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7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四、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什么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3、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五、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基本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3、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5、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六、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及其特点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定。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3、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1、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3、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唯物主义的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另一条是唯心主义路线: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6、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永远也不会完成

二、真理与价值

1、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6、价值及其特性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7、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3、生产力的构成与生产关系的构成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7、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8、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9、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0、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一,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第二,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5、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6、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

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4、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把剩余价值转化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6、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与资本的有机构成

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和观念的总和。

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以下是江水法的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4:

马克思主义最从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5:

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物质的概念和理论意义

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8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9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10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市实践的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1什么事普遍联系

12什么是新生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为证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

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⑵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⑵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含义是: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运动中。

特殊性是在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7什么是量变和质变什么是否定之否定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需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是矛盾得到解决。

18什么是扬弃

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9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

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

20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抽象与具体是什么

2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

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

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报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2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

  ⑴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⑶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⑷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3主体选择

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

24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2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6什么是认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7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什么

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8什么是感性认识,其形式是什么,什么是理性认识,其形式是什么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

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包括:

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29什么是真理的客观性

3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1真理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3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3如何理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34实践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什么

35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二者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36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总体上看,科技革命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的改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技革命使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7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