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182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docx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结构: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___死后,其子____即位。

王位世袭制取代____。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分封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承担的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______,周王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三.西周的宗法制:

西周的宗法制是与_______互为表里的具有________的制度。

由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_演变而来。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________。

最大特点是_______。

大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宗法制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练习:

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②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③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④诸侯——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

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

3.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

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

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

5.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

史论共享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些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等方面起了独特在作用。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要求: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

2.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结构: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秦王赢政认为自己“_______________”。

以_____作为自己的名号,实行_____制度。

一方面以_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显示了地位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秦朝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最高的官职以及他们各自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______________,对下_________.。

2.县,是郡的下级机构。

县的长官由朝廷任免,主要任务是______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以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长城  D、统一文字

2.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清朝B.汉朝明朝

C.秦朝明朝D.秦朝汉朝

3.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秦始皇个性极其暴虐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5.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史论共享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郡县制,郡县制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要求:

1.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3.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

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知识结构: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两汉:

为加强皇权,汉武帝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形成了_______决策机构。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形成了_______执行机构。

2.隋唐:

确立并完善了______,各省的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相权被_________。

3.宋朝:

进一步加强皇权。

二府三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朝:

一府二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

2.隋朝:

3.唐朝:

4.北宋.

5.元朝: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练习:

1.西汉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哪个属下官员承担?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刺史

2.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3.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制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4.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史论共享: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是主要特点。

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是另一重要特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

认识到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的必然。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______废除了宰相制度。

二.内阁的创立

1.原因

2.创立:

3.评价: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1.______设立南书房

2.______设立军机处

3.君主专制的影响:

 

练习:

1.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2.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1)秦设御史大夫

(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

(1)

(2)B、

(1)(3)

C、

(2)(3)D、

(2)(4)

3.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5.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史论共享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一.选择题:

(共50分,25小题)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实行方国联盟            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受宗法血缘影响           D实行分封制.

2.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制

3.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4.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D.避免了诸侯国势

5.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6.分封制在周朝初期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7.分封制与方国制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 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④各封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有自主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1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2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3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王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

10.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

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③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④修长城、驰道和直道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两汉皇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主要表现在()

①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②汉武帝建立由尚书令等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

③汉光武帝使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④汉光武帝取消了三公九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御使高鸣谏太祖曰: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世祖才能这一建议后()

A.在中央推行行省制度B.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C.设枢密院掌管全国军政D.设宣政院监管宗教事物

13.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地方势力的削弱B.三公九卿制度的废除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

14.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主要负责()

A.起草谕旨B.奏章票拟C.军国机要D.侍从顾问

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6.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17.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创于隋唐时期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朝三省的长官称计相D.元朝实行一相制

18.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三司使和枢密使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19.下列不属于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特点的是()

A.集中相权B.百官权力分散C.重文轻武D.军事上内重外轻

20.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B.分化相权C.分散地方官权力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21.元朝统一后综合蒙汉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

这主要是因为()

A.蒙古内部阶级矛盾尖锐B.蒙古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汉族与蒙古官僚矛盾突出D.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更加先进

2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23.元朝的中书省实质上是继承发展了唐朝的职能()

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吏部

24.汉武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中朝B.外朝C.三公九卿D.尚书

2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剌史③推恩子弟④强化三公九卿制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两大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时代。

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即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姬)贵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分封诸侯,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因而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嫡长子的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宗族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

……依此类推,按血亲关系不断分封下去。

……由于周朝同姓百年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

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西周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材料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

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

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在下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内容。

(12分)

 

ABCDEF

(2)据材料一,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实质。

(6分)

 

(3)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

(6分)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

(8分)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12分)

 

BBBCA

BCDDA

DBADA

BCAAD

1------5CBDCC

6------10ACDAD

11---15ADCCB

16—20DBBAB

21—25BABAB

26、

(1)A—C:

周王D—E:

诸侯F:

卿大夫

(2)宗法制的实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证王权稳定的一种政治制度。

(3)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主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

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27.

(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做法:

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做法:

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2)同:

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皇权。

异:

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凋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