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878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docx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一:

数学在生活中的足迹教案】

数学与建筑(2课时)

教学目标:

1、数学与建筑的联系。

2、神秘的金字塔。

3、秘鲁古迹马丘比丘

教学方式:

教师主讲,学生讨论

教学重点:

1、数学对建筑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2、金字塔中隐含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分小组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数学与建筑有关的资料。

一、数学与建筑的联系

富勒、网格球顶和巴基球

21世纪的建筑——充填空间的立体

拱——曲线数学

建筑与双曲抛物面

箱子的破坏

力学是数学科学的乐园,因为我们在这里获得数学的果实。

几千年来,数学一直是用于设计和建造的一个很宝贵的工具。

它一直是建筑设计思想的一种来源,也是建筑师用来得以排除建筑上的试错技术的手段。

下表可能看来内容丰富,其实不过是多少世纪以来曾经用在建筑上的数学概念的一部分:

二、神秘的金字塔

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金字塔,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

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

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

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居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

下面介绍一下最具神秘色彩的胡夫大金字塔。

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

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3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金字塔一方面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

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为362.31库比特—古埃及一种度量单位,这个数字与一年中的天数相近。

)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

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

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其塔高度的平方,约为21520米,而其侧面积为21481平方米,这两个数字几乎相等。

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误差不超过0.5度。

在朝向正北的塔的正面入口通路的延长线,放一盆水代替镜子用,那么北极星便可以映到水盆上面来。

延伸胡夫大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纵平分线至无穷则为地球的子午线;穿过胡夫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成均匀的两半,而且塔的重心正好坐落在各大陆引力的中心。

把大金字塔

底面正方形的对角线延长,恰好能将尼罗河口三角洲包括在内,而延伸正方形的纵平分线,则正好把尼罗河口三角洲平分。

大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至今仍然是远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大金字塔之谜不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热心人在探索。

三、秘鲁古迹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的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的:

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以及美妙的接缝技巧,墙上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

让人注意的是,虽然印加人了解圆形(太阳神inti就是用它表现的),却并不把它运用在建筑中。

建筑用的庞大数量石块究竟是如何搬运的至今是个谜。

还有,虽然印加人不使用圆形,但却利用了斜坡。

据信他们让成千上万的工人推着石块爬上斜坡。

可惜的是印加人并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没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

整个遗迹由约140个建筑物组成,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

这里还建有超过100处阶梯——每个通常由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凿成。

还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间由穿凿石头制成的沟渠和下水道联系,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统。

至今没人明白印加文明能够把重大20吨的巨石搬上马丘比丘的山顶。

四.课后作业

数学与建筑还有其他什么联系?

数学与音乐(2课时)

教学目标:

1、数学家与音乐。

2、数学与音乐的关系。

教学方式:

教师主讲,学生讨论

教学重点:

数学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数学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分小组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数学与音乐有关的资料。

一、数学家与音乐

上帝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数学是相容的;

而魔鬼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不能证明数学是相容的。

——andreweil(魏依/韦伊)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很多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特别的喜欢音乐,一个很出名的例子就是einstein(爱因斯坦)。

譬如说e.artin(阿廷),一个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带数学家之一,据说钢琴的弹奏水平极高,尤其是特别的严格,好像他做的代数一样;譬如courant(库朗/柯朗),和artin(阿廷)比起来路子要野蛮一些,水平也要低些,不过热情毫不逊色,还经常邀请artin到家里演奏一番;再譬如说j.nash(纳什),这个人大家比较熟悉,刚刚演的“abeautifulmind(《美丽心灵》)”说得就是他,他原来就喜欢绕着princeton(普林斯顿大学)的finehall游荡,并且嘴里吹着口哨,后来一个得了feilds(菲尔兹奖)奖也得了wolf(沃尔夫奖)讲的人数学家j.milnor(米尔诺)还说,他第一次听巴赫的音乐就是通过当时nash(纳什)的口哨声。

更有甚者,譬如dieudonne(迪厄多内),这个法国bourbaki(布尔巴基)的人,不但喜欢弹琴,更是能记住很多很多的乐谱,据说上千页的乐谱他也能背诵。

曾经一次,dieudonne和p.cartier去音乐会,他指着手里的节目单说:

“乐队的演奏漏了一个音符?

?

再譬如说fox(福克斯),一个美国的拓扑学家,在60年代的时候提到这个名字就相当于提到了低维拓扑这个方向,他本人的小提琴的演奏水平也相当专业。

这个人比较喜欢故弄玄虚,据说,在一次音乐会上,kodaira(小平邦彦)和他一起,不料这次的演奏时不时的停顿,而且有声音的时间要少于没有声音的。

二、数学与音乐的关系

西方音乐,在其发生之初便与数学有着不容忽视的血缘关系。

这种血缘关系可以上溯到毕达哥拉斯时代,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根基。

即使现有的音阶序列——五度音程或八度音程——也更多是出于推理而不完全是人耳分辨的纯粹“自然”的结果。

这使得键盘乐器同人声与弦乐器之间总存在

着难以弥合的音差,给调音带来麻烦,然后不得不迁就钢琴,因为钢琴统领着一切乐器,是乐器之王,其形体也是个庞然大物。

键盘乐器每个音之间的音差,不是人耳自然分辨的结果,而是一种数学计算和推理。

被小提琴大师梅纽因万分佩服的巴赫的赋格曲和平均律音阶,正是西方严肃音乐中所有基本逻辑和数学般严密的音响推理的集中体现。

巴赫的48首十二平均律钢琴曲,实际上是数学计算得出的数据所显示的声音和谐,音乐的和谐与美感体现是的数字的和谐与美感。

这种数学的或数字的关系,到勋伯格发展到了极端化——12音体系——也由听音乐产生美感转变为看乐谱看到美感,因而勋伯格的音乐也就排斥了普通人。

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成果并不是西方人的发明,我国明代学者朱载堉早在16世纪就已经完成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和计算,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朱载堉用81档的大算盘开平方、开立方,在黄钟正律和黄钟倍律之间求出了11个数:

黄钟正律(c)1000000?

?

应钟倍律(b)1.059463?

?

无射倍律(#a)1.122462?

?

南吕倍律(a)1.189207?

?

夷则倍律(#g)1.259921?

?

林钟倍律(g)1.334839?

?

蕤宾倍律(#f)1.414213?

?

仲吕倍律(f)1.498307?

?

姑洗倍律(e)1.587401?

?

夹钟倍律(#d)1.681792?

?

太簇倍律(d)1.781797?

?

大吕倍律(#c)1.887748?

?

黄钟倍律(c)2000000?

?

朱载堉所称的“倍律”比正律低八度。

所列的数字表示振动体(弦)的长度。

他把各律的数字一直计算到25位,如平均律半音的“频率倍数”是.0594********,计算之精确令人惊叹。

这个数据与今日的十二平均律完全相同,只不过现代律学表示率高不再用长度,而是改成频率。

17世纪中叶,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生于1636年基本完成了这一理论,所以李约瑟认为,是朱载堉的成就启发了欧洲律学家。

之后从18世纪起,西方开始把十二平均律用于音乐创作。

而朱载堉用毕生心血撰写的《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乐舞全谱》等进献朝廷,万历皇帝谕交礼部“宣付史馆,以备稽考”,结果束之高阁

四.课后作业

这两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心得体会?

【篇二: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学》】

大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下面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难点及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意图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

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为了让数学生活话,为了让幼儿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而且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萌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学会运用数字。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观察、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虽然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大班数学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情感目标:

萌发对数字的兴趣,养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把“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设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把“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设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解决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教师讲解与图片展示相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等多种教学手段。

四、活动准备

为了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结合幼儿的特点,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1、带有不同数字的图片。

2、在活动区放置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

3、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的录象资料:

如路牌、交通、餐饮业、超市、银行、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

五、教法、学法

新《纲要》提出: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的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活动中我主要采用:

因此,活动中我主要采用:

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互动交流法、游戏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法加以整合、层层深入。

让幼儿以多感官参与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来进行学习。

六、活动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和活动重难点,我把本次活动的过程设计为以下环节:

(一)发现数字

演示课件,让幼儿在图片里找数字,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

小朋友,这几张图片非常有趣,你们仔细看看,在图片里能找到什么呢?

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本环节以直观图片导入法的形式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欣赏后图片后老师围绕图片进行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后,适时小结引出课题:

数字,让小朋友对数字有了初步的感性接触,同时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伏笔。

(二)生活中的数字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1)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到处都有数字,我们教室里也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

(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3)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启发幼儿扩散思维,寻找更多的数字

(1)原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这些,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哪些东西上看到过数字呢?

(2)幼儿讲述身边发现的数字。

(本环节从日常生活物品入手找数字,便于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体现了教师与孩子间一种平等的学习伙伴的关系。

提供给每个孩子交流、表现、互动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享的意识。

集幼儿提供的资源,让幼儿感受生活中有数字的东西很多。

3、了解数字的用途。

(1)师:

刚才咱们说的这些数字都有什么用呢?

(请大家思考片刻,再作回答)

门上的数字是门牌号码,

日历上的数字是表示月份与日期

时钟上的数字表示时间

汽车上的数字表示车牌号码.......

(2)师:

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有数字,我还拍下来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组织幼儿边看大屏幕边说:

哪些地方有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顺序:

路牌→交通→餐饮业→超市→银行)

(4)教师小结:

很多东西上有数字,表示不同的意思。

有表示时间日期的,有表示年龄的,有表示不同号码的,有表示价钱的,有表示物体重量的,还有表示物体长短的。

有了这些数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5)讨论:

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本环节利用教学媒体,教师有目的性地根据数字用途出示生活中有数字的图片,播放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的录像资料,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验数字和我们的密切关系。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有助于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汇总,经验的提升。

最后反问“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便于调动幼儿的发散思维,使学生逆向巩固所学知识。

(三)特殊的数字

1、出示:

119、120、110等数字,让幼儿说说这些数字在生活中见过吗?

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2、想一想:

当我们遇到以下麻烦或困难你会采用什么办法帮助解决问题呢?

启发提问:

(1)如果你遇到坏人时,小朋友会想到什么数字?

拨打什么数字号码请求帮助?

(幼:

110)

(2)如果有地方着火了,小朋友会想到什么数字?

拨打什么数字号码请求帮助?

(幼:

119)(3)如果发现病人需要急救或需要帮助时,小朋友会想到什么数字?

拨打什么数字号码请求帮助?

(幼:

120)师小结:

110、119、120、这些数字是我们生活中的特殊号码,平时没事不能随便拨打。

(本环节采用出示数字图片,然后从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情况,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来解决实际问题。

然后采用师幼集体讨论、互动交流的方式,将幼儿以前获得的零星经验进行整理,从而使幼儿掌握了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理办法,使幼儿的运用数字的经验得到提升,增强了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四)游戏:

小剧院。

玩法:

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和号,老师查票,请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游戏规则:

颜色有5种,代表第一到排,数字1-10共50个,代表每一排的10个座位号。

(这部分是以游戏为主,利用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进行教学,并让幼儿来玩小剧院的游戏,在认识数字的基础上,正确找到座位号,这样的环节增加了趣味性,孩子就不会感到枯燥,同时我又提出找座位的要求,并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巩固对数字的认识与应用,也能让孩子感到生活的有趣。

七、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为巩固幼儿对数字的了解和运用,萌发对数字的兴趣,我们将在课外活动时组织幼儿玩“猜数字”游戏:

找一个同学在纸上写一个数字,让同学们,通过大了,小的了方式,让同学们猜,从而让同学们知道数字的比较大小。

另外在角色游戏区引导幼儿利用人民币玩物品买卖游戏。

总之,在本次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自觉地运用《纲要》中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三:

真实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真实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卖一卖、算一算——大班数学活动纪实》是一个我亲身参与的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的表现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和惊喜远比文字描述带来的感受更强烈。

那是因为身临其境时,会更有现场感、立体感;看到的孩子们的表现更多样,发生的有趣故事更多;反映出孩子们的自主性、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之所以活动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而且让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和老师兴奋不已,我想它有这样一些特点。

环境的宽松自主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动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次幼儿之所以能够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最主要来源于教师给幼儿创造的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拥有很多自主权,从而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

我们看到买卖前,幼儿是通过讨论确定了送什么礼物以及用什么方式募集资金,这种民主方式达成了幼儿活动的共识;活动过程中教师较少参与幼儿解决问题过程,而更多进行观察倾听,使幼儿有很多独立面对真实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也因此必须调动自身经验进行独立思考;活动后又满足幼儿表达自身感受、表达困惑、共同解决问题的愿望,用共同讨论、利用现场参观的教师资源共同帮助幼儿明晰问题、再讲解演示的方式,使学习的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互动状态中,让幼儿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倾听各方心声、接受老师的帮助指导,获得新经验。

可以说,环境的宽松让幼儿的学习自然、自主、自愿。

真实的生活情景蕴藏着丰富的学习机会

(一)真实的生活需要

6月的毕业季,让孩子们拥有了很多情绪体验:

兴奋、担忧、期盼、不舍等等,五味杂陈,诸多情绪主导下也引发了幼儿很多想法,送礼物给好朋友或弟弟妹妹留纪念就自然地成为孩子们毕业前想做的事情之一。

也许是平时互送自制礼物较多的缘故,孩子们有点不满足,于是萌发了想用自制生活用品通过义卖换钱给弟弟妹妹买一个大礼物的愿望,这一需求便自然地引发了买卖活动。

可见,活动是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需要,而真实的生活也给幼儿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真实的买卖情景

模拟现实生活的用真钱做真实的买卖,不是玩游戏,这恐怕也是孩子们特别渴望也感觉兴奋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长大了,这从分享环节时孩子们的表达中可以了解它给幼儿身心带来的愉悦感。

作为社会人的孩子们的成长也需要真实的生活体验,以更好地认识社会、

适应生活,而真实的买卖又蕴含了非常复杂的环境和一些社会关系和行为,给幼儿带来丰富的学习机会,它既有数学和思维:

数学运算、钱数与物品数量的对应、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数学方法的运用等等;还有语言和社会性:

人际交往、对话与沟通、买卖规则的遵守与改变、社会经验的体验和运用等等。

这些内容都给幼儿创造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同时也给幼儿已有知识和经验带来了挑战,让幼儿必须学会在这样复杂的、整合的学习环境中适应并应对,它考验着孩子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逻辑性等等,也考验着孩子们运用语言协调沟通、灵活地解决问题等等能力,同时也吊足了大班孩子们好奇、喜欢思维挑战的胃口,让他们跃跃欲试!

这是他们喜欢数学、愿意学习的动因。

教师巧妙地利用了幼儿这些特点给幼儿创造了真实的学习机会。

(三)真实的解决问题过程

真实的生活中,不同的顾客是有不同的需要的,那么孩子们面临的问题也就会复杂和多样。

来观摩的老师也都是童心未泯,爱意浓浓,看到琳琅满目的幼儿作品如此吸引人,又得知孩子们的需要必然也都是慷慨解囊给予支持。

当然这个支持也都没能完全随了幼儿的心愿,按照幼儿和教师的设想进行。

客人老师也想在帮助幼儿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买家、卖家都本着真实购买、了解幼儿水平的心理进行了沟通,于是就出现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孩子们在各种问题的“刁难”下,以组为单位,各自为战。

面对非要用20元大币买耳环的顾客,孩子们要在惊讶之余学会运用换算进行加减(20元=20个1元),而找顾客钱不够,还不能让顾客吃亏,就要想办法满足顾客需求,还得让顾客认同满意。

新加坡元与人民币怎么换算?

是多大额度,孩子们不知道也没有学过,但又得满足顾客需求,怎么办?

于是孩子们运用原有经验、根据钱币外形大小与人民币5元、1元进行比对确定其面值为3元,这种原始的换算方式反映了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判断标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砍价卖杯垫也体现了孩子们面对突发的难以预料的问题时灵活解决问题的方式。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在不同情境下的问题解决,都反映了孩子们对生活、买卖的理解和认识,反映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智慧。

尊重幼儿的真实情感需要变预设为生成

计划赶不上变化,教学现场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更何况今天的现场又给了孩子这么开放的环境,所以变化是正常的。

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原本是有预成的活动计划的,但当天观察了现实情况后,她权衡利弊后毅然改变了计划,按照幼儿的兴趣、沿着她心中生成的目标走,从而“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满足了幼儿需要。

(一)幼儿的需要和能力给教师带来勇气

当教师发现孩子们有那么多的体验和感受,“买卖环节结束后,他们一边收拾东西?

?

他们表现更多的是对买卖过程的回味”,面对孩子们此时此刻表现出来的热情,面对刚才买卖过程中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极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犹豫了:

按原计划走必然会忽视孩子们的兴趣和感受;生成新的目标和活动,又会让自己面临很大风险,因为生成的活动考验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谁都难以保证自己能够把握好。

但她还是“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她知道顺应幼儿兴趣的学习是孩子们需要的,是能够调动内在动机的,也能给孩子带来愉悦的、成功的情绪体验,所以她把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目标放在了第一位,因为这个目标更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更有利于幼儿爱上数学,爱上学习;而把活动结果、教师自身成败放在了第二位,如此她才能够改变。

(二)教师的专业经验和能力给生成活动带来底气

当然,教师敢于改变还不仅仅是她对幼儿好奇心、兴趣需要的简单尊重,支持她改变的还有她的专业能力和对数学活动目标的清晰认识。

从叙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

砍价让卖出物品数量与物品原价总数不符;大额人民币的使用与原来教师设计的简单的都是l元进行买卖现实差距很大;更挑战的还有外币,连面值都无法确定。

如此多的复杂问题绝不是只算算“卖了多少钱”的问题。

教师必须在这纷繁复杂的情景中判断:

“主要问题是什么?

到底分享什么?

怎么分享能够把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