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516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

测量是桥梁工程非常关键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业主和监理方作好本工程

测量工作,根据设计文件,按照规定的精度,将图纸上设计的桥梁墩台位置

标定于地面,据此指导施工,确保建成的桥梁在平面位置、高程位置和外形

尺寸等均符合设计要求。

一工程概述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济南特大桥,此桥全长27532.19m,起止里程

DK1+908.95~DK29+441.14,中心里程为:

DK15+675.1。

全桥墩台身共846个,

桥墩采用圆端型实体桥墩,墩身高度3.5~17.5m;顶帽托盘采用C35钢筋混凝

土,简支梁支承垫石采用C40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支承垫石采用C50钢筋混

凝土;承台根据环境作用不同分别采用C35、C40、C45混凝土;钻孔桩共6954

根(305215延米),桩径类型为1.0m,1.25m,1.5m,单根桩长30m~55m,桩

基根据环境作用不同采用C30、C35、C40混凝土摩擦桩。

中铁十局济青高铁2标二分部承建济南特大桥DK13+500~DK27+000(351#

墩~770#墩)的桥梁单位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基础及下部构造和区间连续梁

部分,其中桩基础共3353根,承台419个,墩身419个。

线路在

DK11+354.76647~DK14+675.774为左偏曲线,曲线半径7000m;在

DK18+791.680~DK22+588.693为左偏曲线,曲线半径8000m;在DK22

+951.956~DK29+676.349为右偏曲线,曲线半径8500m。

桥梁在DK21+124.28

及DK24+554.08:

分别上跨既有X303县道和潘王路,上部均采用(32+48+32)

m连续梁。

14+519.11:

跨莱济高速公路上部采用(48.5+56+48.5)m连续梁。

二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1991);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3、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CPI(C级)

GPS网坐标成果》;

4、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CPII(D级)

GPS网坐标成果》;

5、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CPI级GPS点

之记》;

6、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广段)CPII级GPS

点之记》。

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2001);

10、《时速350公里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

76号);

11、《关于时速350公里以上铁路工程测量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铁建设

[2008]42号);

1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三测量组织机构配置

根据中国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济青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

部的工程建设需要,项目部设测量队,负责本项目部管段的测量管理工作。

架子队设测量组和专职测量负责人负责相应管段内的测量管理工作

架子队

测量组及测量负责人在项目部测量队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四控制点加密

为保证整个工程测量的准确无误在布设平面控制点之前。

应根据工程对导

线等级的需要,首先对设计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然后再进行加密工作。

将加密控制点布设于设计线路两侧,桥梁两端控制点不得少于

拟布设成平面和高程共用点,两控制点间距离控制在150-200m之间,平面加密

控制网按GPS网D级要求施测,加密等级与复测等级相同。

根据本标段线路

特点,平面控制网在加密时遵照分级控制的原则:

控制网的布设应从整体考

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进行布设。

为保证线路

连接的整体性,把基础平面控制网在本标段的控制点,看作是整个标段的首

级平面控制网;而路、桥、隧道等又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有针对性的建立相

应的平面控制网。

标段内地基基础并不十分稳定,随着施工的进行和季节的

变化,控制点位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

点的变化情况,全面复测每年不得不得少于两次。

3个。

控制点

GPS测量的精度标准

级别

a(mm)

b(mm/Km)

D

≤10

≤10

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

高程控制采用闭合水准加密测量,按与同设计同精度三等水准要求进行。

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实测。

逐点复核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

通过施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进行比较确认加密高程控制点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

求。

三等水准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仪器等级DS05)及其配套的3米

铟瓦条码尺进行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按规范要求,三等水准采用

水准仪进行测量,水准线路采用往返观测,每一段均采用偶数站落点。

DS1级

作业前要检查与校正i角,尽量减小i角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

为了保证

水准尺的稳定性,要求将尺垫放在坚实的地方,并踏实以防止尺垫下沉,用

竹竿辅助安置水准尺,确保水准尺在观测时处于竖直稳定状态

测量时采用测绳量距,保证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减少仪器

i角对高差观

测的影响,前后视距差满足规范要求。

观测精度严格按以下技术要求执行:

水准测量的技术标准

每千米高差

等级全中误差

(mm)

观测次数

路线长

度(km)

水准仪

等级

往返较差或

闭合差(mm)

水准尺

附合或环线

DS1

DS3

铟瓦

双面

往测

往返

L

12

三等

6

≤150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尺

类型

水准仪

等级

视距(m)前后视距测段的前后视

差(m)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

等级

三等

铟瓦DS1/DS05

≤80

≤65

≤3.0

≤6.0

三丝能度数

双面

DS3

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水准测每千米水准每千米水准

量等级测量偶然中测量全中误

误差M△差MW

(mm)(mm)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

之差(mm)

往返测不附合路线或左右路线

环线闭合差高差不符

符值(mm)

(mm)

值(mm)

三等

水准

≤3.0

≤6.0

L

L

L

L

20

12

12

8

五、施工测量放样

桥梁施工测量要制定严格的施工放样实施制度、放样成果检核制度、放样

成果交底制度、测量成果报审制度和测量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制度。

桥梁线下

工程测量放线配备精度(2"级)全站仪进行,高程与平面控制基准统一由指

挥部测量队进行测设。

各作业组根据区段里程划分进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和

相关资料整理,严格按照制定的工作流程和步骤方法进行操作。

桥梁测量放

线按照以下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

1、工作流程

桥梁控制次级加密导线的建立、复测

报钻孔桩孔位及测量报验单(合格)

桩位放样

桩位自检、复核、报验

测量护筒顶高程、垂直度、检较钢丝绳

报承台测量报验单(合格)

承台基坑、承台模板放样

可测设承台十字线或直接测放承台的四角控制点,便于模板拼装和检查

承台模板检查、承台顶面标高放样

承台施工

报墩身台测量报验单(合格)

承台检查验收,设置沉降观测点,墩台身放样

可测设墩台十字线或墩台身轮廓

墩台身模板检查

可按墩台身尺寸加宽2cm测放中心线在模板上,钢尺检查各部位尺寸

墩台身模板检查

报墩身台测量报验单(合格)

墩台身检查验收,设置沉降观测点,支承垫石放样

根据中心线钢尺检查墩台身尺寸

支座中心线放样,检查垫石标高、预留孔位置

根据中心线钢尺检查预留孔洞位置

桥墩、梁面中心线放样、设置沉降观测点

梁模板位置、高程测量

沉降观测检查

梁面尺寸、高程验收

2、钻孔桩放样

2.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坐标成果必须经过监理工程

师审批认可),采用极坐标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

3cm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2.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

程中进行检校。

2.3、每次桩位放样应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避开施工干扰每个墩

位每次放样1个桩位或隔桩(跳桩)放样,不得连续放样,放样时应记录原

始地面高程和护筒高程。

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

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桩位放样示意图

2.4、桩位测量放样资料必须进行报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校验合格后方可进

行施工。

3、承台

3.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承台基坑四个角点及高程以指导基

坑开挖的平面位置和深度。

3.2、开挖基坑后,及时检查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

7.3.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

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

3.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

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3.5、承台模板立模后,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

座标法测设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

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

员。

承台放样示意图

4、墩台身

墩台身放样也是采用极坐标方法放样,此方法先计算出各墩台桥梁工作线

的交点的坐标,用置镜点坐标,再进行坐标反算求得置镜点至各墩台工作线

交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极坐标法放样样工作流程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首先检查仪器设置:

气温、气压、

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

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

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对比进行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检

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

的计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点上架设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

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

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

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

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

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

线上前进或后退ΔD,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8)、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

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9)、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

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

允许偏差。

10)、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

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1)、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2)、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

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

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3)、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六、桥梁沉降观测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桥梁在不断加荷作用

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

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1或D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

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瓦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瓦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

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1、人员素质的要求

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

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解决。

2、观测时间的要求

桥梁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墩台基础施工完成后的

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

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

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具体观频次

满足表1-1要求。

表1-1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备注

观测期限

全程

观测周期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

1次/周

墩台基础施工完成

架梁前

全程

全程

1次/周

预制

预制梁架设

附属设施施

前后各1次

桥梁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

1次/周

全程

全程

全程

制梁前

1次/周

上部结构

施工中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

1次/周

桥位施

工桥梁

附属设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

1次/周

全程

全程

施施工

至少进行2次通

过前后的观测

架桥机或运梁车通过

前后各1次

1次/周

桥梁主体完工-无

岩石地基的桥梁,

一般不宜少于2月

≥6个月

碴轨道铺设前

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全程

1次/天

0—3个月

4—12个月

13—24个月

1次/月

无碴轨

工后沉降长

期观测

道铺设

完成后

24个月

1次/3个月

1次/6个月

预应力砼梁体变形观测点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每孔梁测点数量不少于

6

个;白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碴轨道铺设之前,应系统观测梁体坚向变形,

张拉前为变形起点,观测频次满足表1-2要求。

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备注

观测期限

/

观测周期

梁体施工完成

预应力张拉期间

/

设置观测点

全程

全程

张拉前后各1次

安装前后各1次

梁体弹性变形

梁体弹性变形

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预应力张拉完成-无

碴轨道铺设前

≥2个月

1次/1、3、5d,后期1次/周

无碴轨道铺设前

全程

1次/天

0-3个月

1次/月

2

无碴轨道铺设后

4个4-12个月

1次/3个月

1次/6个月

残余徐变变形

13-24个月

表1-2

梁体坚向变形观测频次

3、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1)、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桥梁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

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贵州到广州段桥梁隔墩设置承台﹑墩身观测标。

2)、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

左侧小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3)、桥墩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到墩台垫石顶),

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墩观测标。

4)、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

底距离地面净空较底不足4.0m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设位置的

顶帽上埋设。

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等原

则进行确定。

5)、岩石地基、嵌岩桩基础的桥涵可选择典型墩(台)、涵进行观测,测点

宜连续3个墩布置;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

混凝土预制梁,徐变变形观测可每30孔选择1孔进行;其余桥梁变形观测应

逐跨、逐墩(台)布置测点,涵洞应逐个布置。

6)、预应力砼梁体变形观测点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每孔梁测点数量不少于

6个。

桥台的观测点原则上设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每个台顶不少于

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变形观测点的水准线路宜布

设为闭合形式,也可在多个工作基点之间构成附和形式。

宜按国家二等水准

施测。

七、测量管理专项制度

1、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1)、测量仪器的保管和维护。

测量仪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在潮

湿和粉尘环境中作业过后,要把仪器擦拭干净,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将水汽晾

干。

为保持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和稳定性不下降,或损坏仪器,在测量过程

中仪器操作者不得远离仪器,使仪器设备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2)、测量仪器的检校。

用于测量生产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

行定期强制送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测量

生产,用于工程的测量设备应建立台帐,仪器的型号、精度指标、使用状态、

检校情况应作好记录,确保测量仪器处于受控状态。

3)、测量仪器要定期检定,了解使用仪器的精度状况,做好检校记录。

2、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1)、测前控制,每次测量作业前必须制订测量作业方案,明确测量方法,

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

2)、测量过程控制(中间过程控制)。

3)、桩点的复测,进行导线测量或放样时,必须对作为已知点导线点进行

复核测量,平面控制点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水准点应检测相邻两点间

的高差,当检测结果表明桩点正确可靠时,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

4)、仪器对中整平,以保证置镜站、后点和前点仪器的对中整平正确,防

止对点错误的发生。

5)、野外数据的记录

①.记录应采用双记录复测制。

记录员应按照记录表格逐项计算,严格禁

止采用只计算第一测回度分角值而其他测度分角值照抄第一测回角值的记录

方法,以防止角度的度、分计算错误不能通过多测回测角进行复核。

②.记录员必须在记录簿中记录清楚测量人员和测量时间,以便对测量事

故责任进行分析和认定。

③.观测员与记录员之间应密切配合,观测速度与记录速度协调一致,记

录员必须对记录数据进行回报,以防止记录员忙中听错记错观测数据。

④.导线观测时由于控制点高程采用二等水准高程,可以不必进行三角高

程测量,可以避免因丈量仪高错误而导致该次观测失败。

3、测量内业管理(测后控制),加强内业整理和测量成果的交接制度

1)、原始记录的复核

①.复核原始记录时,应对记录薄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包括点的

名称,点之标记,观测数据、日期、人员等。

②.采用双记录复核时,原始记录由两个记录员互相复核,确保记录成果

正确无误。

在因测量人数受限而采用单人记录时必须遵循单记录双复核,当

发现记录错误时,复核人必须让记录员重新计算进行确认。

2)、图纸复核

测量成果计算前,必须对与施工测量相关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复核,确认测

量计算所采用的设计数据正确无误,当发现图纸数据与复核结果不符合时应

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以防止设计图纸中设计施工数据错误导致计算成

果发生错误。

严禁使用未经设计部门认可的非正式图纸中的数据作为测量成

果计算的依据。

3)、成果计算和复核

计算人员必须认真抄录原始记录及起算数据。

成果书编制完以后,首先符

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连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

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可用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

存。

4)、成果审核与归档

测量成果编制完成后须经总队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核,对不符合质量

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过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

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

济青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

测量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