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596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docx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解读

创新经济学课程论文

 

小组成员

赖柏儒:

11应用经济学号11083210

温少均:

11应用金融学号11083161

杜洁婷:

11应用金融学号11083103

江智荣:

11计算机学号11052056

黄雯晖:

专业13公共关系学学号13092004

潘晓冰:

专业13公共关系学学号13092029

陈怡廷:

专业13公共关系学学号13092004

指导老师:

陈忱

2014年5月27日

浅析中国大豆危机

[摘要]自从1994年以来,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进口大豆数量连年增长且十分迅猛。

同期国产大豆却遭遇了瓶颈:

前期产量增增降降,后期便在进口大豆冲击下一路走低,从而发生了持久不退的大豆危机。

本文将尝试运用经济学知识对中国大豆危机进行浅析。

 

[关键词]机会成本;比较优势;价格补贴;

 

AnalysisofChinasoybeancrisis

[Abstract]Since1994,Ourcountrybecameanetimporterofsoybeans,Thenumberofsoybeanimportsthatmulti-yearclimbandgrowthquickly.Overthesameperiodofdomesticsoybeanhasencounteredthebottleneck:

theearlystageoftheproductionusuallyupsanddowns,lateunderimpactsoybeanimportshavebeenfalling,andlastingisnotretreatedsoybeancrisishappened.ThisarticlewillusetheeconomicsknowledgetoanalyzetheChinesesoybeancrisis.

[Keywords]cashflowstatementOpportunitycost;Comparativeadvantage;Pricesubsidy

 

引言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即“入世”。

当时人们认为中国大豆产业将是入世之后中国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大豆出口创汇指日可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久之后中国大豆产业便一步一步走向衰退,大批豆农和豆制品企业在进口大豆的压力下走向破产或转行。

,形成了进口大豆垄断中国消费市场并由外资决定大豆价格的产业格局。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我们将从机会成本和价格补贴两个方面分别对中国大豆危机进行浅析。

 

背景:

中国大豆危机过程

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突破了6000万吨,达到6338万吨,不但占国内大豆供给的84%以上,还以转基因大豆为主。

同时外资基本控制了大豆产业链并且只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作大豆制品,国内九成以上大豆油均为转基因产品。

中国大豆产业在进口大豆和外资扩张的双重冲击下摇摇欲坠,大豆及其豆制品价格由外资随意操纵,存在粮食安全和健康安全等双重隐患。

这一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人的不安和关注……

年份

产量

进口

出口

净出口

总供给(消费需求)

价格

1994

1599.9

5

83

78

1615

2130

1995

1350.4

79.5

37.5

-42

1429

2420

1996

1322.2

220

30

-190

1549

2920

1997

1437

298

20

-278

1866

3090

1998

1385

350

10

-340

2202

2820

1999

1350

440

23

-417

2629

2170

2000

1600

1042

20.8

-1021

3181

2030

2001

1545

1394

30

-1369

3070

1800

2002

1650.7

1132

27.5

-1104

3269

2400

2003

1640

2074

26.8

-2047.3

3900

2800

2004

1800

2023

33.4

-1989.6

4375

3300

2005

1635

2659

41.3

-2617.7

4252.7

2900

2006

1597

2826

37.9

-2788.1

4385.1

3000

2007

1273

3082

45.6

-3036.4

4309.4

3700

2008

1555

3413

41.5

-3371.5

4926.5

4800

2009

1500

4255

34.6

-4220.4

5720.4

4600

2010

1450

5480

16.35

-5463.6

6913.65

3100

2011

1330

5264

20.8

-5243.2

6573.2

3700

2012

1227.4

5838

32

-5806

7033.4

3740

2013

1220

6338

15.6

-6322.4

7542.4

3690

注:

1994-2000年价格是国家收购价格;2001-2009年是根据大豆期货市场价格估算出;2010-2014年是指进口大豆平均价格(全年进口金额除以进口数量),因为进口大豆占国内供给80%左右,大豆价格只能由进口价格近似决定。

中国大豆危机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2001年入世之前:

中国以前是世界大豆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国,但1995年开始从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进口国,大豆进口量从此连年递增,大豆危机初现。

2001-2007年后:

入世第一年进口量便突破1000万吨,外资强势进驻中国大豆产业并逐渐形成垄断趋势。

2004年第一次大豆危机爆发,大豆价格从最高峰的4400元/吨直线下降到最低谷的2200元/吨,大批豆农和豆制品企业因此破产。

2008-2013年:

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但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危机初期世界范围大豆价格普遍下降,导致2009年后进口大豆再次暴增,占了国内供给的70%以上。

外资和国际热钱因此大肆炒作农产品并波及到大豆,使得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机会成本分析

一、为什么外国大豆能抢占中国市场?

关键在于外国大豆的比较优势,替代外国大豆要付出很大的机会成本。

何谓机会成本?

它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比较优势又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国外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0%,国产大豆的平均水平在16%---17%。

从用于榨油来讲,进口大豆的出油率一般比东北大豆高1-2%,每吨大豆就能多出油200公斤左右。

目前豆油市价为7000-8000元/吨。

所以国内榨油企业用进口大豆榨油利润一般高于用国产大豆。

外国大豆还有一个很大的成本优势:

美国和巴西等国大豆单产较高,一般为每公顷能收获2吨以上大豆,而且实行家庭农场规模化生产,人手需求少。

同时美国政府对大豆生产进行高额补贴。

据了解,仅2001年,美国对大豆的补贴就达190亿美元。

而我国直到2006年才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但针对大豆的补贴仍显不足。

以美国为主的大豆价格相对于东北大豆是很低廉,每吨价格通常要低两三百元甚至上千元!

即使考虑到运输费用,进口大豆的进口价格相对于我国仍然偏低。

因此国产大豆的比较劣势也是很明显的:

使用国产大豆榨油的机会成本比较高,不足以替代外国大豆。

消费者角度:

假设一个人拥有10000元,国产大豆价格为每公斤5元,进口大豆4元/公斤。

那么这位消费者购买国产大豆的收益为2000公斤大豆以及其可榨豆油360公斤,其机会成本是2500公斤大豆进口大豆以及500公斤豆油。

而购买进口大豆的收益是2500公斤大豆及其可榨豆油500公斤,机会成本是2000公斤国产大豆及其可榨豆油360公斤。

由于中国人平均收入较低,消费比例高,其消费者偏好更注重进口大豆的价格优惠,所以进口大豆成了国产大豆的替代品,不断抢占中国市场。

生产者角度:

假设一个中国城市有两家豆油企业甲和乙,都打算花1000万元采购原材料-大豆。

国产大豆每吨2500元,出油率18%.进口大豆每吨2000元,出油率20%。

其中豆油市价为:

价廉物美的转基因大豆油5000元;绿色健康的非转基因大豆油每吨6000元。

大豆出油后成为豆粕:

每吨2000元。

甲偏爱国产大豆,花1000万元采购4000吨大豆,制造豆油720吨,并卖出豆粕3280吨。

销售后收入为432+656=1088万元。

净赚88万元,利润率8.8%。

乙进口大豆5000吨,制造豆油1000吨。

卖出豆粕4000吨。

销售后收入为500+800=1300万元,净赚300万元,利润率30%!

甲乙的利润率相差22%:

后者将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优势,受益于良性循环:

进口更多的大豆,卖出更多的豆油,赚取更多的利润,再进口更多大豆……甲却发展的更加缓慢,陷入了恶性循环:

国产大豆成本高,卖不出更多的豆油,赚不到充足的利润,结果无力购买更多的国产大豆支持国产大豆产业的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

人民币汇率变动也会改变国际贸易的机会成本!

假设2006年1美元可换8元人民币,国产大豆每公斤5元,进口大豆价格为每公斤0.5美元,等于4元人民币。

2006年3000元能购买600公斤国产大豆,也能买到750公斤进口大豆。

购买600公斤国产大豆的机会成本是750公斤进口大豆。

到2011年,由于人民币升值,1美元只能换到6元人民币。

因此进口大豆价格变成了每公斤3元。

原本3000元仍只能买到600公斤国产大豆却能买到1000公斤进口大豆。

因此3000元购买600公斤国产大豆的机会成本从2006年的750公斤进口大豆变成了2011年的1000公斤进口大豆!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汇率变动会改变国际贸易的机会成本,本国汇率每升值1%,购买本国商品的机会成本上升1%,购买进口商品的机会成本则下降1%。

贬值效果则相反:

进口商品变贵。

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之下,消费者更偏好进口大豆。

这就是我国进口大豆从2006年的2826万吨猛增到2011年的5264万吨的重要原因吧?

以上的机会成本分析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和豆油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为什么偏爱进口大豆的原因。

二、中国还要继续进行大豆生产吗?

有什么优势?

应对外国大豆抢占中国消费市场的威胁,关键是发挥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

天然绿色的非转基因农产品。

首先让人想到的是近年来大众议论纷纷的转基因问题,众所周知,东北大豆主要是非转基因农作物,而进口大豆多为转基因产品,这可能是我国大豆的最大比较优势,在世界科学对转基因食品对人是否有害尚未定论的时期,有不少科学实验都直接或间接证明转基因产品或多或少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袁隆平曾说过转基因产品需要经过几代人的检验才能确认食用后对人类的影响

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对韩国、日本的出口曾高达35万吨。

然而这和2013年进口的6338万吨相比,前者只有后者的0.5%左右,简直微不足道……

解决方案:

利用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市场,如健康食品。

从而扩大出口,减少国产大豆积压,从而实现更广泛的经济价值。

利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和东南亚、非洲的经济联系带来的机遇,在政府支持下向东南亚和非洲出口东北大豆,专门满足当地人的食用及其饮食安全的需求,并不用做榨油之途,避开与外国大豆的竞争。

效果:

发挥了国产大豆的比较优势,减少了外国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冲击,扩大了出口市场并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成交价格减去成本的总额)。

三、如果我国放弃大豆生产会付出哪些机会成本?

1、放弃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其生产者剩余

2、外资将全面垄断大豆产业并根据其意愿任意销售,可能会造成我国人民消费者收益(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和经济效率等方面不可估量的损失。

3、丧失粮食安全的保障:

外国转基因大豆全面占领我国市场可能会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安全,长远来看会影响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结论:

我国绝不能放弃大豆生产,除了防止外资垄断市场造成经济损失,还要保护好人民的健康安全!

还要充分发挥出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

 

价格补贴分析

一、价格补贴及其经济效应

(1)什么是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又被称为“负税收”,是由价格因素引起的国家财政的一种无偿性支出。

价格补贴既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也是政府为干预而支付的一种代价。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投入少、生产力低下、竞争力差是大豆不堪一击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大豆生产并未得到像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那样的重视和优惠政策。

而美国大豆则是靠巨额的财政补贴进来的,我国大豆产业补贴很少,显然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

所以面对大豆危机,需要运用价格补贴政策来加以解决。

(2)价格补贴的积极经济效应

实行价格补贴是世界各国较为通行的做法。

价格补贴不仅是促使经济恢复均衡的宏观手段之一。

而且是促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微观工具之一。

作为一种“负税收”,它与税收政策的配合运用,可以极大地拓展政府的调控空间,体现政府的目标取向,引导经济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采取有利于社会的行动。

实施价格补贴政策是国家对面临瓶颈期行业的一种价值补偿,是给因经济带来的危机而受创的人群的社会福利,也是国家发挥经济干预手段协助市场缓解经济问题的积极途径。

所以,价格补贴的实施可以为我国的大豆危机提供伸展空间,增加与外国进口大豆竞争时的价格优势。

(3)价格补贴的消极经济效应

但经济学的研究也表明,价格补贴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扭曲了价格体系,使资源配置效率偏离帕累托效率(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二是增大了管制成本,使产品竞争转化为“寻租竞争”,可能导致官商勾结。

三是增加了财政支出,使财政调控能力有所削弱。

一国价格补贴的规模过大、范围过广、持续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该国财力,降低宏观调控能力。

所以价格政策的制定与颁布要权衡好利弊做出最佳方案来解决我国的大豆危机。

4、价格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1)中国与美国的价格补贴政策之对比

从2008年开始,受进口大豆冲击,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连年下降,为了提高豆农积极性,国家从临时收储政策转向目标价格政策。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大豆目标价格,为每吨4800元。

业内人士表示,目标价对大豆种植面积提振可能并不明显,但有利于提高国内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市场价格的自我调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利益,政府从财政收入中经常性地拿出部分资金,以多种形式给予补贴。

这既鼓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必要保证。

然而,补贴并不是个简单的“发钱”过程,而是一系列充分发挥效能的制度安排。

对于已实施的补贴项目,绩效如何不能不查,若绩效不好,非但达不到当初的目的,造成资金浪费,甚至还会因财政效率的下降拖了整个经济效率的后腿,而使经济体价值体系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美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价格支持与补贴来达到稳定农产品价格与保障农民所得的目的。

美国的大豆补贴政策就是美国为保护大豆生产者的利益、提高美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而采取的支持措施。

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很高,认真研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补贴政策,对于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美国政府为大豆生产者提供的补贴方式主要有商品贷款项目、直接补贴、以价格或收人为基础的反周期补贴和平均作物收入补贴等。

而我国为保护豆农利益、提高种植大豆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来说我国的补贴办法比较简单,有直接补贴、政策性收购等。

通过分析美国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可得出以下启示:

补贴对象应体现公平性;补贴方法要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补贴要素要设计科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等。

(2)为什么以前中国补贴豆农政策会失效?

由于中国豆农众多且分散在各地,自然环境及其生产效率的差异明显,在此情况下政府难以直接对所有豆农实现价格补贴到位,只能通过豆制品企业对豆农进行间接补贴:

先是支付部分的价格补贴转移给豆制品企业,让企业提高大豆收购价对豆农进行让利,最后根据大豆价格的高低再支付给企业第二阶段的价格补贴。

因此豆制品企业成了政府补贴豆农的中间环节。

然而中国补贴豆农政策却失效了:

原因在于豆制品企业私吞政府补贴和肆意剥削豆农。

豆制品企业领取补贴后没有及时去收购大豆,而是先等大豆价格由于季节变化和市场变动降到低谷,再提价收购大豆,最后再领取政府补贴。

结果豆农所得甚少,豆制品企业达到了私吞政府补贴的目的。

这样一来,政府补贴豆农政策因此失效了:

对豆制品企业只有激励,没有约束。

5、针对我国大豆危机完善价格补贴的建议

为了解决补贴豆农政策的失效问题,政府使补贴权利从企业转移到豆农并约束豆制品企业行为:

不再由大豆价格决定价格补贴的多少,而是由豆油产量决定价格补贴的多少。

即企业生产豆油越多,获得的价格补贴越多豆制品企业为了生产更多的豆油并获取价格补贴,会趋向于高价收购大豆,豆农所得更多。

结果补贴权利从企业转移到豆农,企业的行为也受到了政府和豆农的双重约束!

由上述可知,价格补贴不可不用,不可滥用,应当慎用,有必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从总量来看,要控制价格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从用途来看,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般来说,在控制补贴总额的前提下,运用于价值补偿的补贴部分宜逐步地减少,应更多地让价格回归市场,反映价值和供求。

从对象来看,要符合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该协定将政府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申诉性补贴和不可申诉性补贴三类。

从效果来看,要加强与其他经济、政治、技术措施的配套协同。

首先就补贴本身来说,如前所述补贴有各种分类,各有其适用范同和福利效应,实施和监管成本也不一。

为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的补贴目标,针对不同的对象和环节.选择最为恰当的补贴方式,使投入产出效果最大化。

其次。

价格补贴要与有关的财税、信贷、基金、价格、收入、商储、产业等政策工具相协调,努力形成政策合力。

最后,价格补贴要与政治宣传、社会引导、信息服务、技术保障等相结合,使价格补贴这一利企惠民的政策工具,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发挥更好的效能。

因此,解决我国大豆危机的价格补贴政策要遵循上述建议。

 

结语

通过以上方面的经济学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大豆危机可归结如下:

国产大豆产油率明显低于进口大豆的劣势以及国内价格补贴的缺陷都造成了国产大豆生产的高成本和低利润,结果导致了由外资凭借进口大豆日趋控制中国大豆产业链的产业格局。

因此我们的建议主要是通过发挥国产大豆的比较优势抵消成本劣势以及完善国内价格补贴政策改善豆农和豆制品企业的生产条件,从而为解决中国大豆危机提供良好的环经济境。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罗伯特·S·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

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田立《从金融的视角看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

6、宋鸿兵《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长江文艺出版社

7、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意)利玛窦·墨特里尼《怪诞经济学》新世界出版社

9、徐秀丽《心情经济学》新华出版社

10、李晓鹏《中国经济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

 

分工合作

赖柏儒:

背景、机会成本分析

温少均和江智荣:

摘要、参考书目、论文排版

黄雯晖,潘晓冰和陈怡廷:

价格补贴分析

杜洁婷:

引言、结语、演讲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