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9025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新内容.docx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新内容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一、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调整教学方式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

如果只是提提问题,唱唱歌,那么课堂气氛就显得单调、枯燥,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发挥积极主动性更是难上加难了。

相反,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

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例如:

在歌曲《春来了》的教学中,由于单调的歌谱教学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就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同学们充当“鸟”的角色,老师弹旋律,请“小鸟”来找到这条旋律作为自己的朋友来唱一唱,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投入了学习,并且每个人都能踊跃发言,手都举的高高的,气氛活跃极了,歌谱也很快就掌握了。

     另外,用器乐来充实课堂内容也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如:

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春天到底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和美妙的声音呢?

请同学自愿上台随意拿取能表达春天美妙声音的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在坐的每个学生都很积极地思考,很投入地伴奏,有的用沙球表现雨声,有的用三角铁表现雷声等。

热闹极了。

不仅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都参与了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再者,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没有创造就没有发现与突破,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和发展。

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创造性的特征,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

小组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学习协作的教学方式。

他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创造精神。

如,在《小雨沙沙》的节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几个人在一起自由练习出示在黑板上的难点节奏。

开始时,同学们有的打正确,有的打错。

但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各抒己见,组内的同学就会相互纠正并练习,达到正确的打法。

等到老师提问个别学生时,一般都能准确的打出节奏。

有的学生可能存在着一些小的节奏错误,但加上老师示范点拨,然后再次分组练习,第二次学生反馈给老师的节奏都是正确的了。

它比起先教师教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来更显得灵活、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主体贯穿于节奏教学之中,有利于个性充分发展,学生也从中思维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

因此,音乐实践过程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

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表现大象的这段音乐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教学问题:

“同学们,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动物呢?

”学生听后,有的认为是狮子,有的认为是野猪,有的认为是大熊猫,有的认为是狗熊。

初听,学生的这种感觉都是正确的,如果教师非得说只有大象才是对的那是不科学的。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现个人的情智。

因此,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一首歌曲如何表现,都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个性能到张扬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

当聆听一段欢乐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手舞足蹈地“动起来”。

“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

在欣赏乐曲时,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

随着一节课地深入展开,思考的问题增多,学生往往会出现思路狭窄,产生思维定势,这时就要老师适当运用语言点拨,引导学生走出这种思维弊端,使他们走上正确的思维轨道。

这样,学生的主体才能发挥,问题就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如:

在教《我是草原小骑手》时,学生往往只能浅显地用“高兴”、“愉快”等词概括歌曲的表现情绪,并不能真正地深入体会其内在含义。

这时就可以略加语言点拨:

“你喜悦时通常会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

”有的学生说:

“用舞蹈动作表现;”有的说:

“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曲。

”等等。

教师再点拨:

“那么,请你用这些属于自己的方式把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

”全班学生有的用快乐的歌声来表现,有的用模仿骑马、有的模仿射箭等动作来表现,每个学生都尽情地用各种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身临其境的置人于快乐的场面之中。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

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着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

“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三、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视野能力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

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

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

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

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

教材中安排的喷呐独奏曲《百鸟朝风》、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齐唱《歌唱祖国》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

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跳民族舞,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四、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有学生在歌表演或者律动中,动作笨重、呆板,老师要及时制止其他学生的取笑行为,并给予耐心辅导,纠正动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还有,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回答得好的学生要用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回答得较差的学生,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加以评价,而是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老师少一份居高临下,学生就多一份自信与热情。

     总之,通过研究课程内容,准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审美情趣为出发点,同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内容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启动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

在新课程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去上小学音乐课。

许多音乐教师面对新课标,认为他们自己的素质太低,没有准备好一桶水让学生取用。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创新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一般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

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真正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音乐王国,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如何上音乐课呢?

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转变原来的唱歌课形式

        在我们农村,大部分教师总是“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依葫芦画瓢,固步自封,机械地重复着以往的教学模式。

创新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

“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

”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小胖胖》这一课时,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我扮演歌曲中的老奶奶,小学生们分别扮演叔叔、阿姨及小胖胖,大家不分彼此,真情流露,越出了代沟,边唱边演,此情此景不能说不感人。

歌声伴着大家的表演,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我相信,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

    二、更新教学方法

新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书法、篆刻、影视等多种领域的艺术因素,这些因素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能做一个与时代不脱节的音乐老师呢?

除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术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合教材内容的资料,教师要寻找、开发、制作教学资源和资料。

例如,在教学的准备中,应该集思广益,要善于利用短信时代的各种资源。

广大音乐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材料,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找寻更贴切的、鲜活的、适应于本地区学生学习的材料。

例如:

还是在上《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能深切地体会到乌鸦母子之间的感情,我让学生在课前找出和妈合影,在上课时让小朋友上来给全班同学看,并讲述和妈妈之间的动人故事,老师再把课前收集到的许多动物母子之间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配于抒情的音乐,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都受到了感动。

再如:

在教学生认识音的高低时,我的做法是:

准备七只透明的玻璃杯,杯里分别放入不同容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时能发出不同的音高)。

上课时,我在桌子上把七只杯子一字排开,再拿出一根筷子,对学生说;“我们今天来找音乐!

音乐就在这七只杯子里,谁来找一找?

”学生觉得很新奇,都争着要来找音乐。

当几个学生用筷子敲击杯子以后,马上有学生告诉我:

“老师,杯子里的音乐怎么都不一样呀?

”我因势利导说:

“对呀,这七只杯子里住着七个不同的音符,它们的音高都不同。

”然后拿出写好音符唱名的卡片,边唱出音名,边贴在杯子上,再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唱一唱,学生跟我唱一唱。

就这样,利用身边最常见的物品,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了音乐知识。

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寻找,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还是很多的。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节奏,必须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

     例如我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等。

这些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就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出发,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与声音的长短联系起来,让学生说出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并分辨声音长短:

如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爸爸打鼾声长、心脏跳动声短;猫叫声长、狗叫声短等等。

其次,通过爸爸打鼾声、猫叫声和心脏跳动声、狗叫声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

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自己去创编简单的节奏,小部分同学编创如下:

    爸爸打鼾声:

2/4  ×-| ×-|

                      呼   呼

    心脏声:

2/4   × ×|× ×||

                       咚 咚 咚 咚   

     猫叫声:

2/4  ×-| ×-||

                       喵     喵

 狗叫声:

2/4  × ×|× ×||

                    旺旺   旺旺

这些声音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所以创编时,节奏拿捏得很准,学生热情也高涨。

在这个听、说、做得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例如,我在教唱《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首歌时,当学生会唱歌曲以后,我就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根椐这首歌的曲调创编歌词,字数与原歌曲尽量相近。

经过同学们合作讨论,有的学生将歌名更为《丰台是个好地方》:

丰台是个好地方,东南西北好风光;小商品市场真热闹,大家个个喜洋洋。

也有的同学改编成《学校是个好地方》:

学校是个好地方,老师同学聚一堂;学习知识多又多,美好的生活在前方。

还有的学生改编成《家乡是个好地方》等等,虽然大多学生创编的歌词并不押韵,但学生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心里是多么欢畅呀!

      边唱边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

表演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当然,要表演有时就少不了一些小道具,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亲手制做不同的动物头饰,自己设计舞蹈动作,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舞蹈创编,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例如我在教唱《小动物唱歌》这首歌时,学生们都戴着自己亲手做的头饰,有些扮演狗熊、有些扮演小山羊、有些扮演小猴子等,模仿着不同动物的动作边唱边表演,他们还真象动物园的一群小动物,可爱极了!

又如,我在教学《两只小象》这课时,学生们都想出了用手当作小象的长鼻,做出了“钩一钩”、“握握手”等动作。

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

很多音乐都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需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

让学生根据歌词编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把想象中的小白船在银河里荡漾的感觉找出来,当我唱完《小白船》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谰的图画。

有的说: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微风吹着海水轻轻泛起波浪,小白船扬起帆远航去了,渐渐地越开越远,终于消失在地平线上,因此在演唱中到结束就会越来越轻,似乎渐渐远去。

”但有的孩子不同意,认为:

“小白船是乘着黄昏的余辉,远航归来,他们认为在演唱结尾应逐渐慢下来,但并不是轻下来,仿佛小船越开越近慢慢靠岸了。

”不同想象力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这就是创造的萌芽,教师不必强求一致,可以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

通过编创故事,使乐曲充满了生命力,变抽象为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要加强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简单的乐器,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例如可以用打击乐器表现风声、雨声、小鸟叫声、走路声等等,提高对打击乐器的认识,再根椐歌曲的情绪选择常见的乐器:

碰铃、木鱼、三角板等,创编简单的伴奏。

当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创制乐器的乐趣。

有一次,我布置了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制乐器。

发现学生制作的真不少:

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做成的“沙槌”;有用自行车车铃做成的“碰铃”;有哄婴幼儿买来玩的小铃铛挂起来的“串铃”;有用柳枝制做的“柳笛”;有用竹竿做成的“笛子”等等。

当同学们有板有眼地用这些“乐器”为歌曲伴奏时,我领悟了《南郭先生》里的齐宣王爱听三百人演奏的滋味。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对学生须进行六大解放:

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并且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改革开放的今天,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只有不断拓展创新思维,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重让同学们在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我认为,音乐学科对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

只要做到了这些小学音乐课难道还会上不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