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099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docx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8课词七首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8课词七首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教案

导标显示屏幕

1. 了解宋词的有关格律知识,如词牌、调阕、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熟悉念奴娇和永遇乐两种词牌格律;

2. 学习理解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意境;

3. 正确理解两词中写景、用典与感情抒发的关系;

4. 背诵课文并熟记念奴娇和永遇乐两种词牌格式。

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

       首先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两词大意,然后结合课文注释反复诵读。

苏轼词要注意“江山如画”的景物描绘和周瑜形象的人物刻划以及作者由景及人、由古及今的构思手法,进而领会作者即景抒怀、怀古伤己的功业无成的感慨;辛弃疾词要注意词中所用的五个典故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在此所所运用的借古讽今的手法,进而领会作者向往英雄业绩,表明壮志未已的爱国热忱。

最后应注意苏词以诗为词意境开阔和辛词用典较多借古讽今的不同豪放派艺术风格。

可先做完题库中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上下阕。

上阕着重写景,兼用了赋比兴的手法,突出了江山如画的景物特征,并引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这首词上下阕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

结构图:

     赤壁之景        赤壁英雄                   仰慕周瑜          感叹自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上下阕。

上阕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的爱国热忱。

结构图 :

             现时景物        昔时英雄               现时国运        现时处境

【疑难指津】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 。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聪明能干的一面,又有狭隘嫉妒的一面,且无“羽扇纶巾” 儒将风度。

两部作品对同一人物的刻划各有其妙,且都已深入人心。

不必追究谁更接近历史真实。

但一定要理解,苏轼词中如此刻划周瑜、赞颂周瑜,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永遇乐》的用典理解:

因为词的篇幅有限,要在有限的字句里表现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就非借助人人熟知易解的典故不可。

词中用典要注意 不能太滥太生僻,运用得法妙处无穷。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句句用典典各有其妙。

有的借赞扬古人业绩来暗讽当朝,有的借谴责古人来警告当朝,有的借感叹古人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而又壮志未已。

【语言揣摩】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评析:

用比喻的手法概括赤壁之地的景物特征,语言简洁精辟;亦用起兴的

手法引出赤壁之地的英雄人物,既照应开头的“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运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词句)

  2.“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评析:

这一加为全词点睛之笔。

用典通俗,但含义深刻。

一方面是对当权者不重贤人志士而自甘昏庸糊涂的愤懑,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志存恢复中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

        运用:

还有谁去关心,廉颇老了,还能够吃饭工作吗?

(翻译)

【名题讲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两题: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①                      (南宋)陈    亮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②。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③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关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

①金宋时定为叔侄关系,章德茂受命出使向金世宗祝寿。

②“北群空”指没有良马。

③藁街:

长安城内使臣居住区,汉将陈汤斩匈奴单于首级悬于藁街。

(1) 对这首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词牌是“水调歌头”;

           B.“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警告金人不要错误地以为南宋没有       

                 能征善战之长;

         C.“于中应有一关半个耻臣戎”意思 是天下 之大,有个别向金人俯 

                首称臣并不奇怪;

          D.“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意思 是金国的日子不长了,而大宋

                正如日中天。

(2)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通篇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胜利的信心,语句铿锵,立意高远,气势磅礴,与辛弃疾词风格相近。

B.这首词一面用自笑解嘲,一面又渲泄愤懑之情;同时告诫章德茂此行要坚定信念,讲究策略,折服金人。

C.词的下阕以虚笔写出对章德茂的勖勉之情,于本是可悲可叹的被动屈辱之中,表现出必胜的信心。

D本词不仅用典贴切,还综合运用了比喻、借代、反问等修辞方法,增加 了作品的容量和感染力。

讲析:

第一题主要考词牌格律知识和词句的翻译理解。

关于词牌的格式,中学阶段必须孰记卜算子、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永遇乐、雨霖铃、扬州慢、虞美人、满江红、忆江南、西江月等已学和常见的几种词牌。

本题A项正确。

B项以良马 喻良才,理解正确。

D项充满自信的豪情,亦正确。

C项“耻臣戎”三字理解有误,意为“以臣服于戎为耻”,设题与此相反,故C项错 。

第二题主要考该词语言

风格和思想内容。

A项重在考风格,本词属豪放派,分析正确。

C项考下阕的思想内容,历数中原古代的明君和英雄,充满了民族自豪和浩然正气,分析正确。

D项考语言的运用,“藁街”用典,“北群空”用 喻,“穹庐”用借代,“依旧只流东?

”用 反问,均很有感染力。

D项分析正确。

B项“自笑”句理解不当。

“自笑”此处意为自喜,喻指章似黄河之水流向不变忠节自守,颇感欣慰。

可根据下文所表现出的乐观自信和对章德茂信任推知“自笑”绝非自嘲。

注意整体阅读理解整体含义。

【风景剪辑】

剪辑1: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

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意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高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李泽厚《美的历程》)

剪辑2:

          辛弃疾一生坎坷,少年时聚众二千参加耿京的起义军抗击金兵。

失败后南归,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

在政治上军事上都能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利国便民。

朝庭当权者疑忌他,四十二岁遭谗落职达二十年之久,落职后长期没有得到任用,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

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因而他的爱国词作情词慷慨,爱憎分明,意境深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艺术感染力很强。

能力演练题库

  【跟踪试题】

一. 选择题:

1. 关于词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B.按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C.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琴曲、曲子词、散曲等。

   D.词也是押韵的,而且与近体诗只押平声韵不同,词的押韵平声、仄 

          声、入声均可,且忠告 间怀可转韵。

2.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千古风流人物                         B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赢得仓皇北顾                         D        早生华发                                        

       赢得青楼薄幸名                                春华秋实

3.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词集有《稼轩长短句》;

C. 《念奴娇·赤壁怀古》押的是仄声韵,如物、壁、杰、灭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押的是平声韵,如处、住、路、否等;

D. 苏词结尾感叹“人生如梦”有点消极色彩;辛词结尾以廉颇自比有豪气也有无赖。

4. 下列有关词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卷起千堆雪”一“卷”字写波涛翻滚之气势,一“雪”字写波涛翻滚之色彩,寥寥数语,声色俱全,实为难得。

B.苏词“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一句语序有倒置,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早生华发”。

C.辛词“气吞万里如虎”,“万里”是指被敌人占领的中原地区。

D.辛词“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指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继续寻欢作乐。

二. 填空简答题:

5. 根据原词填写下列词句的前后文:

①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    煜)

② 花自飘零水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

③ 众里寻他千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岳     飞)

⑤ 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     观)

⑥ 绿杨烟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      祁)

⑦ 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      轼)

⑧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      轼)

6. 苏词结尾感叹“人生如梦”,辛词结尾亦感叹“廉颇老矣”试分析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试题】

三. 阅读苏轼《念奴娇·中秋》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词回答7-11题:

                                         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无云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甲 。

玉宇琼楼,飞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乙。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翩然归去,丙水晶宫里,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下面①-④句是从上面《念奴娇·中秋》一词的甲、乙、丙、丁处抽出来的,试把它们归位,依

次正确的位置是:

       ①望中烟树历历  ②何用骑鹏翼   ③一声吹断横笛    ④冷浸一天秋碧

A.① ② ③ ④    B.③ ① ② ④     C.④ ① ② ③      D.④ ② ① ③

8. 《念奴娇·中秋》一词划线处三句化用了前人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这句诗的出处和含义正确的分析是:

A.自己把明月和自己身影当作知心朋友。

   (白居易)

B.在月下与自己身影对饮,又想到战乱中的另一亲人。

(杜   甫)

C.自己与明月和月下自己 的身 影为友,对饮成欢 。

(李   白)

D.自己与月下自己 的身 影为友。

                           (陶渊明)

9. 选出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内容,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A. 词的上阕写对月饮酒,幻想飞入月宫,超然物外;下阕写月下思人,祝愿人间和美幸福,万户团圆。

B. 词的上阕写

对月发问,思想苦闷而情绪愤激;词的下阕写月下怀念亲人,感情真挚而语意深沉。

C. 词的上阕表达了自己游仙月宫而言担心“高处不胜寒”心情是矛盾的。

词的下阕寄予人间现实生活以热爱,心境是平静的。

D. 词的上阕以叙事为主,兼以抒情、议论;词的下阕以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主旨是:

A. 表达作者在政治上的处境既不得意,和亲人又 多年不能团聚(与其弟苏辙已七年没有见面)的抑郁心情。

B. 通过作者由超尘思想转化为热爱人间生活的矛盾心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C. 通过月下饮酒,对月怀人的描写,表达作者郁郁不得志,幻想逃避现实生活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D. 通过想游仙月宫,逃避现实,而又割舍不下亲情的矛盾思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苦恼而愤激的思想感情。

11. 下面对《念奴娇·中秋》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词的综合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词内容均有中秋时节亲人不能团聚,只得孤单饮酒自乐之意。

B,两词均有游仙月宫之意,《念奴娇·中秋》去意甚决,已然离开人间,并找到了快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去犹未去,依然留在人间,也觉人间生活的可爱。

C.两词均写到了月亮、月宫、月光和月影,“玉宇琼楼”“水晶宫”即指月宫,“照无眠”“桂魄”是写月光,“对影成三人”“ 起舞弄清影”写到了月影。

 

D.两词上下阕内容的安排明显不同。

《念奴娇·中秋》上阕写现实的眼前实景,下阕写仙游幻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阕写仙游幻想,下阕现实的生活和愿望。

四. 阅读下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完成12-14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①。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②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③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④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⑤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

①“玉簪螺髻”本美人插戴的头饰,此喻指远处山形;②“吴钩”,宝刀名,这里泛指刀剑;③“

季鹰”:

晋代张翰字季鹰,见西风起而思乡,于是弃官而归; ④“刘郎”指刘备。

据《三国志》载刘备曾鄙视许汜置田买房之事;⑤倩:

通请。

12. 对这首词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鸿”指快要断气的孤雁。

   B.“江南游子”系作者自称。

因作者早年在北方起义抗金,失败后南归,故以游子自称。

   C.“无人会,登临意”指没有 人能理解作者登楼览胜的良苦用心。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指时光飞逝,国势仍风雨飘摇,不胜忧愁。

13. 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由景及情。

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深感苦      

             闷和悲愤。

      B.下阕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       

             民的情怀。

      C.从全词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 

            观。

   D.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抒发了英雄失  

      意,知音难觅的感叹。

14.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辛词作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词均为登高怀古之作,且均借古伤今,忧愁国势,感叹身世。

B.两词均运用了不少典故,且用意颇有相同之处。

《水》词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感叹自己 怀才不遇;《永》词以“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表明自己 年事虽高仍能为国出力。

C.两词均苍凉沉郁而又雄奇豪壮,均属典型的豪放派词风。

D.两首词均由景及情,均是上阕以写景起兴,下阕以抒情作结。

【创新试题】

五. 阅读下面一首王安石的词,回答15、16两题 :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②“门外楼头”,用典:

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5. 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1.C(散曲是元曲之一种,不是词)       2.C      3.C(都是仄声韵)     4.D

5.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又岂在朝朝暮暮

   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⑥红杏枝头春意闹

   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⑦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⑧千里共婵娟

6.苏词的“人生如梦”是消极的,与上文追慕古人的思想有矛盾,体现了作者当时的苦闷与无奈;辛词结尾的“廉颇老矣”一方面抒发了对当权者不重用人才的愤恨,另一方面也表白自己 仍能为国出力,颇为积极和悲壮。

两者的感叹很不相同。

7.B       8.C       9.C        10.B         11.B(中秋一词的游仙亦未实现,更未找到快乐)      12.A(断鸿是失群的雁)          13.C               14.B

15.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16.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

(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

十一.   宋 词 两 首     《念奴娇》《永遇乐》

导标显示屏幕

1. 了解宋词的有关格律知识,如词牌、调阕、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熟悉念奴娇和永遇乐两种词牌格律;

2. 学习理解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意境;

3. 正确理解两词中写景、用典与感情抒发的关系;

4. 背诵课文并熟记念奴娇和永遇乐两种词牌格式。

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

       首先阅读“

预习提示”,了解两词大意,然后结合课文注释反复诵读。

苏轼词要注意“江山如画”的景物描绘和周瑜形象的人物刻划以及作者由景及人、由古及今的构思手法,进而领会作者即景抒怀、怀古伤己的功业无成的感慨;辛弃疾词要注意词中所用的五个典故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在此所所运用的借古讽今的手法,进而领会作者向往英雄业绩,表明壮志未已的爱国热忱。

最后应注意苏词以诗为词意境开阔和辛词用典较多借古讽今的不同豪放派艺术风格。

可先做完题库中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上下阕。

上阕着重写景,兼用了赋比兴的手法,突出了江山如画的景物特征,并引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这首词上下阕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

结构图:

     赤壁之景        赤壁英雄                   仰慕周瑜          感叹自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上下阕。

上阕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的爱国热忱。

结构图 :

             现时景物        昔时英雄               现时国运        现时处境

【疑难指津】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 。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聪明能干的一面,又有狭隘嫉妒的一面,且无“羽扇纶巾” 儒将风度。

两部作品对同一人物的刻划各有其妙,且都已深入人心。

不必追究谁更接近历史真实。

但一定要理解,苏轼词中如此刻划周瑜、赞颂周瑜,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永遇乐》的用典理解:

因为词的篇幅有限,要在有限的字句里表现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就非借助人人熟知易解的典故不可。

词中用典要注意 不能太滥太生僻,运用得法妙处无穷。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句句用典典各有其妙。

有的借赞扬古人业绩来暗讽当朝,有的借谴责古人来警告当朝,有的借感叹古人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而又壮志未已。

【语言揣摩】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评析:

用比喻的手法概括赤壁之地的景物特征,语言简洁精辟;亦用起兴的手法引出赤壁之地的英雄人物,既照应开头的“千古风流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