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408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计划教案.doc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教案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课程类型:

限选

课程属类: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学分:

2

计划课时:

36学时

适用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制订时间:

职业资格:

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

开课部门:

文学院

制订:

语言课程组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限选课程,课程主要对接汉语国际教育、对外交流交往、中外文化交流以及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课程。

该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第5学期开设,在承接学生已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和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对外汉语、新闻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

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

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思维、知识架构、实际运用能力等,帮助学生将来有效从事对外交流、对外教学等方面工作,能够解决好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

2、具体方法:

教学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即不局限和依照某一本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教材,而是综合跨文化交际的不同教材,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以专题形式将不同教材的内容融合进各个专题。

这些专题将按照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逻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授。

从文化、中外文化比较方面入手,渐进到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几种重要国际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文学作品和电影进行跨文化比较、亚文化交流、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文化的冲突和共存等六个大专题进行讲解。

从开始到最后,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清晰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构架。

整个课程将理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视频、文学作品、电影,真正将跨文化交际所具备的思维、素养与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体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储备,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2、在讲授中援引大量案例,结合跨文化交际现实事例,塑造学生初进行跨文化交际运用的技能和方法,增强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对能力,国际视野和文化互融思维。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在对外公司、企业、学校等部门从事工作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1、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素养;

2、跨文化交际的运用能力;

3、具有较灵活的跨文化适应和思辨能力,根据跨文化交际情景选择应对的能力;

4、培养跨文化交际学科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有获取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的能力,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书。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

章节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概述

讲授、讨论

对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有大概了解,对国家之间文化差异进行解读,掌握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理论。

第二章

跨文化交际的几种理论

讲授、讨论

对认可度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提出者的研究进行知晓和理解。

第三章

电影、文学中的跨文化信息

讲授、讨论

能够解读电影、文学中包含的跨文化信息、跨文化现象。

第四章

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

讲授、朗诵

理解文化休克的概念与表现

第五章

亚文化的间的跨文化交流

讲授、讨论

对亚文化间的跨文化交流情况进行分类和理解

第六章

文化的冲突与共存

讲授、讨论

以跨文化思维阐释和对待文化的冲突,追求文化共存和和谐。

(二)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与设计)

教学模块

学习情境

子学习情境

(项目载体)

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

跨文化概述

引出跨文化学科

背景

1、概述跨文化的学科成立背景2、跨文化学科在中外的发展概述

跨文化学科产生于发展

2

文化的差异性

各国文化差异

1、观看视频片段讨论文化差异2、讨论文化差异的主客观原因

中、美、英、德、意、日等国家的文化差异状况

2

文化的起源

通过图片、视频探寻各国文化的历史传统

文化起源探踪

希腊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等

2

文化的表现

视频、课件讲解

文化表现的介质

图腾、仪式、宗教、装饰、建筑、符号、语言等

2

文化定义

文化定义的范围、角度

1、讲解2、书目摘要讨论

文化的广义、狭义定义

2

文化的发展

文化发展的规律和性质

讨论文化为何发展、如何发展、发展走向

批判与继承、文化的动态性

2

什么是交际

了解交际的性质

1、交际的符号性2、语言作为符号的特点

交际作为符号转化与阐释的内涵

2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的维度;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

2

跨文化的理论——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论

文化维度论的背景

文化维度论的指数

文化维度论的理解

2

蔡安迪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该理论提出的背景

理论的具体内容

理论的适用度

2

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六大价值观取向理论

理论背景

理论具体维度

理论的阐释和理解

2

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

理论背景

理论具体维度

理论的阐释和理解

2

舒华兹的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

理论背景

理论具体维度

理论的阐释和理解

2

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

文化休克的内涵

文化休克的现象和理解

文化休克的情况;后果;文化错位;疗法

2

亚文化间的跨文化交流

亚文化交流的内涵和特征

1、什么是同文化交际;2、如何看待文化间的差异;3、文化定型;文化与认识

同文化与跨文化;亚文化的交流与启示;三、文化与认知;学习跨文化知识和相互尊重

2

纪录片、电影、文学中的跨文化分析

电影、纪录片等跨文化信息的深层意义

电影等作品的跨文化分析思维

《刮痧》《喜宴》我的盛大的希腊婚礼》《GungHo》《海豚湾》

2

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信息

文学作品中跨文化信息的深层意义

文学等作品的跨文化分析思维

林语堂的《贞节坊》

、老舍的《二马》

2

文化的冲突与共存

文化冲突与共存的案例解析

文化冲突的深度解读

反犹主义;文化交流态度;普世价值与特殊价值之争

2

如何面对思维、语言、礼仪、风俗差异

谈论课

小组讨论;发言

结合自身经历、周围人经历;书上案例

2

复习、考试

总学时

36

四、课程实施

3、夯实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强化学生的实操训练,增加专题讨论课的教学时数,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情景分析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所学各类能力。

根据课程制作规划,丰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网络学习资源,适时打造e课程资源、慕课、微课等线上课程教学资源。

总体思路:

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对外汉语、新闻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

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

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思维、知识架构、实际运用能力等,帮助学生将来有效从事对外交流、对外教学等方面工作,能够解决好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

4、具体方法:

教学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即不局限和依照某一本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教材,而是综合跨文化交际的不同教材,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以专题形式将不同教材的内容融合进各个专题。

这些专题将按照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逻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授。

从文化、中外文化比较方面入手,渐进到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几种重要国际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文学作品和电影进行跨文化比较、亚文化交流、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文化的冲突和共存等六个大专题进行讲解。

从开始到最后,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清晰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构架。

整个课程将理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视频、文学作品、电影,真正将跨文化交际所具备的思维、素养与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体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储备,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2、在讲授中援引大量案例,结合跨文化交际现实事例,塑造学生初进行跨文化交际运用的技能和方法,增强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对能力,国际视野和文化互融思维。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在对外公司、企业、学校等部门从事工作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1、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素养;

2、跨文化交际的运用能力;

3、具有较灵活的跨文化适应和思辨能力,根据跨文化交际情景选择应对的能力;

5、总体思路:

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对外汉语、新闻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

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

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思维、知识架构、实际运用能力等,帮助学生将来有效从事对外交流、对外教学等方面工作,能够解决好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

6、具体方法:

教学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即不局限和依照某一本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教材,而是综合跨文化交际的不同教材,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以专题形式将不同教材的内容融合进各个专题。

这些专题将按照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逻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授。

从文化、中外文化比较方面入手,渐进到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几种重要国际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文学作品和电影进行跨文化比较、亚文化交流、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文化的冲突和共存等六个大专题进行讲解。

从开始到最后,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清晰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构架。

整个课程将理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视频、文学作品、电影,真正将跨文化交际所具备的思维、素养与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体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储备,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2、在讲授中援引大量案例,结合跨文化交际现实事例,塑造学生初进行跨文化交际运用的技能和方法,增强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对能力,国际视野和文化互融思维。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在对外公司、企业、学校等部门从事工作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1、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素养;

2、跨文化交际的运用能力;

3、具有较灵活的跨文化适应和思辨能力,根据跨文化交际情景选择应对的能力;

1、总体思路:

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对外汉语、新闻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

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

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思维、知识架构、实际运用能力等,帮助学生将来有效从事对外交流、对外教学等方面工作,能够解决好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

2、具体方法:

教学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即不局限和依照某一本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教材,而是综合跨文化交际的不同教材,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以专题形式将不同教材的内容融合进各个专题。

这些专题将按照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逻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授。

从文化、中外文化比较方面入手,渐进到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几种重要国际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文学作品和电影进行跨文化比较、亚文化交流、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文化的冲突和共存等六个大专题进行讲解。

从开始到最后,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清晰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构架。

整个课程将理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视频、文学作品、电影,真正将跨文化交际所具备的思维、素养与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体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储备,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2、在讲授中援引大量案例,结合跨文化交际现实事例,塑造学生初进行跨文化交际运用的技能和方法,增强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对能力,国际视野和文化互融思维。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在对外公司、企业、学校等部门从事工作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1、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素养;

2、跨文化交际的运用能力;

7、3、具有较灵活的跨文化适应和思辨能力,根据跨文化交际情景选择应对的能力;总体思路:

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对外汉语、新闻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

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

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思维、知识架构、实际运用能力等,帮助学生将来有效从事对外交流、对外教学等方面工作,能够解决好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

8、具体方法:

教学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即不局限和依照某一本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教材,而是综合跨文化交际的不同教材,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以专题形式将不同教材的内容融合进各个专题。

这些专题将按照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逻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授。

从文化、中外文化比较方面入手,渐进到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几种重要国际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文学作品和电影进行跨文化比较、亚文化交流、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文化的冲突和共存等六个大专题进行讲解。

从开始到最后,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清晰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构架。

整个课程将理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视频、文学作品、电影,真正将跨文化交际所具备的思维、素养与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体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储备,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2、在讲授中援引大量案例,结合跨文化交际现实事例,塑造学生初进行跨文化交际运用的技能和方法,增强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对能力,国际视野和文化互融思维。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在对外公司、企业、学校等部门从事工作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1、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素养;

2、跨文化交际的运用能力;

3、具有较灵活的跨文化适应和思辨能力,根据跨文化交际情景选择应对的能力;

努力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教师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课程专任教师能较好运用网络资源,掌握最新学术信息,共享国内外网络课程资源。

2、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行“双向互动”原则,采用任务分配、课堂讨论、作业思考等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教的评价:

根据学生评教,麦克斯报告,遴选任课教师,根据师德、教学水平对老师进行评价。

2、学的评价:

从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理论夯实情况等进行评价与考核。

注重过程的考核,探索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考核办法。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摄像机、报刊编辑制作平台、视频编辑制作平台、多媒体放映设备、表演舞台

(二)师资条件

课程组负责人1人,任课教师不少于2人。

任课教师都有相关学科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专业能力,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职称层次合理。

(三)教材编写

参考教材有:

1、《跨文化交际研究:

与英美人交往指南》,林大津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2、《文化与交际》,胡文仲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3、《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LegerBrosnahan著,毕继万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

4、《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乔健、潘乃谷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

5、《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阅读书目:

1、EdwardStewart&MiltonBenet.AmericanCulturalPatterns:

ACross-culturalPerspective.InterculturalPress1991. 

2、费孝通,《乡土中国》

3、台湾作家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4、徐真华著《交际与面子博弈:

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

5、《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专著]=Thelandofthebluegown/(英)阿绮波德·立德著;陈美锦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2014.12;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适当运用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

七、其他说明

1、本课鼓励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项目研究和社会调查,其成果可用于课程考核评定参考。

2、本课程重视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兼职,如做外国留学生的学伴,做外教的助理等。

课程学习期间如在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文章,可申请免考,成绩以优秀评定。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