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87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文档格式.docx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善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3.诗句所表现的心情

要对诗句具体赏析,通过诗中景和细节来分析作者的心情

例1[2005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感慨)或情感变化

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5分)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4分)

 

例4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

醒。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例5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

②摩挲:

用手抚摩。

“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概括诗句内容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注】①一水:

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例2 

春 

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首诗写春日宫女的愁闷。

前两句写宫女---------------------------------- 

后两句写宫女----------

6、诗句的修辞手法

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

揭示手法+修辞对象的具体特征+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

”运用了什么修辞?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分)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注】万岁山、蓬壶殿:

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7、诗句的表现手法或写作特点及其作用

③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④赏析表现手法:

手法+手法表现对象的具体特征+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

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例4(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点绛唇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8、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或怎样写景

例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备考意见】“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一句,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想一想,这与学过的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是多么相似。

这正验证了“考题出于课外,知识来源课内”。

附赏析: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

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

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

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

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

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

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

“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

“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

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

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

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

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

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9、从诗句情和景关系的角度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

表亲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

【解析】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

学生如果熟悉课文,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感情。

译诗:

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

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

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

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

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题目考查写景的手法、角度。

考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角度、炼字等方面作答。

10揭示诗句所含的哲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1、诗句比较鉴赏

(2006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

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

例2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第四联“多病所需惟药物”,有的版本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例3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①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②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①郭:

外城。

②几:

几回。

  下面是南宋词人周密《闻鹊喜·

吴山观潮》中写涨潮的句子,试与潘词中画线的句子作比较,说明你更喜欢哪首词的描写,为什么?

鳌①戴②雪山龙起蛰③,快风吹海立。

  【注】①鳌:

传说中海中的神龟。

②戴:

头顶着。

③蛰:

动物冬眠、蛰伏。

附录:

哲理诗赏析

哲”者,智也;

“理”者,道理、事理也;

“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

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

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

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

本文拟从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试图帮助同学们了解哲理诗的特点,提高对事理的认识,辩正地分析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

一、《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

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

让时间证明一切。

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

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

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

本诗告戒我们:

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

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

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

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

实践出真知。

四、《论诗三十首》(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

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

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

后两句则说:

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

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

本诗告诉我们:

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六、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更是立意不凡,将深刻的哲理诉诸艺术形象,堪称融诗情理趣为一体的优秀哲理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方塘之水澄澈清净,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这一深刻哲理的揭示,并不借助半句干巴巴的说教,而是把全诗融入到悠悠的水流中,灌进明净的池塘里。

整篇诗歌无不在写方塘,又无处不在讲读书的感受,使读者如饮醇醪。

但是,如果去掉题目,也许你还真的不知作者在总结读书学习的经验呢!

而第二首(又名《泛舟》)哲理与形象结合更为巧妙。

诗歌化议论为形象,启人思索,颇富韵味: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歌在字面上描绘了两幅图景:

一幅是,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

江上的水涨起来了,巨船大舰在江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

这一比喻把由于水深而大船行驶也显轻快,在江面上自由自在飘行的图景描画得清新可爱。

另一幅是,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条小船也移动艰难。

这两幅图,作者是采用逆转法粘合在一起的。

四句短诗,颇显波澜。

一比一衬,形象鲜明。

这首诗中,既有时令感,又有动态感,具有勃勃生气,显然不是抽象说理。

然而它却确实蕴含哲理。

细心的读者会在诗人留下的空白处展开丰富的联想。

比如读书,现在拿起大部头著作越读越有味,可当初才识字,看一篇文章又是多么艰难。

读书做学问,要日积月累,积聚雄厚的基础,才读得畅快,写得得心应手,才会感其乐无穷的妙趣,这不正与江上泛舟同理吗?

其实,不仅读书做学问如此,做任何事情,要想驾驭自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哪一样不需要不断地积累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春水生”的境界,才能融会贯通,从枉费力气的必然王国上升到举重若轻的自由王国。

为了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感情,感悟古诗词中蕴涵的哲理,系统地复习好古诗词,现将课本中古诗词名句蕴涵的哲理集释如下。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

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一个人在事业上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鹤楼》王之涣

站得高,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才能饱览千里风光;

奋发向上,励精图治,才能不断发现新境界。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卢梅坡

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

以品格高尚立身,以志存高远处世,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境界,自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苏轼

看人、看事、看社会,要全面地、辩证地看,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以偏概全。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李清照

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9.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

《饮酒》陶渊明

 保持宁静高远的心境,就能自得其乐。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

 充满自信,不断追求,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11.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

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不要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苏轼

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彼此的心灵和精神也是相通的。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

  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人生,才有意义。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时序交替,来去匆匆。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李商隐

只要彼此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就能冲破阻隔,达到心灵的契合和感应。

 18.云霞,我爱山无价;

行踏,云山也爱咱。

《雁儿落兼得胜令》张养浩

爱自然的人也会被自然喜爱;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必须和谐共处。

1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老一辈的退出,是为了更好的关心培育下一代新人。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赵翼

天地间人才辈出,不要拘泥于古人,后人定能超出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