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8667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

《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doc

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

关键问题调研分析

一、重点专科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特色优势发挥受限

原因分析

尽管我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重点专科的发展倾斜政策,但在政策落实中却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有力度的具体规定。

有些科室由于中医药工作中的职责不明确,政策在贯彻中未能很好落到实处,中医机构建设缺少具体的倾斜措施,对民营医疗机构财政不予以投入。

针对性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对当前国家中医药政策、法律、法规要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我院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塑造白衣天使形象,对我院名科、名医、名方、名药及其名医、名科建设情况进行宣传,以提高群众声誉;对中医药在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宣传,鼓励群众使用中医药、医生运用中医药技术治疗疾病。

2、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

增设具有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的脑中风专科、中医妇科、中医肝病专科、中医肛肠专科、中医不孕不育专科等。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科室命名。

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3、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

集人力、物力、财力于一体,搞好重点专科的科室设置、病房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临床诊疗规范建设。

重点专科专病人员重点配备,设备重点投入、条件重点改善、分配重点倾斜,真正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治、治有专方。

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单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持续改进。

中医单病种数不少于20个。

4、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正骨、针灸、推拿、按摩、熏蒸拔罐、刮痧等中医非手术、非药物治疗技术简、便、廉、验的优势,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项目建设。

开展“中药膏方”、“冬病夏治”等特殊优势中医药项目。

加大中草药应用,争取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应占7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应占30%以上。

二、中医药后勤保障基地面积较小,多种药物研制受限

原因分析

根据我院目前的发展变化,医疗服务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的要求是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明确目标的药物治疗的责任性服务规范,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药学工作新形式。

为了适应医院药学工作新模式,面临市场经济改革的竞争机制,医院中药制剂不仅需生产为临床常用的治疗药品,而且还需要生产非处方药品。

针对性措施

1、积极构建中药制剂室,购置先进的设备,引进中医药制剂的先进人才,并与市三甲中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建立全面的对口协作关系。

借助上级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

提高新机制基地的利用率。

2、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加强规划建设工作。

在门诊楼和病房楼的设计上,装饰装潢等方面体现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医药元素,整体体现中国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建筑风格。

完善基础设施和新院环境建设,完善医院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业务发展,逐步添置必要的、先进的仪器设备。

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原则把新院区逐步建设成为“环境园林化、病房宾馆化、设备现代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价格平民化、资讯数字化”学科门类齐全、中医特色优势明显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三、中医药后备人才队伍不足,中药传承受限

原因分析

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需要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形成学历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的人才布局,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但人才建设机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组织保障不齐全,经费投入不全面,造成人才流失较大,后备支援力量不够。

针对性措施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和经费投入。

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医院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设立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切实增加经费投入,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奖励和引进。

2、根据不同人才结构特点,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进行规划,制订和实施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具有潜质的中医苗子,给予重点培育,夯实中医人才基础。

实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选派高素质青年中医人才到赣州、广州等多所中医医院重点专科、专病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中医临床处置各种疑难病、多发病的实际能力。

针对医院现有中医人员,2011年开始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2、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中医药学历教育,开展“西学中”培训。

2011年开始针对关键岗位西医人才进行中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

3、开展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带教工作,实施“师带徒”计划。

每位名中医每3年带教2至3名师承人员,对指导老师和年度考核合格的师承人员给予适当必要奖励。

四、中药特色指标不达标,临床疗效受限

原因分析

中医和西医的比较典型的特点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某些疾病上中医能弥补西医的不足,甚至超过西医。

但由于中医核心价值体系不明确,医师比例失调,特色护理开展不深入。

一些特色指标难以达标。

针对性措施

1、逐年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建设期末占临床医师比例70%

2、中医临床科室数占60%

3、广泛应用中药饮片和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

门诊病人中医药处方量占门诊总处方量比例70%,住院病人中接受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病人占住院病人总数比例60%。

4、每周出门诊的中级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40人次。

5、每年开展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及研究的病种6—8个,5年内达到30个以上。

6、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各科开展中医药特色护理至少3项以上。

并根据临床业务发展,逐步开展专科、专病护理,延伸护理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