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3362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工艺学重点知识点.docx

化学工艺(化学生产技术)系指将原料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化学工艺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产品生产方法和过程不相同,这就

是化学工艺学研究的范畴。

(产品为研究目标)

化学工艺的共同性是指不同产品生产的过程的步骤具有相同性,

这就是化学工程学研究的范畴。

(过程的规律为研究目标)

化学工艺过程包括:

生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

设备作用结构和操作

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

操作条件的选择

产品分离

能量综合利用

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

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

2)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也在不断提高

3)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部门

现代化学工业是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生产部门,进一步朝着智能化发展

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

5)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

6)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仍然是现代化工、企业要解决的问题。

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无机化工产品

高分子化工产品

精细化工产品

生物化工产品

石油的组成;

烃类化合物--饱和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类化合物--含硫、氮、氧和金属的有机化合物

胶质和沥青--沸点高于500℃的馏分,多为稠

环环烷烃和芳香烃含S、N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石油的一次加工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其原理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压蒸馏的塔底馏分称为常压重油

减压以降低沸点,继续精馏,所得产品主要为润滑油和裂解原料,塔底馏分为减压渣油,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留于其中。

蒸馏的流程有三类:

燃料型

燃料-润滑油型

燃料-化工型

二次加工

A.催化重整;在含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汽油(石脑油)馏分,使其中的烃类分子重新排列形成新分子的工艺过程。

目的是获得高辛烷值的汽油,还提供苯、甲苯、二甲苯及液化气和溶剂油,副产氢气

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

将汽油样与异辛烷(规定辛烷值为100)和正庚烷(规定辛烷值为0)的混合溶液在标准试验汽油机中比较。

当油样的抗爆性与某一浓度溶液抗爆性相同时,溶液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浓度就是该汽油的辛烷值。

辛烷值越大,汽油抗爆性越好。

一是选择良好的原料和改进加工工艺

二是向产品中调入抗爆性优良的高辛烷值成分

三是加入抗爆剂

B.催化裂化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重质馏分油,使大分子烃类化合物裂化为高质量汽油,并副产柴油、锅炉燃油、液化气等产品的加工过程

C.催化加氢裂化

在催化剂及高氢压的存在下,加热重质油使其发生加氢和裂化反应,转变成航空煤油、柴油、汽油和气体产品的加工过程。

D. 烃类热裂解

目的是为了制取乙烯和丙烯

煤加工的方法有:

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气化是煤与气化剂作用生成气体混合物的反应过程。

目的是将煤转化成可燃气体。

煤气化过程包含煤的热解、半焦的气化等过程。

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ºC可得到焦炭、煤气和其他化学产品。

这一过程称高温干馏或高温炼焦。

煤的成焦过程分为:

煤的干燥预热阶段(温度<350ºC)®胶质形成阶段(温度350~480ºC)®半焦形成阶段(温度480~650ºC)®焦炭形成阶段(温度650~950ºC)。

间接液化则是以煤气化产物合成气为原料合成液体燃料或化学品的过程。

直接液化要求的原料煤为低灰、磨细、干燥的褐煤,或高挥发分的长焰煤、不粘煤,煤种限制严格。

工艺流程化工生产中按物料加工顺序将各功能单元有机组合的过程。

工艺流程图通过统一规定的标线、图例来表示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图。

生产能力是指一个设备、一个装置或一个工厂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生产强度是指设备单位体积(面积)的生产能力

转化率x是指某一反应物在反应中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

选择性s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

收率y=s*x从产物角度来描述反应过程的效率

质量收率:

投入单位质量的某原料所能生产的目的产物的质量

催化剂的作用:

提高反速和选择性

改进操作条件;降温、降压、节能、降低成本

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过程,发展新技术.

在能源开发和消除污染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形成中间络合物,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

催化剂特征:

(1)参与反应但反应终了时其性质和数量不变

(2)改变速度不改变平衡(3)明显的选择性。

尤其在有机化学反应领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烷烃的裂解反应

(1)正构烷烃

1、断链比脱氢容易;

2、链长容易断;

3、脱氢比断链吸热多;

4、断链自由焓有较大值不可逆,脱氢自由焓值很小的负值或正值,可逆过程;受化学平衡限制。

5、C—C键断裂在分子两端的优势比在中央大,所得分子(小的是烷烃、大的是烯烃)随C链长,中央断裂可能性。

乙烷不发生断链反应,只发生脱氢反应生成乙烯,甲烷不发生变化。

(2)异构烷烃

1.C—C或C—H键的键能较低,易裂解或脱氢。

2.脱氢顺序,叔碳氢>仲碳氢>伯碳氢

3.得乙烯、丙烯少,氢、甲烷C4及C4以上烯烃多

4.C数上升,异、正构所得乙烯、丙烯收率的差异下降。

烯烃的裂解反应

断链反应:

位于双键β位置的C-C键比α位置C-C键的解离能低,易断裂

脱氢反应烯烃可以进一步脱氢生成二烯烃、炔烃

歧化反应两个同分子烯烃生成不同的两个烃分子。

双烯合成反应二烯烃与烯烃合成生成环烯烃,再脱氢生成芳烃。

芳构化反应六个或更多碳原子的烯烃可以发生芳烃构化反应生成芳烃。

环烷烃的裂解反应

(1)侧链烷基比烃环易断裂,长侧链从中部断,离环近不易开裂,带侧链比无侧链裂解得烯烃收率高。

(2)环烷烃脱氢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开环生成烯烃的反应。

(3)五碳环比六碳环的烷烃难于裂解。

(4)环烷烃比链烃更易结焦。

芳烃的裂解反应

1.烷基芳烃的裂解:

侧链脱烷基或断键反应.

2.环烷基芳烃的裂解主要是脱氢、异构脱氢反应。

3.芳烃缩合苯脱氢生成联苯;多环芳烃缩合成稠环芳烃;进一步生成焦的反应。

生碳结焦的规律:

(1)不同温度下,途径不同。

900—1100℃主要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而生成C,500—900℃主要通过生成芳烃的中间阶段结焦。

(2)生碳结焦是典型的连串反应温度提高,时间长,不断放出H2,H/C提高,分子量和密度增大。

(3)时间延长单环和少环芳烃变为多环芳烃,变为稠环,变为液体焦油,变为固体沥青直至焦炭。

各族烃的裂解规律

烷烃正构烷烃最有利乙烯、丙烯的生成。

分子量小,产量高。

异构小于正构,但分子量增加差别变小。

烯烃大分子烯烃裂解为乙、丙烯;也有可能脱氢生成炔烃二烯烃进而生成芳烃。

环烷烃通常裂解条件下,生成芳烃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相对正构烷烃乙烯收产低,丁二烯、芳烃收率高。

芳烃芳环不裂开,可脱氢缩合多环有结焦的倾向,如果有侧链,发生断链脱氢。

正构烷烃是生产乙烯、丙烯的理想原料,且碳原子数愈少,收率愈高。

各种烃类裂解难易顺序为: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C6>C5)>芳烃

自由基反应是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均裂成自由基的反应

链的引发:

热的作用下,一个分子断裂产生一对自由基

R-R′→R·+R′·

链的增长:

包括自由基夺氢反应,自由基分解反应,自由基加成和异构化反应,以前两种反应为主。

H·+RH→H2+R·R′·+RH→R′H+R·活化能较小R·—R′·+烯烃R·—H·+烯烃

链的终止:

是两自由基结合成分子或通过歧化反应形成两个稳定的分子。

H·+H·=H2CH3·+CH3·=C2H4+H2

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在裂解过程中首先发生的裂解反应。

多级压缩过程,原因:

节省压缩功耗。

分段接近等温过程

降低出口气体温度,防止二烯烃聚合,一般要求出口T2<100℃

段间净化分离,段间冷凝可除去大部分的水,减少干燥器体积和用量延长再生周期,还可除凝部分C3以上组分。

还可根据工艺要在段间安排各种操作如酸性气体脱除和脱丙烷塔等。

决定段数的依据是每段出口温度小于100℃

裂解气分离流程共同点:

利用各组分的沸点差异,加压低温下经多次精馏分离,并在精馏分离的过程中,脱除杂质。

分离装置由精馏分离系统、压缩制冷系统、净化系统所组成。

再就是将乙烯和丙烯精馏塔放在流程最后,使物系接近于二元物系,既保证纯度,又减少分离损失,提高收率。

在分离顺序上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不同碳原子数烃分开,再分同一碳原子数的烯烃和烷烃。

强调:

加氢是为了脱炔

前加氢是在裂解气中氢来分离出来之前,利用气相自身所含H2对炔烃进行加氢.采用钯系催化剂对杂质要求高,T低,选择性好;非钯系催化剂,对杂质要求低,T高,选择性不好。

前加氢流程简单,投资低,最大不足操作稳定性差,氢不容易控制,容易超温使丙烯转化丙烷及低聚物增加,丙烯损失多。

后加氢,分离出C2、C3馏分后,分别加氢。

后加氢根据炔烃含量供氢气,温度易控制不易发生飞温问题。

所以工业生产可以后加氢为主。

后加氢主要采用钯(Pd)系催化剂Al2O3载体。

顺序分离流程图

前脱乙烷后加氢流程

前脱丙烷后加氢流程

通过节流膨胀获得低温回收乙烯,位置不同分前冷和后冷

后冷只冷凝分离精馏塔的馏分,精馏塔后才脱氢,也称后脱氢工艺。

前冷是利用塔顶馏分的冷量,将裂解气预冷,通过分凝将裂解气中的大部分氢和甲烷分离,使H2/CH4比下降,提高乙烯回收率,并减少了精馏塔的进料,节能,所以大型装置均采用前冷。

抑制结焦技术改进材质,涂层技术使用抑制结焦剂

一、填空题

1.石油芳烃主要来源于石脑油重整生成油和烃裂解生产乙烯副产的裂解石油

2.能为烃的烷基化提供烷基的物质称为烷基化剂,可采用的有多种,工业上常用的有烯烃和卤代烷烃

3.为了满足对芳烃纯度的要求,目前工业上实际应用的主要是溶剂萃取和萃取蒸馏来分离芳烃的馏分

4.指芳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被烷基取代生成烷基的反应称为芳烃的烷基化反应

5.在C8芳烃的分离过程中,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主要采用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6.目前生产苯乙烯的方法主要是乙苯脱氢法

7.芳烃转化反应所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有酸性卤化物和固体酸两大类

8. 烷基芳烃分子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烷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脱去,此类反应称为芳烃的脱烷化

9.芳烃主要有如下三方面来源:

1.来自煤的焦化的副产煤焦油和粗苯;2.来自催化重整的汽油;3.来自乙烯生产中的裂解气油

10.芳烃的转化反应主要有异构化反应,歧化与烷基转移,烷基化反应和脱烷基化反应。

11.工业上的C8芳烃的异构化是以不含或少含对二甲苯的C8芳烃为原料,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转化成浓度接近平衡浓度的C8芳烃,从而达到增产对二甲苯的目的

12.两个相同芳烃分子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和下,一个芳烃分子上的侧链烷基转移到另一个芳烃分子上去的反应称为芳烃的歧化

13.C8芳烃中的乙苯沸点最低,与关键组分对二甲苯的沸点仅差2.2℃,可采用精馏塔法进行分离

14.在催化剂作用下,烃类脱氢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称为催化脱氢

15.加氢反应可以细分为加氢和氢解两大类

16.影响加氢反应的因素有温度、压力以及反应中氢的用量

17.有机化合物中一个或几个不饱和的官能团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加成,这个过程称为催化加氢

18.催化加氢反应一般是加热反应过程

19.催化脱氢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过程

20.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的反应体积增大,应采用较低的压力提高平衡转化率;反应吸热,应采用较高的温度

21.合成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用于制甲醇,应采用较高的压力

22.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工艺采用稀释剂水蒸气的目的是降低苯乙烯的分压

二、名词解释

1.芳烃脱烷基化:

烷基芳烃中与苯环相连接的烷基,在一定的条件可以脱去,此类反应称为烷基的脱烷基化

2.烷基化剂能为烃的烷基化提供反应的物质成为烷基化剂

3.芳烃烷基化是芳烃分子中苯环的一个或几个氢被烷基所取代而生成烷基芳烃的反应

4.芳烃歧化指两个相同的芳烃分子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一个芳烃分子上的烷基转移到另一个芳烃分子上的反应

5.烷基转移指两个不同芳烃分子之间发生烷基转移的过程

6.催化加氢系指有机化合物中一个或几个不饱和的官能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加成

7.催化脱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烃类脱氢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称为催化脱氢

8.破坏加氢又叫氢解,在加氢过程的同时有机化合物分子发生分解,此时氢分子一部分进入生成物大分子中,另一部分进入氢解所得的小分子中

9氢解又称破坏加氢,在加氢的同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发生分解,此时氢分子一部分进入生物大分子中,另一部分进入裂解的小分子中

10前冷是将塔顶的馏分的冷凉将裂解气预冷,通过分凝将裂解气中大部分氢分子和部分甲烷分离,是氢气甲烷比下降,提高依稀回收

11溶液萃取是利用一钟或两种以上的溶剂对芳烃和非芳烃选择溶解分离出芳烃

12半水煤气分别以空气中和水蒸气为气化剂,之得煤气中氢气和一氧化碳与氮气的摩尔比3.1到3.2

13最适宜温度对可逆放热反应,当初是组成一定转化率一定时,反应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

14催化剂活性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和反应物流量下,催化剂是原料转化的能力

15萃取蒸馏利用极性溶剂与烃类混合时,能降低烃类混合物的蒸汽压,是混合物初沸点提高

16非绝热蒸馏在塔中间对塔内物料经行冷却和加热的,则成为非绝热蒸馏

三、简答题

1.简述芳烃转化包括的化学反应

包括异构化反应,歧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烷基转移反应,脱烷基化反应

2.列出芳烃转化的催化剂种类

有酸性催化剂和固体酸,固体酸又分为浸附在适当载体上的质子酸;浸附在适当酸性卤化物,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贵金属-氧化硅-氧化铝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

3.C8芳烃异构化反应所用的催化剂

无定型SiO2-Al2O3催化剂,负载型铂催化剂。

ZSM催化剂,HF-BF3催化剂

4.简述目前工业上分离对二甲苯的方法

深冷结晶法,络合分离法,吸附分离法

5.简述开发芳烃转化工艺的原因

不同来源的各种芳烃馏分组成是不同的,能得到各种芳烃的产量也不同,因此如果仅从这里取得芳烃,必然导致供需矛盾,所以用该工艺调节芳烃产量

6.简述加氢反应催化剂类型

金属催化剂,骨架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金属硫化物催化剂,金属配位催化剂

7.简述加氢反应类型

不饱和炔烃、烯烃双键加氢、芳烃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加氢,氢解

8.简述制取苯乙烯的方法

乙苯脱氢法,乙苯共氧法,甲苯原料合成,乙烯苯直接合成

9.合成气生产原料有哪些

煤、天然气、重油或渣油

如何提高碳与氧、碳与蒸汽的反应速度?

碳与氧:

温度<775℃属于化学反应控制,温度升高,反应速度提高,温度>900℃属于扩散控制,因此增加气流速度,减少颗粒直径,则可提高气流速度,在775℃与900℃是联合控制。

碳与蒸汽:

T<1100℃,受化学反应控制,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降低,氢气含量增加,反应速度降低,1100℃以上时,反应受扩散过程控制,提高蒸汽的流速,可加快反应速度。

CO变换反应是什么?

影响平衡的因素?

如何影响?

为什么存在最佳温度?

最佳温度与哪些常数有关?

1、CO+H2O=CO2+H22、影响变换反应平衡的因素有:

温度,水碳比,原料气中CO2的含量。

①温度降低,一氧化碳含量减少提高变化率②如增加蒸汽加入量,可提高变换率③及时移走二氧化碳也可提高变化率④压力变化对平衡无影响⑤由于催化剂对变换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副反应的影响很小3、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a温度存在最适宜温度b压力提高压力,加快反应速度cH2O/CO提高蒸汽添加量,也可提高反应速度4、变换反应是可逆放热反应,T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降低温度提高变换率,关系:

T升高,反应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有一最大点,所以存在最适宜温度5、与正逆反应活化能,气体原始组成,转化率及催化剂有关。

为什么CO变换反应过程要分段进行,要用多段反应器?

段数的选定依据是什么?

有哪些形式的反应器?

1、变换反应的温度最好沿最佳温度曲线变化,反应初期,转化率低,最佳温度高;反应后期,转化率高,最佳温度低。

但CO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需要不断的将此热量排出体系使温度降低,而实际中,降温措施不可能完全符合最佳温度曲线,故变换反应采用多段冷却来降温,多段反应器的应用,使操作温度越接近最佳温度曲线。

棘突段数由水煤气中的CO的量,所达到的转化率,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等因素决定,一般2-3段即可2、变换反应器的类型:

中间间接冷却式、冷激式、水蒸气或冷凝水冷激式

CO变换反应催化剂有哪些类型?

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注意问题?

1、类型:

铁铬系变换催化剂,铜基变换催化剂,钴钼系耐硫催化剂2、铁铬系:

活性温度350-550℃①要控制好温度,防止超温烧坏催化剂②要防止还原过度,控制H2O/CO大于1,温度小于600℃③使用前要还原成Fe3O4才有活性但要防止还原过度,控制水碳比大于1温度小于600铜基:

活性温度在180-260℃①低变催化剂使用前也要进行还原②温度超过250,生成铜锌合金,导致活性下降,低变催化剂对温度控制更严格③要防止温度低于气体露点温度而出现冷凝水对催化剂造成损害④在规定的温度之内操作钴钼系:

活性温度160-500℃①催化剂使用前首先要进行硫化处理②反应原料气必须含硫化物

催化剂特征:

(1)参与反应但反应终了时其性质和数量不变

(2)改变速度不改变平衡(3)明显的选择性。

尤其在有机化学反应领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何谓循环式工艺流程?

它有什么优缺点?

1、反应物进入反应器后未反应的反应物从产物中分离出来,再返回反应器的工艺流程称为循环式工艺流程2优点:

能显著的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系统排放量,降低了原料消耗,也减少了环境污染3、缺点:

它适合于反应后仍有较多原料未转化的情况,并不是对任何情况都适合。

何谓转化率,选择性?

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1、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在反应中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2、选择性是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3、对于多反应体系,同时考虑选择性与转化率,目的是多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着生成目的产物的主反应和生成副产物的许多反应,尽管有的反应体系原料转化率很高,但大多数转变成副产物,目的产物很少,所以只用转化率来衡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用选择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以煤生成合成气有何意义?

因为煤中含氢量相当低,所以煤制合成气H2/CO比值较低,适合于合成有机化合物,因此在煤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除了用煤发电外,应该大力发展煤制合成气路线为基础的煤化工,更应该重视发展热电站与煤化工的联合型生产大企业,使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分析并选择合成氨的操作压力和合成温度:

1、操作压力:

提高压力对反应平衡及反应速率有利,并且氨分解简单,设备紧凑占地少,但是材质及加工要求高,cat寿命短,压力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能量消耗以及包括能源、原料费用,设备投资在内的综合费用,主要取决于技术的经济效果2、合成温度:

氨合成反应是可逆的放热反应,存在Top,不严格按照Top曲线实施,选取合适入口》cat活性温度下限,操作的最高温度《cat耐热温度,cat使用前期温度可低一些,cat使用后期因活性下降,可适当提高温度

裂解气体进行预分离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裂解气中严格控制的杂质有哪些?

这些杂质存在的害处?

除去的方法及原理?

(1)目的和任务1、降低温度,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并降低压缩机的功耗2、分馏重馏分,减少进入压缩分离系统的进料负荷3、将裂解气中的稀释蒸汽以冷凝水的形式分离回收4、继续回收裂解气低位能的热量

(2)

裂解气中含H2SCO2H2OC2H2CO等杂质(3)害处1、酸性气体存在使乙烯、丙烯纯度降低2、H2S腐蚀设备管道,分子筛寿命降低,使加氢脱炔用催化剂中毒3、CO2低温下结成干冰,而且与轻质烃形成白色结晶水合物,这些固体附着在管壁上,既能增加动能消耗,有堵塞管道。

水的存在也不利于压缩5、如果乙烯丙烯含有炔烃,对于衍生物生产不利,cat寿命下降,产品质量下降,不安全,副产品增加(4)除去方法:

酸性气体1、a、碱洗法

CO2+2NaOH=Na2CO3+H2OH2S+2NaOH=Na2S+2H2Ob、乙醇胺法一乙醇胺MEA乙醇胺DEA吸收过程为可逆反应,改变T、P分别进行吸收和解吸。

2、脱除水的方法为吸附法进行干燥。

具体方法有分子筛和氧化铝法。

分子筛是离子型极性吸附剂,对极性分子特别是水有极大的亲和性,易于吸附3、炔烃脱除a、溶剂吸收法使用选择性的溶剂讲乙炔选择性的吸收到溶剂中b、催化加氢法采用乙炔选择性催化剂加氢为乙烯,尽量避免乙炔和乙烯加氢成乙烷。

裂解气分离流程各不相同,骑共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1、利用各组分的沸点差异,加压低温下经多次精馏分离,并在精馏分离的过程中,脱除杂质2、在分离的顺序上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不同碳原子数烃分开,再分同一碳原子数的烯烃和烷烃3、再就是将乙烯和丙烯精馏塔放在流程最后,使物系接近于二元物系,既保证纯度,有减少分离损失,提高收率

间歇式气化制水煤气:

1、吹风阶段:

吹入空气,提高燃料层温度,吹风气放空。

2、一次上吹制气阶段:

自下而上送入水蒸汽进行气化反应,燃料层下部温度下降,上部升高3、下吹制气阶段:

水蒸汽自上而下进行反应,使燃料层温度均衡。

4、二次上吹制气阶段:

使底部下吹煤气排净,防止再次吹入空气时发生爆炸。

5、空气吹净阶段:

把发生炉上部和管道的煤气加以回收。

化学工艺(化学生产技术)系指将原料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化学工艺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产品生产方法和过程不相同,这就是化学工艺学研究的范畴。

(产品为研究目标)

化学工艺的共同性是指不同产品生产的过程的步骤具有相同性,

化学工程学研究的范畴。

(过程的规律为研究目标)

化学工艺过程包括:

生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设备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条件的选择产品分离能量综合利用

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

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也在不断提高3)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部门

现代化学工业是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生产部门,进一步朝着智能化发展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

6)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仍然是现代化工、企业要解决的问题。

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无机化工产品高分子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化工产品

石油的组成;烃类化合物--饱和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含硫、氮、氧和金属的有机化合物胶质和沥青--沸点高于500℃的馏分,多为稠环环烷烃和芳香烃含S、N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石油的一次加工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其原理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压蒸馏的塔底馏分称为常压重油

减压以降低沸点,继续精馏,所得产品主要为润滑油和裂解原料,塔底馏分为减压渣油,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留于其中。

蒸馏的流程有三类:

燃料型燃料-润滑油型燃料-化工型

二次加工A催化重整;在含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汽油(石脑油)馏分,使其中的烃类分子

重新排列形成新分子的工艺过程。

目的是获得高辛烷值的汽油,还提供苯、甲苯、二甲苯及液化气和溶剂油,副产氢气

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

将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