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论文.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416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凡的世界-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凡的世界-论文.doc

二○一三届专科毕业论文

平凡的世界,不凡的自我

—-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

专业名称语文教育

指导教师刘晓红

学生姓名杨强

学生学号10060475

2012年9月12日

摘要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是当时社会的主潮,几乎对所有人的生活在不同程度上都产生了影响,不仅在物质上,而且于精神上也进一步掀起人们心灵世界的不同涟漪乃至惊涛骇浪。

一代知识青年在觉醒后对新的人生意义的探求,反映出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

他们是为崇高的理想而英勇奋斗的一代,是在艰难的奋斗中创造新生活的一代。

《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逐渐成长,为我们树立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不畏艰难、勇于奋斗,在不断进取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青年奋斗者形象.

关键词:

时代变革、理想、奋斗、自我价值

I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目 录

绪论

一、平凡的生活中蕴含不凡的自我……………………………………………………2

(一)自我意识的觉醒……………………………………………………………2

(二)理想生活与理想自我的追求……………………………………………………3

(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5

二、孙少平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6

(一)现实生活的苦行僧………………………………………………………………6

(二)精神世界的求索者………………………………………………………………7

三、小结…………………………………………………………………………………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绪论:

在世界文学史的人物形象画廊中,青年奋斗者形象一直备受关注。

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挣扎前行,他们有着同样贫寒的出生,总是在充满苦难的遭遇中逐渐显现不平凡的才干。

一方面是现实生活的困顿与残酷的压迫,一方面是不屈的奋斗与反抗,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苦行僧却又是精神世界的强者.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司汤达的著作《红与黑》中的于连是个人奋斗者形象系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于连积极进取,在自我发展道路上历经觉醒(反抗)——迷失(妥协)——再次觉醒(再起反抗)的过程,最终以反抗绝望的悲剧美结尾。

他的悲剧命运揭露了法国复辟时期封建贵族阶级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于连的反抗、报复、野心和他的愤世嫉俗、孤军奋战以及反抗绝望都具有时代意义。

俄国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影响几代人的奋斗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这种个人奋斗者形象,仅当代作家路遥笔下就有不少这样的人物:

《人生》中的高加林年轻、有朝气、有理想、有知识、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然而在被卷入社会改革浪潮中时自我人生追求上的盲目性把他一次又一次的从希望之巅推向了人生的低谷;《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出现让读者眼前一亮,他在自我奋斗的漫漫长路上渐渐成长、成熟,在他平凡的人生中凸显了一种不平凡的精神,为在奋斗途中的青年树立起了一个榜样!

作家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坚守着平民的立场,用求真求实的态度创作,在他短短四十余年的人生中为我们书写了一批出身卑微的平民子弟,着重用生活的苦难来历练他们,用精神的超越来成就他们。

在作品中,不难看出主人公的身上总是带着作者的影子和思维,高加林也好,孙少平也好,他们也和路遥一样有着在苦难中煎熬的历程,体验了世间沧海桑田的变化和人间的辛酸苦辣。

主人公孙少平身上有一种理想的光辉,体现了路遥对苦难生活鲜明的坚定态度:

生活的苦难、残酷、卑微并不能剥夺活着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路遥爱生活,爱写作;孙少平也爱生活,爱读书.作者笔下的“青年们"和作者本人一样都是有着强烈而鲜明的自我意识、对理想生活与理想自我热烈追求的奋斗者!

一、平凡的生活中蕴含不凡的自我

(一)自我意识的觉醒

1、自卑与自尊

1975年,处于改革前夕的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都过着缺穿少吃的日子,但是家长们还是咬着牙关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希望后代能够走出贫困的山区。

孙少平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说他是幸运的,有幸走进了知识的殿堂。

可以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变了他的一生。

文学让他意识到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还有一个广阔的世界。

文化的熏陶使他明白了:

人,除了吃饱穿暖的追求之外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人生的意义,除了满足物质感官上的需求之外,还应该有精神上的追求——知识和爱情,这是他人性觉醒的第一个阶段。

因为家境贫寒而极度自卑的他渴望在知识中赢得自尊,于是对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年少的孙少平渴望自己也能遇到一个可爱的“冬尼娅"。

然而正是由于同病(贫困的自卑)相怜才互生好感的初恋,又被这贫苦的压迫而被扼杀了。

经历了贫困、饥饿、孤独,以及初恋的煎熬和打击之后的孙少平,内心反而趋向于平静,思想和理智的成分也增加了,他立志要“在最平常的事情中……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①开始在班级中变的活跃,大大方方地站在队伍中取自己的两个黑馍,对家境好的同学对立情绪也消除了,逐渐抛弃了少年的虚荣和自卑。

奋不顾身抢救跛女子,以大度的心态解决郝红梅偷手绢事件,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善良和宽容等一些优良品格,人格开始健全,走出了成熟的第一步。

人为万物之灵。

通过智慧的思考、观测,我们能够清醒地把握自身的优缺点,对自己的感觉及行为有清楚地认识。

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他终于以宽容和坚忍战胜了心灵上的贫困和自卑。

在此期间,田晓霞的出现帮助了他,两人的交谈和书的引导把他带到了一个双水村以外更为广阔的大世界,生活在他面前展现出了更为深广的内容,眼光射向了四面八方,已近摆脱了个人的狭隘空间。

2、自强与独立

生活在社会的改革浪潮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的熏陶加上生活的历练可以让一个人成长地更快。

一个青年在拥有自我意识之后便会进一步产生自立的意识,开始对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并渴望独立地实现它。

按照孙少平自己的话说:

“我已经二十几岁的人了,我自己也可以干点什么事。

"虽然他并不明确自己要干点什么事情,但朦胧之中他不想因为哥哥的成功而失去自我,使自己变成物质的傀儡.他害怕自己的精神境界被小农意识的汪洋大海所淹没,更不想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者。

孙少平懂得这些,因而他不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的生活一辈子,经过几年的辛劳,像他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

他知道了一个双水村以外更大的世界,陌生的天地在召唤他。

生活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哪怕是头破血流,他都愿意遭遇和承受。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从大环境上为他提供了走向更大世界的可能性,也给了他无尽的希望。

他决定去外面闯荡世界,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次自我超越,不为金钱和荣誉只为青春的梦想和冲动.

(二)理想生活与理想自我的追求

1。

自我实现的价值观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

可以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平凡和忙碌中度过的。

但并非所有忙碌的人都在做有意义的工作,也并非所有平凡的人都是平庸的。

中国世世代代的庄稼汉们都是终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事着艰巨的体力劳作,但他们仍然食不果腹。

物质上的贫乏并不是最可怕的,精神上的空虚更可怕。

他们忙碌终生,却终究不知道为何如此辛苦,甚至不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而出身于半个庄稼汉的孙少平却对于人生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写给妹妹兰香的信中写道:

“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当孙少安的工厂办得有声有色又由于缺少人手,而去黄原找孙少平回乡一同办厂,孙少平却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钱当然很重要……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②尽管自己是渺小和平凡的,但也应当有实现自己最大价值的追求。

同时另一方面,觉醒中的年轻一代更容易在追求所谓的“前程”中迷失自我:

为要摆脱贫困,郝红梅不惜牺牲懵懂的初恋;《人生》中的高加林甚至将婚姻作为跻身城市的筹码。

路遥笔下的这两个人物也只不过是迷失的年轻一代中的代表罢了。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不只是社会经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的突飞猛进同时引发社会价值观无声的转变。

然而孙少平并没有被社会的染缸所侵染,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当揽工汉时,亦或是在地狱般的煤矿上,他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人生追求:

“在最平常的事情中……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他冒死搭救跛脚的侯玉英,倾囊相助受凌辱的小翠,真心实意地帮衬惠英嫂一家.真正做到了在平凡中追求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这种追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人生理想的狭小圈子,上升到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2.高尚纯洁的爱情观。

孙少平不凡的气质总会赢得女子们的青睐,最初爱情懵懂时,因为与郝红梅有着相似的境况,在潦倒的生活中彼此之间带去些许的温暖。

但这毕竟不是爱情,是彼此之间的怜悯,成了少年感情上的慰籍和精神上的支柱。

一旦失去,青春的激流打起的浪头也可以渐渐平伏.跛脚女侯玉英从少平救自己后,对他产生了好感,并且勇敢的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即使孙少平对她不会产生爱情,但他也没有藐视和嘲弄跛女子的一片热情,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温暖和感动的心情。

如妹妹般的金秀也因少平所具有的强健的体魄和坚定深沉的性格而爱上了他,但这都不是孙少平所追求的爱情.

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恋爱关系上。

世间有两种爱,世俗之爱和精神之爱(当然情感是复杂的,即便是精神和物质也不可能截然分开),但总的来说传统的婚姻爱情观是基于世俗的,讲求门当户对。

孙少安没有选择田润叶而选择了秀莲,虽然后来少安、秀莲相濡以沫地过日子,但他们的结合并非出于爱情,更大程度上处于相互依存、互相温暖的亲情。

而孙少平追求的却是最纯洁、最纯粹的爱情。

在他看来,出于怜悯、感激甚至崇拜的倾慕都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是在人格、灵魂完全平等的基础上的契合和沟通.孙少平不仅不鄙视自己的出身并认为这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他内心有着这种朴素的平等意识。

这些内在气质、精神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晓霞。

共同的文化素养和平等的观念使得他们能够心有灵犀互相交流,慢慢建立起了属于他们的感情世界。

孙少平和田晓霞尽管在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上可以说存在天壤之别,但是他们超越了世俗的隔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平等的交流中,他把她当成人生的伴侣。

3。

昂扬向上的人生观

人只有在面对苦难时,才能充分显现他是卑微的还是高尚的,是怯懦的还是勇敢的。

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苦难、饥饿、贫穷、牛马般的苦力劳动。

在这种环境下个人都是卑微的,但人除了皮囊之外还有精神的存在。

而精神的强大却是一股无穷的力量。

在孙少平身上正是存在着这么一股力量,使他无论在什么样的恶劣环境下都能够生存、生活。

对知识的追求是他力量的来源.少年时,读书常使他忘记饥饿。

揽工生涯中,读书使他忘记身体的疲惫和疼痛。

当劳动、赚钱、睡觉已经无法弥补精神上的空缺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学习,满怀激情开始数理化的学习,为了有机会报考煤炭技术学校.尽管上学时的混乱“革命”造成了后来学习上的吃力,不过,学习的艰难和劳动一样能带给他心灵的充实。

他总是享受于这种对困苦的挑战中,享受于追求探索道路上的艰难中。

另外,少平身上有一种永不屈服的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

不屈于困苦,不屈于不公,不屈于丑恶,这源于他与生俱来的向善的心.任何艰难的时刻他想到的永远不会是他自己,而是如何帮助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当在现实中遇到在别人看来是见怪不怪的不公和不幸时,他总能挺身而出。

能够不计前嫌,为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郝红梅解围;不顾“萝卜花”的劝告和工头胡永州的权势解救打工女孩小翠;把铺盖送给揽工汉“萝卜花”。

他像是一株向阳花,即便是长在黑漆漆的枯井中,也要探到井外去寻找光明

.

(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理想总是光辉灿烂的,然而人却不得不生活在灰色的现实中。

理想越高远,意味着与现实的差距越大,实现起来也就越困难。

在历经一次次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后,能坚持最初梦想的人就越少.大部分人都在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的抉择中不知所措甚至迷失了自我。

一边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边是现世的享乐;一边是探寻的艰难,一边是堕落的安逸。

人生最痛苦的是,站在十字路口却无路可走。

孙少平也同样不可避免地遇到过与无数年轻人同样的难题。

高中毕业孙少平先是从事农事劳作,不久后担任起在双水村的教师职业,从农民到教员的跳跃自然令人兴奋.但很快学校初中班垮台了,孙少平的教师生涯也结束了。

生活冷酷地将他送还到贫瘠的土地,不仅肉体上受着煎熬,精神上的巨大落差更是令人难以承受。

像是一个饥将要饿死的人突然找到了丰美的食物,送到嘴边却又被夺走一样。

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抗争?

无疑外面的世界将是无比艰难的,三餐不饱,也得不到亲人的关怀,只有自己孤独地面对冷酷而严峻的现实。

但是精神世界一旦扩大就再也回不去从前的狭小了,精神上的空虚是无法用物质来填补的。

在痛苦的挣扎之后他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摆脱安逸的狭小世界奔向召唤他的大千世界。

农民到教师,再从农民到揽工汉,身份的一次次转换也是他对自我社会定位的探寻,在探寻中使精神得以升华。

在婚姻爱情上,孙少平和田晓霞与孙少安和田润叶的情况相似,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的差距,少平的内心深处时常流露出自卑和不安,但他没有像哥哥少安一样选择逃避,匆忙找一个人结婚。

他不向命运屈服,尽最大努力去争取自己的未来。

二、孙少平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生活中的苦行僧

《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对于苦难的描写让人震撼.假如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如此细腻逼真的描写是不可能的。

路遥也是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对于饥饿、贫困、艰苦的劳动等等苦难自然是深有体会,尤其在他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历经了写作的艰苦和生活的艰苦。

他抱定吃苦的精神,选择在环境艰苦的地方写作,他有意识地对自己残酷,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苦难的哲学”,这一哲学在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朝着这个目标孙少平赤手空拳走进了城市闯荡人生,自觉勇敢地挑战困难,为自己开辟崭新的空间。

对于困难和劳动他最有发言权.初到黄原严酷的事实已摆在面前,但是他不会退缩,他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的去战胜困难……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

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凭借着这种阿Q式的自我勉励,他坚持住了.揽工汉的生活使他的身体遭受了巨大的磨砺,背石头时所承受的牛马般劳动使人惊心动魄,三天下来他的背脊压烂了,他无法看到背上的惨状,只感觉到就像荆棘刷过后针扎过一般……肉被石头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

正是因为有了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文中主人公的经历和体会才会如此深刻而逼真。

孙少平没有把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不讲究劳动的艰辛,也不在乎居住条件和饮食的恶劣,而是有意识地磨练自己,超越苦难。

这段严酷的生活锤炼了他的体魄和灵魂,给了他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难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心脏。

由流浪的揽工汉正式成为煤矿工人,是他人生道路上又一大转变。

但这意味着他从事的将是更加艰苦和危险的工作。

肩负着妹妹大学学费和为父母箍一座最漂亮的窑洞,他不舍得误一天工,在沉重的牛马般的劳动中保持着巨大的热情。

劳动能使人坚强,孙少平凭借着自己强有力的手,赢得了尊重,成了精神上的征服者.在反复的自我磨炼中逐渐成熟,以自强精神对抗苦难的人生,形成了对苦难价值的特别的认识:

“职业的高低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的价值。

恰恰相反,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从小就和饥饿对抗,揽工汉生涯是在和皮肉之苦较量,煤矿工人生活则是拿生命在拼搏。

“苦难的学说”贯穿孙少平人物形象的始终,成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

贫寒的出身,辛酸的求学,艰苦的劳作,这些外在的磨难远远不足以展现他的非凡意志,只有把这种苦难意识慢慢融入自己的灵魂,才能使他成为精神世界的求索者.

(二)精神世界的求索者

孙少平的一生都在思考和求索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和人生”。

可以说,农村传统的人生观是以生存为价值导向的,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人们形成一种“一切为生存,生存即一切”的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导向之下,只要是为生存,一切都是合理的。

因此爱情、婚姻、人格……一切都以生存为核心,为生存而生存,人们反而忽略了生存本身意义.孙少平渴求知识,勤于思考,以进步的人生观为指导,去追求生存以外的人生意义:

个性的自我、纯洁的爱情和生命的价值……他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前行着,求索着,超越自我,求证自我。

书中结尾大牙湾煤矿可能是他事业的最后归宿,惠英可能是他情感的最后伴侣,但他的精神,他的灵魂将会继续前行求索,永无止息.

三、小结

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在大时代中走着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有着挫折与幻灭,动摇与追求。

在孙少平的身上有太多作者理想的成分,他摆脱了传统农民的愚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而保留了善良、勤劳、质朴、宽容、坚韧的优良品质,树立起具有独立、平等、开放、进取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农民形象。

作为现实中的人,那他无疑是完美的。

在人生的搏斗中,无疑,他成功了。

从一个充满幻想的有知识的农家弟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成熟的煤矿工人。

但是在路遥笔下的另一个青年个人奋斗者——《人生》中的高加林就没有如此幸运,个人理想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他的人生处处充满了波折,能说会写的他不甘心做一个农民,但又无法改变他的农民身份,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徘徊着.就个人性格方面而言,他有吃苦耐劳、勤恳工作的品质,但又有知识分子的狂热孤独、孤芳自赏。

高加林的失落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

渴望成功,但他却也无法拒绝失败。

可以说高加林是现实中的人物,而孙少平是理想中的人物,至少在那个年代是这样的。

青年人的精神面貌代表着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面貌.“从青年自身来说,在目前社会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要求时,他们应该正确地对待生活和对待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尤其是年轻时候,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永远有一个正确对待生活的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路遥费尽心血为一代奋斗中的青年人树立了榜样,也为所有的精神求索者们指出一条向上的路。

作为一个普通人,孙少平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他坚持理想,持之以恒.他热爱生命,珍惜生活,他善良、宽容,内心生活又像哲人一样深遂充深。

对生活的苦难和艰辛的劳动报之以感恩的心态。

我们可以从孙少平身上获得生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在任何时代,这种勇于奋斗和探索的精神都值得我问学习。

路遥曾经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理解为人生的必修课,把痛苦理解为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

因此,孙少平的形象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褪色,还将随着青春和生命的延续而产生永恒的社会意义。

在孙少平的身上,也充分体现出路遥所最想要表达的: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注释:

①②《路遥文集3·4·5合卷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第一版,68页、338页。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文集3·4·5合卷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第一版.

[2]路遥,《人生》,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

[3]汪名凡,《中国当代小说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4]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