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3287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doc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1.1施工测量方案

1.1.1施工测量工程概况

本工程平面主要为矩形、条形。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本工程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经计算转换),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放线,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图进行定位,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准确地测设出河道断面主体结构的轴线和标高,并设置引桩和水准控制网,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

1.1.2控制测量依据

《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工程测量规程》(规范设计阶段)SL197-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94;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1.1.3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的配置

根据本工程规模,拟选配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员1名,负责整个施工过程测量放线工作。

1.1.3.1测量队职责

(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

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

(2)测量监控实施过程严格按照规定实施。

(3)根据本施工处的生产计划安排,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

(4)做好与外部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类保管,并对保密文件特殊管理。

(5)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

(6)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

(7)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范,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8)不定期的对各工作面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控制质量的方法。

(9)负责向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准确的提供现场验收断面资料、校模检测资料、报方量断面资料、平面图及工程量计算表,配合收集整理竣工验收归档资料。

1.1.3.2测量设备

设备见下表

表1.1-1测量设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精度、等级

1

GPS

2台

J2

2″

2

水准仪(自动安平)

2台

DSZ3

1mm

3

精密水准仪

2台

B20

0.01mm

4

标准钢卷尺

2把

50M

±3mm

5

钢卷尺

2把

50M

1.1.4测量准备工作

与建设单位办理桩、控制点移交手续,现场交接引测点位,填制“施工测量控制点交接记录表”。

根据设计意图、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与施工部署等,确定控制轴线并进行内业计算。

配备测量人员:

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员3人。

仪器配置:

测量仪器必须通过计量所检验并有合格证,依据现场情况配置测量仪器。

1.1.5设计图纸的审核

1.1.5.1总图校核

通过校核总图,了解定位意图,计算定位数据,以及河道断面主体结构跟周围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的位置关系,确保河道断面主体结构的定位数据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阅读设计图纸时必须校算河道断面主体结构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1.1.5.2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

检查设计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基坑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请设计人员及时变更设计。

1.1.6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

根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成果表对控制点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校测控制点(业主提供的导线及高程点不少于三个)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与甲方办理控制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

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如果超出限差要求,及时向甲方和施测单位反映本工程的校核结果。

必要时,请施测单位重新复测。

1.1.7检定测量仪器、量具及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1.8实地踏勘

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的位置,首先了解标石和标志的位置,其次结合本标段内工程性质及地形情况初步选定加密点的位置。

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为控制网图的设计做准备。

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路线和交通工具。

1.1.9控制网的建立

1.1.9.1平面控制系统的建立

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应不少于三个点)采用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此项测量工作进行时,最好与驻标段专业监理工程师联合测量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外业工作量)。

若发现标志不足、不稳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将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序测量工作。

起始平面控制坐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坐标点加密测量。

(1)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布点埋石:

鉴于该工程的特点,其加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采用平行线法,在道路红线以外、绿线以内,距中心线右侧50米外,以中线桩为准,测设一排平行中线的控制桩。

(2)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3)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技术要求后,应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

(4)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

(5)在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

1.1.9.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

(1)水准路线的确定按点埋石:

在标段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且距桥中心15m以外的稳定位置埋水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相邻两加密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80~120m,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引测高程。

(2)测设方法:

外业测量时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中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观测。

(3)外业测量完成后及时进行内业平差计算,仅当通过平差计算满足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时,形成文字成果报送监理部签认,否则应及时查找错误或超差原因,并进行补测或重测,直至合格为止。

(4)定期复核:

对已测设完成的加密高程控制网应随施工进度的推进,进行定期的复核测量,以确保施工全过程中高程测量系统的统一,复核测量时按初测时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成果应报送监理部确认。

1.1.9.3相邻两标段间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联测

此项测量工作应在双方控制网布设测量完成后,在驻地业主代表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协调组织下进行,双方专业测量工程师及相关人员均应到场。

联测宜按同精度测量,即按原控制网点布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时两个标段应提供相邻的两个以上的控制网点参与测设。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需进行联测。

1.1.9.4施工图审核

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的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工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1.1.10各分部工程工程测量

1.1.10.1开挖工程测量

1)测量放样前应熟识开挖平面布置图和开挖断面图,参照其他有关图纸对于设计蓝图中的结构尺寸和边坡坡比进行计算校对,对于特殊地段的特殊开挖应做出明显标示,做好审图工作。

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设计意图,编写开挖放样计算程序,待编写完成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计算并由第二人独立校核验证,确保放样计算程序的准确性。

1.1.10.2开挖放样

1)我标配备的两台全站仪均满足开挖放样精度要求,该仪器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基准站可选择自由架设在地势高、障碍物少的的地方,放样结束后再把棱架设在已知点上进行校核。

2)外业设站校正时,对中误差不大于5mm。

移动站校正完成后利用已知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和高程误差不大于1cm,然后开始测量放样。

根据情况也可采取校正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控制点用以提高测量精度。

1.1.10.3立模和填筑放样测量

(1)立模和填筑放样

1)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精确性,力保混凝土工程结构外观尺寸的线性,在立模和填筑放样时我们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2)在施工范围内选择就近控制点设置测站点,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测站设置完毕后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作为后视方位,进行后视测量;后视测量完成后可选择测量另外已知的控制点,实测坐标值和已知坐标值进行较差,满足立模和填筑施工测量后即可进行放样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仔细输入反射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棱镜高等相关系数确保测量数据精确性。

1.1.10.4开挖验收测量

1)开挖单位工作结束后,配合质监部门做好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自检合格后绘制开挖验收平面图和断面图等测量成果资料上报监理部,申请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开挖验收测量。

2)上报的验收断面图纸中应注明实际开挖断面线与设计开挖断面线较差情况,严格控制边坡开挖,严禁出现边坡超欠挖情况。

3)根据施工招标图纸和施工合同,土石方工程量依据实测断面进行计量,因此,原始地形线是计算土石方量的重要基准线,故在工程施工前我标段联合业主、监理进行原始地形的测绘工作,申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和建管处批准后方可作为计量依据。

4)开挖工程量申报每月一次,申报时要有具体的计算表格、开挖平面和断面图。

5)报量开挖断面除特殊情况外断面间距取20m即可。

工程量采用断面法计算,断面布设应与原始地形线的断面间距和断面位置相一致,使用联测认可的原始地面线进行计量计算。

6)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到设计线时,应及时进行竣工验收测量。

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关键部位的竣工纵横断面图,是工程质量评定和分析以及竣工验收的基本依据。

7)土石方开挖建基面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的比例尺在1:

200~1:

500范围内选择。

土石方回填竣工纵横断面图(或高程平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施工详图比例尺。

土石方开挖、回填竣工断面的布置和比例尺应尽量保持与设计图一致。

8)竣工地形图和断面图测量方法与工程量验收测量方法相同。

但技术要求要高一些,测点相对测站点的允许偏差,平面和高程误差均为±5cm。

9)土石方回填竣工断面图间距10m~20m;建基面竣工断面间距5m~10m;曲线段可根据时间情况适当加密。

10)断面方向:

横断面应垂直于河道断面主体结构主轴线,纵断面应重合或平行于河道断面主体结构主轴线。

11)断面位置布设:

应优先布设在设计断面位置,再在结构变化处布设,最后按断面间距要求布设。

12)竣工地形图应注明图幅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比例尺、测图方法、日期、测量员和图名等内容。

竣工断面图应注明桩号、断面中心坐标、比例尺和断面布置示意图。

13)竣工地形图、断面图整编后归档,并报送监理单位和竣工验收管理部门。

1.1.10.5地下施工测量

根据业主移交的城市测量控制网资料,利用施工坐标与城市测量控制网的换算关系来确定施工主轴线和建立总控制网的垂直坐标系统。

由于土方开挖的影响范围将达20m左右,故控制桩网点的设置距基坑保持30m的距离。

在土方开挖期间,设立4条主控制线,控制点的设置考虑在场内不易破坏和通视条件较好的位置,并设置永久标识。

当土方工程施工至结尾时,采用外控手段,利用激光经伟仪将设在基坑四周的控制点轴线转移至坑内,以控制开挖及坑底落底处的平面位置。

根据标高控制点,利用S3级水准仪控制挖深。

沉井施工时,依据就近原则将方格网中的控制线用经纬仪投至基坑底的施工区域内,基坑的轴线即从附近的控制轴线通过经纬仪和钢尺测出。

控制轴线的标定在施工前期采用50mm×50mm×1000mm木桩钉设。

每段沉井施工完后地面上的方格控制网必须全部引测到基坑内以便检查基坑内轴线位置。

沟渠施工测量同此方法。

1.1.10.6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由标高基准点精确布设到河道断面主体结构上,以此基准点将标高传递到施测层后进行闭合校核,布设的位置根据建筑平面均匀布设,用钢卷尺在结构上竖直引测,弹出正整数或半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布设起始标高向上直接读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起始标高点,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将水准点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1.1.10.7沉降观测

本工程涉及基坑支护施工。

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根据基坑最终沉降观测中误差精度要求,确定采用二级水准观测,环形闭合的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采用二等环形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为小于0.3n1/2mm(n测站数)。

每次观测结束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及时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编制成果表,作为竣工资料归档。

1.1.10.8观测注意事项

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照明不足的地方采用人工照明。

测量时要求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视距差不大于2m,视距不能超过30m。

测量中固定人员进行观测,固定水准仪和塔尺,水准基点与观测路线,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各前视点后,要求再回视后视点,再读数两次读数之差不处超过1mm,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1.1.10.9测量管理专项制度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管理体系是本工程测量工作的制度保障,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工作,是各施工阶段的先导性工作,也是各阶段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工程的水平位置、高程、竖向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的依据,并为工程设计、施工与工程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

搞好施工测量管理工作是保证正常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前提。

项目部由两名测量管理人员,放线工作由施工队测量人员完成,项目部测量组负责现场轴线控制网的测绘,负责建立各种关键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及其桩位的交接工作,对各分包单位测量工作的复核验收,向监理的报验工作和对现场所有测量单位的协调工作,向其他部门提供测量成果及有关数据。

负责本部位施工范围测量方案的制定、轴线定位、工程放线的实施以及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

由于本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应配备足够的现场测量人员,才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各施工队应配备至少一名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测量人员和其它数名技术熟练的测量员辅助施工放线,每个人都应持有相应等级的岗位证书并报项目经理部、监理公司。

测量仪器的保管和维护。

测量仪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在潮湿和粉尘环境中作业过后,要把仪器擦拭干净,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将水汽晾干。

为保持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和稳定性不下降,或损坏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仪器操作者不得远离仪器,使仪器设备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测量仪器的检校。

用于测量生产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行定期强制送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测量生产,用于工程的测量设备应建立台帐,仪器的型号、精度指标、使用状态、检校情况应作好记录,确保测量仪器处于受控状态。

测量仪器要作好日常检校,定期了解使用仪器的精度状况,做好检校记录。

仪器现场管理:

(1)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检定合格证,并按周期检定。

(2)仪器检定按照国家(市)各类设备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检定方法、检验准则在国家授权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

(3)保存检定记录,建立仪器管理台帐,内容主要包括:

型号、数量、检定时间、搬运、收发使用等。

(4)现场设仪器柜,测量人员负责仪器日常管理。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杜绝冒险、违章。

1.1.10.10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测前控制,每次测量作业前必须制订测量作业方案,明确测量方法,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

桩点的复测,进行导线测量或放样时,必须对作为已知点导线点进行复核测量,平面控制点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水准点应检测相邻两点间的高差,当检测结果表明桩点正确可靠时,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

仪器对中整平,以保证置镜站、后点和前点仪器的对中整平正确,防止对点错误的发生。

①记录应采用双记录复测制。

记录员应按照记录表格逐项计算,严格禁止采用只计算第一测回度分角值而其他测度分角值照抄第一测回角值的记录方法,以防止角度的度、分计算错误不能通过多测回测角进行复核。

②记录员必须在记录簿中记录清楚测量人员和测量时间,以便对测量事故责任进行分析和认定。

③观测员与记录员之间应密切配合,观测速度与记录速度协调一致,记录员必须对记录数据进行回报,以防止记录员忙中听错记错观测数据。

④导线观测时由于控制点高程采用二等水准高程,可以不必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可以避免因丈量仪高错误而导致该次观测失败。

1.1.10.11测量内业管理

①复核原始记录时,应对记录薄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包括点的名称,点之标记,观测数据、日期、人员等。

②采用双记录复核时,原始记录由两个记录员互相复核,确保记录成果正确无误。

在因测量人数受限而采用单人记录时必须遵循单记录双复核,当发现记录错误时,复核人必须让记录员重新计算进行确认。

测量成果计算前,必须对与施工测量相关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复核,确认测量计算所采用的设计数据正确无误,当发现图纸数据与复核结果不符合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以防止设计图纸中设计施工数据错误导致计算成果发生错误。

严禁使用未经设计部门认可的非正式图纸中的数据作为测量成果计算的依据。

计算人员必须认真抄录原始记录及起算数据。

成果书编制完以后,首先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连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可用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

测量成果编制完成后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对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过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

测量成果交付使用前进行交接,并进行详细技交底,测量桩点应现场逐个交接,交接清楚后签署交接记录。

当工程项目与其他单位相邻的施工交界段时,为确保施工交界段的正确衔接,应与相邻施工单位签认交界施工段的测量公用桩,交界处平面公用桩至少应为两个,水准点公用桩一个。

1.1.10.12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测量仪器和量具除按规定周期检定外,对经常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的主要轴系关系应在每项工程施工测量前进行检验校正,施工中还应每隔1~3个月进行定期检验校正。

测量仪器和量具的使用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应精心保管,加强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项目部测量员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为防止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必须从人员、仪器、操作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解决。

尽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施测,在不利环境下施测的结果,应有严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1.2临时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涉及既有道路施工采用封闭道路进行作业,特别是与既有产权单位的交叉作业,影响到产权单位的车辆及行人进出场,采用临时在原有道路单侧采用碎石土和混凝土进行临时过渡便道施工,保证施工现场的交通。

为保证施工运输材料车辆正常通行,确定施工安全,特别是行人安全,在施工过程积极参与与交警部门协调交通组织、管制问题,并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1.2.1施工工艺

弃渣场取料,采用装载机、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推平,振动压路机碾压。

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每一水平层的全宽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小于40cm。

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到路肩而不致滑坡。

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振压。

碾压顺序按先便道路基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超过4km/h。

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

泥结碎石在场内拌好运至现场摊平,泥结碎石厚度为20cm。

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平整。

路基整修在便道工程陆续完毕、所有排水构造物已经完成并在回填之后进行。

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

如填补的厚度很小(100~200mm),而又是非边坡加固地段时,可用种草整修的方法以种植土来填补。

便道施工完毕后,人工挖水沟,水沟底设置2%的排水坡,将路基水引至其他排水沟中。

1.3清淤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包含河道清淤,由于长时间河道断面不成形,污水不能有效截流,导致河道管养失控,本工程河道清淤工程量断面较广,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中具有施工便道条件的河道采用机械开挖,不具备施工便道进场的河道采用射水吸泥施工方案,淤泥统一外弃至弃土场消纳,确定现场环境保护施工。

1.3.1总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有关的工程施工规范与我单位历年来类似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现制定本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表1.3-1总施工工艺流程图

1.3.2建筑垃圾清理外运

由于河道边坡有杂树、树枝、生活垃圾众多,河底枯枝烂根很多,且部分河底及岸滩沉积厚度不等的瓦砾、建筑垃圾等,如直接进行水力冲挖则大大降低了冲挖的效率,而且容易损坏机械及输送泵。

所以需在水力冲挖前对该部分面积进行清运。

1.3.3射水吸泥清淤

在表面建筑垃圾清运完成后即可对淤泥区进行分块分段用水力进行冲挖。

(1)水力冲挖淤泥工作原理

水力冲挖的施工原理是模拟自然界水流冲刷原理,借水力作用来进行挖土、输土、填土,即水流经高压泵产生压力,通过水枪喷出一股密实的高速水柱,切割、粉碎土体,使之湿化、崩解,形成泥浆和泥块的混合,再由立式泥浆泵及其输泥管吸送。

冲挖初期直接用高压清水泵从下游抽取水,接送高压水枪进行冲挖。

高压水枪冲挖下来的泥浆被固定在浮桶上的泥浆泵抽出,抽出的泥水混合物排放至河道岸坡边围堰筑成的集浆池内,并在该区进行初步泌水沉淀以提高泥浆浓度。

清基时在河底的低洼开挖导流沟,以收集地下水、导流补充水及回流水。

集浆池泌出后的水经排水沟排入导流渠,由高压清水泵直接抽取作为冲挖循环水使用,不足水量由仍从围堰上下游中抽水补充。

由于水力冲挖机组的泥浆泵的最佳工作水深为1m,所以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冲挖区内水位高程,以满足泥浆泵的工作性能。

水力冲挖采取24小时三班制作业,以保证工期(每天有效作业时间为18小时)。

场内泥浆运输是指泥浆经泥浆泵由冲挖区管道输送至集浆池,该部分管道采用泥浆泵专用软管φ300加筋聚乙烯软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