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473651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二).doc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及建议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农”工作成绩: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历了改革突破、迈向市场化、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四个阶段。

30年间,在党的领导下,农村改革和建设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产品产量改变了长期短缺的状况,呈现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格局,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教育、卫生、体育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民主程度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正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一)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

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各种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生产不仅在数量上有突破而且在质量上有飞跃,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

近年,通过加大农业“五新”技术推广,通过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粮食单产水平。

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进重点特色农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比较效益高的名特优新产品,农村农特产品等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

畜牧业持续快速增长,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二)农村市场体系全面建立。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一个由农产品和乡镇工业品市场、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农村土地经营权(产权)转流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科技信息市场等构成的,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农村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农村商品和要素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市场机制在决定农村商品要素价格和调节供求方面的作用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农村市场体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从偏重于抓种植业,变为注重农、林、牧、渔、副业全面发展;从偏重于抓耕地经营,变为注重山、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从偏重于抓农业生产,变为注重农村

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各地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形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扭转了单纯抓粮食的生产格局,经济作物并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持续增加,转移范围不断扩大,就业行业日趋增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

用现代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改进传统农业,使资源配置、生产工具、生产效益、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水利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引导经济作物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向机械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了农机化全面进步。

(五)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更加方便。

新农村建设、通乡油路、村村通、通达工程等使农村居住、交通条件全面改善。

农村电改、人畜饮水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目标。

从2021年开始,全国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

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展开,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人员增多。

有线电视全面覆盖,文体场所建设普及。

全面推行村委会主任直选,村务公开,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农”工作的经验:

农村改革发展迄今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光辉历程,其中经历了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农村基层政府机构改革、农村供销合作社和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

30年的农村改革举世瞩目,成就斐然,30年的农村改革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一)始终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根本。

全面推进农村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政治组织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亿万农民这个最分散的群体有力地组织起来,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而英勇奋斗。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我们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优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根本就在于我们有一个光荣、正确的党,在于我们的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在于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政策。

改革开放30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中央分别在改革初期(1982年到1986年)和新世纪初(2021年到2021年)发出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引领农村全面工作的旗帜。

我们的党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大力推行党风廉政建设,推行党内民主,党务公开,加强全党的理论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了“三农”工作政策文件的有力执行。

30年来的农村巨变,根本的原因是党在农村的政策对头。

农村和农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核心是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稳定连续,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始终坚持依靠党员、群众,是“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

坚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和根本意愿,是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一贯路线,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

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和根本意愿,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保障和促进农村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把尊重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和根本意愿作为制定农村改革发展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前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和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又一宝贵经验。

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农村党的“五个基本”建设,党员中心户等党建活动,使党员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力军。

通过普法教育、人才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坚持尊重农民利益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民成为了改革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并通过他们的劳动,实现了农村的飞跃发展。

(三)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思想保障。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说,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避实践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的,从而遭到实践的反驳或“证伪”。

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才能避免犯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才能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30年来,党中央注重调研,重大课题先行试点,坚持实事求是不冒进,确保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稳步推进。

(四)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是“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动力。

30年前,我们党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发展的辉煌历程,就是党领导广大农民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

30年来,党对农民改革创新热情给予的支持和保护。

破除条条框框,为农民改革创新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引导农民的改革创新,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广运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建议:

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起点,面对农村工作新的形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有几点建议:

(一)必须缩小城乡差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城乡二元结构”势必造成一个城乡断裂、城乡差别逐渐增大的社会。

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限制了农村人口流动,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利稳定。

城乡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

目前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教育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城乡差别巨大。

要全面改革户籍制度,全面推行中心村、小城镇建设,集中农村人口,同时提供城乡一致的医疗、教育公益设施。

(二)必须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收入问题。

要长期持续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基本途径是减少农民。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少农业人口,向

二、三产业转移。

二是扩大土地产出效益,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集中管理,机械化作业。

(三)必须切实解决农村难点热点问题。

一是农民需求保障问题:

包括增收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生活保障难、住房难、打官司难等,反映了农民在生存、发展、维权等方面的诉求与困境,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难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问题:

包括农产品价低卖难、耕地保护、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农业融资难等问题,体现了农业虽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但作为国民经济行业中一个最不赚钱的产业发展困难重重,弱势地位突显。

三是农村基层治理问题:

包括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镇村两级公共负债高企、村级债务化解、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来源困境等经济问题;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多,党员发展难,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落后、农村管理松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基层治理难等涉及农村基层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问题;农村环境保护、农民信仰危机、小农思想、历史遗留问题和利益矛盾突出等社会问题。

(四)必须完善农村各项扶持政策。

一是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要增加扶持力度,二是要完善扶持资金的使用机制,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点子上,见出实效。

第9页共9页

免责声明:

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