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88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Word下载.docx

1.1失业的界定和概念1

1.2失业的类型1

2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2

2.1总体表现2

2.1.1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

2.1.2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3

2.1.3高校毕业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3

2.2失业产生的影响3

2.2.1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4

2.2.2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4

3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4

3.1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5

3.2产业结构失衡5

3.3科学技术发展进步5

3.4教育机构体制不完善6

3.5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6

3.6经济转型中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6

4综合治理失业问题的对策7

4.1调整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7

4.2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

7

4.3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

4.4大力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7

4.5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8

结论9

参考文献:

10

附录11

引言

就业和失业是一个铜板的两面:

正面是就业,反面是失业。

就业之所以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是因为来自失业的问题更加使人们担心和操心。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一系列的结构性调整,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现,我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倘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珠三角经济由于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成为制约珠三角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所以研究失业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解决人们再就业问题。

1失业的定义与类型

1.1失业的界定和概念

失业的定义有狭广义之分。

失业在广义上指的是劳动者没有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一种状态。

在这种分离状态下,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没得到完全发挥,不仅会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狭义上的失业指的是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没有找到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标志着是否为失业人员主要有三个:

一是处在无业游民状态;

二是有工作的意愿;

三是正在寻找工作。

1.2失业的类型

失业不只是表层意思的失去工作,其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会有不同的划分,下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失业的原因:

1.从失业产生的原因上划分,失业主要有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制度性失业等五种类型,摩擦性失业指的是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

通常起源于劳动力供给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由于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失业叫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失业,即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也称为“体制性失业”是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劳动力需求在一段时间内有规律地减少而形成的失业。

2.根据失业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失业划分为显性失业和隐藏性失业。

所谓显性失业是指劳动人口的确没有就业单位。

隐藏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这些工作人员的边际生产力为零。

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

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隐藏性失业。

3.按失业意愿划分可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认为,“‘自愿’失业系指:

由于法律规定、社会成规,由于为了能以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工资协议二形成的工会组织,由于对变革的反应迟钝或者单纯由于人的顽固性,人们拒绝接受相当于他们的边际生产率的产品价值的报酬而去工作。

”也就是指人们自愿放弃工作机会而不愿意寻找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同时凯恩斯是这样定义非自愿失业的,“如果当工资品的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作出微小上升时,为了现行的货币工资而愿意工作的劳动供给总量和同一货币工资之下的对劳动的需求总量都大于现行的就业量,那么,人们便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

2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2.1总体表现

我国目前的失业人口包括:

城镇失业人口和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就业人口。

新增劳动力也是中国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变量。

从建国至今,我国历经了两次失业高峰。

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失业群体主要是返城知青,当年失业人员达560万人,失业率为5.4%;

第二次发生在1993年,失业人员多为国有企业职工,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

之后,失业率逐渐增长,来势汹涌。

到2016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2.1.1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处上升趋势,尽管个别年份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较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13年到2015年短短的三年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以上的较高水平,虽然2014年到2015年间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量看,总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仅926万人,而2015年则高达966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的城镇失业率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城镇失业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

图1 201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就业保持基本稳定结构出现较大调整——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状况

2.1.2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名经济的现代化。

自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以来,长期处于生产要素极少流动的农村,一夜间如风一般出现数以亿计的过剩劳动力,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

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大量同2000年相比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由此可见,我国的农村仍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其转移量也有加大的态势。

2.1.3高校毕业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

随着信息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也得到提高,因此大学生不再是远看不可及,进而渐渐成为新的失业群体。

据教育局统计,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人。

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包括很多,例如:

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践经验;

择业观念存在着偏差,自我的定位不明确,缺乏竞争意思等等。

2.2失业产生的影响

任何事情都有其正反两面,是一把双刃剑。

我认为失业也如此具有正面的效应和负面效应。

下面我们分别来阐述一下其正负影响。

2.2.1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

从失业的正面影响来看,大方面其作用是一个促使经济顺利发展的劳动力调节器,小方面其作用可以涉及到每一个失业者。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一定比例失业人口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因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具有周期性,而且市场调节具有矛盾性和突发性,所以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口可以满足不同经济时期对劳动力的不同需求,进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环节的顺利进行。

2.失业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合理的失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面对渐渐严重的失业问题,不仅仅是失业者,包括在业人员为了不断适应社会,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使得我国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2.2.2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失业有两种主要的影响,即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经济影响。

由失业造成的损失主要有:

  

(一)个人方面。

失业对劳动者最直接的影响是物质方面,失业会使其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其家庭生活水平下降,间接影响是其精神方面,一旦长期处于失业状态会使其陷入沮丧压抑的情绪中,对其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

  

(二)企业方面。

失业是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本的损失。

一来失业者已有的人力资本得不到完全的应用;

二来企业无法通过工作增加自己公司的人力资本。

  (三)社会方面。

对于社会来说,失业会增加了社会保障金和福利支出,此时财政收入往往比较少,因而造成财政困难。

失业还造成实际国民收入减少,失业率高必然带来国民经济增长率下降。

如果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还会产生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等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

  (四)国际方面。

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向消费主导型增长的转变,由于经营模式下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政府和企业缺乏经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不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不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

3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我国目前如此严重的失业现状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既有数量因素,也有质量因素;

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

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

既有体制因素,也有技术因素。

3.1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据2014年统计我国有13.68亿人,且每年都在高速增长。

但人口的过快增长会造成劳动力人总量供过于求,进而给我国的就业问题埋下隐患。

人口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这就是产生就业严峻的基本原因。

3.2产业结构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变化,进入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时期。

由于我国的国情政策等原因,在经济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为使我国产业结构更为协调合理,进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将原来的偏重于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形态调整为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发展。

至20世纪90年代,第二产业又快速增长,同时第三产业也快速增长,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即便第三产业就业份额在上升,却无形中加重第二、第三产业及城镇就业的压力,由于传统行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市场容量相对缩小,从而引起企业经营困难、职工下岗或就业不充分等现象。

结构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由此引发的失业是我国经济改革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失业将长期存在。

3.3科学技术发展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加快经济增长,从而扩大就业岗位。

一方面技术进步使用更多机器代替人工劳动, 

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产生使得工人的知识结构与新技术要求的知识结构相差甚远, 

导致企业舍弃原先的职工而招聘学历高的年轻大学毕业生。

技术的进步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带动的就业大大下降。

因此,我国近年来虽然一直保持着历史上和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经济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高增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尖锐。

3.4教育机构体制不完善

教育部曾指出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四大问题:

“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体系不全、机制不活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高学历的大学生研究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问题。

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提供的数据,大学本科毕业失业率为30%, 

大专、高职毕业生失业率为60%。

大专以上毕业生失业人数的增多, 

这也造成是我国城镇失业水平不断上升的一个原因, 

而且这个因素在未来还有发展之势。

3.5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指令统一安排的,每个企业的目标是就业最大化和产量最大化,因此原本由市场承担的就业任务,进而变成了企业以牺牲企业的利润为代价的承担了。

为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民主性,我们创造了一个以平均主义、大锅饭为典型特征的高就业率。

但事实证明,这种高就业率并没有如期地给企业和社会带来高效率和高效益,由政府逐年安排的劳动力使人均技术装备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当数量的就业者成为潜在的失业者。

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释放大量冗员,使隐性失业显性化。

处于体制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明显的垄断性失业和非自愿性的“制度性失业”。

这部分失业是在市场制度尚未成熟,尤其是在政治体制和政府职能的改革尚未完成、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分离的传统就业制度仍然在起作用、经济的信息透明度和激励机制尚未健全、经济开放中的劳动力输出管理体制及流入劳动力的监控体制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发生的。

3.6经济转型中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这个理论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

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

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换言之,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种“替换关系”,即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4综合治理失业问题的对策

4.1调整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

调整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中小企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力量。

积极发展小城镇服务业来转移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和服务业,充分发挥它们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

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创造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岗位,来解决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为劳动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完善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和信息的作用。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步伐,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构成的劳动力进行合理流动。

建立自由流动、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全社会劳动力自由选择、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的就业格局。

适当扩大就业税收优惠的对象及范围。

在妥善解决好失业群体中最困难的国企下岗人员失业问题的同时,对城镇新增劳动力自主创业也应给予同等的税收优惠待遇。

这对于扩大就业总量,缓解我国的失业压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再就业的资金投入,对就业有困难的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

4.4大力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求职者转变择业观念。

国家要积极推行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方式的职业培训,以市场的就业需求为导向,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日后寻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还要转变求职者的择业观念。

鼓励失业人员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一些“45”人员就可以从事那些就业门槛低,对技术和资金都要求不高的行业。

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要鼓励他们转变以前那种只去大城市、只赚高工资的心理,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

4.5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缓解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1997—26年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年均增长4%。

到26年底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1187万人,按制度规定,城镇参加失业保险覆盖率为78%。

从1998年至26年,国家共为24多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险待遇和再就业服务。

26年全年,全国有59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另有86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领取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结论

我国的失业问题更多地与我国特有的国情相关,与失业对应的就业问题,除了与经济的因素有关外,还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各种制度安排、文化等因素都会对它产生影响,所以,解决失业问题不仅要强调劳动力的安置,还要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方面着手,以社会繁荣和和谐为准则,努力促进社会发展。

据有关方面计算,中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已超过10%;

农村的实际失业率则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从绝对数看,最保守的数据是目前尚有1.7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存量,并且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

总体看,中国的失业率已远远超过12%的国际警戒线。

中国的失业问题严峻,同时存在这种状况,即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的未就业概率存在显著差别,在各种持续时间水平上,男性的未就业率一直低于女性,女性再就业概率仅仅相当于男性的62%。

政府应该缩小性别间的职业分割并缩小工资差距,应该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对其实施有效的职业培训。

  2010年以来,虽然我国就业工作平稳推进,但还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如新增就业群体的就业、农民进城就业、集体企业职工就业以及困难就业和行业就业再就业等问题。

众所周知,失业问题没能得到良好解决的话,将会导致棘手的社会问题。

因此,政府努力尝试着出台新政策去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众多下岗工人再就业、闲置劳动力就业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