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9001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汇编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 沪教版doc.docx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汇编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沪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汇编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淀粉和油脂同步训练1沪教版

1.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淀粉的是()

A.鸡蛋B.白菜C.肥肉D.红薯

2.把碘酒滴入下列物质中,可以看到呈现蓝色的是()

A.蔗糖水B.米汤C.食盐水D.白醋

3.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它的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6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一个葡萄糖分子

C.葡萄糖由6份碳和6份水组成

D.在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8

4.当人体内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时,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需要尽快补充()

A.铁B.碘C.油脂D.葡萄糖

5.在有机化合物中,有一大类物质的分子组成具有Cm(H2O)n的特征,我们把它们称为糖类。

例如淀粉(C6(H10O5)n)。

是一种糖,可以把它写成[C6(H2O)5]n的形式。

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①苯酚(C6H6O)②蔗糖(C12H22O11)

③葡萄糖(C6H12O6)④氨基乙酸(C2H5O2N)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近年来因假酒造成的中毒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

有些假酒是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这样的假酒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是()

A.水B.乙醇C.甲醇D.碳酸

7.下列与人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脂肪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增大

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D.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8.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有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葡萄糖B.食盐C.淀粉D.酒精

9.“油”和“脂”的熔点相比()

A.油比脂高B.脂比油高

C.两者相等D.无法比较

10.绿色植物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需吸收5g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一个月(以30天计)每平方米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约是()

A.41gB.61gC.151gD.181g

11.某广告称某种牌号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但比加糖还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

B.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时需慎重

D.不能够盲目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12.青苹果遇到碘水(或碘酒)会显蓝色,则说明青苹果中含有()

A.淀粉B.葡萄糖C.油脂D.纤维素

13.葡萄糖是一种主要的营养物质,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在工业上,葡萄糖通常采用淀粉[(C6H10O5)n]作原料,硫酸作催化剂,与水反应制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在实验室中做对比实验,请设计实验检验淀粉已经水解了。

(3)如何检验淀粉是否已经完全与水反应了?

 

14.要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可利用如下图所示的甲(玻璃缸内盛有NaOH溶液)、乙(玻璃缸内盛清水)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将这两个装置同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放到阳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装置中植物的叶片没有新的淀粉生成,而乙装置中植物的叶片有新的淀粉生成。

问:

 

(1)乙在阳光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这个反应表明植物进行了_________作用。

(2)植物在黑暗处一昼夜发生了__________作用,该反应放出了__________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装置中为何没有新的淀粉生成?

写出原因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说明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中等身材的成年男子每天需消耗5858kJ的热量。

若某中等身材的成年男子,由于疾病不能进食,III靠输液维持生命,试计算该病人每天至少要输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多少毫升?

(已知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产生大约2804kJ的热量,10%的葡萄糖溶液的密度约为1g/cm3)

 

16.从大豆中提取并初步认识油脂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5g大豆研碎;②将研碎的大豆放入试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体,振荡后静置几分钟;③过滤;④将盛放滤液的小烧杯放人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通过热水浴蒸发掉己烷(装置如右下图);⑤将大豆油移入试管,再加入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浮在水面上。

根据实验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到乳浊液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关于本实验中出现的加热方式一一热水浴,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____________。

①任何物质的加热都可采用热水浴

②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

③小烧杯内试剂受热较均匀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加碘食盐中碘元素以碘酸根(IO3-)的形式存在。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IO3-能跟碘离子(I一)发生反应生成碘(I2)。

现提供下列物质:

①碘化钾溶液(含有K+和I一)、②食醋、③蔗糖、④白酒、⑤淀粉、⑥纯碱,通过实验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IO3-,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

A.①⑤⑥B.①②③C.①②⑤D.②④⑥

18.小欣将一盆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了48h,然后选择其

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

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

示),再将绿色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h~4h,发现K处

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原因是K处叶片缺少()

A.叶绿素B.O2C.H2OCO2

19.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

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吸入的氧气与乳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肌肉的酸痛感消失。

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有机化学反应中用“→”代替“===”)()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3CO2↑+3H2O

D.2C3H6O3+6O2→6CO2+6H2O

20.蔗糖分子可以看作是两个葡萄糖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后形成的,由此你推测蔗糖的化学式为()

A.C12H24O12B.C12H26O13

C.C12H22O11D.C12H22O13

21.沾有油脂的试管可以用热的烧碱溶液洗涤,也可以用酒精、洗洁精来洗涤。

在洗涤过程中.它们分别起的作用是:

烧碱_____________;酒精_____________;洗洁精_____________。

22.A、B、C、D是四种常见的物质,在自然界中能相互转化:

A与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C与D;C与D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A和B。

A在自然界中含量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c是一种糖类,在人体内经缓慢氧化提供能量。

请你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3.有三种白色固体粉末,已知分别是面粉、食盐和葡萄糖。

请你用两种方法将它们区别开,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河水中的微生物使有机物(以C6H10O5表示)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所需的氧气叫生化需氧(BOD),B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

(1)写出有机物(C6H10O5)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经测定某河水(假设此河水的密度为1g/mL)中含有有机物C6H10O5)的质量分数为0.001%,该河水的BOD为_____________g/L。

(3)20℃时,如果1L水中溶有氧气0.0092g,则此水是否适合鱼类生存?

 

25.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能生成乙醇(酒精)。

因此高粱、玉米等含淀粉的谷物和薯类经过糖化、发酵,再进行蒸馏,就可以得到酒精。

黄酒就是我国民间常用的饮料和调味品。

酒精学名为乙醇(C2H5OH),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是一种绿色能源。

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有毒的甲醇,化学式为CH3OH,误饮甲醇,会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

甲醇也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试回答:

(1)乙醇和甲醇点燃都能燃烧,分别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燃烧的产物中都含有二氧化碳,则说明它们都

含有__________元素,它们是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的量不足,可能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应将乙醇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____________(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的现象:

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C瓶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①中所盛放的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④中所盛的药品是__________,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它可以确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

(6)尾气应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底有大量的甲烷水合物。

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较多的是__________。

2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

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

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1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2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后的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吼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

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

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现象

结论

第一种

情况

A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

B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

情况

A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

B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

情况

A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

B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

淀粉全部转化为葡萄糖

(2)在步骤2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些地区的农民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放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发酵制沼气,发酵后的残余物可作农家肥。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据此化学小组的同学围绕“玉米秸秆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问题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根据沼气的成分猜想玉米秸秆中主要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相关结论

用坩埚钳夹持

一小段烘干的

玉米秸秆,点燃

后伸入盛有氧

气的集气瓶中

玉米秸秆剧烈

燃烧,火焰熄灭

后能够观察到

瓶壁上有水珠

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

向集气瓶中滴入

少量_________

能够观察到

_____________

产物中有CO2

[结论与解释]

(1)将玉米秸秆烘干的目的:

①干燥,使其容易燃烧;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得出结论:

秸秆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处理玉米秸秆的方式是直接烧掉,试从环境、原料利用等方面说明将玉米秸秆制成沼气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8.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小刚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对他的实验进行分析,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时首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__________(填“脂肪”或“淀粉”)耗尽。

(2)图中a选用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_(填“酒精”或“清水”)。

(3)滴加碘液后叶片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中产生了________

(4)小刚的实验设计中有不足之处,表现在没有设置________实验。

(5)请你写出完善该实验的具体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云同学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请你一起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吧!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

【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一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小云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二】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

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铂丝蘸取

该固体在酒

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

黄色

固体中含有

Na+

将该固体置

于足量蒸馏

水中

固体全

部溶解

固体可溶于水

取少量②所

得溶液,向其

中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并

振荡

溶液变

溶液为碱性

(此格不必填

写)

实验结论:

该白色固体为___________。

【联想与解释】小云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0.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

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

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

发生反应,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

(反应条件与

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无论A是上述情况

(1)还是情况

(2),B的化学式均为___________,D的化学式均为___________。

(4)写出A→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彰显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造成一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为灾区紧急提供包括方便面在内的各种救灾物品。

据下表回答。

方便面营养成分表(每100g中含量)

糖类(g)

脂肪(g)

蛋白质(g)

水分(g)

钠(mg)

61.6

21.1

9.5

3.6

1144

钾(mg)

磷(mg)

钙(mg)

维生素C(mg)

其他(mg)

134

80

25

0

……

方便面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____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

(3)5月21日,我市派遣专业人员赶赴灾区,协助做好饮用水安全工作。

自来水厂主要通过①吸附沉淀(用明矾),②投药消毒(用漂白粉等),③静置沉淀,④过滤等对自然水进行净化,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可用___________试纸检测水的酸碱度是否达到标准。

(4)我省对口支援德阳市的灾后重建工作,迅速搭建了一批简易安置房,安置房用外层是钢板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的夹心板做墙体。

为防止钢板生锈,延长夹心板的使用寿命,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表面喷漆B.经常酸洗

C.经常水洗

(5)国家药监局于5月25日公布的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中包括:

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等。

其中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性。

 

参考答案

1.D2.B3.A4.D5.B6.C7.B8.A9.B10.A11.B12.A

13.

(1)(C6H10O5)n+nH2O===nC6H12O6

(2)取少量待测液,中和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产生了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已水解。

(3)取少量反应后所得溶液,加入碘酒,如变蓝证明有淀粉剩余;如不变蓝则证明淀

粉已经完全与水反应了。

14.

(1)6CO2+6H2O====C6H12O6+6O2光合

(2)呼吸二氧化碳C6H12O6+6O2→+6CO2+6H2O

(3)因为甲装置中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没有CO2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没有新的淀粉生成。

2NaOH+CO2===Na2CO3+H2O

(4)阳光、水和二氧化碳

15.3760.5mL

16.

(1)可以使油脂充分溶解在己烷中

(2)⑤

(3)②③

(4)豆油易溶于己烷难溶于水,己烷的沸点低于豆油和水

17.C

18.C

19.A

20.C

21.与油脂反应,将油脂转化为水溶性物质

与油脂、水互溶

起乳化作用,把油脂分散成小液滴除去

22.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23.分别蘸少许品尝.有成味的是食盐;有甜昧的是葡萄糖;余下的是面粉

分别取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加碘水,变蓝的是面粉;余下两种白色粉末中分别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产生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余下的是食盐

24.

(1)C6H10O5+6O2→6CO2+5H2O

(2)0.012

(3)不适合

25.

(1)C2H5OH+3O2====2CO2+3H2O

2CH3OH+3O2====2CO2+4H2O碳有机物

(2)④②③①

(3)证明产物中有CO2吸收过量的CO2证明CO2已经全部被吸收

(4)将CO转化为CO2澄清石灰水验证③中的反应产物是CO2,从而证明有CO

(5)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水

(6)点燃或用排水法收集

(7)甲烷

26.

(1)

现象

结论

第一种

情况

A试管中:

没有生成红色沉淀

B试管中:

变蓝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

情况

A试管中:

有红色沉淀生成

B试管中:

变蓝

部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第三种

情况

A试管中:

有红色沉淀生成

B试管中:

没有变蓝

淀粉全部转化为葡萄糖

(2)制得Cu(OH)2沉淀,并略微过量使混合物呈碱性

27.[设计方案进行探究]相关结论:

水探究步骤:

澄清石灰水预计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解释]

(1)②排除对燃烧产物中有水这一判断的干扰

[反思与评价]不正确反应物中有O2,无法判断秸秆中是否存在氧元素

[拓展与应用]改善农村环境(或提高肥料的质量或提供清洁能源)

28.

(1)淀粉

(2)酒精(3)淀粉(4)对比

(5)在A装置后添加C、D、E实验,以便与B装置后的实验对比

29.【得出结论】酒精的熔点为一114.1℃,即在常温下,酒精不可能为固态

【实验探究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②所得溶液放人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待充分反应后,滴加数滴无色酚酞试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红

(此格

不须

填写)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碳酸钠

【联想与解释】玻璃导管的成分中可能含有钠离子

30.

(1)H2

(2)CO(3)H2CO3O2

(4)6CO2+6H2O====C6Hl2O6+6O2

31.

(1)B、C

(2)糖类(3)③①④②pH

(4)A

(5)吸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