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8966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docx

专题地图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他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2、专题地图的构成

(1)、专题地图的数学要素(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2)、专题地图的专题要素(是专题内容的主体)

(3)、专题地图的地理地图要素(如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等)

3、专题地图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

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

(2)、按数据特征分类:

定性和定量2种

(3)、按内容概括程度分类:

解析型图、合成型图、综合型图

(4)、按用途分类:

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

1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的区别

普通地图表示的是制图区域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一般特征,它不偏重于某些要素;专题地图是表示与某一主题有关内容的地图。

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关联的要素完备而详细的显示,其他要素显示较为概略;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第二章

1专题内容的时间特征

(1)反映现象的特定时刻

(2)反映现象的变迁过程(3)反映某一时段的变化情况(4)反映现象的周期变化

定性符号&定量符号(分级符号):

1、比率符号:

符号的大小与所标示的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有一定的比率关系;

2、绝对比率:

符号的大小与所代表的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呈绝对正比关系;

优点:

符号大小与所反映的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一致;

缺点:

当专题要素两个极端数量指标相差极为悬殊时,最大与最小符号差别过大。

3、条件比率:

保持符号的大小与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之间的比率关系,但不等于符号面积的绝对正比,而是在绝对比率上加以某种函数关系的条件;

优点:

较好的利用符号直径的大小,较精确地反映物体的数量指标之间的差异。

4、连续比率:

只要有一个数量指标,就必然有一个一定大小的符号代表,符号大小与所代表的数量指标都是连续的;在绝对连续比率上加上某种条件,即称为条件连续比率;

缺点:

A、计算费时多;B、绘制技术有难度;C、一览性差。

5、分级比率:

对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进行分级,使符号的大小在一定间隔范围内保持不变。

优点:

A、对要素的数量指标分级,确定符号大小的工作量减轻;

B、简化了图例,方便了读者;

C、一定时期内可保证现势性。

缺点:

不能表示同级要素在数量指标上的差别。

符号的定位

一必须准确的表示出重要的地图要素—地理基础(河流、道路等)

二运用几何符号可以把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准确的定位于图上

三当几种性质不同的现象同定位于一点,产生不易定位及符号重叠时,可保持定点的位置,将各个符号化为一个组合结构符号,或者将各现象用不同的扇形表示

具体表示方法:

————————————定点符号法————————————

属性:

【点状】【定性+定量】【精确/概略】【状态】

1、定义:

采用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各个物体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方法。

2、构成要素&表达:

A、定性特征:

颜色(表示要素的本质差别),形状(几何符号、文字符号、艺术符号);

B、定量特征:

大小(一般只表示等级,不表示具体面积)

3、举例:

居民点、工业企业、学校、台站等。

4、扩张符号(特例/动态表示):

用外接圆或同心圆及其他同心符号配以不同颜色,表示各个不同时期的数量指标。

5、注意:

A、必须准确地表示出重要的地图要素;

B、运用几何符号可以把所示物体的位置准确地定位于图上;

C、当几种性质不同的现象同定位于一点时,可保持定点位置,组合符号。

————————————线状符号法————————————

属性:

【线状】【定性】【精确/概略】【状态/组合后可用于动态】

1、定义:

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物体符号。

2、注意:

粗细表示等级差异,不表示数量特征。

3、举例:

水系、交通网、境界等。

—————————————质底法—————————————

属性:

【面状】【定性】【精确/概略】【状态】

1、定义:

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限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

2、优点:

鲜明、美观、清晰;

缺点:

不同现象中显示渐进性和渗透性较困难。

3、举例:

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政区图、自然区划图等。

—————————————等值线法—————————————

属性:

【面状】【定性】【精确/概略】【状态/动态】

1、定义:

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显示地面和空间连续分布且均匀渐变的现象,并说明该现象在地图上任意点的数值和强度。

2、特点:

A、用来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制图区的各种变化渐移现象;

B、在采用此法时,每个点具有的数据指标都必须完全是同一性质的;

C、单独一条等高线只表示数值相等各点之间的连线,不表示变化情况;组成系统后才能表示现象的分布特征。

D、等值线间隔最好保持一定的常数,有利于根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变化程度;

E、等值线和分层设色相配合,颜色随现象数值的变化改变以表示现象的质量变化特征及其明显性。

F、等值线直接加数量注记可显示数量指标,无需另作图例;

G、等值线不但反映了现象强度,也可反映变化现象、现象移动、重复及或然率。

3、举例:

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

—————————————范围法—————————————

属性:

【面状】【定性】【精确/概略】【状态/组合可表示动态】

1、定义:

使用轮廓线、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内间断二成片的分布范围。

2、优点:

简单鲜明,各要素可重叠,可表示要素的质量特征和渐进性,可独立表示也可与其他方法配合表示

3、举例:

煤田的分布、森林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等。

—————————————点数法—————————————

属性:

【面状】【定量】【精确/均匀布点时概略】【状态】

1、定义:

用一定大小的、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现象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

点数法是范围法的进一步发展。

2、分类:

定位布点(地理方法/精确)+均匀布点(统计方法/概略);

3、点值:

点值=数量总值/能安置的点子数;

4、表示:

颜色表示要素类别也可表示发展动态;

5、优点:

简单明了,多色可表示多种质量特征;

6、举例:

人口、农业、畜牧业等专题地图上。

——————————————运动线法——————————————

属性:

【万能】【定性/定量】【精确/概略】【状态/动态】

1、定义:

用运动符号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

2、分类:

A、以运动符号表示运动的方向;B、以条带表示运动现象分布的图解手段。

3、精确度:

A、精确:

现象移动的轨迹,即实际移动的途径;

B、概略:

起讫点的任意连线,即仅表示运动的起讫点和方向。

4、动态表达方式:

A、按同样的比率分别计算不同年份所表示的货流量“带”宽,用色彩区分之;

B、按同样的比率同时编制不同时期的地图,相互比较。

5、举例:

自然的洋流、风向,经济的货运、资金流动,社会的居民迁徙、军队行进。

———————————定位图表法———————————

属性:

【万能】【定量】【精确/概略】【周期】

1、定义:

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

2、分类:

有向(.风向)、无向(.降水)

3、表示方法:

玫瑰花图;

4、举例:

温度降水年变化、相对湿度、潮汐的半月变化、水文站变化等。

——————————分区统计图表法——————————

属性:

【万能】【定量】【概略】【状态】*统计制图

1、定义:

在制图区域各个区划单位内,按其相应的统计数据,描绘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以表示并比较各个区划单位内现象的总和、构成及动态的方法。

2、分区统计图表法只表示每个区划内现象的总和,而无法表示现象的地理分布,因此是非精确的制图表示法,属统计制图的一种。

3、表示方法:

维也纳法、零钱法;

4、优点:

可借助附加的标尺帮助读者迅速判断数量关系

5、统计制图对底图的要求:

接线明确,地物删繁就简。

——————————分级统计图表法——————————

属性:

【万能】【定量】【概略】【状态】*统计制图

1、定义:

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的区划单位内,根据各分区资料的数量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别。

2、分级原则:

编图目的、现象的分布特点和指标的数值。

等差分级法、等比分级法等。

3、优点:

对资料要求低,只要有各分区现象的统计指标即可,易于保密,应用广泛;

缺点:

反映区域均值,给人以均匀散布的印象;阶梯分级,不易分好。

三、变种表示法&扩充:

1、表示方法&表达手段:

表示方法是对地图内容现象实质的科学处理方法,而表达手段是显示现象性质的图形和色彩手段,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有区别。

表示方法最基本共同点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象的上述三个特征,其中空间分布特征是最基本的特征。

2、剖面法:

反映垂直现象分布较为理想的方法。

.地形剖面、地质剖面等。

3、解析图标法:

为了说明某专题现象与主要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常用两种相关元素的解析图标来表示。

.降水量与湿度之间的关系与河水径流量的关系等。

4、金字塔图表:

将现象按一定的指标分类,每类由于其数量指标不同而绘出长短不同的水平柱,将其叠加形成金字塔图表。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5、三角形图标法:

四、方法对比&配合使用:

1、质底法.范围法:

A、质底法分区不能重叠,全区不留空白;范围法可重叠可空白;

B、范围法中的范围各自独立互不依存,质底法中的分区单位有紧密的联系;

C、范围法中的花纹只代表一种地物,质底法可随性代表。

范围法:

可有可无可重叠,颜色固定随便贴;质底法:

有且只有一种底,井水河水不过界。

2、定点符号法.定位图表法:

A、符号法只表示状态,定位图表法表示周期内发生的事物;

B、符号法中每个点独立性强,定位图表法中可以以点带线、以线代面。

3、线状符号法.运动线法:

A、线状符号表现的是静态的地物,运动线法表现的是动态的过程;

B、线状符号表现的是数量和等级,运动线法则是数量和质量;

C、线状符号结构简单、定位精确,运动线法结构复杂、定位不准。

4、质底法.分级统计图表法:

一个着重于质量特征,一个着重于数量特征。

11表示方法的分类

(1)按现象数量、质量指标

质量:

质底法、范围法、线状符号法

数量:

等值线法、点数法、分级统计图表法、定位图表法

全能:

运动线法、定位符号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2)按对现象空间分布特征的显示

点状:

定位符号法

线状:

线状符号法定位图表法

面状:

间断分布范围法;布满制图区域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分散分布点数法

全能:

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表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12符号法和定位图表

符号法

定位图表法

反映呈点状分布的现象,尽可能反映全部点的分布状况

利用典型点上的现象来说明整个面上或线上现象的特征

说明特定时刻或某段时期内的现象

主要用于说明周期性发生的现象

每个点有较强的独立性

表示一个点不能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现象

13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

符号法中的每个符号在地图上的位置代表具体物体的实地位置,它的大小表示该现象在该点的数量指标,因此制图时需要知道符号相应的准确位置和统计资料的数量指标;分区统计图表中的每个图形并不代表某一具体物体,而是代表某个区划单位内某全部现象的总和,它可配置在区域内任一适当位置,制图时只需要区划单位的统计资料

14范围法和质底法

范围法

质底法

几种现象的分布范围可以重叠,范围外无此类现象的地区为空白

全制图区域无空白,分区不可以重叠

根据各现象的分布状况描绘它们的范围轮廓

各区域在统一的原则下经过科学的概括划分

同一种颜色或晕线只代表一种具体的现象范围

用一种颜色有时固定代表某一类现象,有时不一定代表某种现象,仅仅用于表示区域单元的差别

第三章

1定性数据:

只描述现象的固有特征或相对等级、次序,即描述现象的定性特征而不涉及定量特征的数据。

定性数据对应于量表系统的定名量表和顺序量表。

定量数据包括完全定量化数据和分级数据

对应于量表系统的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

2数据源:

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文字报告和图片

系统聚类方法(P53、62,有可能计算题)

模糊聚类步骤(P55、63,有可能计算题)

(1)计算相似性统计量

(2)将相似系数压缩到0~1之间

(3)建立模糊等价矩阵

(4)进行聚类

第四章

1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包括:

地图投影的选择与设计、制图网格密度的设计、地图比例尺的设计

2地图投影的选择的影响因素

(1)制图区域:

区域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区域形状

(2)投影性质:

变形性质、变形分布和大小、经纬线的形状、极点的表象、特殊线段的形状等

(3)地图的用途决定了地图投影的选择方向。

大比例尺的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比例尺用国际投影,小比例尺根据区域本身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来选择

3制图网格有两种:

坐标网、经纬网

4视觉变量的种类

(1)形状:

由有区别的外形所提供的图形特征

(2)尺寸:

符号的大小—直径、宽度、高度、面积及体积

(3)方向:

点状、线状和面状符号的构成元素的方向

(4)明度:

图形色调的相对明暗程度

(5)密度:

保持符号平均明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像素的尺寸和数量

(6)结构:

符号内部像素组织方式的变化(7)颜色:

色相变化(8)位置

点状符号的设计

1几何符号:

以简单几何形状为轮廓的、表示呈点状分布物体的一种符号类型

构图方法:

①轮廓变化②内部结构变化③方向变化④变形⑤组合⑥颜色

系列结构:

按照系列设计的概念,利用不同的基本形态表现一级分类,依各自的差异表现二级分类,再依不同的颜色表现三级分类

⑵艺术符号:

以表示呈点状分布物体为主的符号类型,符号形象、逼真、美观、有较强的自明性。

广泛应用于人文经济地图和旅游地图。

设计手段:

提炼、夸张、结合

3透视符号:

按照一定的透视原理绘制的,常用来表现各种建筑物,多用于各种旅游地图中

线状符号:

以宽度、复杂度、饱和度和亮度突出等级关系;

面状符号:

图纹色彩表示性质差异;亮度表示等级差异

6图例设计的要求

图例必须完备,图例要素要齐全;图例中的符号、颜色必须与图内所代表的内容完全一致;制图标志说明(符号、颜色、注记)应体现出艺术性、明确性和逻辑性

7构成图面视觉层次的方法

符号的大小或强化符号的内部结构;色彩的变化;不同的视觉形态;对符号的装饰

8视觉平衡的影响因素

视觉中心;视觉重力(图形所处的位置和图形的特征);视觉方向

第五章

1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

(1)严密的科学性编制过程中很多是以科学学说为根据,以科学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成果为资料编制的

(2)高度的综合性专题地图既要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质量、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又要反映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精美的艺术性专题地图的科学内容是通过它的特殊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

(4)较强的实用性专题地图更重要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生产实践服务

2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过程

(1)编辑准备阶段(研究与所编图相关的文件;收集、分析和评价制图资料,制定出详细的编图大纲;编制地理基础地图;进行地图设计;编制作者原图和设计样图(

(2)原图编绘阶段(将要表达的专题内容按地图设计方案转绘到地理基础地图)

(3)出版前准备阶段(获得印刷所需要的分色胶片)

3*底图普通地图上表示的水系、地貌、居民点、交通网、政界线、土质、植被等就是专题地图中的地理基础内容

地理基础内容的作用:

(1)编制专题地图时,作为转绘专题要素的基础;

(2)使用专题地图时,被用于地图的定向和专题要素的定位,并说明现象的分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揭示现象的分布规律

4两种底图区别

(1)编图用的原图:

地理基础要素表示的要详细。

自然地图上,由于地形对气候和降水等的分布影响大所以要求较详细的表示等高线、特殊地貌类型的分界线等,它们能提高各自然现象描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外,也是促进各自然地图统一协调的重要依据之一

(2)印刷原图的底图:

内容不必要详尽,只需表示与专题内容联系最紧密的基础要素。

如自然地图上一般不表示等高线,否则会影响易读性

制图综合:

地理基础内容的作用:

A、编制专题地图时,它们作为转绘专题要素的基础;

B、使用专题地图时,它们用于地图定向和专题要素的定位,并说明现象的分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揭示现象的分布规律。

1、制图综合:

选取、分类分级、简化。

2、制图综合的特点:

A、实施制图综合时,不一定是由较大比例尺地图向同类的较小比例尺地图过渡时进行的;

B、许多以数据资料为基本资料的专题地图,在资料处理阶段就实施了制图综合;

C、专题地图制图综合的内容与普通地图的侧重面不一样;

D、专题地图要素制图综合的进一步发展是制图表象的变换,是一种地理模拟法。

3、专题地图表象变换:

A、系谱变换——改变空间分布的系谱或变种,绝对量变相对量;

B、方法变换——数量表示法变成质量表示法;

5作者原图:

在进行地图原图编绘前,作者要根据地图主题和用途要求拟定地图内容,确定表示方法和设计图例,并将设计的内容转绘到编制好的底图上,这就是作者原图

作者草图:

如果仅属作者的初步设计,图上的符号较简略,图形转绘精度也稍差,甚至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有出入,这就是作者草图

设计样图:

若仅是部分典型地区的小块作者原图,称为设计样图

6作者原图的要求

(1)所用的地理基础底图的内容、比例尺、投影等应与编绘原图或正式成图的底图相适应

(2)作者原图的比例尺与所编地图的比例尺尽可能一致(3)作者原图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应符合编绘原图规定的精度(4)作者原图上图例符号尺寸及规格要求要与编绘原图上的一致(5)作者原图的彩色整饬应与所编地图一致(6)作者原图的编制应有文字说明

7专题地图的色彩设计

色相表示质量差异;利用不同色相和颜色饱和度反映数量的增减或级别的变化;利用色彩的渐变表示专题现象的动态发展变化

第六章

1遥感图像:

\\\中巴资源1号卫星\

2多源信息的复合是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进行组合匹配的技术

信息复合包括:

影像的空间配准,信息的内容复合

3遥感信息的复合:

航空与航天遥感信息的复合;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的复合;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的复合

4多源信息的复合形式

(1)遥感图像间的复合,如航空与航天遥感信息的复合

(2)遥感图像与地图的复合,如遥感图像与专题要素图的复合

(3)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专题数据的复合,如遥感信息与遥测数据

5遥感专题制图的步骤

(1)地图的总体设计:

确定制图区域,地图比例尺,选定地图投影和分幅范围,表示方法和成图形式的选择

(2)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编图资料包括卫星影像、航空像片、地图资料(3)初步判读(4)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拟定(5)卫星影像的处理与识别分类:

图像的几何纠正、投影变换图像增强与分类处理(6)制图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的确定(7)详细判读绘制草图(8)野外校核(9)修改草图(10)专题要素图和地理底图的复合

第七章

1机助制图的过程

数据资料通过键盘或转存的方法

输入;图形和图像一定要通过图

数转换装置,转换成计算机能够

识别和处理的数据

地图数据的预处理

地图投影变换

地图内容的增删综合

图形处理

将地图数据处理的

结果变成图形输出

装置可识别的指令

以驱动图形输出装

置产生地图图形

2机助制图的系统构成

(1)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数据输入设备、图形输出设备

(2)软件系统:

预处理软件、数据存贮与组织软件、地图数据处理软件、自动绘图软件

3地图制图软件

国外:

大型制图软件,注重空间分析及属性数据管理

桌面地图系统,面向大众操作简单

、、、、

国内:

、、、方正智绘、

4专题地图符号的设计方法:

编程法和信息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