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27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地图复习题.docx

专题地图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普通地图:

表示的是制图区域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一般特征。

2.专题地图: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地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二、填空题

1.专题地图由三个方面构成,即专题地图的数学要素、专题要素和地理底图要素。

2.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3.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4.专题地图按照内容的概括程度可以分为解析型图、合成型图、综合型图。

三、简答题

1.简述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的异同。

普通地图:

是一种通用地图,图上比较全面地描绘一个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

专题地图:

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底图,着重表示某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适用于某一专业部门的专门需要。

区别是普通地图是表示的制图区域内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专题地图是表示与某一主题有关内容的地图。

2.专题地图的特点是什么?

①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的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②内容更加广泛多样。

③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3.专题地图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请以简图方式描述其分类体系。

专题地图的分类方法有四种:

①按内容分类:

自然地图的划分,人文地图的划分。

②按数据特征分类:

即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③按内容概括程度分类:

可分为解析型图、合成型图和综合型图。

④按用途分类:

普通地图的用途与比例尺有关;专题地图按用途分为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两大类。

4.自然地图和人文地图的二级类型有哪些?

①自然地图: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

②人文地图:

政区地图、人口地图、经济地图、文化地图、历史地图

5.专题地图的图型分类方法有几种,分别写出各类型的名称。

有三种分类方法。

分别是:

解析型图又叫分析型图、合成型图也称组合型图、综合型图也称复合型图。

6.简述按专题内容的分布特点与结构形式所划分的地图图型的主要特征。

①解析型图描述的是个别物体或现象的分布位置、强度、空间变化及运动方向等。

②合成型图表示的不再是各种具体现象,而是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表示的是对制图区域统一完整的科学认识和结论的组合结果。

③综合型图的要素或现象有的可能是属于解析型图表示的内容,有的可能属于合成型图表示的内容;既有现象的具体指标显示,又有现象合成的反映。

第二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定点符号法:

是采用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各个物体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方法。

2.定位图表法:

是一种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整个制图区域或线状连续分布)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或线状分布范围)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

3.线状符号法:

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物体符号,称为线状符号。

4.动线法:

简称动线法。

是用运动符号(箭头)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

5.等值线法:

等值线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等值线法是专题地图中定量数据的表示方法。

6.质别底色法:

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限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

7.范围法:

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而成片的分布范围。

8.点值法:

用一定大小的、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现象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叫做点值法。

9.分区图表法:

在制图区域各个区划单位内,按其相应的统计数据,描绘不同形式的图表,以表示并比较各个区划单位内现象的总和、构成及动态,这种方法叫做分区图表法。

10分级比值法:

是把整个制图区域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分区)分成若干小的统计区,然后按各统计区;然后按个统计区专题要素集中程度(密度或强度)或发展水平划分级别,再按级别的高低分别填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或粗细、疏密不同的晕线,以显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差别。

二、填空题

1.呈点状分布的要素,其定性数据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形状和颜色来实现的。

2.符号按形状可分为三种,即几何符号、文字符号和艺术符号。

3.呈点状分布的要素,其定量数据的表达主要是通过符号的大小来实现的。

4.对满布于制图区域的现象,其表示方法有两种,即质底法和等值线法。

5.按比例尺分符号可以分为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和不依比例符号。

6.范围法按照表示的精度可分为精确范围法和概略范围法。

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8.符号按表示事象的空间分布状态分可以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符号。

三、简答题

1.专题地图的主要表示方法有哪些?

(十种,只写名称)

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范围法、点数法、统计图法、运动线法、分级图表法。

2.简述定点符号法的概念、特点与适用范围

概念:

定点符号法是采用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各个物体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方法。

特点:

符号的形状与颜色表示定性特征,符号的大小表示定量特征。

适用范围:

符号法是用途较广泛的表示方法之一,如居民点、工业企业、学校、某些台、站多用次法表示,这种表示方法能简明而准确地显示出专题地图要素的地理分布和变化状态。

3.定点符号法的符号类型有几种?

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符号按形状可分为三种:

①几何符号:

图形简单,绘制方便,所占面积小,定位准确,区别明显,大小易比较。

②文字符号:

能望文生义,不用经常查找图例亦能识别和阅读。

③艺术符号:

又分为形象符号和透视符号。

形象符号简单、明确,容易记忆理解。

透视符号比形象符号更为细致,更能表达其外形特征。

4.简述等值线以及等值线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概念:

等值线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等值线法是专题地图中定量数据的表示方法。

适用范围:

等值线可以显示地面和空间连续分布且均匀渐变的现象,并能说明这种现象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和强度如自然现象中的地形、气候、地壳变动等现象。

有的地图用等值线表示人文现象。

5.简述质别底色法的概念、特点与适用范围。

概念:

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限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

特点:

一般不直接表示数量的特征,常用底色或其他相应整饰方法来表示各分区间质的差别。

适用范围:

常用于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行政区划图、自然区划图、经济区划图等。

6.简述范围法的概念、特点与适用范围。

概念:

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而成片的分布范围。

特点:

能表示要素的特征和渐进性,一般不强调表示数量的指标,不同时期现象的重叠和变化,可显示现象的发现变化。

适用范围:

可作为独立的表示方法,如表示煤田分布、森林分布。

还可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如在用质底法表示的农业分区图上,采用范围法表示某些粮食作物的分布;用范围法表示某工业的原料产区,而用符号法表示该工业企业所在地。

7.在点值法地图上,应当掌握什么样的布点原则?

点值法也称点数法或点法,是用一定大小的、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现象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

原则:

有两种布点方法,均匀布点法和定位布点法,布点遵循按专题地图现象的实际分布情况布点的原则

8.在进行点值法地图设计时,如何确定点值?

简述其方法与步骤。

方法:

确定点值的方法就是,以某现象分布密度最大的小范围为标准,求出一个点所代表的数值,且使点子之间相互紧靠而不重叠。

点值(凑整数)=能量总值\能安置的点子数(指密度最大区)

步骤:

①确定区域单元。

②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因为在一个区域单元内,并不是所有土地都是易于表示某一种地理信息,所以在制作点值图时,首先对区域单元的限制因素进行过滤,勾绘出不可能表示主体信息的区域,剩余的地区才是能布设点状符号的地方。

③计算点值和点的尺寸。

点值的大小应该以制图范围内区域单元最小而数量最多的地区,平铺出全部圆点而没有重叠为最高限。

④作图。

经过计算,确定每一个区域单元的点数后。

便可布置出全部圆点的位置。

9.简述动线法的概念以及“结构式”动线符号的设计技巧

概念:

动线法是运动线法的简称,是用运动符号(箭头)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

设计技巧:

用运动线表示现象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就是:

货物按相应货物的颜色或图案划分成与货物数量成比率的组合带,往返各置于道路的一侧(详见课本35页第4-8行)

10.试分析质底法、范围法和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三者的异同。

异:

①质底法是把全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乃至注记),以显示连续分布且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现象的质的区别。

②范围法亦称区域法或面积法。

适用轮廓线、着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成片的分布范围。

③分级比值法是把整个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划单位,根据各区的分布资料统计的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的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异。

同:

①三种表示方法都是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②质底法是表示要素的质量特征;范围法既表示质量特征,也可反映数量指标;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表示要素的相对数量指标。

12.试述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异同。

(1)符号法是表示点状分布要素,而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面状分布要素;

(2)符号的通常可以相同,但是意义不同

(3)定点符号法表示实际位置,大小表示要素的数量指标

(4)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区域内现象全部的总和,位置可以配置在区域内任一适当位置。

第三章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与数据处理

一、名词解释

1.地图数据:

是编制专题地图主要的数据来源,包括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遥感数据:

是编制专题地图的重要数据来源。

二、填空题

1.地理现象的定性描述或定量描述构成地理变量,基于量表系统,地理变量按精确程度分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

2.学科分类与制图分类并不总是一致的:

学科分类是基础,制图分类是在符合学科分类原则下的具体应用。

3.地理数据可分为定位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数据。

4.专题要素的分级处理主要包括分级数的确定和分级界限的确定。

5.专题地图资料数据的分级方法主要有数列分级方法、级数分级方法和聚类分法。

三、简答题

1.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专题制图的要素主要是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分为定位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数据3种。

①定位数据。

②属性数据是对地图要素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的描述,又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两种。

定性数据是只描述现象的固有特征或相对等级、次序,即描述现象的定性特征而不涉及定量特征的数据。

定量数据:

包括完全定量化数据和分级数据。

③时间数据。

2.专题制图的数据源有哪些?

①地图数据。

②遥感数据。

③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

④文字报告和图片。

3.试述数据分类和分级的基本原则。

数据分类的基本原则:

①自然要素的分类是相应学科的任务,但由于制图表象的特殊性,还存在着适宜于制图表达的制图分类方法。

学科分类是按照该学科研究确定的指标进行分类的;

②由于地图比例尺的限制,学科分类的多级制不一定能在地图上完全反映出来,通常小比例尺图上反映较高的一、二级,大比例尺图上反映较低的一、二级;

③由于地图表达能力的限制,某些学科分类的分级制不一定能全部用制图方法显示,同时根据制图地区要素分布的具体特点,不一定包括学科分类某一级的全部类型;

④自然要素的分类标志主要是按要素的发生、发育状况或某些条件下的变化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具有科学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选用什么分类原则与地图用途有关,而分类的详细性则要顾及到地图比例尺的可能和制图区域的特点,并且分类也影响到制图综合的复杂程度。

数据分级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以数据的集群性作为分级数的重要依据;

②分级界限应在数据变化显著的特征点上,使各级内部差异尽可能小,等级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

③分级的结果一般是中间级别包含的单元多,而两端级别所包含的单元较少,尤其数据较大的级别包含的单元应更少些;

④根据地图的用途和要素特征,要保留个别的特征级别和分级界限;

⑤在分级的基础上,为了用图的方便应适当保持凑整的分级界限;

⑥对于离散分布的现象,且物体个数不多时,相邻级别的分级界限可以断开。

即个级别中的某两级之间并不相互连接,以反映数据的客观分布,而对于连续分布现象的分级,其界限必须相互连接,并要正确处理分界点的所属关系。

4.专题数据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①判别分析方法:

根据已掌握的历史上每个类别的若干样本地数据信息,总结出客观事物分类的规律性,建立判别公式和判别准则,判别该样本所属的类型。

判别分析必须事先知道各种类别的类型和数目,并要有一批来自各类的样品才能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未知属性的样品进行判别和归类;

②系统聚类方法:

是运用最多的一种聚类方法,聚类的依据是把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把差异大的样本区别开来,成为不同的类。

它是一种定量方法,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统计量有多种定义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

先将几个样本各自为一类,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小的两个样本归为一类;计算新类和其他样本的距离,选择距离小的两个样本或新类归为另一个新类;每次合并缩小一个类,直到所有样本化为一个类为止;

③动态聚类方法:

在初始状态给出样品概略的分类,然后基于一定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样本,直到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基本思想:

按照某个原则选择一些初始类聚类中心,计算样品与初始类别中心的距离,把该样品分配到最近的类别中,计算并改正重新组合的类别中心;

④模糊聚类方法:

该理论认为,在是与非之间存在中间状态,不确定性事物的归属度可以用概率方式表示出它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模糊聚类步骤:

计算相似性统计量;将相似系数压缩到0—1之间;建立模糊等价矩阵;进行聚类。

5.专题数据分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①考虑数据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的分级方法:

既适用于绝对数量的分级也适用于相对数量的分级;既适用于点状分布要素,也适用于现状和面状分布要素;

②按分级数据单元物体的个数进行分级的方法:

常用于依据给定的某一级或几级数量指标标准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分级;

③按地图上各级分布面积对比的分级方法:

主要用于反映与面积相关的数量指标的分级,通常为相对指标,如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等。

第四章专题地图设计

一、名词解释

1.地图的“图面视觉层次”:

是指采取各种图解手段,使图面各内容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感受平面上,使得原来是平面的地图产生一种假象,形成若干层面,有的图像现于上层,有的则隐退到下层,达到地图内容主次分明的目的。

2.视觉变量:

不同的视觉变量有不同的感受效果,因此,视觉变量的选择及组合会直接关系到符号的形象特点。

二、填空题

1.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地图投影的选择与设计、制图网格密度的设计和地图比例尺的设计。

2.面状符号的形式主要有图纹和色彩两种。

3.色域符号只有色相、明度、饱和度三个变量因素。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和蓝。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专题地图的用途对地图投影的选择产生什么影响?

地图的用途决定了地图投影选择的方向。

由于不同的比例尺对地图的用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有时候可以把地图用途与地图比例尺连在一起考虑。

例如:

①自然地图:

a,大比例尺自然地图是反映国家和区域自然资源状况的基本地图,要求形状正确,面积正确,因此这类图的投影应视同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地形图那样,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b,中比例尺采用UTM投影,以方便利用地形图上的各地理基础要素,实现专题内容的转换。

c,小比例尺自然地图,则可根据制图区域本身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来选择投影。

②人文地图:

a,政区地图要求版图形状正确,但更注重各局部区域面积的大小对比正确,如对中国全图宜采取等面积投影。

b,航空图要求地标方向正确,因此必须选择等角性质的投影,根据比例尺的不同,大比例尺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比例尺采用UTM投影,小比例尺采用等角圆锥投影或等角斜方位投影。

c航海图从定位方便考虑,用等角圆柱投影。

2.解释对地图设计有影响的7种“视觉变量”的含义?

①形状:

指由有区别的外形所提供的图形特征。

②尺寸:

指符号的大小---直径、宽度、高度、面积、甚至在体积上的变化。

③方向:

指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的构成元素的方向。

④明度:

指图形色调的相对明暗程度。

⑤密度:

指保持符号平均明暗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像素尺寸和数量。

⑥结构:

指符号内部像素组织方式的变化。

⑦颜色:

指色相变化,色相变化可以形成鲜明的差异。

3.专题地图的“图面视觉层次”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专题要素与主题要素的层次差别。

是专题要素中最基本的两个视角层次。

②不同专题要素间的层次差别。

③同级要素中不同等级符号的层次差别。

4.几何符号的构图方法有哪几种?

几何符号是指以简单的几何形状为轮廓的、表示呈点状分布物体的一种符号类型

①轮廓变化;②内部结构变化;③方向变化;④变形;⑤组合;⑥颜色;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点状色彩整饰:

是指色彩面积相对较小的一种色彩整饰。

2.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

即底图,一般是指在制图过程中,放在图层的最底部。

构成该地图的基本框架。

之后就可以把与之有关的要素即数据集以图层的形式进行有序的叠加在底图上。

3.作者原图:

在进行地图原图编绘以前,作者要根据地图主题和用途要求,拟定地图内容,确定表示方法和设计图例,并将设计的内容转绘到编制好的底图上,就是作者原图。

二、填空题

1.编制专题地图与编制其他地图一样,可分为编辑准备、原图编绘和出版前准备等三个基本阶段。

2.制图表象变换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系谱和表示方法的变换。

三、简答题

1.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专题内容较多或者编制地图的时间比较紧迫时,可考虑直接选用相应比例尺的国家基本比例尺作为基础底图。

②工作底图的编制应尽早进行,初稿还需经过缜密的审核校正,并必须在正式编制专题地图之前将地理底图交付编图人员使用。

③底图符号和注记的规格不宜繁杂,在保证足够的数学精度前提下,图形的综合程度宜适当加大。

2.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严密的科学性。

编制过程中很多是以科学学说为根据,以科学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成果为资料编制的 

②高度的综合性。

专题地图既要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质量、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又要反映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③精美的艺术性。

专题地图的科学内容是通过它的特殊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

④较强的实用性专题地图更重要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生产实践服务

3.试述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过程?

①编辑准备阶段。

研究与所编图相关的文件;收集、分析和评价制图资料,制定出详细的编图大纲;编制地理基础地图;进行地图设计;编制作者原图和设计样图。

②原图编绘阶段。

将要表达的专题内容按地图设计方案转绘到地理基础地图

③出版前准备阶段。

获得印刷所需要的分色胶片

4.对作者原图的要求有哪些?

①所用的地理基础底图的内容、比例尺、投影、地区范围等,应与编绘原图或正式成图的底图相适应。

②作者原图的比例尺与所编地图的比例尺尽可能一致。

③作者原图上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应符合编绘原图所规定的精度。

④作者原图上图例符号尺寸及规格要求与编绘原图上的一致,有时符号的内部结构可比编绘原图稍稍简单,但大小与外形轮廓务必一致。

⑤作者原图的彩色整饰应与所编地图一致,防止在正式编绘时出现载负量不当或色彩不协调等缺点。

⑥作者原图的编制应有文字说明,其内容包括编制作者原图的过程与编制时所用的资料、编图的技术方法与拟定图例的原则等。

第六章几种主要类型专题地图的编制特点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地图:

反映自然环境各要素和现象的形成、演化、结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专题地图。

又称自然地理图。

是专题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势图:

是以表示区域的地貌特征为主的自然地图,通常以等高线加分层设色的方法表示。

与一般的地形图相比,它能更为显明地反映地貌的类型和形态特征。

3.地质图:

是显示地壳表层的岩石分布、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图。

按照表达内容、用途及侧重点的不同,地质图可分为普通地质图(地质-地层图)、岩性-岩石分布图、大地构造图、第四纪沉积物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成矿规律图、矿物分布图、成矿分布图等。

4.气象图:

是反映各种气象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的地图。

5.气候图:

是反映各种气候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的地图。

6.陆地水文图:

主要显示地表陆地水的地理分布、数量指标、动态、成分和其他特征。

7.植被图:

是表示植被或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和自然地理条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关系的地图。

8.土壤图:

是表示不同土壤在地表面上的分布与特性的地图。

9.景观图:

是表示不同景观在地表面上的分布与特征的地图。

10.人文地图:

包括政区地图、人口地图、文化地图。

11.统计制图:

是指根据长期的、多种的统计资料,经过一定的数学模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而成的、概括程度不同的综合性和组合性的分析结论和评价类型地图。

12.政区图:

是反应当前或历史的政治区划分布及政治隶属关系的地图。

13.人口图:

反映人口数量及组成的地图,包括人口分布图、自然变动图、机械变动图、性别构成图和年龄构成图。

反映人口社会特征的地图,包括人口的社会构成图,文化程度图,就业状况图,家庭特征图等。

反映名族状况的地图,包括名族分布图,名族组成图,名族文化图,语言图和名族形成历史图。

14.城市地图:

城市地图是以城市为范围的各种类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单要素的普通和专题地图。

15.经济地图:

是反映工业、农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状态和相互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专题地图。

16.旅游地图:

旅游地图是显示旅游地区、旅游线路、旅游点的景观、交通和各种旅游设施的地图。

二、填空题

1.大比例尺港湾图或江河图常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2.一般可分为航行图和海洋地理图两大类。

3.切割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全部沟谷的总长度。

4.土地利用图的表示方法主要是质底法。

5.图面色彩选配应注意两方面问题,即色彩的配合和色调的选择。

三、简答题

1.地质图的表示方法、分类系统和设色原则?

地质图是显示地壳表层的岩石分布、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图。

表示方法:

质底法、范围法、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

分类系统:

按照表达内容、用途及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地质图、岩性-岩石分布图、大地构造图、第四纪沉积物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成矿规律图、矿物分布图、成矿分布图等。

设色原则:

对同一时代露头的基岩的范围或同一种类的岩浆岩的范围染以特定的颜色,并标以不同的索引代号。

各级地层从“界”到“系”到“统”都用国际规定的代号与颜色。

“系”是最基本的设色单位,标注代号规定“界”用两个拉丁字母表示,“系”用一个拉丁字母表示。

“统”和“阶”是以各个基本色系的不同饱和度区分的。

2.地貌图的表示方法、分类系统和设色原则?

地貌图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