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0967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0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docx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

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

建设项目

 

 

经济管理基础教案

课题:

经济管理总论及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的:

从宏观上学习经济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经济管理的二重属性、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

难点:

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

思考题:

1、试述经济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指导意义。

2、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管理实践中如何坚持这些原则?

3、经济管理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第一章总论

导语:

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它是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行使一定的职能对管理系统施加影响的过程。

本章主要阐述经济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即经济管理的涵义、特征和性质,经济管理的基本要素及经济管理活动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经济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经济管理的产生

关于经济管理的产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共同劳动产生了管理。

1961年,美国组织的震惊历史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参加这次活动的有2万多家公司,120多所大学,400万人,300亿美元花费,8年的时间,1969年人类终于第一次离开地球向宇宙挺进。

这样巨大的项目所需要的知识是多项的,而且是综合的,任何人都无法全面掌握,更谈不上具体地实施这计划。

没有管理在其中进行的协调、指挥,很难想象这一计划能顺利完成。

(二)组织的产生也同时产生了管理。

(三)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生产关系需要管理。

二、管理与经济管理的涵义

(—)管理的涵义

一般来说,构成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1)管理主体,即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2)管理客体,即管理主体的作用对象;(3)管理目的,即管理主体预期要达到的目标;(4)管理职能和方法,即管理主体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作用于客体。

上述四个基本要素,回答了管理的基本问题,即谁来管、管针么、为什么管和怎么管。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管理的概念可作如下表述:

管理是指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围的,通过一定的职能和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活动过程。

(二)经济管理的涵义

所谓经济管理,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及其代理人、代理机构,为了获得预期的物质财富和物质利益,通过实施一定的职能和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活动过程。

三、经济管理的特征

(一)管理以权力为中心;

(二)管理是主动行为;(三)管理是随机过程;(四)管理的实质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五)管理是特殊的社会实践劳动。

第二节经济管理的性质和作用

—、经济管理的性质

经济管理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通常,我们把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的指挥劳动叫做管理的自然属性(或一般属性).把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的监督劳动叫做管理的社会属性(或特殊属性)。

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同社会生产力相联系,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协作劳动本身的要求。

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同社会生产关系相联系,反映生产资料所有者即管理者的阶级意志与利益。

马克思的经济管理二重性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见。

二、经济管理的作用

经济管理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通过管理可以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系统

(二)管理是当代人类社会加速进步的杠杆

(三)管理可以使科学技术这个最先进的生产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相得益彰。

举例:

把我国现代化事业比作是推动一辆两轮车,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就是两个轮子,车子要前进,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起动,否则,一个轮子动,一个轮子不动,那车子只能扭着走,弄不好,还要“翻车”,这个比方形象地说明了管理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四)管理制约着生产力总体能力的发挥。

举例:

有一个男孩儿,为了参加演出,买了一条裤子,穿上一试,裤子长了,他请奶奶帮忙把裤子剪短一些,可奶奶说,眼下的家务事很多,让他去找妈妈,而妈妈回答他,今天她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他又去找姐姐,但是姐姐有个约会。

男孩儿带着非常失望的心情入睡了。

奶奶忙完家务事,想起了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儿,姐姐回来后心疼弟弟,又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妈妈回来后同样也把裤子剪短了一点。

可以想象,第二天早上大家会发现这种常有管理的活动所造成的恶果。

第三节经济管理的基本要素

经济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经济管理主体、经济管理客体、经济管理目标和经济管理职能。

一、经济管理主体

(一)经济管理主体及其特征

经济管理主体是指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拥有一定的职权并能够对其所拥有或支配的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者或管理机构。

经济管理主体是整个经济管理活动中首要的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直接关系到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最终结果。

经济管理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性;2、目的性;3、能动性

(二)经济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经济管理者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

经济管理者素质的优劣,关系到他所管理的经济活动效能的高低。

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政治品德素质;

举例:

司马光曾把人分为四类:

圣人、愚人、君子、小人。

他指出,用人之道,宁用愚人,不用小人。

因为小人用其才做坏事,则如虎生翼,而愚人无才无德,若想做坏事,则如吃奶小狗,咬人不成。

这说明品德对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知识素质;3、心理素质;4、业务素质。

(三)经济管理机构应具有的机制

经济管理机构是一个有机系统,它的功能取决于其要素和结构,它的生命力则主要取决于其机制。

经济管理机构的机制,就是它的随机适应能力,即当经济活动的环境条件和某些环节发生某种变化时,它可以随时使管理系统自动地进行调节,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使其继续朝着自己的管理目标运行。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决策控制机制;2、信息反馈机制;3、自我调节机制;4、环境适应机制;5、竞争机制

二、经济管理客体

所谓管理客体,是指由管理主体控制和影响若的客观事。

因此,经济管理客体,就是指经济管理过程的客观对象及其环境条件的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客观性;2、系统性;3、规律性;4、可控性

三、经济管理目标

(一)经济管理日标的作用

经济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管理活动秘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和目的。

其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管理目标决定着经济活动的方向和性质

2、经济管理目标决定著经济管理成效的大小

3、经济管理目标是统一人们意志与行动的纲领,是鼓舞、动员和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动力

4、经济管理目标是考核管理效率、水平和成果的标准

5、经济管理目标是保证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经济管理目标的特点

经济管理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2、可分性;3、权威性;4、阶段性

四、经济管理职能

经济管理职能是指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所产生的作用和功能,这种作用和功能可以促使管理客体朝着某种方向发展和变化。

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有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监督和创新等。

第四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经济管理活动是管理者的主观行为,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管理活动应遵循的总原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经济管理中运用。

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系统整体原则

所谓系统整体原则,就是指运用系统整体性的理论和方法从事经济管理活动。

既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为归宿,既把系统看成是由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又通过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去揭示整体的发展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以实现系统的整体目标。

二、整体优化原则

所谓优化原则,就是指管理中采用的一切措施和方法,都要以获取系统整体功效最优为准则,从而达到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就是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根本的思想,即管理活动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

管理的人本原则有如下涵义:

第-,管理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必须是人。

第二,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的选用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人。

第三,人不仅是首要的管理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

第四,人本原则中的“人”,不单指个人,而且也也指由单个人组成的群体或组织。

管理中贯彻人本原则,要注意做好如下工作:

1、要注意研究人的需要;

2、要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员工的动机,引发出积极的行为,为员工能动性的发挥不断增加新的动力。

3、注意把目标、责任、权力、绩效、利益五个因素结为一体,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4、尊重人、信任人、了解人,从根本上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章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

思考题:

1、简述科学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我国现代民办企业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导语:

人类社会的经济管理思想,由肤浅到深刻,由只言片语到系统阐述,由散见于其他领域到19世纪末在西方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学习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对于我们承前启后、拓展思路,加深对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的理解,更好地进行经济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从西方和中国两个方面来介绍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西方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早期的经济管理思想

(—)古代管理思想

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多散见于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一些史籍中,也存在于一些宗教文献中。

(二)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

这一时期对管理思想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主要有下列人物:

1、阿克莱特

2、亚当·斯密

3、罗伯特·欧文

4、查尔斯°巴贝奇

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虽然对后来管理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但就总体来说,这时期的管理思想还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更谈不上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管理工作,因而主要是凭传统经验进行管理。

二、古典管理思想

西方的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其中主要分为两大流派:

一是泰罗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是法约尔和韦伯等人创立的行政组织理论,也称为一般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美图和世界管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他在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总结了他多年的实践经验,概括出一些原则和方法。

其主要内容有:

1、工作定额;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3、标准化;

4、差别计件付酬制;

5、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设立专门的计划职能部门;

6、实行职能工长制;

7、组织机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影响很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结束了了凭经验管理的传统管理办法,所以在他同时代和他以后有许多追随者,如吉尔布雷特夫妇、甘特等。

他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泰罗的管理思想。

但泰罗和他的追随者们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认为工人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是为了金钱收入;只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的社会因素;只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管理的问题。

(二)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的创始人是法国的法约尔。

由于他长期担任公司的领导职务,因而注意企业上层管理和企业整体的研究。

法约尔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有:

l、经营六功能和管理五要素论。

法约尔第一个提出要把经营和管理概念相区分。

他认为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经营活动的一部分。

同时,他还指出管理活动包括五项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14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提炼出14项管理原则。

即:

(1)分工;

(2)权力与责任;(3)纪律;(4)命令的统一;(5)指挥的统一;(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正;(12)保持人员的稳定;(13)首创性;(14)集体精神。

三、中期管理思想

(一)梅奥的人群关系论

梅奥等人在霍桑实验中搜集到了大量材料,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在这本书中他总结了亲身参与并指导的霍桑实验及其他几个试验的初步成果,阐述了他的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从而为提高生产效率开辟了新途径。

他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l)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和“满足度”。

(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二)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巴纳德是对中期管理思想有卓越贡献的学者之一。

他在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自己的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有:

1、组织是一合作系统

2、组织存在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即

(1)明确的目标;

(2)协作意愿;(3)意见交流。

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

4、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

四、二战后的管理思想

二战以后,世界政治形势趋于稳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热潮。

如果把众多的管理理论分类,大致有这样几个派别:

(一)行为科学学派

(二)管理过程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五)权变管理理论学派

(六)管理科学学派

(七)经验主义学派

第二节中国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经济管理思想

这一阶段是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

这一时期的经济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管理思想。

(—)国民经济管理的战略规划

(二)国民经济活动的组织和监督

(三)国民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

(四)经营管理的方针谋略

1、“货殖”家们的经营谋略

“货殖”家即商业经营家,先秦代表人物主要是子贡、范蠡和田圭。

他们的经营谋略主要有:

(1)现时待令,贵贱极反的经营预测和决策。

(2)薄利多销,农末俱利的经营方针。

(3)讲求质量,加速周转。

(4)“知所取与"的经营之道。

(5)智勇仁强的经营者素质。

2、《孙子兵法》与经营谋略

《孙子兵法》虽然讲的是军事战略思想,但对企业的经营战略思想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运筹庙算的经营决策护

(2)出奇制胜的经营谋略

(3)智信仁勇严的领导素质。

二、秦汉时期的经营管理思想

三、魏晋至鸦片战争前的经济管理思想

四、近代民办企业的管理思想

我国近代的民办企业出现于19世纪60-7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获得初步发展,出现了稍有规模的企业、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和经营企业较有成就的资本家。

民办企业身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打击,处境艰难,迫使企业家们讲求经营之道,形成了民办企业较丰富和较进步的管理思想。

(—)着眼经济全局,制定投资决策

(二)谋求有利的投资环境

(三)钻研生产,谋求技术、设备与管理制度的更新改造。

(四)引进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五)讲求经营策略

(六)重视人的因素

第三章经济管理方法

目的要求:

通过讲解,使学员了解各种管理方法的性质、特点、作用及局限性,正确地掌握这些方法,有效地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目标

教学重点:

各种管理方法的及其运用

思考题:

1、经济方法有什么特点?

运用经济方法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认识行政方法的客观必要性及其作用7

3、在管理中运用数量分析方法的必要性是什么?

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经济管理方法是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它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因此,只有认真研究各种管理方法的性质、特点、作用及局限性,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有效地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目标。

第一节经济方法

一、经济方法的含义与特点

经济方法就是通过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利益诱导,从而达到间接干预经济主体行为的方法。

二、运用经济方法的必要性

(一)由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

(二)运用经济方法管理济,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浙江省的粮改令人注目经国务院批准,2001年4月,浙江在全省取消粮食定购,在全国第一个全面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

这彻底解除了农民头上的“紧箍咒”,浙江农民从此可以完全按照市场导向从事农业生产,大胆地自主地进行结构调整。

同时,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允许多种所有制的粮食购销、加工企业经工商部门和粮食部门批准直接到农村收购粮食,粮食定购补贴逐步取消。

这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经济方法运用的主要形式

一是经济政策,二是政策工具或经济杠杆

四、经济方法的正确运用

经济方法是各项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经济管理来说,经济方法则可以说是主要方法。

但是,任何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特定的使用限度,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都要进行具体分析,做到合理使用。

(一)要注意其应用的范围和限度

(二)要注意各种经济手段调节的方向性

(三)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

从理论上讲,增税和提高银行贷款利息都有利于抑制社会需求,但如果在增的同时银行却降低利息,就有可能使其调节作用相互抵消,因此,在运用时要搞好协调。

(四)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第二节行政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涵义和特点

行政方法就是通过运用行政命令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干预,从而达到改变经济主体行为的方法。

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行政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权威性;2、直接性;3、垂直性;4、具体性;5、无偿性。

二、行政方法的实质和要求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运用职责、职位、职权进行领导和管理

在经济管理中,要正确运用行政方法,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必须拥有法律赋予的职权,并接受法律的约束,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政方法才有效力。

二是要自觉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三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四是要遵循责权一致原则。

五是必须有得力的行政管理干部。

提高行政管理的能力。

三、行政方法运用的客观必要性及其作用

(—)行政方法运用的基本依据是任何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权成和服从

(二)行政方法是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须的

(三)行政方法对提高管理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四)行政方法是解决一些特殊例外问题的有效手段

四、行政方法的局限性及其正确运用

(一)行政方法的局限性

行政方法在经济管理中十分必要,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行政方法强调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决策者拥有管理的全权,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决策者难免会有失误之处,容易脱离实际,犯主观主义错误。

2、行政方法强调的是权威和服从,容易忽视各方面局部和当前的利益需要,忽视组织及其成员的物质利益要求和价值补偿问题,从而影响各方面的积极性,导致管理系统动力和活力不足。

3、行政方法强调的是按行政层次进行管理,因而容易造成行政层次的增加和机构臃肿,影响经济工作效率。

4、行政方法主要靠各级领导意志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因此管理的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

5、过分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二)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

为了正确地发挥行政方法的积极作用,在行政方法的运用中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行政方法的运用,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行政方法的运用,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

3、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借助于灵敏的信息系统

4、行政方法要与其他方法,如经济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理方法等综合运用,才能相互配套,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越性

第三节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法律方法的特点

经济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实施各种经济法律、法令、条例和经济司法工作,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处理各种经济纠纷,审理各种经济案件,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管理方法。

法律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l、强制性;2、规范性;3、严肃性;4、预防性

(二)法律方法的作用

法律方法的运用,对于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保障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份的合法权益

2、保证必要的市场经济秩序

3、有利于打击和制止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4、使经济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5、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对外经济联系

二、法律方法的内容及其局限性

(一)法律方法的内容

法律方法的内容,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而且包括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

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法律方法的局限性

1、法律属于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会起到双重作用,即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2、法律方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第四节社会心理方法

一、社会心理方法的涵义

社会心理方法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对人们的社会心理进行详细了解和科学分析,按照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性,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二、社会心理方法的内容

(一)组织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

(二)工程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

(三)人事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

(四)产品销售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

第五节数量分析方法

一、数量分析方法的涵义及其构成

数量分析方法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管理方法。

从其构成上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理论基础;

2、数学模型;

8、方法步骤;

4、管理手段。

二、数量分析方法的内容及类型

对于数量分析方法,我们也可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通过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对其内容的全貌有一个概括地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在实际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一)按应用的范围划分,可分为综合性数量分析方法和专业数量分析方法

(二)按方法应用的管理系统划分,可分为主要应用于生产管理系统的方法和主要应用于经营管理系统的方法

(三)按不同的管理层次划分,可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所应掌握的方法

三、在管理中应用数量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四、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以定性分析为前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必须竖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而适用的管理技术

(三)应当坚持各种数量分析方法的配套应用,发挥其综合功能

第四章决策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经济决策的作用、特征和内容,了解决策应遵循的原则和影响决策的因素。

教学重点:

决策的涵义决策科学化

思考题:

1、决策的涵义是什么?

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影响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决策科学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决策的确是最重要、最困难、最花费精力和最冒风险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决策活动引起了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至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极大关注,而且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研究领域,形成决策科学。

从管理学角度而言,一切管理措施的实施都始于决策,因此,决策是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

科学的决策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学习科学的决策理论,对于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决策概述

—、决策的含义

“决策”一词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做出决定的意思。

具体地说,决策是对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行或方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二、决策的作用

(一)决策决定着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