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1070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最新】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食物变质C.冰雪融化D.西瓜榨汁

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壶中的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水分子受热变大的缘故

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C.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D.水变成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3.学好化学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用以灌溉农田

B.用肥皂水能够区分硬水和软水

C.房屋着火时要打开门窗,有利于火灾产生的浓烟散出

D.点燃的蜡烛能够用嘴吹灭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过氧化钠(Na2O2)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

2X+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X的化学式为NaOH

D.可以在潜水艇里利用该反应提供氧气

5.下列物质的鉴别或除杂中正确的是()

A.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可以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除掉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直接将混合气体点燃

C.鉴别甲烷、一氧化碳,可以在点燃的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D.除掉氧化铜中含有的少量木炭粉,可以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6.下列图示关系正确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7.用纯净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2CuO高温2Cu+CO2↑C+CuO高温Cu+CO↑

某同学设计实验,欲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现有以下说法:

①在实验前应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②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以判断氧化铜中的确含有氧元素;③为了使实验成功,反应物要研细混匀;④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二、多选题

8.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收集氧气

D.二氧化碳验满

三、填空题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1)空气中体积约占1/5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能够压缩说明分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釜底抽薪”所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0.下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镁在点燃条件下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1.某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或者两气体的混合物,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该气体的成分,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石灰水足量)。

具体操作如下:

Ⅰ.通入待测气体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Ⅱ.点燃A处酒精灯

Ⅲ.实验进行,观察现象

Ⅳ.等反应完毕后,熄灭A处酒精灯,继续通入气体

Ⅴ.等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气体

(1)先通气体,后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中一定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说明原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证明原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六、推断题

12.A、B、C、D、E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

B、C、D常温下为气体,且B、C组成元素相同,A、E是黑色粉末。

它们转化关系如下(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省略):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B→C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类型;

(3)列举一例B在生活中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13.小明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将鸡蛋壳11.0g研碎后放入装有100.0g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106.6g(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考虑物质耗损)

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

(2)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西瓜榨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C

【解析】

A、装满水的水壶,水烧开时水壶被顶起,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错误;B、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例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错误;C、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正确;D、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仍然是运动的,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B

【解析】

A、现阶段氢气的制备成本较高,氢气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灌溉农田不经济,错误;B、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较少,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较多,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正确;C、室内起火,立即敞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会引起火势的蔓延,错误;D、点燃的蜡烛能够用嘴吹灭原因是气体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X+O2中,反应前的钠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为4、8、2,反应后的氧原子个数为2,其余原子应在2X中,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2X中应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Na2CO3。

A、X是碳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化合物,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C、X的化学式为Na2CO3,错误;D、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以在潜水艇里利用该反应提供氧气,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A、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

此方法无法区别空气和氧气,不鉴别三种气体,错误;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错误;C、甲烷、一氧化碳,可以在点燃的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斑点,现象相同,无法鉴别,错误;D、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D。

点睛:

鉴别物质时对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选用的方法要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方可鉴别。

6.D

【解析】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一开始不产生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产生氧气,图示关系错误;B、木炭还原氧化铜是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图示关系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图示关系错误;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根据化学方程式:

CO+CuO高温Cu+CO2

44806444

可知固体的质量减少,减少的质量少于剩余固体的质量,图示关系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图像题时,要注意分析图中“起点、终点和拐点”所代表的意义。

7.A

【解析】

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碳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对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检验产生干扰,实验中应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氧气,正确;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正确;③为了使实验成功,反应物要研细混匀,可以使反应比较充分,正确;④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为了使实验成功,应适当的提高反应物中碳粉的比例,错误;⑤反应可能会产生部分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本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正确。

本题说法正确有①②③⑤。

故选A。

8.AD

【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B、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C、由于氧气的密度小于水,从短管进气,图中操作正确;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验满时,应放在集气瓶口,错误。

故选AD。

点睛:

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口有收集的气体称为集满,所以在验满时,实验材料应放在集气瓶口。

9.O2煮沸分子间有间隔清除可燃物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1)空气中体积约占1/5的物质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能够以碳酸钙的形式从水中析出,镁离子能够以氢氧化镁的形式从水中析出,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天然气能够压缩说明分子的特点是分子间有间隔;

(4)“釜底抽薪”所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10.24.31Mg2+2Mg+CO2

2MgO+C

【详解】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的书写,微观示意图的应用等。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2)B图中的该粒子是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粒子的符号是Mg2+;

(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2MgO+C。

11.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爆炸收集尾气,避免污染空气CO2+Ca(OH)2==CaCO3↓+H2O玻璃管中黑色物质逐渐变红操作Ⅰ,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本题考查了CO还原氧化铜实验和CO2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待玻璃管内气体为纯净的一氧化碳时再进行加热,以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先通气体,后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爆炸,CO有毒性,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避免污染空气;

(2)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或者两气体的混合物,若为CO,CO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铜的二氧化碳,上述装置中一定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如果该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CO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铜的二氧化碳。

说明原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管中黑色物质逐渐变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依据是操作Ⅰ,石灰水变浑浊。

12.CCOC+2CuO

2Cu+CO2↑化合反应灭火或制汽水等均可

【解析】

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题干叙述结合框图,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B、C常温下为气体,且B、C组成元素相同,则B、C可能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B与黑色固体A能生成C,则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A是碳;一氧化碳和D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常温下为气体,D可能为氧气,由于A和E均是黑色固体,A与E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E可能为氧化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碳,化学式为C;C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A和E反应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2↑;B→C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B是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作灭火或制汽水等。

13.

(1)4.4g

(2)90.9%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1.0g+100.0g-106.6g=4.4g

设: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4.4g

x=1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90.9%。

答:

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