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460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docx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应用教案沪教版

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

知识扫描

1.三酸两碱:

硫酸、盐酸、硝酸和烧碱、纯碱。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成功研究出联合制碱法,后来定名“侯氏联合制碱法”。

2.肥料按来源来分,则可分为农家肥和化肥两类。

农家肥的种类繁多,如人粪尿、牧畜粪尿和厩肥、绿肥、堆肥和沤肥等。

化学肥料分类:

氮肥(含N)、磷肥(含P)、钾肥(含K)、复合肥(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

3.化肥的优点:

含量高,见效快。

弱点:

使用不当,破坏土壤结构、污染水体。

农家肥的优点:

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

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

肥效长而稳定。

弱点:

农家肥虽然含营养成分的种类比较广泛,但是含量比较少,而且肥效较慢,不利于作物的直接吸收。

4.铵盐与碱共热放氨气:

(1)(NH4)2SO4+Ca(OH)2

2NH3↑+2H2O+CaSO42NH4NO3+Ca(OH)2

2NH3↑+2H2O+Ca(NO3)2

NH4HCO3+Ca(OH)2

NH3↑+2H2O+CaCO3

(2)(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NH4NO3+NaOH

NH3↑+H2O+NaNO3

NH4HCO3+2NaOH

Na2CO3+2NH3↑+2H2O

(3)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浓硫酸的稀释:

①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人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6.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浓硫酸、浓硝酸有强腐蚀性、氧化性,不能与可燃物混放;工业用盐含有亚硝酸钠(NaNO2),对人体有毒害和致癌作用;许多重金属盐(如铅盐、铜盐、汞盐、钡盐等)都有毒,严禁混入食品。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与疑点

 

1.重点:

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及其溶液的正确使用。

2.难点: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

3.疑点: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怎样正确使用酸、碱、盐?

教材解读

 

 

常见酸碱盐的应用

1.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还能用于制造氯化锌等氯化物(氯化锌是一种焊药),也能用于从矿石中提取镭、钒、钨、锰等金属,制成氯化物。

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盐酸(包括氯化氢)的用途更广泛,如制聚氯乙烯、塑料,用于合成多种有机氯化物,用于水解淀粉制葡萄糖,用于制造盐酸奎宁(治疗疟疾病)等多种有机药剂的盐酸盐等。

2.硫酸在肥料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制造硫酸按和处理磷矿石生产过磷酸钙。

硫酸还用于农药的生产。

在冶金工业上,电解精炼Cu、Zn、时,电解液就要用硫酸配制。

在金属加工时,硫酸又常用来进行“钢铁酸洗”,以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在石油工业上,硫酸主要用于原油的处理,除去其中的硫化物和不饱和烃。

硫酸还用于化学纤维和塑料的生产。

3.熟石灰用于建筑业、改良土壤、制波尔多液。

4.烧碱广泛地应用于造纸、肥皂、纺织、石油化工、合成纤维、橡胶等行业。

5.氨水用于农业肥料、染料、制药和糖精、化工吸收剂等。

6.有关食盐用途方面,日常生活中的食用盐和医用生理盐水等都是学生比较熟知的,因此可把重点放在它的工业用途上。

通过NaCl的存在、储量、组成成分,都可以说明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制造钠和钠的化合物,如NaOH、Na2SO4、Na2CO3,还可以制氯气、氯化氢(盐酸)等。

尤其应该着重讲一讲,盐和食盐是不同的。

有的人认为盐和食盐一样,是盐就能够食用,误将工业盐(如NaNO2等)用于烹调,这是很危险的。

过去曾经发生多起食物中毒事件,造成严重的危害。

从而也说明学习科学知识对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意义。

7.还应着重指出Na2CO3虽然俗名为纯碱,但它不属于碱类而属于盐。

纯碱名称的来源是它的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水溶液里滴入酚酞试液时变红。

碳酸钠的用途多与它具有碱性有关,如制肥皂、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上都是利用它的碱性。

8.硫酸铜在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大,因此更要记住它的晶体俗名。

“蓝矾”的蓝字来自五水合硫酸铜晶体的蓝色。

“胆矾”来自它的味苦似苦胆。

硫酸铜有毒,农业上用作杀菌剂,制波尔多液。

9.小苏打用于食品、医药工业。

 

化学肥料

1.化肥和农家肥的比较肥料按其性质来分,一般可分为三类:

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如果按肥料的来源来分,则可分为农家肥和化肥两类。

农家肥大多是有机肥料。

农家肥的种类繁多(如人粪尿、牧畜粪尿和厩肥、绿肥、堆肥和沤肥等),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

有机肥料的另一特点是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

这些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于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释放,因而肥效长而稳定。

另外,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值协调,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

农家肥虽然含营养成分的种类比较广泛,但是含量比较少,而且肥效较慢,不利于作物的直接吸收。

农家肥料的这些弱点却正是化肥的优点。

化肥中的营养元素含量比较高,例如:

1kg碳铵中的含氮量相当于25kg~30kg人粪尿;1kg普钙的含磷量相当于60kg~80kg厩肥;1kg硫酸钾所含的钾素相当于草木灰10kg左右。

化肥大多易溶于水,施入土壤后能很快被作物吸收,肥效快而显著。

如用氨水作追肥,能使黄瘦矮小的秧苗在很短时间内返青。

另外,制造化肥的原料来源很丰富,例如,生产氮肥所需的空气和水是取之不尽的,其他原料像煤、石油等在我国的贮量也很多。

因此,化肥可以大量生产并普遍推广、施用。

与农家肥相比较,化肥含营养成分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而且成本也较高。

因此一般在施用时,总是在增施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化肥,这样可以起到缓急相济、互相补充的作用。

2.活动与探究:

在做氮肥检验实验时,可将硫酸铵放在试管里,加入熟石灰、混合后,加热,能嗅到刺激性氨味或看到生成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水是氨的水溶液,氨水是一种具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

并由此懂得在氮肥的施用、贮存和运输中应防止与碱性物质接触。

硝酸铵可用作硝铵炸药,贮存时,不可跟易燃物接触。

 

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1.浓硫酸、浓硝酸有强腐蚀性、氧化性,不能与可燃物混放;工业用盐含有亚硝酸钠(NaNO2),对人体有毒害和致癌作用;许多重金属盐(如铅盐、铜盐、汞盐、钡盐等)都有毒,严禁混入食品。

2.浓硫酸的稀释:

①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人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芜湖市中考题)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氮肥能使枝叶繁茂、磷肥能使果实饱满、钾肥能使茎秆健壮。

种植吃叶的蔬菜(如青菜),应施用较多的化肥是()

A、磷肥B.NH4NO3C.K2SO4D、微量元素肥料

 

吃叶的蔬菜(如青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就是要促使枝叶繁茂,根据题中信息应施氮肥:

NH4NO3。

点拨

解答

B

总结:

信息题这类题关键是尽快抓住信息要领。

随堂变式1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

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

A.NH4NO3B.CO(NH2)2C.Ca(H2PO4)2D.KCl

解答

D

随堂变式2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元素,下图表示了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这些元素的关系。

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1.当pH=4时,土壤显______________性,在这种土壤中植物往往不能正常地生长,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施用二种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肥料,当土壤的pH在______________时,植物的吸收率最高。

(3)如果施用由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组成的复合肥料,为了使营养元素能最大限度被吸收,土壤的

pH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___。

解答

(1)酸因为土壤酸性较强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率低

(2)5.7~7(pH下限允许误差±0.2)(3)6~7

例2

 

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能是()

A.明矾B.食盐C.硫酸铜D.熟石灰

点拨

硫酸铜溶于水是蓝色的,且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明矾、食盐、熟石灰的水溶液都不是蓝色的,故都不满足。

解答

C

总结:

本题主要考查了硫酸铜的用途。

记住一些初中学过的重要物质的颜色,对于我们的解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1)固体物质的颜色

 ①白色固体:

CuSO4、CaCO3、KClO3、NaCl、Ca(OH)2、CaO、MgO、P2O5等

②红色固体:

Cu、Fe2O3

③黑色固体:

木炭、CuO、MnO2、Fe3O4、铁粉

④黄色固体:

S(硫磺)

⑤蓝色固体:

CuSO4·5H2O

⑥绿色固体:

Cu2(OH)2CO3

(2)溶液的颜色

①蓝色溶液:

含Cu2+的溶液,如:

CuSO4溶液,CuCl2溶液

②黄色溶液:

含Fe3+的溶液,如:

FeCl3溶液,Fe2(SO4)3溶液

③浅绿色溶液:

含Fe2+的溶液,如:

FeSO4溶液,FeCl2溶液

④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3)沉淀的颜色

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

AgCl、BaSO4

②不溶于水但溶于酸,且能产生大量气泡,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白色沉淀是:

CaCO3、BaCO3等

③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物是:

Mg(OH)2、Zn(OH)2等

④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是Cu(OH)2

⑤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3

随堂变式

(福州市中考题)可用于清洗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稀硫酸

解答

D

例3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AgNO3溶液B、NaOH溶液C、BaCl2溶液D、Ba(OH)2溶液

点拨

AgNO3溶液与NaCl、NH4Cl溶液反应都得到白色沉淀;NaOH溶液只与NH4Cl反应放氨气,与NaCl、Na2SO4都不反应;BaCl2溶液只与Na2SO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其余两种物质都不反应;Ba(OH)2溶液与NH4Cl反应放氨气,与Na2SO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aCl不反应,可得到三种不同现象,所以应选Ba(OH)2溶液。

解答

D

总结:

物质的鉴别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别分开,其原则:

用最简单的方法。

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进行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的最佳效果。

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标明"用化学方法鉴别"的例外),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

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的就不用多种试剂。

所谓最明显的现象。

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产生。

对于不用试剂的鉴别题要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寻找突破口,从而鉴别出一种试剂,然后再用这种试剂与其他物质间的两两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去鉴别其他试剂。

随堂变式

(镇江市中考题)食盐、食醋和纯碱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检验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钙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④

解答

D

例4

(安徽省中考题)某班学生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A.施用化肥可以使农作物增加产量

B.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化肥肥效快

D.复合肥料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

点拨

本题考查了化肥的优点:

含量高,见效快。

弱点:

使用不当,破坏土壤结构、污染水体。

B选项明显

违背科学。

解答

B

总结:

新课程改革的中考试题中常涉及一些社会中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这些试题来源于现实,情景逼真,涉及的知识范围广。

考生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关注最新科技动态,注重积累化学与社会、科技方面的知识。

随堂变式

(佛山市中考题)取下列化肥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氯化钾B.碳酸钾C.硫酸铵D.磷酸钙

解答

C

例5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实验室可选上图装置中的作发生装置,作收集装置。

(3)按下图安装好装置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备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喷泉实验的原理分析。

解答

(1)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A,C(3)烧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原因是:

氨气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于烧瓶内压强,氨水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

总结: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是确定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而生成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决定气体收集的方法。

喷泉出现的原因:

挤入烧瓶内的少量水将烧瓶内的NH3气体大量溶解,使瓶内气压骤然降低,作用在烧杯水面上的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瓶内,从而形成喷泉。

水中加入酚酞后,喷泉溶液由于溶入了NH3而呈碱性,因而变为红色,使现象更加生动,美观。

例6

(徐州市中考题)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人体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1)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苏丹红一号”作食品添加剂B.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

C.加过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鲜美,D.把霉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2)低血糖患者每天都应注意摄入一定量含淀粉的食物,以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

请你列举两种富含淀粉的食物、。

(3)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丙烯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写出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食盐是人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

人体细胞中约含NaCl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NaCl的量为4.5g~9g。

①某病人因食盐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现医生确定每天为他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每天可为他补充约g食盐。

②小明同学根据NaCl+AgNO3=AgCl↓(白)+NaNO3这一反应原理,对一瓶生理盐水进行分析时,不知道加入的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请你帮他完善该实验方案。

探究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1)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过量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还需进行下一步探究

(2)另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点拨

(1)苏丹红一号危害: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一号”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将亚硝酸钠当食盐误将毒物作为调味品或添加剂、使用霉变食物,如发芽马铃薯、变质甘蔗、霉大米等都会危及人体健康。

(4)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有三种情况: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NaCl过量、AgNO3过量。

解答

(1)B

(2)略(第8章再学习)(3)2C3H4O+7O2=6CO2+4H2O(4)①1.8②合理答案均可。

探究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1)NaCl

AgNO3

(2))AgNO3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NaCl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

实验方案设计题

①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②分析、掌握、利用有关信息包括:

物质的特性,反应的特点、条件,给出的试剂、仪器等。

③注意排除干扰。

④根据实验目的、原理,有关信息等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随堂变式

(安徽省中考题)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用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

请你阅读下表有关资料,并结合已有化学知识,用三种方法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解答

 

此题解法较多,还有利用水溶性、沸点等,解法合理均可。

例7

(福建省厦门市中考题)甲图是某化肥的标签,请列式计算,以解决如下问题:

甲图

(1)通过计算碳酸氢铵的含氮量,说明此标签是否有错误。

(2)据国家标准,碳铵化肥的NH4HCO3含量不得低于95%。

陈红同学利用乙图装置和如下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且假设杂质不发生反应。

乙图

2NH3+H2SO4=(NH4)2SO4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平均值

使用样品的质量(克)

8.00

8.00

8.00

8.00

硫酸溶液增加的质量(克)

1.71

1.69

1.70

1.70

①陈红认为硫酸溶液增加的质量是氨气(NH3)的质量,根据陈红的分析,请利用实验平均值计算出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百分含量。

②这个结果能否说明这种化肥合格与否,请说明原因。

点拨

本题要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混合物中某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用乙图装置根据硫酸溶液增加的质量是氨气(NH3)的质量来测化肥中碳酸氢铵的百分含量是不行的,因为碳酸氢铵分解还生成水等物质,其硫酸增加的质量,还有反应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实验设计本身有错误。

解答

(1)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为:

有错误,因为纯净碳酸氢铵的含氮量只能达到17.7%,因此碳铵化肥含氮量不可能达到20.1%。

(2)①设:

按陈红同学的分析,8克样品化肥中含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7917

x1.70克

按此计算,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含量

②从这个结果不能说明此化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因为按此装置进行实验,其硫酸增加的质量,还有反应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实验设计本身有错误。

总结:

化学计算题中,最伤脑筋无疑是综合题,这类题目文字繁多、数据多、综合性强,尽管学生掌握了一些解简单题的知识和经验,但因综合分析能力差,不善于化繁为简,不能对知识准确迁移,因而觉得十分棘手。

这类题目看似高深莫测,其实,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题目复合而成。

如果你能很好的把握知识梯度,层层深入,则会取得较好的结果。

例8

2004年5月25日我市某地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

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水溶性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81.5g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13℃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无反应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亚硝酸钠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特别注意表中亚硝酸钠沸点“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是亚硝酸钠的化学性质;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亚硝酸钠需抓住其化学性质:

(1)320℃会分解

(2)跟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的气体。

解答

(1)易溶于水,熔点2710C;

(2)方法一:

取少量待测食盐与稀盐酸反应,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食盐中混有亚硝酸钠;反之则无。

方法二:

取待测食盐加热到3200C以上,若有臭味气体产生,则食盐中含有亚硝酸钠;反之则无。

总结:

信息给予题,解题的一般过程为:

接受信息→提取有用信息→迁移应用。

随堂变式

(镇江市中考题)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强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为La2O3,对应的碱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La(NO3)3都易溶于水。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制得LaCl3的是()

A.La+HCl       B.La2O3+HCl

C.La(OH)3+HCl   D.BaCl2+La(NO3)3

解答

D

例9

用石灰石、纯碱、水为原料制取烧碱,肯定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点拨

据所给原料,可用如下反应制取烧碱:

CaCO3

CaO+CO2↑(分解反应)、CaO+H2O=Ca(OH)2(化合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复分解反应)

解答

C

总结:

在初中化学中,制取碱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1)可溶性的金属氧化物和水化合为碱,

如CaO+H2O=Ca(OH)2;

(2)可溶性的碱和可溶性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得到碱,但要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方可发生,如Na2CO3+Ca(OH)2=2NaOH+CaCO3↓。

随堂变式

(甘肃省中考题)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规范,很可能造成实验失败或酿成事故。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答

C

例10

要完成下列变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Ba(OH)2→NaOH   B.Cu(NO3)2→CuCl2

    C.MgCO3→MgCl2    D.Ca(NO3)2→KNO3

 

点拨

A选项: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可一步得到氢氧化钠;

 B选项:

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可得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和水,通过两步得氯化铜;C选项:

碳酸镁和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一步得氯化镁;D选项:

硝酸钙和碳酸钾作用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后一步得硝酸钾。

解答

B

总结:

涉及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题目,我们一定要学会用离子的观点分析问题。

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种反应物中的阴阳离子一定分别遗传给两种生成物,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这是我们解题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