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37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63电解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答案 D

2.(2014·

山东临沂期末)

有关如图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B.若X为碳棒,Y为饱和NaOH溶液,开关K置于N处,保持温度不变,则溶液的pH保持不变

C.若X为银棒,Y为硝酸银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将减小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铁电极移动

解析 Fe比Cu活泼,总反应为Fe+2Fe3+===3Fe2+,Fe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A、B错误;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C正确;

根据电流方向可知

,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电解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d极为纯铜,D错误。

A项,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该装置是

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腐蚀,铁被保护,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错误;

B项,若X为碳棒,Y为饱和NaOH溶液,开关K置于N处,该装置是电解池,碳棒是阳极,铁棒是阴极,保持温度不变,电解后溶液的体积减小,氢氧化钠的浓度不变,则溶液的pH不变,正确

C项,若X为银棒,Y为硝酸银溶液,开关K置于N处,该装置是电镀池,铁棒质量将增加,但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将不变,错误;

D项,若X为铜

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铁作负极被腐蚀,铜棒上铜离子得电子析出铜而使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错误。

答案 CB

3.(2013·

浙江)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

3I2+6OH-===IO

+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H2O+2e-===H2↑+2OH-

B.电解结束后,右侧溶液中含有IO

C.电解槽内发生

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KI+3H2O

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

解析 装置图中左侧电极为阳极,I-失去电子生成I2,右侧电极为阴极,H2O得到电子生成H2,A、C项正确;

分析可知,B项正确;

D项,如果将阴离子交换膜换为阳离子交换膜,那么阴极产生的OH-不会与I2发生反应,故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要变化,D项错误。

4.(2012·

安徽)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2Cl-

Cl2↑+H2↑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l2+2e-===2Cl-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解析 断开K2,闭合K1时,构成电解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2Cl-

H2↑+Cl2↑+2OH-,石墨电极为阳极,发生反应:

2Cl--2e-===Cl2↑;

铜电极为阴极,发生反应:

2H++2e-===H2↑,所以铜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断开K1,闭合K2时,构成原电池,其中石墨电极为正极。

5.(2012·

浙江)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A.在阴极室,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

B.在阳极室,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H+浓度增大,使平衡2CrO

+2H+Cr2O

+H2O向右移动

C.该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CrO4+4H2O

2K2Cr2O7+4KOH+2H2↑+O2↑

D.测定阳极液中K和Cr的含量,若K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nK/nCr)为d,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1-

解析 观察实验装置,阴极反应为:

4H2O+4e-===4OH-+2H2↑,阳极反应为:

2H2O

-4e-===4H++O2↑,阳极室OH-放电,导致H+浓度增大,使平衡2CrO

+H2O右移,从而在阳极区得到K2Cr2O7,故A、B、C项正确。

D项,设最初阳极室中的K2CrO4为1mol,通电后转化的K2CrO4为xmol,依题意有2(1-x)+

×

2=d×

1,x=2-d,K2CrO4的转化率为:

100%,故D项错误。

归纳总结

1.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程序

(1)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泼电极。

(2)再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阴、阳两组(不要忘记水溶液中的H+和OH-)。

(3)然后排出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

阴极:

阳离子放电顺序:

Ag+>

Fe3+>

Cu2+>

H+(酸)>

Fe2+>

Zn2+>

H+(水)>

Al3+>

Mg2+>

Na+>

Ca2+>

K+。

活泼电极>

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

特别提醒 

(1)阴极不管是什么材料,电极本身都不反应,一定是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

(2)最常用、最重要的放电顺序是:

OH-;

H+。

(3)电解水溶液时,K+~Al3+不可能在阴极放电,即不可能用电解水溶液的方法得到K、Ca、Na、Mg、Al等金属。

(4)分析电极反应,判断电极产物,写出电极反应式,要注意遵循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5)最后写出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2.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以写出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的电极反应式及总的电解方程式为例。

第一步:

明确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阳离子:

Cu2+、H+;

阴离子:

OH-、SO

第二步:

判断阴阳两极附近离子种类及离子放电顺序。

H+;

SO

第三步:

写电极反应式和总的电解方程式。

2Cu2++4e-===2C

u;

2H2O-4e-===O2↑

 +4H+。

根据

得失电子数相等,两极反应式相加得总方程式:

2CuSO4+2H2O

2Cu+O2↑+2H2SO4。

3.规避电解池中方程式书写的3个易失分点

(1)书写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时,要以实际放电的离子表示,但书写总电解反应方程式时,弱电解质要写成分子式。

(2)要确保两极电子转移数目相同,且注明条件“电解”。

(3)电解水溶液时,应注意放电顺序中H+、OH-之后的离子一般不参与放电。

考点2

有关电化学的计算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计算包括两极产物的定量计算、溶液pH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的计算、根据电荷量求产物的量与根据产物的量求电荷量等的计算。

不论哪类计算,均可概括为下列三种方法:

1.根据电子守恒计算

用于串联电路、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荷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上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2.根据总反应式计算

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最后根据总反应式列比例式计算。

3.根据关系式计算

由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建立计算所需的关系式。

4e-~4Ag~2Cu~2Cl2~2H2~O2~4H+~4OH-

涉及电化学计算方面的要求不高,主要是能根据总反应式或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有时运用物理中的电量知识解题。

6.两个惰性电极插入500mL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

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过程中阴极没有H2放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最大为(

  )

A.27mg        B.54mg

C.106mgD.216mg

解析 首先结合离子放电顺序,弄清楚两极的反应:

阳极4OH--4e-===O2↑+2H2O;

阴极Ag++e-===Ag,电解的总反应式为4AgNO3+2H2O

4Ag+O2↑+4HNO3。

由电解的总反应

式可知,电解过程中生成的n(H+)=n(HNO3)=n(Ag)=(10-3mol·

L-1-10-6mol·

L-1)×

0.5L≈5×

10-4mol,m(Ag)=5×

10-4mol×

108g·

mol-1=0.054g=54mg。

答案 B

7.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和NaCl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阴极先产生Cu,后析出H2

B.AB段阳极只产生Cl2,阴极只产生Cu

C.BC段表示在阴极上是H+放电产生了H2

D.CD段相当于电解水

解析 由于两种溶液的体积相等,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即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设CuSO4和NaCl的物质的量各1mol,电解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阳极:

1mol氯离子失1mol电子,阴极:

0.5mol铜离子得1mol电子,因为铜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随着电解的进行,铜离子的浓度降低,酸性减弱,pH将增大。

[第二阶段]阳极:

1mol氢氧根离子失1mol电子(来源于水的电离),阴极:

0.5mol铜离子再得1mol电子,因为氢氧根离子消耗,使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迅速减小。

[第三阶段]阳极:

氢氧根离子失电子,阴极:

氢离子得电子,它们都来源于水的电离,实质是电解水,导致溶液的体积减小,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继续减小。

答案 C

8.在如图中,甲烧杯中盛有100mL0.50mol·

L-1AgNO3溶液,乙烧杯中盛有100mL0.25mol·

L-1CuCl2溶液,A、B、C、D均为质量相同的石墨电极,如果电解一段时间后,发现A极比C极重1.9g,则

(1)电源E为________极,F为________极。

(2)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物质________mol。

(3)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气体________mL(标准状况)。

(4)C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的物质________mol。

(5)D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气体________mL(标准状况)。

(6)甲烧杯中滴入石蕊试液,________(填“A”或“B”)极附近变红,如果继续电解,在甲烧杯中最终得到________溶液。

解析 由电解一段时间后A极比C极重,可知A极上有Ag析出,C极上有Cu析出,若A极上析出银的物质的量为n(Ag),则C极上析出Cu的物质的量为

n(Ag),有关系式108g·

mol-1·

n(Ag)-64g·

n(Ag)×

=1.9g,n(Ag)=0.025mol。

由此可知,两电解池内的电解质均是足量的,故两池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A极:

Ag++e-===Ag;

B极:

4OH--4e-===2H2O+O2↑;

C极:

Cu2++2e-===Cu;

D极:

2Cl--2e-===Cl2↑。

A、C两极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5mol和0.0125mol;

B极析出O2的体积为0.00625mol×

22.4L·

mol-1=0.14L=140mL;

D极析出Cl2的物质的量为0.0125mol×

mol-1=0.28L=280mL。

答案 

(1)负 正

(2)4Ag++4e-===4Ag 0.025

(3)4OH--4e-===2H2O+O2↑ 140

(4)Cu2++2e-===Cu 0.0125

(5)2Cl--2e-===Cl2↑ 280

(6)B HNO3

9.

(1)用惰性电极电解400mL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不考虑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CuO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2)如果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Cu(OH)2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3)如果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Cu2(OH)2CO3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不考虑CO2的溶解),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解析 

(1)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

2Cu+2H2SO4+O2↑,从方程式可以看出,电解硫酸铜过程中只析出铜和释放出氧气,加入0.1molCuO可以使溶液恢复至原来状态,说明参与反应的硫酸铜只有0.1mol,转移的电子为0.2mol。

(2)加入0.1molC

u(OH)2可以使溶液恢复至原来状态,说明电解过程中不仅硫酸铜被电解,而且有水被电解。

0.1molCu(OH)2可以看作是0.1molCuO和0.1molH2O,则转移的电子为0.4mol。

(3)加入0.1molCu2(OH)2CO3可以看作0.2molCuO、0.1molH2O和0.1molCO2,相当于有0.2mol的硫酸铜和0.1mol的水被电解,因此转移的电子为0.6mol。

答案 

(1)0.2 

(2)0.4 (3)0.6

考点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特别提醒 

(1)判断一种金属腐蚀是否为电化学腐蚀,应看是否符合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及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2)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属于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取决于电解质溶液酸性的强弱。

2.金属腐蚀快慢的判断方法

(1)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

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

化学腐蚀>

有防护措施的腐蚀。

(2)同一金属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速率: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3)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速率:

两电极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越易腐蚀。

(4)对于同一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越快。

10.

(2012·

海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

比纯铁弱

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

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

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

解析 选项A,生铁中的碳和铁可以在铁的表面构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能加速铁的锈蚀。

选项B,焊接处铁、锡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加速铁的腐蚀。

选项C,电镀时,镀层金属铜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用铜盐溶液作电镀液。

选项D,由于Zn比Fe活泼,故镶嵌锌块的铁管不易被腐蚀。

11.(2014·

上海六校联考)如图是用铁铆钉固定两个铜质零件的示意图,若将该零件置于潮湿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电化学腐蚀,铜为负极,铜极产生H2

B.铜易被腐蚀,铜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吸收O2

C.铁易被腐蚀,铁发生氧化反应:

Fe-2e-===Fe2+

D.发生化学腐蚀:

Fe+Cu2+===Cu+Fe2+

解析 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Fe-2e-===Fe2+,铁被腐蚀,铜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O2+2H2O+4e-===4OH-,综上分析,C项正确。

12.(2014·

湖南三十二校联考)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2中,往烧杯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C.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

D.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

解析 插入海水中的铁棒,除发生化学腐蚀外,靠近液面的地方还会发生电化学腐蚀,越靠近液面腐蚀越严重,A项错误;

题图2中Fe作负极,失电子,生成Fe2+,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B项错误;

高温下铁发生氧化反应,发生化学腐蚀,C项正确;

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从而保护地下钢铁管道,D错误。

13.(2012·

山东)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解析 选项A,图a中,铁棒发生电化学腐蚀,靠近底端的部分与氧气接触少,腐蚀程度较轻,错误;

选项B,图b中开关置于M时,CuZn合金作负极,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作正极,腐蚀速率减小,正确;

选项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作负极,腐蚀速率增大,但氢气在Pt极上放出,错误;

选项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Zn的还原作用引起的,错误。

14.(2014·

长春调研)某小组按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1)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示意图,在图2的小括号内填写正极材料的化学式;

在方括号内用箭头表示出电子流动的方向。

(2)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图1装置实验,约8min时才看到导管中液柱

上升,下列措施可以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用纯氧气代替具支试管内的空气

b.将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表面撒上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

c.用毛细尖嘴管代替玻璃导管,并向试管的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

解析 

(1)本题是探究铁的吸氧腐蚀,所以正极材料为碳,电子经导线由负极流向正极。

(2)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答案 

(1)C [←]

(2)2H2O+O2+4e-===4OH- Fe-2e-===Fe2+

(3)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