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0296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0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

2018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

A、生物能排出体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代实现自我更新;(最基础的是新代,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C、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

E、生物能进行呼吸;

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

(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结构:

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

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

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

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

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

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

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安放:

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

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

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

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

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鞭毛则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荚膜和鞭毛是细菌的附属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所有的。

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起保护作用。

(1)细菌的好处:

酸奶——乳酸杆菌;

(2)细菌的结构: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所以不能

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要依赖有机物生存;(3)细菌的分类(根据形态不同):

球菌、杆菌、螺旋菌。

②真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有液泡。

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

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注:

常见的单细胞真菌有:

酵母菌;多细胞的有:

青霉菌,食用菌(香菇,灵芝,金针菇,冬虫夏草,平菇,杏鲍菇,黑木耳,银耳,蟹味菇等)

③五类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别根

果实

种子(孢子)

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有

种子

青菜桃树苹果树水稻

裸子植物有

种子

银杏、松、柏、衫、铁树

蕨类有

孢子

蕨桫椤芒萁满江红

苔藓类无

孢子

葫芦藓地钱

藻类无

孢子

海带紫菜水绵衣藻

④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1、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名称

生活习性

呼吸

体表

体温

生殖、受精

代表动物

鱼类

终生水生

磷片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鲫鱼

两栖类

幼体水生成体两栖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兼用皮肤

皮肤裸露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爬行类

陆生

鳞片或甲

不恒定

卵生、体受精

蛇龟鳄鱼

变色龙

鸟类

陆上飞翔

被羽毛

恒定

卵生、体受精

鸽子孔雀

哺乳类

水、陆

被毛

恒定

胎生、体受精

兔鲸蝙蝠老鼠

2、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类别主要特征动物代表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是最低等的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呈辐射对称水螅、水母、海蛰、

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蜗虫、血吸虫、猪绦虫环节动物身体圆长或扁形,有许多体节蚯蚓、水蛭、沙蚕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

蛔虫钩虫丝虫蛲虫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蚌蜗牛乌贼章鱼棘皮动物身体无贝壳,体表有棘皮突起,生活在海洋中海星海胆海参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蝴蝶蚊蝇

动物:

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地球上约有125万种动物。

脊椎动物只占

4.7万种。

无脊椎动物占地球的大多数约为120万种,无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

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眼和口器,胸部长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

生物进化的顺序水生→陆生、低等→高等、简单→复杂

(二)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细胞的结构

①学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1)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

(2)取一小块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上,用镊子展平。

(3)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红墨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则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作用是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5)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绘制生物图的要求: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

(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②知道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

(1)细胞膜:

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

(2)细胞质:

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

1.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有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才有。

2.细胞膜的作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4.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5.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③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液。

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是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2.细胞与生命活动

①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说明细胞的分裂的特点及其意义

细胞分裂是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细胞的细胞核出现染色体,最终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因而在母细胞和子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可见,细胞的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③说明细胞的分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细胞分化是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经过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从而使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使生物体的代更高效,从而使个体更能适应环境的生存。

▲3.组织、器官和系统

①知道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说出动、植物的主要组织

组织:

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1)植物组织:

a保护组织:

具有保护功能,叶的表皮、根冠;

b营养组织:

制造、储存营养物质功能,叶肉、果肉;

c输导组织:

叶脉、茎中的导管和筛管;

d机械组织:

支撑、保护功能,叶脉、茎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e分生组织:

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形成层、生长点。

(2)动物组织:

a上皮组织:

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人的体表、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各种管腔的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b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分布广;具有运输、支持等功能。

如:

血液、软骨、肌腱等。

c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的功能。

分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d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神经元)构成,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主要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

▲人体分布最广的组织:

结缔组织

▲人的皮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表皮、真皮、下皮组织。

真皮含有血管和神经。

②描述器官、系统的组成

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动物(人体):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人体)

例如: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人体的器官很多如脑、胃、骨、血管、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等

系统: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

(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物的分类

①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1)分类等级:

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2)种是分类的最小(基本)单位,品种不是分类的单位。

②识别分类的依据

生物分类等级越高,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2.生物与环境

①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生物的结构层次个体

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

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概念:

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植被:

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起主导作用

概念:

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

生态

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如保护色、拟态等。

生物间关系互惠,如花与蝴蝶;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如鸟吃虫;寄生,如蛔虫寄生于人体、莬丝子、细菌等;偏利、偏害。

生物的适应性: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1)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2)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

如鱼与水生活、鸟与飞翔生活等。

▲3.生态系统

①慨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包括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生产者:

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起来,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消费者:

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进行生活,草食动物被称为

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

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

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重要的意义。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②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生物圈

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

②感知各种生命系统都是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主题2生物体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一)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①看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1、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⑴根冠:

具有保护作用。

⑵分生区:

具有分裂能力。

⑶伸长区:

根伸长最快的部位。

⑷根毛区:

根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2、植物茎主要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构成

⑴韧皮部:

①筛管(活细胞):

运输有机养料的通道(将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到茎和根);

②韧皮纤维:

有支持作用,使茎不易折断。

⑵形成层:

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茎不断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结果。

无形成层的植物不能够长粗,如水稻、小麦等一年生植物。

⑶木质部:

①导管(死细胞):

将运输水、无机盐的通道(将水、无机盐由下向上运输到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②木纤维:

有支持作用,树木坚硬原因靠木纤维作用。

⑷髓:

茎中心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存养料作用。

3、叶的结构主要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表皮有保护作用,叶肉有制造和贮藏营养的作用,叶脉有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②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营养元素作用缺乏时的症状

N促进植物生长,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增加产量,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P促进根系生长,迅速开花,穗数增多,籽粒

饱满

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瘦小

生长缓慢,嫩叶变小,植株暗绿带

K茎秆粗壮,不易倒伏,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

③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

无机盐存在于土壤中,由根尖的根毛区吸收。

少部分供根利用,大部分随根、茎、叶导管水的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植物的地上部分(茎、叶)也能吸收无机盐。

④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吸收:

(主要是)根毛渗透吸水.根毛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运输:

木质部中的导管.(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气孔→空气)利用:

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散失:

约99%用于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

植物体中的水变为水蒸气通过叶表皮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2)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是植物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②促进无机盐向上运输.③降低叶片的温度.

(3)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光、温度、空气流动、湿度等。

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

▲2.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①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淀粉,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②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1)物质转变:

将简单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能量转变:

讲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是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

③描述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植物的无氧呼吸:

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如涝、土壤板结等)对糖类等有机物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

最终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大多数情况下)或乳酸(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放出少量的能量。

酒精对植物的细胞且有毒害作用,长时间无氧呼吸会造成烂根。

有氧呼吸作用:

指活细胞在酶的参与下,吸入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

的过程。

呼吸作用为生物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④说明农业生产(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1)合理灌溉(水量过多会烂根)、合理施肥(施肥过多会烧苗)

2)合理密植: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提高农作物的的产量,应尽量让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

3)种子处理:

成熟的活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利于种子的储藏,可采用低温、干燥等方法以降低呼吸作用

(二)人体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人体的消化

①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一)人体的消化

消化腺:

可分泌消化液;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道:

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口腔:

口腔中的牙齿可以切割食物和研磨食物。

其中有唾液腺,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咽:

食物的通道,不起消化作用

食道:

食物的通道,不起消化作用

胃:

暂时存存食物,能吸收水和酒精。

其中有胃腺,能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能够消化蛋白质

小肠:

小肠有五到六米长,是且有许多迂回的部分,起始部分是十二指肠(胆汁和胰液注入的地方)。

小肠里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并能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

收的器官。

第6页共6页

大肠:

分为盲肠,直肠,结肠三部分。

不含消化腺,能吸收水分。

肛门:

将废物排出体外

 

功能:

消化食物(蛋白质、糖类、脂肪),吸收营养物质

2、食物消化吸收过程注意此图↖↘

吸收:

消化以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可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

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

由消化腺所分

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

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进入血液和淋

巴液。

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同:

①口腔和食道:

不吸收。

②胃:

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③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④大肠:

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总结: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小肠壁有肠腺,可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小肠很长

(5~6米)可增加消化、吸收时间;小肠壁有皱襞,可增加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便于物质交换。

②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牢记O(∩_∩)O

 

③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生命活动中各种代过程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

生物催化剂———酶

(1)概念:

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2)特点:

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PH等

▲2.人体的呼吸

①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其温暖、湿润、清洁。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由许多肺泡组成。

1、气体交换重要↓↓↓↓↓↓↓↓↓↓↓↓↓↓↓↓↓↓↓

 

2、呼吸运动

吸气:

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导致肺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

肋间外肌、膈肌舒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气压增大肺气体排出肺泡

肺泡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泡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3、气体的运输:

氧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的。

②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细胞呼吸:

细胞利用氧将体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

▲3.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①描述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1、观察心脏——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肌有力地收缩和舒将血液输向全身。

心脏被心肌隔

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

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2、血管:

①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血管。

②静脉(有静脉瓣):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血管。

③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重要↓↓↓↓↓↓↓↓↓↓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极薄

管腔

极小

血流速度

最慢

功能

心脏→全身血管

全身血管→心脏

血液组织

血流方向

离心方向流动

回心方向流动

从动脉→静脉端

3、血液循环

1、动力:

心脏的收缩

2、规律: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按一定方向流动

3、途径:

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看看就好↓↓↓↓↓↓↓↓↓↓↓↓↓↓↓↓↓

 

动静脉血的区分:

动脉血:

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氧结合时颜色鲜红。

静脉血:

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随氧分离时,颜色暗红。

“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注: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②说出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③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1)人体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2)少量骨髓捐献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

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

干细胞会加快增值,在一两周恢复原来的水平。

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造血系统得到锻炼,更具备了生命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