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697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docx

物理中考题选择题填空题

006选择题填空题(黄冈市物理中考题调考题题汇编)

第一章声现象

(09中)18、“五·一”节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红歌比赛。

下面有关说法不对的是

A、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纸盘的振动产生的

B、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我们能听到幕后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不属于噪声

解:

D

(08中)18、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解:

C

(08调)24.下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24.A

(07中)

1.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D

(07调)24.如图所示,把饮料吸管的一端压扁后,剪成图中的形状。

用嘴唇夹紧吸管并往里吹气,吸管发出“哔、哔”的哨声。

把吸管的下端剪短时,吹出的声音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吸管下端剪短时

A.改变了音色

B.改变了吹气时的振幅

C.改变了发声的频率

D.改变了声音的发散程度

24.C

(06调)24.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2005年春节北京等城市实行了鞭炮解禁(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A.小明:

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小华:

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向顾

D.小新:

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05中)26.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26.C

(04中)1、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C

(04调)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A.甲说:

"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乙说:

"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丙说:

"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丁说:

"是为了藏匿物品."

(05中)32.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abcde

(第32题图)

32.响度大,振幅大;d;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第二章光现象

(09中)23、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

如图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光盘呈现彩色的扇面是表面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D、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解:

D

(09调)19.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引起的是

A.小孔成像B.吹出的肥皂泡五颜六色

C.湖水倒映着美丽的白帆D.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

解:

C

(09调)25.关于高速公路上有关设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夜间行车时,总感觉到路旁的护栏处有“路灯”,这路灯就是光源

B.夜间行车时,总感觉到路旁的护栏处有“路灯”,这是光的反射的结果

C.中间的绿化带既能美化公路环境,又能减轻视觉疲劳,还能减弱噪声

D.中间的绿化带能有效阻挡夜间会车时的强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解:

A

(07调)30.平静的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红说:

“快来看,小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

”她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A.鸟是实像,鱼是虚像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鱼和鸟都是实像D.鱼和鸟都是虚像

30.B

(06中)7.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7.C

(05中)23.下面四种光的折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23.B

(05调)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树荫下的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2.D

(05调)

6.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6.C

(04中)5、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B.人在太阳光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c.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D.注满清水的池底,看起来象变浅了

5.A

(03调)2、光从空气垂直地入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900

B、折射角小入射角

C、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反射角等于人射角,折射角也等于入射角

2、D

(03中)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1.D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08中)25、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解:

A

(08调)23.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23.B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07中)3.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西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

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3.A

(07调)31.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透镜,跟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看到的秒针比直接看表时粗大B.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

C.乙表秒针顺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倒过来

D.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但看到的秒针比直接看表时粗大

31.D

(06中)8.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A、潜望镜B、显微镜C、照相机D、电影机

(06调)30.“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皮影----光的反射

C.倒影----平面镜成像D.摄影----凸透镜成像

8.A

(06中)4.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4A

(05中)2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月光下的树影B.你看到别人的背影

C.平静水面中的倒影D.礼堂里放电影

23.A

(04调)2.下列几种光学器材中,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平面镜

(04调)1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凸透镜的焦距/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正倒

凸透镜的焦距/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正倒

14

20

47

倒立

16

20

80

倒立

14

30

26

倒立

16

30

34

倒立

14

40

22

倒立

16

40

27

倒立

14

60

18

倒立

16

60

22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二条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中)29、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

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应在距离镜头________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看着自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

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直线传播大于二倍焦距靠近灯光不直接照射面部(用多灯从不同角度照明;让灯光透过白布照明;让墙面反射灯光照明等等)(只要合理即可)

(09调)28.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1级地震,为了及时了解受灾情况,相关部门利用了飞机航拍和卫星遥感技术。

飞机航拍只能在白天进行,利用的是地面物体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的可见光来拍摄,拍摄时物体距离相机的距离在________。

而卫星遥感则可以昼夜不停的工作,因为它不仅可以感知________(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还可以感知物体发出的________(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

解:

反射两倍焦距之外可见光红外线

(08中)31、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

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靠近”、“远离”)。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解:

凸透靠近反射的光很弱熄灭

(07中)11.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__________镜来矫正。

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11.远视凸透BA

(06中)13.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

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镜形成像。

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填“亮”、“暗”)。

13、反射或漫反射凸透倒立、缩小、实暗

(05中)30.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如图是辛朝同学在活动中带的玩具激光灯,当他将灯光射到白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镜头A是透镜,胶片应放在A的处.但天文学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

(05中)31.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的实像,落在目镜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第31题图)

31.倒立缩小;一倍焦距以内;放大的虚;远视.

(04中)28、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看是由于形成的(填“实或虚”)像。

 

(03中)11.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镜,这个虚拟导游是像(填“虚”、“实”),电视机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第四章物态变化

(09调)20.实验中学STS课外小组参观了造酒厂的煮酒设施(如图所示)。

关于这套煮酒设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汽化池中酒精吸收的热量是化学能转化而来的

B.为了分离出水和酒精,汽化池中温度应控制在水的沸点

C.在冷凝池中发生了凝华现象

D.在冷凝池中进水管的水温高于出水管的水温

解:

A

(08中)2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解:

B

(07调)28.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沸点较高B.沸点较低C.凝固点较低D.凝固点较高

38.C

(06中)3.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3.C

(06调)2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涂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06中)6.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

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

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

6D

(05中)2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

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28.C

(05调)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了水。

B.深秋的早晨,有时窗户上会有冰花。

C.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质量会一天天减少。

D.放人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1.C

(04调)8.小强关于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久铁水浇铸成工件是凝华现象

B.夏天湿衣服晾干是汽化现象

C.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凝固现象

(08中)28、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

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解:

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

(06中)13.胡蝶同学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

在磨砂玻璃下放一张投影片,再放在投影仪上,无论怎样调节也看不到投影片清晰的像,这是由于光在磨砂玻璃上发生了。

当在磨砂玻璃上加些水,磨砂玻璃又变得透明,这时在屏幕上可以看见一个像。

由于水不断,像又慢慢变模糊了,这一过程中水要热。

这个演示把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转变成看得见的。

13、漫反射倒立放大的实蒸发(汽化)吸蒸发(汽化)

(05调)11.小红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她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图中甲和乙所示,小红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相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大一些。

树叶上有一颗露珠,它是形成的,露珠下面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叶脉通过露珠而形成的像。

过一会儿,小红再回到这里看这片树叶,发现露珠不见了,露珠不见的原因是。

11题图

甲乙

11.乙;空气中的水蒸汽液化;正立放大的虚;汽化(蒸发)而变成水蒸汽.

(05调)11.小红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她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右图中

甲和乙所示,小红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相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大一些。

树叶上有一颗露珠,它是形成的,露珠下面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叶脉通过露珠而形成的像。

过一会儿,小红再回到这里看这片树叶,发现露珠不见了,露珠不见的原因是。

(04中)26、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

请分析:

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荼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

你认为茶壶放在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

26.外壁潮湿不断蒸发,从壶内吸收热量,使壶内水变凉。

通风阴凉地方(意义相近即可)

(03调)10、据传有一夏天洋人宴谐林则徐,其中一道甜点为冰洪淋,因其白气不断,林则徐以为必烫故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笑以为柄;林则徐声色不动;过得几日,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浮有厚油,无一丝白气冒出,林则徐热情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毗牙裂嘴,哈哈有声,不停乱弹,出尽洋相。

试分析那冷冷的冰洪淋上方的白气是由于形成的,而滚滚的热汤反而没有白气,是由于,据生活经验,浮有厚油的沸汤比普通开水还要烫,其原因是。

10、空气中水蒸汽遇冷液化、水的密度大沉在底部、油的沸点比水高

(03调)13·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对10cm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若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烛焰的像(填"能,"不能")。

蜡烛燃烧较长一段时间后,无论怎样调节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其原因是

13、5cm<f<10cm;能;凸透镜中心、烛焰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03中)9.六月中旬,“非典”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人们对其防范措施没有减弱.一天,小明早上照例测量体温后,用力甩了体温计,随即将体温计放在窗台上,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后发现体温计的示数为℃(如图所示).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为(填“)”、“=”、“〈”〉,其理由是.

(03中)10.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09中)25、击剑比赛中,当甲方运动员的剑(图中用“S甲”表示)击中乙方的导电服时,电路导通,乙方指示灯亮。

下面能反映这种原理的电路是

解:

D

(06中)

6.在实验室,鲁慧中同学发现一个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是0—9A,小量程模糊不清。

为了测量小量程是多少,她先用大量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然后再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指针指示如图(b)所示,则电流表的小量程为

A、0—0.6A

B、0—1A

C、0—2A

D、0—3A

6.D

(03调)5、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B、两上物体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电子

C、两上物体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D、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创造了电

5、A

(03中)4.如图用一个带负电的a物体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也带上负电,则()

A.

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

B.

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

C.

b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

D.

a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

4.A

(07调)34.老花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作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着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可以来回移动,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距老花镜25cm.问小明爷爷老花镜的度数是________度.教室中使用的投影仪应用了凸透镜成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像的原理.某投影仪闭合一个开关,电风扇先转动,再闭合一个开关灯才亮,由此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