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9001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9879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90018.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动生理学90018.docx

运动生理学90018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实现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均来自 的分解;间接能源来自食物中 的分解代谢。

2.糖在体内的分解形式有 和 两种。

3.短跑以 代谢供能为主,长跑则以 代谢供能为主。

4.磷酸原系统通常是指由细胞内  和  等化合物组成。

5.无氧分解供能应包括 和 两种能量系统。

6.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有 和 两种。

二、判断题

1.生物体内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是以ATP为中心进行的。

(  )

2.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可使肌肉内的ATP迅速下降,以后是CP迅速下降。

(  )

3.人体内的能源物质,都能以有氧或无氧的分解方式来供能。

(  )

4.ATP和CP分子都有高能磷酸键,其断裂释放出来的能量,都可被机体直接利用。

(  )

5.在100m赛跑中,肌肉内CP含量在开始阶段迅速下降;而ATP含量变化不大。

(  )

6.蛋白质在剧烈运动中的供能比例占有重要作用。

(  )

7.当肌肉中糖原储量增加时,可以通过调节作用再进入血液使血糖水平升高。

(  )

8.糖和脂肪都能以酵解方式分解供能。

(  )

9.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比等量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多二倍多。

(  )

10.血糖的恒定有赖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释放进入血液。

()

三、单选题

1.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共同特点是:

()

A.生成乳酸  B.产生大量的ATP C.生成H2O和CO2 D.不需要氧

2.骨骼肌在无氧分解代谢时,肌糖原最终分解为:

()

A.丙酮酸   B.酮体   C.乳酸   D.H2O和CO2

3.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

()

A.CP    B.乳酸   C.水  D.CO2

4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

A.ATP   B.CP   C.葡萄糖  D.脂肪酸

5..在剧烈运动开始阶段,骨骼肌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

 A.CP含量变化不大     B.ATP含量变化不大

C.ATP含量迅速下降   D.CP生成增多

6.马拉松跑的后期,能源物质利用的情况是:

()

 A.主要是糖类       B.完全依靠脂肪

C.糖类利用多于脂肪    D.糖类利用低于脂肪

7.400m跑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系统是:

()

A.磷酸原系统   B.有氧氧化系统   C.糖酵解系统   D.三者均衡

8.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属于()

A.多糖B.双糖C.单糖D.上述都包括

四、论述题

1.比较三个能量系统的供能特征。

 

第二章肌肉活动

一、名词解释

1.阈值2.时值3.肌小节4.三联管5.运动单位

二、填空题

1.任何剌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_______关系,与收缩速度呈_______关系。

3.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与受脊髓前角________支配,慢肌纤维受脊髓前角______支配。

4.实现运动神经与骨骼肌兴奋传递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可与终板膜上的______结合,进而造成终板膜的去极化。

5.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连同所支配的________。

6.在光学显微镜下,每个肌小节是由中间的_______带和两侧各二分之一的_______带所组成。

7.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分子,而构成细肌丝的分子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8.前臂弯举时,肱二头肌主要作_______收缩;用力握紧拳时有关肌肉主要做_______收缩;步行下梯时,股四头肌主要作_______收缩。

三、单选题

1.肌原纤维中粗肌丝是由()组成。

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C.肌钙蛋白D.肌钙蛋白

2.阈刺激值要求较低意味着该组织的兴奋性()。

A.越低B.越高C.不变D.改变

3.评价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简易指标是()。

A.刺激强度B.阈强度C.刺激时间D.时间阈值

4.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甲状腺素

5.肌肉收缩时的能量直接来源是()。

A.ADPB.AMPC.ATPD.CP

6.肌小节收缩时,下列()变化最为明显。

A.暗带B.H带C.明带D.M带

7.终池中的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与()相结合。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钙蛋白D.原肌球蛋白

8.运动终板是指()。

A.运动神经末梢装置B.神经肌肉接点装置的总称

C.神经肌肉接点区的肌细胞膜增厚部分D.分布于肌细胞膜上的突触装置

9.乙酰胆碱与终膜受体结合,可触发终膜的()。

A.对Ca2+通透性增大B.对Na+通透性增大和对K+通透性减小

C.对Na+和K+通透性都增大D.对Na+通透性减小和对K+通透性增大

10.肌纤维中横管系统是()。

A.肌细胞的独立结构B.肌原纤维的延续部分

C.肌细胞膜延续部分D.肌纤维的延续部分

1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电传递B.单向性C.时间延搁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1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时,终板乙酰胆碱的作用()。

A.持续较长时间B.直到下一次冲动到来C.很快被清除掉D.不发生变化

13.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运动单位

14.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A.明带缩短,H带不变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

C.暗带缩短,H带消失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15.横管系统的作用是()。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16.位于横管两侧的终池是()。

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B.Ca2+的贮库

C.Ca2+和Mg2+的贮库D.Ca2+的释放库

17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

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

19.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20.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800m跑B.1500m跑C.10000m跑D.100m跑

四、简答题

1.试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特征。

2.试述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特征、代谢特征和生理特征

3.试述机体内肌肉收缩—舒张的全过程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名词解释

1.运动单位2.神经递质3.姿势反射4.牵张反射5.受体

二、判断题

1.大α运动神经元支配慢肌纤维,小α运动神经元支配快肌纤维。

()

2.运动愈精细的肌肉,大脑皮质对支配该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具有愈多的单突触联系。

()

3.一个神经元通常具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树突可将细胞体加工、处理过的信息传出到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

4.运动区定位从上到下的安排是按躯体组成顺序进行的,头面部肌肉代表区在皮质顶部,下肢肌肉的代表区在皮质底部。

()

5.在神经细胞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均可传播到整个细胞。

()

6.电突触主要是单向传递的兴奋性突触;化学突触则是双向传递,并且既有兴奋性的,又有抑制性的。

7.兴奋性递质可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效应,产生的后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8.肌梭是张力感受器,而腱器官是长度感受器。

()

9.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为交叉性支配,即左侧皮质支配右侧肢体,而右侧皮质支配左侧肢体。

()

10.大脑皮层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功能代表区就越小。

()

11.视网膜是一种光感受器,它包含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

12.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及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

13.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和球囊。

()

14.旋转加速度的感受器是半规管壶腹嵴。

()

15.小脑对调节肌紧张、维持姿势、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均起重要作用。

()

三、简答题

1.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作用。

2.试述牵张反射的分类和意义。

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

一、名词解释

1.内分泌2.内分泌系统3.激素4.第二信使

二、单选题

1.内分泌系统固有的内分泌腺体有()

A.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

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

D.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

2.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素B.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

3.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的第一步是与靶细胞的()

A.胞膜受体结合B.胞浆受体结合C.核受体结合D.兴奋型G-蛋白结合

4.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

A.氨基酸类激素B.肽类激素C.类固醇激素D.蛋白质激素

5.类固醇激素发挥作用是()

A.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B.通过PKC

C.通过C蛋白D.通过与细胞核受体结合

6.内分泌是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

A.通过血液传送B.通过细胞外液局部传送

C.通过细胞外液邻近传送D.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

7.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腺垂体合成、分泌的()

A.促甲状腺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生长素D.催产素

三、简答题

1.简述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2.简述激素受体的主要特征。

3.简述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血液

一、单选题

1.内环境稳态是指:

()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

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血氧饱和度取决于:

()

A.红细胞比容B.血液的温度C.血红蛋白的含量D.氧分压

3.剧烈运动时,下列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

()

A.乳酸B.非蛋白氮C.血浆蛋白D.碱贮备

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

A.球蛋白B.白蛋白C.纤维蛋白原D.无机盐

5.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

A.葡萄糖B.Na+和Cl-C.K+D.白蛋白

6.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水肿,其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7.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

A.血红蛋白与O2结合需酶催化B.血红蛋白有运输O2和CO2的作用

C.血红蛋白有缓冲作用D.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作用消失

8.最能反应内环境稳态的体液部分是:

()

A.细胞内液B.淋巴液C.血浆D.尿液

二、简答题

1.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2.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第六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肺泡通气量2.肺活量3.肺通气4.肺换气5.内呼吸

二、填空题

1.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和。

2.在完成需胸廓固定的动作时,应以呼吸为主,在完成需腹肌紧张的动作时,应以呼吸为主。

3.憋气时,胸内压呈,导致困难,心输出量。

4.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交换的方式是。

三、判断题

1.体内氧分压由高向低排列顺序是:

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

2.胸内负压对肺泡扩张、肺通气、肺换气和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都有意义。

()

3.运动时如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眩。

()

4.无论怎样用力呼气,肺内的气体也是呼不完的。

()

5.基本的呼吸中枢在延髓。

()

6.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说,进入肺泡的气体量才是真正的有效气体量。

()

四、单选题

1.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

()

A.外呼吸B.肺换气C.组织换气D.肺通气

2.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

A.肺泡B.呼吸道C.肺泡.组织D.组织

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B.肺的弹性回缩力

C.呼吸肌的舒缩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4.肺总容量等于:

()

A.肺活量加潮气量B.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

C.肺活量加余气量D.余气量加补呼气量

5.每分通气量与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

A.潮气量×呼吸频率B.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D.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6.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为:

()

A.外呼吸B.内呼吸C.肺通气D.肺换气

7.解剖无效腔加倍时,通气/血流比值将:

()

A.加倍B.增大,但不到加倍C.减半D.减小,但不到减半

8.在肺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倍,深度减半,通气/血流比值将:

()

A.下降B.升高C.不变D.以上都不是

六、简答题

1.比较评定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

2.试述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3.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第三次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律受控于:

()

A.窦房结B.房室结C.希氏束D.浦肯野氏纤维

2.动作电位从心房传到心室,在房室结上有一个时间延搁,其作用是:

()

A.避免心室肌痉挛B.使心室收缩不会太快以至于疲乏

C.使前一次的收缩不会与这一次的合并D.使心室收缩与心房收缩时间分开

3.在心动周期中,大部分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时间是:

()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B.心房收缩,心室收缩时

C.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D.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时

4.下列有关心输出量正确的是:

()

A.心室每收缩一次排出的血量B.每秒钟心室排出的血量

C.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量D.每秒钟血液进入心房的血量

5.运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血供增加,其重要机理是:

()

A.循环血量增加B.静脉回流量增加

C.心输出量增加D.各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

6.心肌生理特性中,遇足够强度的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这是心肌的:

()

A自律性B.传导性C.收缩性D.兴奋性

7.下列哪种血管的舒缩,对全身血压的影响最大?

()

A.大动脉B.中型动脉C.小动脉和微动脉D.腔静脉

8.脉压是指:

()

A.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B.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C.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D.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的平均值

9.健康人的射血分数为:

()

A.55%~60%B.70%~80%C.80%~85%D.85%~95

10.下列血管中,血压最低的是:

()

A.大静脉B.小动脉C.微动脉D.微静脉

11.若某人的动脉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90mmHg,其平均动脉压为:

()

A.115mmHgB.110mmHgC.100mmHgD.95mmHg

12.血管阻力的变化,主要发生于:

()

A.静脉B.大动脉C.小动脉D.微血管

13.对照骨骼肌细胞,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最重要的特征是:

()

A.4期能自动除极B.0期除极速度快,幅度大

C.有持续时间较长的平台期D.复极速度很快

14.下列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

A.小静脉B.小动脉C.大静脉D.微血管

15.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要延续到:

()

A.心室舒张早期B.舒张晚期C.收缩期开始D.整个收缩期

16.从卧位转为站立位时,静脉回心血量的变化特征是:

()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17.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出现是由于:

()

A.Ca2+内流与K+外流B.Na+内流与K+外流

C.Ca2+外流与K+内流D.Cl-内流与K+外流

18.心肌组织中,自动节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

A.房室交界B.房室束C.窦房结D.结间束

19.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的正常范围是:

()

A.50~70次/分B.60~80次/分C.70~100次/分D.60~100次/分

20.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是由于:

()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血回流D.心房收缩

21.人在运动时,心输出量持久而大幅度地增加,其主要调节机制是:

()

A.局部体液调节B.全身性体液调节C.等长自身调节D.异长自身调节

2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表现为:

()

A.静息时较慢B.小强度运动时较快

C.最大心率比同龄人高D.阵发性心动过缓

23.平卧运动比直立运动时的搏出量大,这是因为:

()

A.循环血量重新分配B.静脉回心血量增加C.外周阻力降低D.胸内压升高

24.下列关于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错误的叙述是:

()

A.心率加快B.心输出量增加C.心肌收缩力量增强D.心率减慢

25.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肌浆网不发达,Ca2+贮量少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

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26.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

()

A.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C.心肺压力感受器D.以上都有

27.肌肉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表现为:

()

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C.心率减慢,血压升高D.心率加快,血压稳定

28.减压反射的最终生理效应是:

()

A.降低血压B.加强心交感中枢的活动

C.加强心迷走中枢的活动D.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29.心肌组织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

A.窦房结B.房室结C.房室束D.浦肯野氏纤维

30.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是

A.下丘脑B.延髓C.大脑皮层D.脊髓

二、简答题

1.简述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2.简述减压反射。

3.试述心泵功能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4.简述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5.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6.简述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7.简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8.简述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过程。

第一次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排泄的最主要器官是()

A、呼吸器官B、消化器官C、肾脏D、皮肤

2、两则肾脏24小时的滤过量约为()

A、180LB、100LC、200LD、150L

3、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

A、收缩压B、晶体渗透压C、有效滤过压D、囊内压

4、长时间运动后尿量(),短时间运动后尿量()。

A、多B、少C、变化不大

5、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主要是由于()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抗利尿素分泌增加

6、运动性蛋白尿的特点是()

A、永久性的B、暂时性的C、阵发性的

7.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快慢称为:

(   )

A.反应速度  B.动作速度   C.位移速度  D.力量速度

8.安静状态下的人体基础代谢率低,能量消耗少,每分钟()与每分钟需氧量处于平衡状态。

A.需氧量B.氧含量C.摄氧量D.氧容量

9.人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量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

()

A.运动后过量氧耗B.氧亏C.摄氧量D.耗氧量

10.在恢复期机体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所消耗的氧量为:

()

A.氧亏B.运动后过量氧耗C.摄氧量D.需氧量

11.不属于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因素是:

()

A.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B.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C.儿茶酚胺的影响D.体温升高的影响

12.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

A.肺通气功能B.肌肉血流量C.血红蛋白的含量D.心脏的泵血功能

13.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是:

()

A.肺通气功能B.肺活量C.肌肉利用氧的能力D.心脏的泵血功能

14.乳酸阈反映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没有急剧堆积时的:

()

A.最大摄氧量B.最大摄氧量利用率C.氧的利用率D.每分心输出量

15.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利用氧的百分率称()。

A.最大摄氧量B.最大摄氧量利用率C.氧的利用率D.氧脉搏

16.人体在进行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A.大量肌肉B.少量肌肉C.上肢肌肉D.下肢肌肉

17.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称为:

()

A.乳酸阈B.最大摄氧量C.最大摄氧量百分率D.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18.快肌纤维百分比越高且越粗大,肌肉收缩速度则:

(  )

A.越快   B.越慢   C.一样   D.视肌肉而定

19.无氧耐力是指肌肉在(     )条件下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

A.氧供不足  B.氧供充足  C.氧供停止   D.氧供过剩

20.投掷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属于:

(     )

A.反应速度    B.动作速度  C.位移速度  D.都不是

二、名词解释:

碱储备缓冲系统肾糖阈氧亏运动后过量氧耗最大摄氧量乳酸阈

三、简答题

1、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2、简述乳酸阈的生理机制。

3、简述发展速度训练的方法。

4、简述柔韧的生理学基础。

5、简述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

6、试述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

四、论述题

1、试述运动时酸性物质的来源和骨骼肌的缓冲作用。

2、试述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

第二次测试

一、判断题

1.各种赛前状态均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正常的工作能力。

()

2.赛前状态一般在临近比赛时才出现。

()

3.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器官的惰性大。

()

4.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但不能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工作能力。

()

5.“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

6.训练水平高低与“极点”出现的早晚和反应程度无关。

()

7.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宜的准备活动都有助于减轻运动中极点的反应。

()

8.真稳定状态保持时间的长短与氧运输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

9.由于马拉松运动持续时间长,所以运动中机体主要处于假稳定状态。

()

10.真稳定状态一般出现在短距离或较短时间的运动项目中。

()

11.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延长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

12.运动负荷越大,越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

二、简答题

1、简述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本质。

2、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