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32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docx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一.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对自己的孩子实行了0—3岁的系统研究,1882年发表了《儿童心理》专著,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观察报告,为研究婴儿打开了一扇窗口;

•我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长子从出生实行了808天的观察纪录,写成《儿童的心理》;

•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

——陈鹤琴

对婴幼儿年龄的界定

•婴儿期:

早期儿童学把婴儿期认定为0---1岁,医学界也认同,心理学著作有的把婴儿期看作0—1岁,有的扩展到0—2岁或者0---3岁;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台湾、苏联心理学家都把婴儿期限定为“生命第一年的儿童”;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把婴儿期定为0---2、3岁;陈帼眉定为0—1岁。

•幼儿期:

这里的幼儿实际上是前幼儿期,指1—3岁,真正的幼儿期指3—6岁。

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总述

1、活泼好动:

小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

除了睡觉,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都在活动,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的挥手踢脚,到五六个月时,看见东西就要抓,抓了就放进嘴里,再大一点他就要推推这里、拉拉那里,会走以后,他的动作就更复杂了,一次玩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累。

2、好模仿:

婴儿出生不久,就能模仿大人伸舌头,张嘴巴,半岁以后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挥手学再见、把手指放在嘴里模仿大人刷牙;到两岁左右的时候,能模仿更复杂的动作,妈妈洗衣服,他也要给娃娃洗,妈妈弄面,他也要拿擀杖擀来擀去,三岁以后她的模仿水平更强了。

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主要途径。

3、好游戏:

儿童天生好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儿童从游戏中放松身心,获得快乐。

三四个月的婴儿会乐此不彼的躺在床上做视物远近的游戏;一岁左右的孩子能连续十几次把球抛出去做练习游戏,两岁多的孩子会高兴的做搭积木、娃娃家游戏,也喜欢与爸爸妈妈一起做扮演游戏。

4、好奇:

出生2、3个月的孩子眼睛就不停的转,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5、6个月大的孩子一听到声音就要转头去找,一看到东西就要伸手去拿,7、8个月至1岁左右的孩子,拿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心理学家称这个时期是“口腔期”;1—3岁的孩子喜欢做推、拉、扔、抠、压等动作,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连续开门关门25次,他对“咯吱咯吱”开门的过程很感兴趣,连续按压吹风机开关21次。

5、喜欢与别人交往、合群。

孩子出生的头三年主要与父母交往,但事实上也开始了最初的人际交往。

一岁多的孩子就喜欢摸一摸、拉一拉同伴,或者拿玩具给同伴;2、3之间,就能在一起玩平行游戏,虽然是各玩各的,但已经有了合作的先兆。

有的孩子因为不太与同伴接触(成人的原因),可能表现得胆怯、害怕、不合群。

6、喜欢户外生活。

绝绝大部分小孩子都喜欢户外生活,到门外去就高兴,整天呆在家里就不高兴,有的孩子在外面玩,渴了、饿了都不肯回家。

有的家长过度的限制孩子外出,原因是怕不安全、怕风寒感冒、怕弄脏衣服,孩子像笼中的小鸟,正天被关在家里。

有的老师也不愿多事,怕带托小班孩子到户外玩。

这样长大的儿童,往往身体孱弱、知识缺乏。

7、喜欢被称赞。

8、9个月大的孩子就能“听懂”大人的好坏话,你表扬他,他就高兴的看着你,你若批评,他就吓得瞪着眼睛、表情呆滞;2、3岁的孩子最喜欢“听好话”,喜欢别人的称赞,夸她聪明又漂亮、夸她的新衣服、夸她画的图画,他都很高兴。

我们做父母的理应把夸奖孩子放在口头上,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就夸奖他,但也不要过于滥用。

8、出现第一反抗期。

孩子在1.5---3岁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反抗,这时期的孩子不太听大人的话,爱发脾气,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因为孩子在1.5岁以后,能独立行走、双手的动作也增强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这导致其心理活动独立性的增加,对成人的依赖减少;2岁过后,自我意识萌芽,“我”的概念逐步形成,产生了在活动中突出“我”的强烈愿望,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当这种愿望受到成人的约束时,就表现得反抗。

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应该”和“不应该”,只要自己需要就力求获得满足,若被拒绝,立刻就引起他毫无道理的“逆反”。

家长要平静的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

二、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及内容

(一)躺:

仰卧、俯卧。

2—3个月的婴儿手脚不再乱动,开始出现一些局部动作,学会抬头,成人可把他竖直抱起;4—5个月学翻身。

(二)坐:

5—6个月学坐,孩子真正能坐稳时,头能竖直,不向前倾,不必用双手支撑,双手能自由活动,摆弄玩具。

(三)爬:

爬的最佳年龄是6个月。

充分的爬行能够锻炼手、腿、腰、背部的肌肉。

对婴儿的交往水平、空间知觉的发展都有益处。

   1、爬行动作有助于婴儿手眼协调、手脚协调水平的发展;

   2、7—8个月的婴儿如果很少实行爬行练习,将来可能出现语言上的障碍。

(因为人在爬行时,头部必须抬起,这样颈部的肌肉就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上的语言中枢,有利于学习语言。

有专家研究发现,爬得时候,手与头的距离大约是30cm,这正好是两眼焦距结合的部位,经常练习爬行,有利于长大后阅读写字。

(四)站:

5—6个月,成人可以扶住婴儿的两腋,让他站立,7—8个月扶住他的双手让他站立,每天练习几次,增强肩、胸的活动能力;10个月左右他会自己扶住东西站立,在此期间,他还练习坐、爬、蹲等动作。

不宜站得太久。

到2—2.5岁,能独脚站2—5秒;2.5---3岁,能单脚站5—10秒。

(五)走:

11、12个月的婴儿可以练习行走,12—15、16个月会走的婴儿都属于正常现象,有的婴儿10—11个月就会走了,这是个别现象。

走的太早也不利于婴儿双腿骨胳的发育。

走的太晚,也应该查找原因。

到18个月就走得比较稳了。

18—24月会用脚尖走4—5步,但不稳;2—2.5岁能后退、侧着走,能交替双脚走楼梯;,能双脚交替灵活走楼梯,能走直线。

(六)跑:

13—18个月会跑但不稳;19—24个月连续跑3—4m,但不稳;25—30个月能奔跑。

(七)跳:

19—24个月能开始做原地的跳跃动作,能双脚跳起,离开地面;25—30个月能从楼梯末级跳下;31—36个月能双脚离地腾空连续跳跃2—3次,能跨越一条短的平衡木。

(八)扔:

13—18个月会扔出球去,但无方向;19—24个月能双手举过头顶扔一个球;25—30个月能举起手臂投掷,有方向;31—36个月能把球扔出去3m多。

(九)手眼协调与双手动作:

4—5个月大的婴儿手眼的协调动作就开始发生了,表现是看到东西就伸手去拿,6个月左右,五个趾头仍是浑然一家,往往整把地去拿东西;7个月大时,两手就变得灵巧多了,能够把一只手里的东西交到另一只手里;8个月大时,就能用拇指和食指拣小东西。

手拿两物对敲;13—18个月会用两三块积木垒高,能抓住一支蜡笔用来涂画;能双手捧碗,会试着自己用勺进食;19—24个月能把五六块积木搭成塔,能用线穿进扣子眼,能自己用汤勺吃东西;25—30个月,会自己洗手擦脸,绘画垂直线、水平线,会一页一页的翻书,会穿鞋袜、解衣扣、拉拉链;31—36个月,能用积木搭成较想象的物体,能模仿画圆、十字形,试用筷子等。

三、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

是外部刺激的接收、登录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实现的生理、心理现象。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摸觉、运动觉等;

知觉:

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是对感觉输入的信息赋予意义的过程。

把各种单一感觉,比如视觉与听觉,视觉与触摸觉结合为整体的整合活动,就是知觉解释世界的过程,例如,婴儿手中玩具发出响声的经历导致他们摇动手臂,使手中玩具不断地发出响声,这是视觉、听觉、动觉的整合产生的对“摇铃”的听——动知觉行为。

(一)视觉—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

1、基本特点:

 ◆婴儿的视觉器官在胎儿时期已基本上发育成熟;

 ◆婴儿的视觉系统仍处在成熟的过程中,如视觉神经的髓鞘化还在继续,视觉功能也在进一步完善;

 ◆   出生3天的新生儿就有视线集中现象;

 ◆1个月能看清距离眼睛20cm的物体;

 ◆2个月能根据物体的距离调节视力;

 ◆3个月双眼幅合能力初步完成,并有“移视”和“追视”现象。

2、视敏度(视力)的发展

视敏度指辨别物体细微差别的能力,也就是视力。

新生儿和早期婴儿的视敏度很低(成人在2m处看到的物像,新生儿只能在0.2m远处看到;4个月的婴儿就能在0.6m远处看到)

6个月的婴儿视敏度基本上达到成人的水平。

3、颜色视觉的发展:

出生2周的新生儿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3个月的婴儿已具有三色

(红、绿、蓝)视觉;4个月婴儿已能在可见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我国李忠忱(1990)的研究:

11月婴儿能准确分辨红、绿、蓝、黄四色,13个月能认识和准确指出红绿蓝黄黑白6种颜色,能听懂6色的名称;16个月开始说出6种颜色;18个月开始认识紫、棕、橙、粉红、浅绿、浅黄、灰色;24个月能说出15种颜色。

4、模式视觉的发展:

  图形模式视觉的发展对婴儿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关联。

小婴儿对正常搭配的人的脸型最感兴趣,大一点的婴儿对中度复杂的图形模式有偏好。

(二)听觉:

1、胎儿在6、7个月时可产生听觉。

我国物理声学学者刘泽轮(1990)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结论。

2、5—8个月的婴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可以清楚地区分。

在低频部位的可听度高于成人,在高频部位超过成人的高频。

随着听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成熟,婴儿在2岁前的听阈还在不断发展。

3、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从婴儿出生时即已开始,2个月时能安静的躺着听音乐,2—3个月能区分音高,3—4月能区分音色,6—7个月能区分简单的曲调,在倾听音乐时伴有强烈的身体运动,1.5—2岁的幼儿已显示出伴随音乐节拍的身体动作和“舞蹈”动作。

(三)空间知觉:

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知觉。

它包括对物体本身的空间特性如物体的大小、形状的知觉;还包括物体与主体之间在空间的关系,如距离知觉、深度知觉。

下图一就是一个深度知觉的试验装置。

四、婴儿注意、记忆能力的发展

(一)婴儿注意的发生与发展

1、新生儿已经具备了注意的能力,它们基本上是先天的、无条件定向反射。

通常使用测量心率和血流量变化,作为注意发生的指标。

2、3个月左右婴儿注意选择性的发展:

(1)婴儿更偏好复杂的刺激物;

(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3)偏好不规则图形多于规则图形;

(4)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多于密度小的图形;

(5)偏好具有同一中心的刺激物多于无同心的刺激物;

(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3、3—6个月婴儿的注意:

  

(1)头部运动自控能力加强,扫视环境更加容易;

  

(2)婴儿的视觉注意发展,视觉搜索平均时间变短,更加偏好复杂的、有意义的视觉图像;

  (3)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注意的质量;如有控制的注意的稳定性的提高;

4、6—12个月婴儿的注意:

 

(1)半岁以后,婴儿觉醒时间的增长是大脑成熟的标志,婴儿有更长时间去探索事物和获取更多新信息,他们经常处于警觉和积极探索状态;

(2)婴儿动作的发展使他们的活动视野、活动范围显著扩大,使注意对象多样化;

 (3)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受经验的支配。

5、1--3岁幼儿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

皮亚杰的试验证明,12—13个月的婴儿能找到先后藏在两个位置的同一个物体,但是只有当他看见藏的动作时才能找到。

15—18个月的儿童能够找到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藏起来的客体。

  

(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活动的支配。

言语活动不仅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而且还支配着儿童注意的选择性。

  (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

2岁以后,幼儿在活动中注意的时间逐渐延长,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也越来越广。

(二)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1、胎儿的记忆:

国外的大量研究和国内刘泽论(1991)研究证明,胎儿期已有记忆,并在出生后表现了再认的能力。

2、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2个月婴儿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可以因积累形成长时记忆;3个月婴儿对操作条件反射的长时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

3、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5—6个月的婴儿记忆间隔14天之后还能再认大多数刺激物。

5—6个月的婴儿有48小时的记忆。

4、6--12个月婴儿的记忆:

  

(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2)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婴儿开始能把新信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

5、1—3岁幼儿的记忆:

(1)符号表象记忆产生。

1岁后语言的发展,使儿童能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

如“苹果”一词的符号在头脑中就可以激活关于苹果的具体表象。

(2)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

10个月的婴儿出现短时记忆,10%的婴儿能保持5秒,13个月的婴儿都能保持5秒,以后可增加到30—40秒,1.5岁以后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

 (3)表现出明显的回忆能力。

1岁能够回忆几天或者十几天前的事情,2岁可以保持几个星期,3岁能达到几个月或者更长。

五、婴幼儿的直观行动性思维

(一)婴儿的动作思维:

在能够运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之前,婴儿是借助动作思维的。

  拉被单试验:

一个玩具放在毯子上婴儿那不到的地方,婴儿试图直接取得这个玩具,但他够不到。

失败几次以后,偶然的抓住了毯子的一角,由此发现毯子的运动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于是婴儿开始拖动毯子,最后取得了玩具。

婴儿从此开始对这种情景进行反复的试验,不断变换方法,这可以说是婴儿智慧动作中的一大进步。

•皮亚杰的观察研究:

杰西来到一扇关着的门前,两只手各拿着一只草叶子。

他想门把伸出右手,但看到除非把草叶放下,就不能扭动门把。

他把草叶放在地上,打开门,在把叶子拿起来,走进门去。

但是当他要走出屋子时事情变得复杂了。

他把叶子方在地上并去抓住门把,但他觉擦到把门拉向自己时必须同时挪开那处于门和门槛之间的草叶,于是,他拾起叶子把它放在转动着的门之外。

这种整体性操作恰恰是发生在表象或关系知觉上的十分独特的智慧活动。

(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和标志:

1.5—2岁左右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时期;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

(三)3岁前儿童的思维属于直观行动性思维。

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

思维紧紧依靠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2、思维在实际行动中进行。

离开自己的动作,思维也就不存在了。

(举例:

2-3岁孩子画画)

六、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一)前言语阶段(也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生后第一年)

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2—3个月的婴儿在吃饱睡足时,会发出“啊咕”等声音,这不是嗓音,这种声音只有在安静和满足时才出现。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婴儿发出的声音有了明显的元音和辅音,有比较分明的音节。

如ba-ba-ba,da—da—da.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发出的语音能与个别事物结合起来,说出少数几个词。

(二)言语发生阶段(1—3岁)

1、言语发生的标志:

  

(1)用不太严格的标准衡量,初步理解词的意义;

  

(2)持续的、自发的使用一些词。

   (3)词带有个概括的意义,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

   (4)能掌握10词左右。

2、言语发生的两个小阶段: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1—1.5岁)这一阶段儿童理解的语言大量增加,说出的语词很少,甚至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停顿或沉默期;

 

(2)积极说话阶段(1.5—3岁)孩子突然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语句也迅速发展。

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泻千里。

3、2—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七、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依恋的发展

1、婴幼儿依恋发展的阶段;

  ●无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0—3个月)对谁都微笑,那怕是一个精致的面具。

  ●有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和熟悉他的人表现出更多微笑、啼哭和咿咿呀呀,对陌生人的反应明显减少。

  ●特uixiang殊情感连接阶段(6个月---3)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注。

2、婴儿依恋的类型:

 

(1)回避型:

妈妈是否在场对这类孩子影响不大,妈妈离开他们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回来也不予理睬。

这类儿童还未形成依恋。

 

(2)安全性依恋:

与妈妈在一起能安静的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不是总粘在妈妈身旁。

 (3)反抗型依恋:

对妈妈的离开很警觉,有点打惊小怪,甚至会极度反抗,与妈妈在一起,也不把妈妈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

3、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的发展;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3)安全的依恋使母婴形成良好的感情联结。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1、同伴之间的交往最早可以在5、6个月的婴儿身上看到,他们可以互相触摸、观望,甚至用哭泣来对其他婴儿的哭泣做出反应。

2、6—12个月的婴儿交往的社会性逐渐增加。

他们可以对见过2、3次面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触摸;

3、12—24个月的孩子开始在一起互相游戏,表现出初步的交往能力;

4、2—3岁孩子的同伴关系表现在交换游戏物品的基础上。

附上:

婴儿期儿童心理特点

婴儿期是指儿童从出生到1岁的时期。

胎儿刚出生后主要依靠皮层下中枢来实现非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此时重要的非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及定向反射。

婴儿期由于神经髓鞘的形成不全,神经兴奋不能沿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故兴奋特别容易扩散,这也是小儿易激动的生理原因。

    随着脑的不断发育,皮质中的暂时性联系也日益发展起来。

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是在出生后两周左右。

4个月的儿童能区别各种气味,能分辨不同颜色的物体。

4-5个月便能分辨出亲人和生人。

从第4个月起开始分辨出成人的声音,如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就高兴起来,并开始发出一些声音以回答成人。

 5-6个月婴儿就可以再认妈妈,这是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婴儿出现的短暂记忆的表现。

7-8个月时起,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在他的脑里,就在这一物体或动作的形象和词的声音之间,建立起暂时联系,以后只要再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

10-11个月起婴儿开始“懂得”词的意义,并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词开始成为信号,即第二信号儿童的语言或说出的词是从成人所发出的词或者语言的声音模仿开始产生的,因此,为了尽快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成人在与儿童接触时应尽可能不断给予语言刺激。

 儿童情绪自两个月以后,积极情绪开始发展,当吃饱、温暖时,可以看到儿童活泼而微笑的表情,反之,能引起否定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呆滞等。

因此,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状态,应经常和儿童交往,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当的玩具,并多给予关心、照顾和抚爱。

二.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

  ·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

  ·是孩子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脑的发育

  5~6岁时,脑的结构已经较成熟,这意谓着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了。

这一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所增强,但抑制机能还比较差。

  大脑兴奋机能的增强表现在觉醒的时间延长,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条件反射建立的速度加快。

抑制机能的增强表现在已经能较好地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事情的分辨也更加准确。

  睡眠时间

  3岁:

晚上睡12小时,白天睡2小时;

  6岁:

晚上睡10~11小时,白天睡1.5小时。

  动作的发展

  由于大肌肉的发展,他们会不知疲倦地从事各种活动。

  如:

自如地走、跑、跳;单脚跳跃,甚至跃过低矮的障碍物;跑上跑下楼梯,熟练地攀登;抛掷各种物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明快、动作整齐地跳舞;在跑动中越过各种障碍物,如沙坑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参加体育竞赛。

  5~6岁,小肌肉开始发展,这时就能从事绘画、写字、塑造等活动了。

  语言的发展

  词汇

  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

  词汇量

  3岁:

800~1000个;

  4岁:

1600~2000个;

  5岁:

2200~3000个;

  6岁:

3000~4000个。

  言语表达

  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出现了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它既可以帮助儿童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

  言语失常现象

  这一阶段常出现三种言语失常现象:

口齿不清、发音含糊和口吃。

  口齿不清一般发生在换牙期间,在新牙长出后就能纠正。

  发音含糊是由于嘴唇、舌和下颚的运动不灵活造成的。

运动不灵活可能是因为害羞、胆怯,常在情绪激动时发生。

  口吃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是由于情绪紧张、神经过敏,有的是模仿别人口吃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遗传。

  专家提示

  这一时期,儿童说话常有重复或犹豫不决的情况,在与他们交谈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轻松愉快地发表议论。

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

  •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

  •是孩子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脑的发育

  5~6岁时,脑的结构已经较成熟,这意谓着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了。

这一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所增强,但抑制机能还比较差。

  大脑兴奋机能的增强表现在觉醒的时间延长,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条件反射建立的速度加快。

抑制机能的增强表现在已经能较好地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事情的分辨也更加准确。

  睡眠时间

  3岁:

晚上睡12小时,白天睡2小时;

  6岁:

晚上睡10~11小时,白天睡1.5小时。

  动作的发展

  由于大肌肉的发展,他们会不知疲倦地从事各种活动。

  如:

自如地走、跑、跳;单脚跳跃,甚至跃过低矮的障碍物;跑上跑下楼梯,熟练地攀登;抛掷各种物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明快、动作整齐地跳舞;在跑动中越过各种障碍物,如沙坑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参加体育竞赛。

  5~6岁,小肌肉开始发展,这时就能从事绘画、写字、塑造等活动了。

  语言的发展

  词汇

  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

  词汇量

  3岁:

800~1000个;

  4岁:

1600~2000个;

  5岁:

2200~3000个;

  6岁:

3000~4000个。

  言语表达

  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出现了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它既可以帮助儿童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

  言语失常现象

  这一阶段常出现三种言语失常现象:

口齿不清、发音含糊和口吃。

  口齿不清一般发生在换牙期间,在新牙长出后就能纠正。

  发音含糊是由于嘴唇、舌和下颚的运动不灵活造成的。

运动不灵活可能是因为害羞、胆怯,常在情绪激动时发生。

  口吃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是由于情绪紧张、神经过敏,有的是模仿别人口吃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遗传。

  专家提示

  这一时期,儿童说话常有重复或犹豫不决的情况,在与他们交谈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轻松愉快地发表议论。

  教育重点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