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9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1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其他材料(陶瓷、金刚石、立方氮化硼CBN).

刀具角度选择:

◆前角

对切削难易程度有较大关系,增大前角是刀刃变得锋利,使切削变得轻快,可以减少切削变形,减少切削力和切削功率,但增大前角

会使刀刃和刀尖强度下降,刀具散热体积减小,影响刀具寿命,前角的大小对工作表面粗糙度、刀具的排屑及断屑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前角的选择:

工件的强度和硬度较低时应选用较大的前角,反之取较小的前角;

加工塑性材料(钢)时应选较大的前角;

加工脆性材料时(如铁)时选较小的前角;

刀具材料韧性好(如高速钢)可选较大的前角,反之选较小的前角;

粗加工时,特别是断续切削时,应选较小的前角;

精加工是选较大的前角。

◆后角

它主要减小后刀面的与工件的摩擦和后刀面的摩损,其大小对刀具耐用度和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很大;

◆后角选择:

切削层公称厚度越大,刀具后角越小;

工件材料越软、塑性越大,后角越大;

工艺系统刚性较差时应适当减小后角,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刀具,选较小的后角。

◆主偏角

和负偏角

两角对刀具耐用度有很大的影响,减小主偏角和负偏角可使刀尖角增大,刀尖强度提高,散热条件改善,使刀具耐用度提高;

同时可将降低残留面积的高度,减小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增大主偏角可使切深抗力明显较小,进给抗力增大,有利于减小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和振动。

◆刃倾角

主要影响刀头的强度和切屑的流动方向。

刀具:

◆车刀的结构形式:

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式;

◆孔加工定尺寸工具:

钻头、扩孔钻、铰刀;

◆拉刀:

有内外拉刀,可拉孔、加工内表面、外表面和平面;

◆铣刀(多刃回转刀具):

铣刀方式是指铣削时铣刀相对于工件的运动和位置关系,它有固铣法、端铣法,固铣法分顺铣和逆铣:

1.逆铣法:

刀齿旋转方向和工件进给方向相反,由切屑层内切入,从待加工表面切出,切屑厚度由小增至最大,刚切入时刀齿抬磨已加工表面,产生冷硬层,降低表面质量,但切削过程平稳切削分力使夹紧力增大;

2.顺铣:

刀齿旋转方向和工件进给反方向响相同,切削厚度由小到大,切削分力压向工件,可提高铣刀的耐用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但水平切削分力和进给方向相同,可能使铣床工作台产生窜动,引起震动和进给不均匀,加工有黑皮和硬皮工件时刀齿已损坏。

◆砂轮:

最重要的磨削工具,砂轮的特性由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组织和形状尺寸等决定,

1.砂轮硬度:

砂轮的磨粒在磨削力的作用下脱落的难易程度,其中不易脱落的硬度高,反之硬度低;

2.砂轮的选用:

磨削钢时,选用刚玉砂轮,磨削硬铸铁、硬质合金和非铁合金时,选用碳化硅砂轮;

磨削软材料时,选用硬砂轮,磨削硬材料时,选用软材料;

磨削软而刃的材料时,选用粗磨粒,磨削硬而脆材料时,选用细磨料;

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要求较低时,选用细磨粒,金属磨除率要求高时,选用粗磨粒;

要求加工表面质量好时,选用树脂或橡胶结合剂的砂轮,要求最大金属磨除率时,选用陶瓷结合剂砂轮。

金属切削过程中的三个变形区:

◆第一变形区:

产生剪切滑移变形,是切削变形的主要区域,在外力作用下,靠近切削刃处产生弹性变形,随着刀刃与工件变进,而变形增大,产生塑性变形,金属内部晶格产生畸形与滑移,到一定程度剪应力

达到最大,切削金属变为切屑;

◆第二变形区:

在第一变形区终了,切屑与基体分离,沿前刀面流出,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使切屑进一步产生滑移变形,位于刀屑接触区;

◆第三变形区:

刀具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挤压和摩擦产生的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为特征的滑移变形。

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该处应力集中,复杂,切削层在该处与工件本体分离,绝大部分变切屑,很小部分留在工件表面上。

积屑瘤及影响:

◆积屑瘤:

在以中、低切削速度切削一般钢料或其他塑性金属时,常常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刀尖处粘附着一块硬度很高的金属锲状物;

◆积屑瘤的形成:

切屑沿前刀面流动时,由于强烈的摩擦而产生粘结现象,使切屑底层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形成滞留层,滞留层以上的金属从其上流出,产生内摩擦,连续流动的切屑从粘在刀面的滞留层上流过时,在温度适当的情况下也会被阻滞并于底层粘结在一起,粘结层层层堆积扩大形成积屑瘤;

◆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1.使前刀面实际前角

增大,切削力下降;

2.影响刀具耐用度,由于积屑瘤硬度很高,稳定时代替刀刃工作,起保护刀刃、提高刀具耐用度的作用,但积屑瘤破碎时可能引起材料颗粒剥落,反而会加剧刀具的磨损和破损;

3.使切入深度增大。

4.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变大。

积屑瘤破碎后的碎片会粘附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5.总之,积屑瘤对粗加工一般是有利的,但精加工时,为保护工件精度及质量,应该尽力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切屑的形状:

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崩碎切屑;

◆带状切屑:

加工塑性金属材料,当切削速厚度小,切削速度较大,刀具前角较大时,会产生带状切屑,它表明切削过程平稳,切削力波动较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较小。

切削力及影响因素:

◆切削力:

金属切削时,刀具切入工件,使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需的力;

◆切削力的来源:

1.切削层金属、切屑和工件表面层金属的弹性、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抗力;

2.刀具与切削、工件表面间的摩擦阻力;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1.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材料的剪切屈服度越高,切削力增大,强度、硬度相近的材料,塑性越大,切削力越大,

2.切削用量:

背吃刀量、进给量增加,切削力增加,增大进给量比增大背吃刀量利更有利于减少切削力,切削速度在低速高速时,切削力减少,切削速度在中速时,切削力增加;

3.刀具几何角度:

前角增加,切削力减少,主偏角增加,切削层厚度增大,切削变形减少,切削力减少。

◆切削热:

切削层金属的弹性、塑性变形,工件、刀具、切屑之间的摩擦均产生热,每个变形区均是热源,切削热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它影响尺寸精度。

刀具磨损:

◆刀具失效形式:

磨损和非正常磨损;

1.磨损:

刀具刀面和刀刃上金属微粒被工件、切屑带走,丧失切削能力的现象,有前刀面、后刀面磨损,

2.磨损原因:

磨粒磨损、粘结磨损、扩散磨损、氧化磨损、相变磨损、非正常磨损(碎断、崩刃、裂纹、剥落)。

切削用量选择:

◆背吃刀量选择:

背吃刀量选择应以余量Z确定,粗加工时,选背吃刀量为8-10mm,半精加工时选背吃刀量为0.5-2mm,精加工时选背吃刀量为0.1-0.4mm,当余量Z过大或工艺系统刚性较差时,应尽可能选取较大的背吃刀量和最少的走刀次数;

半精加工、精加工时应一次切除全部余量;

切削层有硬皮、冷硬层时,应使背吃刀量超过冷硬层厚度,以免刀尖过早磨损。

◆进给量选择:

精加工时,由于切削力较大,主要考虑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刀具强度和刚性、工件装夹刚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的进给量;

精加工时,为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应选用较小的进给量;

断续切削时,选用较小的进给量,一减少振动。

◆耐用度:

硬质合金焊接车刀耐用度为60分钟,制造和刃磨复杂、成本较高的刀具如高速钢钻头耐用度为80-120分钟,硬质合金端铣刀耐用度为90-180分钟,齿轮刀具耐用度为200-300分钟,调整、安装费时的刀具,其耐用度约为同类刀具的200%-400%。

◆磨钝标准:

精车:

0.1-0.3;

合金钢粗车:

0.4-0.5;

粗车弱性钢工件:

粗车刚件:

0.6-0.8;

粗车铸铁件:

0.8-1.2;

低速粗车刚及铸铁大件:

1.0-1.5。

切削液:

◆切削液的作用:

减少摩擦,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改善散热条件,从而减轻刀具磨损,提高刀具耐用度,减少工件热变形,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率。

◆切削液分类:

1.水溶性切削液:

水溶性切削液有水溶液、乳化液、化学合成液三种,水溶液主要用于粗加工、普通磨削加工,水溶液经济、冷却效果强烈,在水溶液中加入清洗剂、防锈剂、油性添加剂可提高其性能;

乳化液是由矿物油、乳化剂、其它添加剂与水混合而成的不同浓度的切削液,低浓度乳化液已冷却为主,用于粗加工、普通磨削加工,高浓度乳化液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可用于精加工和复杂刀具加工;

化学合成液是有水、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化学添加剂组成,具有良好的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作用;

2.油溶性切削液:

他有切削油和极压切削油两种,主要起润滑作用,切削油有矿物油、动植物有、混合油等,起润滑作用,极压切削油是在切削油上加入了S、P、cl等极压添加剂的切削液,可显著提高润滑和冷却作用。

◆切削液的选用:

1.粗加工:

切削量大,产热多,已冷却为主,选用%3-5%的乳化液,硬质合金刀具耐热性较好,可不用切削液;

2.精加工:

以润滑为主,提高加工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选用10%-12%的挤压乳化液;

3.难加工材料的切削:

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摩擦严重,选用挤压乳化液;

4.磨削:

磨削温度高,工件易烧伤,产生的细屑、磨屑会刮伤已加工表面,一冷却、清洗为主,选用乳化液或挤压乳化液。

◆磨削:

1.磨削过程包括:

滑擦、刻划、切削三个过程;

2.磨削特点:

a.磨削速度高,滑擦、刻划作用导致严重的挤压和摩擦变形,产生大量热,而磨削加工时,热量难以带走,传入工件使工件产生烧伤,尺寸发生变化,产生裂纹。

b.磨削加工的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小,可以实现微量切削,磨削精度可达IT5-6级,表面粗糙度值小至Ra1.25-0.01um;

c.磨削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d.磨削温度高;

e.砂轮有自锐作用;

f.磨削除可以加工铸铁、碳钢、合金钢等一般结构材料外,还可加工一般刀具难以切削的高硬度材料,但不宜加工塑性较好的有色金属,

g.磨削加工的工艺范围广,不仅可以加工各种表面,还可用于各种刀具的刃磨;

h.磨削在切削加工中的比重增大。

◆磨内孔和外孔的区别:

外圆磨削工艺性好,高速可通过改变砂轮直径易以实现,砂轮与工件接触区敞开,接触面积小,冷却方便;

而磨内孔时,砂轮和砂轮轴尺寸受孔的限制,直径较小,为获得较高的速度,必须提高转速,故易产生振动,影响表面粗糙度,砂轮与内孔内切,接触区封闭,接触面积大,产热集中,散热条件差,由此工件热变形大,轴也变形,加工精度低,形状误差大,

磨内孔改善方法:

采用较小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多次重复磨削,以降低效率换取精度提高。

◆知识点:

机床上的运动:

切削运动,辅助运动。

◆辅助运动有:

分度运动,送夹料运动,控制运动,其他各种空程运动。

◆按刀具分为切刀,孔加工刀具,铣刀,拉刀,螺纹刀具,齿轮刀具,自动化加工刀具。

◆按刀具上主切削刃多少分为单刃刀具,多刃刀具。

◆按刀具切削部分的复杂程度分为一般刀具,复杂刀具。

◆按刀具尺寸和工件被加工尺寸的关系分为定尺寸刀具,非定尺寸刀具。

◆按刀具切削部分本身的构造分为单一刀具和复杂刀具。

◆按刀具切削部分和夹持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分为整体式刀具和装配式刀具。

◆切刀主要包括车刀,刨刀,插刀,膛刀。

◆孔加工刀具有麻花钻,中心钻,扩孔钻,铰刀等。

◆用得最多的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钢。

◆高速钢分普通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

◆高性能高速钢分钴高速钢,铝高速钢,高钒高速钢。

◆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

前刀面,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刀具的参考系分为标注角度参考系和工作角度参考系。

◆标注角度参考系由主运动方向确定,工作角度参考系由切削运动方向确定。

◆构成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的参考平面有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法平面,假定工作平面,背平面。

◆基面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切削平面过切削刃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正交平面是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并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

◆法平面是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并垂直于切削刃的平面。

◆假定工作平面是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平行进给方向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在正交平面内标注的角度前角,后角,楔角。

◆在切削平面内标注的角度刃倾角。

◆在基面内标注的角度主偏角,副偏角,刀尖角。

◆前角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后角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楔角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夹角。

◆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度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主偏角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

◆副偏角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刀尖角在基面内度量的主刃与副刃之间的夹角。

◆刀具的几何参数包括切削刃形状,刃区剖面型式,刀面型式,刀具角度。

◆前角的选择原则

(1)工件材料的强度低,硬度低,塑性大,前角数值应取大些,加工脆性材料时,应取较小的前角。

(2)刀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越好应选用较大的前角。

(3)粗切时前角取小值,工艺系统差时,前角取大值。

◆后角的选择原则

(1)粗切时后角可取小值,精切时,后角取大值

(2)当工艺系统刚性较差或使用有尺寸精度要求的刀具时取较小的后角。

◆前角的功用增大前角能减小切削变形和摩擦,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减少刀具磨损和改善加工表面质量。

◆后角功用增大后角能减少后刀面与过度表面件的摩擦,还可以减少切削刃圆弧半径,使刃口锋利。

◆刃倾角的功用影响切屑流出方向,影响切削刃的锋利性,影响刀刃强度,影响切削分力。

◆主偏角和副偏角的功用

(1)影响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2)影响切削分力的大小和比例,影响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和振动。

(3)直接影响刀尖强度,影响对切削热的传散(4)主偏角影响切屑层形状,影响断屑效果和排屑方向。

◆主偏角的选择原则

(1)粗加工,半精加工,硬质合金车刀,选较大主偏角

(2)加工很硬材料取较小主偏角(3)工艺刚性好取较小主偏角,车细长轴选较大主偏角(3)单件小批量生产主偏角等于90度或45度。

◆;

副偏角选择原则

(1)一般刀具取较小副偏角

(2)精加工刀具取更小副偏角(3)加工高强度高硬度或断续切削时取较小副偏角。

◆磨具由磨料,结合剂,空隙三者构成。

◆砂轮的特性包括磨料,粒度,硬度,结合剂,组织,形状和尺寸。

◆粒度分磨粒和微粉。

◆砂轮硬度是指砂轮工作时,磨料自砂轮上脱落的难易程度。

◆一般情况下,加工硬度大的金属,应选软砂轮;

加工软金属时,应选硬砂轮。

粗磨时选软砂轮,精磨时选硬砂轮。

 

第2章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

◆工件表面形成的方法:

工件表面都可以看成一条发生线沿另一条发生线运动而成的,工件、刀具之一或两者同时按一定规律运动,形成两条发生线,从而生成所要加工的表面。

◆形成发生线的方法:

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采用轨迹法形成所需的发生线需要一个独立的运动;

成形法加工时勿需任何运动便可获得所需的发生线;

采用相切法形成发生线,需要刀具旋转和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移动两个彼此独立的运动;

展成法需要复合(工件的旋转和刀具的旋转或移动两个运动的复合)运动。

机床

◆机床的分类与型号:

机床共有12类,每类有10组,如C6140:

C表示类代号(车床),A表示结构特征代号(结构不同),6表示组代号(落地及卧式车床组),1表示系代号(卧式车床系),40表示主参数9最大工件回转直径);

又如MG1432A,M表示类代号(磨床),G表示通用特性代号(高精度),1表示组代号(外圆磨床组),4表示系代号(万能外圆磨床系),32表示主参数(磨削直径),A表示重大改进顺序号(第一次重大改进)

◆机床工件的运动:

机床上形成被加工表面所必须的运动,它分主运动(速度最大,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是产生切削作用必不可少的运动)、进给运动(使切削运动得以继续进行,直至形成整个表面的运动,此运动速度较低,消耗功率也较小)。

◆机床每个运动具备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执行件、传动件、动力源。

◆传动联系有两种模式:

动力源——传动装置——执行件;

执行件——传动装置——执行件。

◆传动链:

从一个元件到另一个元件之间的一系列传动件。

◆两类机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传动链的两个末端件的转角或移动量之间如果有严格的比例关系要求);

外联系传动链(只传递运动没有上述要求)。

类如:

展成法加工齿轮时,单头滚刀转一转,工件也应该转过一个齿,才能形成准确的齿形,因此,连接工件与滚刀的传动链即展成运动链,就是一条内联系传动链。

第3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生产过程:

将原材料转变成成品的全过程;

2.工艺过程:

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切削或磨削)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性质等,使其成为零件的工艺过程,它决定产品精度,对成本、生产周期有影响。

◆机械制造工艺是对各种机械制造方法与过程的总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组成单元:

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1.工序:

指一组工人或一个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序是制定时间定额,配备工人和机床设备,安排作业计划和进行质量检验的基本单元。

2.安装:

工件经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装夹:

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据某一正确位置并被夹紧的过程。

一个工序可能装夹一次,也可能多次,但减少装夹次数以减少装夹带来的误差,节约装夹时间。

4.工位:

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位置,

5.工步:

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连接表面)、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工艺过程)—加工表面、加工刀具、切削用量、进给量、切屑速度不变所完成的工艺过程。

6.走刀:

一个工步中若分几次切削某一金属层,每一次切削就称一次走刀。

◆工艺规程:

规定的产品或零部件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等工艺文件,它指导生产。

◆工艺规程分类:

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前者以工序为单位说明零件的整个工艺过程应如何进行的文件。

后者,以每道工序所编制的工艺文件说明工序内容、进行步骤、并绘有工序图注明该工序定位基准、装夹方式、加工表面粗糙度、IT、刀具、进刀方向、切削用量、设备、检具、辅具等。

◆生产纲领:

企业在计划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包括每台零件数、备品、废品率。

◆产品类型:

大量、成批、单位生产

◆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

1.基准: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叫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2.设计基准:

设计图上所采用的基准,是标注设计尺寸或位置尺寸的起点。

3.工艺基准:

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它分为:

测量、工艺、装配、定位基准

a.定位基准:

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

它分粗基准、精基准。

b.测量基准:

为测量所采用的基准。

c.工序基准:

工序图上用来确定该工序加工表面加工后、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

d.装配基准:

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的基准。

粗、精基准级选用原则:

◆粗基准:

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准。

◆粗基准选用原则:

1.合理分配余量原则。

a.若要保证某保证重要表面余量分配均匀,选它作为粗基准

b.在没有上述的要求情况下,若每一个平面都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粗基准。

2.保证不加工面与已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以达壁厚均匀、外形对称。

3.便于装夹原则:

选用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应有毛剌、浇口、冒口、以减少定位误差,夹紧可靠。

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一般只在第一道有用,在以后的工序中不能重复之用。

◆精基准:

使用经过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选用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尽量选设计基准作精基准,避免基准不重合带来的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

应尽可能选加工多个表面都选用的定位基准为精基准。

以便保证加多个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便于夹具的制造与设计,

◆加工阶段划分:

粗加工,精加工加工安排,将主要表面加工按粗精基准分开,次要加工表面也以此安排则相应加工阶段中去而组成零件全部加工内容的加工工艺过程。

主要切除大部分余量,加工出精基准,特点:

表面粗糙度数值大,以生产率为考虑

2.半精加工:

清楚粗加工残留下来的误差,达到一定精度为精加工作准备,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钻孔、改丝、铣键槽等),可达IT10-12.粗糙度Ra6.3-3.2um

3.精加工:

达到最低要求,加工余量,较小的粗糙度值(IT7-10.Ra1.6-0.4um)

4.光洁加工:

对于IT5以上Ra0.2um的零件必须有此阶段,它有研磨,抛光,起精加,它能调高表面机械物理性质,粗糙度小数值,IT提高,但不能提高位置精度。

◆工划分阶段的目的:

1..减少或消除内应力、切削力和切削热对精加工的影响。

2.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

3.便于安排热处理。

4.可合理使用机床。

◆5).表面精加工安排在最后,可避免或减少在夹紧和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已加工过的表面。

◆工序顺序的排列:

1.基准先行,后加工表面,当粗精基准定下后顺序大概也出来了

2.先主后次

3.先粗后精

4.先面后孔,对于体之家类零件以孔作粗基准加工表面,以平面作精基准加工孔、面的面积大定位稳定,精度高。

◆加工余量及影响因素:

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表面达到所需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应切除的金属层表面。

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

影响:

1.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

2.加工前或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加工前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