其他的很多美德,从来就不稀缺,它们就在民间,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从原文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悟。

请具体写出其中某一点感悟,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条理清晰,语言流畅,80字左右)

4.本文语言朴素,丝毫不加粉饰,读完却让人颇为感动。

结合你平时的写作,你认为一篇好文章是内容重要,还是华丽的词句和描写重要?

谈谈你的看法。

1.鞋匠“老张”三年苦寻顾客退还36元预付款。

2.这个社会需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善良,比如诚信,比如承诺,以及其他的很多美德,从来就不稀缺,它们就在民间,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3.感悟:

①诚信最美;②生活中到处都有修身树德的正能量;③普通人的心智最朴素,还没有被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所沾染,他们身上形显着人类最本真的优秀品质。

(结合实际,略)

4.示例:

我认为文章的内容重要,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华丽的词句固然可以锦上添花,但却不能少了文章思想的基础。

(言之有理即可)

4.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一点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

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

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晚舒适。

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哟,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

”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

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

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

“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

”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

“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

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

哈哈XXX”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挺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

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

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绝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

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

“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俩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厖”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

哪三个,哪里有三个?

”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

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可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

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

”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

”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

”老朱说。

“大家都没忘啊。

”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俩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厖”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俩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

”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你真的舍得?

”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

”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没白净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

”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这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2.联系全文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说说为什么老康这么说?

3.本文中有些细节描写非常值得让人琢磨,请你从第15段或第17段的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赏析。

4.文章第18段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有何作用?

5.小说以“守山人”为题有何作用?

5.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

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

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

”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

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

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

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

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

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

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