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37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docx

B.

Cl2+2Fe2+===2Fe3++2Cl-

I2+2Fe2+===2Fe3++2I-

C.

S+Fe

FeS

S+Cu

CuS

D.

Ca(ClO)2+CO2+H2O===

CaCO2↓+2HClO

Ca(ClO)2+SO2+H2O

===CaSO3↓+2HClO

7.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

A.2Na218O2+2CO2=2Na2Cl8O3+O2

B.NH4Cl+2H2O

NH3·

2H2O+HCl

C.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D.2KMnO4+5H218O2+3H2SO4=K2SO4+2MnSO4+518O2↑+8H2O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

②标准状况下,0.5NA个NO和0.5NA个O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③向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硝酸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④由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HCO3)2,可推出Na2CO3的溶解度小于NaHCO3

⑤在使Al溶解产生H2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

NH4+、Na+、Fe2+、NO3-

⑥一种盐和另外一种盐反应不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A.①⑤B.①④C.③⑥D.①⑥

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对下列概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B.氢化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强电解质与酸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还原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SO2和11.2LCO2所含的分子数目一定相等

B.25℃和100℃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氨水所消耗的n(H2SO4)相等

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H相等

11.PM2.5细颗粒物含有的毒性物质来源之一是汽车尾气排放。

通过排气管加装催化装置,可有效减少CO和NO的排放,催化装置内发生的反应为:

NOx+CON2+CO2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涉及元素中原子半径:

C>N>O

B.等物质的量N2和CO2中,共价键的个数比为3︰4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NO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当x=2时,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数为4mol

12.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kJ·

mol-1

B.乙表示Cu形成金属晶体时的堆积方式

C.丙装置中烧杯a中的溶液pH降低

D.丁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B.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

C.100mLpH=3的HA溶液、HB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HA溶液放出的氢气多,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弱

D.已知I

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F中含有的氟原子数目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

常数)

B.0.1mol/L的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L的Ba(OH)2溶液至沉淀刚好

完全:

c(NH4+)>c(OH-)>c(SO42-)>c(H+)

C.1mol

该物质与浓溴水反应时通常最多消耗Br2为4mol

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H>

0,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15.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mol·

L-1盐酸滴定20mL0.1mol·

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 ΔH<

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mL0.01mol·

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mol·

L-1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等体积的20%的H2O2溶液和10%的H2O2溶液中分别滴加等体积的0.1mol•L—1FeCl3溶液和0.1mol•L—1CuCl2溶液,前者产生气泡快,这个实验充分证明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B.利用水解反应可以制取某些无机化合物如TiO2、SnO2等

C.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

D.室温下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17.过氧乙酸是在抗SARS病毒期间常使用的一种高效杀毒剂,其分子式为C2H4O3,它具有氧

化性,漂白作用,下列物质中漂白作用原理与过氧乙酸不同的是()

A.氯水(次氯酸)B.臭氧

C.活性炭D.过氧化钠

18.水是国家战略性经济资源,下列物质对水质不会产生严重污染的是()

A.CH3OHB.SO2C.PbCl2D.CO2

19.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C.图③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的△H大于0

D.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Ag2CrO4的Ksp为1.12×

10-12,则将等体积的1×

10-3mo1·

L-1的AgNO3溶液和1×

L–1K2CrO4溶液混合,会有Ag2CrO4沉淀产生

B、Si—O键的键能大于Si—Cl键的键能,因此SiO2的熔点高于晶体SiCl4的熔点

C、常温时,浓度均为0.01mol/L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3c(Na+)=2c(HCO3-)+2c(CO32-)+2c(H2CO3)

D、已知:

2CO(g)+O2(g)=2CO2(g);

△H=-566kJ·

mol-1,下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21.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图①是体系

与温度T的平衡图像。

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3+)大

B.图②表示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

则反应中镁和铝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3

C.图③表示电源X极为正极,U形管中为AgNO3溶液,则b管中电极反应式是:

4OH——4e—=O2↑+2H2O

D.图④是某温度下,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V变化的曲线。

II为醋酸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且a、b两点水的电离程度:

a<b

22.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

HNO3>Fe3+>稀硫酸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

1

2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B.向NaI和NaBr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

C.向含1molNaHCO3溶液中,加入1molNa2O2粉末

D.向含1molNa2CO3溶液中,加入含1molHC1的盐酸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发生A2+2D-=2A-+D2反应,则氧化性D2>A2

B.若X原子的质子数是a,中子数是b,则该核素可表示为baX

C.若相同温度和浓度的两种钠盐溶液的碱性NaA<NaB,则酸性HA>HB

D.若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R2- 

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2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热稳定性:

H2O>

HF>

H2S 

 

②硅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

③ⅠA、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为什么久置的氯水最终转化为盐酸

⑥盐酸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说明盐酸比碳酸强,Cl比S的非金属性强

⑦C02、NH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A.①③⑥⑦ 

B.②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⑤⑥

26.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以焦炭为原料经下列途径可制取乙二醇:

(1)该过程中产生的的CO可继续与水蒸气发生可逆反应得到CO2和H2,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CH3OH(l)气化时吸收的热量为27kJ/mol,CH3OH(g)的燃烧热为677kJ/mol,请写出CH3OH(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3)“催化还原”反应制乙二醇原理如下:

CH3OOC-COOCH3(g)+4H2(g)

HOCH2-CH2OH(g)+2CH3OH(g)△H=-34kJ/mol

为探究实际生产的最佳条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下图表示乙二醇达到平衡时的产率随原料投料比[n(氢气)/n(草酸二甲酯)]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其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体系压强为1.5MPa、2.5MPa、3.5MPa的情况,则曲线甲对应的压强是P(甲)=。

(4)草酸二甲酯水解产物草酸(H2C2O4)为二元

中强酸

①草酸氢钾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H2O

H++OH-、HC2O4-

H++C2O42-和。

②向0.1mol/L的草酸氢钾溶液里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此时溶液里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序号)。

a.c(K+)=c(HC2O4-)+c(H2C2O4)+c(C2O42-)b.c(K+)+c(Na+)=c(HC2O4-)+c(C2O42-)

c.c(Na+)=c(H2C2O4)+c(C2O42-)d.c(K+)>

c(Na+)

(5)以甲醇为原料,使用酸性电解质构成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若以甲烷代替该燃料电池中的甲醇,向外界提供相等电量,则每代替32g甲醇,所需标准状况下的甲烷的体积为L。

27.最近科学家提出一种“绿色自由”构想:

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空气中的CO2转变为甲醇。

其技术流程如下:

(1)吸收池中饱和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2)分解池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流程中能体现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4)合成塔中生成甲醇的反应,其原子利用率理论上(能、否)达到100%。

若合成塔中有2.2kg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可放出2473.5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如果空气不经过吸收池和分解池,而是直接通入合成塔,你认为(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6)上述合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原料气的转化,而实际生产中采用300oC的温度,其原因是。

28.肼(N2H4)又称联氨,广泛用于火箭推进剂、有机合成及燃料电池,NO2的

二聚体N2O4则是火箭中常用氧化剂。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肼的结构式为。

(2)肼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左边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火箭常用N2O4作氧化剂,肼作燃料,已知:

N2(g)+2O2(g)=2NO2(g)△H=-67.7kJ·

mol-1

N2H4(g)+O2(g)=N2(g)+2H2O(g)△H=-534.0kJ·

2NO2(g)

N2O4(g)△H=-52.7kJ·

写出气态肼在气态四氧化二氮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

(4)联氨的工业生产常用氨和次氯酸钠为原料获得,也可在催化剂作用下,用尿素

[CO(NH2)2]和次氯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反应获得,尿素法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透明

气囊。

关闭K2,将各1mol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起始时A、B

的体积相同且均为aL。

①B中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判断可逆反应2NO2

N2O4已经达到平衡。

②若平衡后在A容器中再充入0.5molN2O4,则重新到达平衡后,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

积分数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若容器A中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为ts,达到平衡后容器内压强为起始压强的0.8倍,则

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NO2)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打开K2,平衡后B容器的体积缩至0.4aL,则打开K2之前,气球B体积为_____L。

29.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

Fe2O3(s)+3C(s)=2Fe(s)+3CO(g)ΔH1=+489.0kJ·

mol-1,C(s)+CO2(g)=2CO(g)ΔH2=+172.5kJ·

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分离高炉煤气得到的CO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

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3)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

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

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图10。

①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KⅡ

(填“>”或“=”或“<”)。

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CO2、3molH2

amolCO2、bmolH2、

cmolCH3OH(g)、cmolH2O(g)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0.8倍,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

(4)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

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见图11。

在0~15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I、II和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

光照时间/h反应温度/℃

图11图12

(5)以TiO2/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的关系见图12。

①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影响的范围是▲。

②Cu2Al2O4可溶于稀硝酸,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30.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通过监测6项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来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SO2、NO2和CO是其中3项中的污染物。

(1)上述3种气体直接排入空气后会引起酸雨的气体有(填化学式)。

(2)早期人们曾经使用铅室法生产硫酸,其主要反应为:

SO2(g)+NO2(g)

SO3(g)+NO(g)

①若已知2SO2(g)+O2(g)

2SO3(g)ΔH=akJ·

2NO(g)+O2(g)

2NO2(g)ΔH=bkJ·

则SO2(g)+NO2(g)

SO3(g)+NO(g)ΔH=kJ·

mol-1。

②一定温度下,向固定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NO2各1mol,发生反应:

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选填序号)。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c.N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d.每生成1molSO3的同时消耗1molNO2

③测得②中反应5min末到达平衡,此时容器中NO与NO2的体积比为3︰1,则这段时间内SO2的反应速率υ(SO2)=,此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3)甲醇日趋成为重要的有机燃料,通常利用CO和H2合成甲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

今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和20molH2,用于合成甲醇。

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

③若将达到平衡状态A时生成的甲醇用于构成甲醇一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浓溶液,则该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理论上通过外电路的电子最多为mol。

试卷答案

1.B

2.D

3.D

4.D

5.D

6.A

7.D

8.D

9.B

10.C

11.D

12.

13.C

14.C

15.B

16.B

17.C

18.D

19.A

20.A

21.D

22.D

23.B

24.C

25.A

26.(14分,每空2分)

(1)K=

(2)CH3OH(l)+3/2O2(g)=CO2(g)+2H2O(l)∆H=-650kJ/mol

(3)3.5MPa

(4)①HC2O4-+H2O

H2C2O4+OH-②ad

(5)CH3OH+H2O-6e-=CO2+6H+16.8

27.

(1)富集(或吸收)空气中的CO2(2分)

(2)2KHCO3

K2CO3+CO2↑+H2O(2分)

(3)K2CO3溶液(或K2CO3溶液和高温水蒸汽)(2分)

(4)否(2分),CO2(g)+3H2(g)=CH3OH(g)+H2O(g)△H=-49.47kJ/mol(2分)

(5)不可行(1分),空气与氢气混合会发生爆炸。

(2分)

(6)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加快反应速率(2分,答出一个即给分)

28.

(1)略(1分)

(2)N2H4-4e-+4OH-=N2+4H2O(2分)

(3)2N2H4(g)+N2O4(g)=3N2(g)+4H2O(g)△H=-947.6kJ·

mol-1(2分)

(4)CO(NH2)2+ClO-+2OH-=N2H4+CO32-+Cl-+H2O(2分)

(5)①气囊B的体积不再减小或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其他合理答案给分)(2分)

②变小(2分)③

mol·

L-1·

s-1(2分)④0.7a(2分)

29.

(1)Fe2O3(s)+3CO(g)=2Fe(s)+3CO2(g)(2分)△H=-28.5kJ·

mol-1(1分)

(2)CO+4OH-―2e-=CO32-+2H2O(2分)

(3)①>(2分)②0.4<c≤1(2分)

(4)II>III>I(2分)

(5)①300℃~400℃(2分)

②3Cu2Al2O4+32H++2NO3-=6Cu2++6Al3++2NO↑+16H2O(2分)

试题分析:

(1)热化学方程式①-②×

3,得出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

(2)负极为失去电子,CO为负极产生CO32-,氧气为正极,负极为CO+4OH-―2e-=CO32-+2H2O;

(3)①由图像判断Ⅱ温度高于I,但I甲醇物质的量多,故温度高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大,正反应吸

热;

②平衡后物质的量为4×

0.8=3.2molΔn=4-3.2=0.8mol

CH3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